江蘇動植物「摸底調查」記錄物種4588種

2021-01-10 新華網江蘇頻道

  新華網南京5月20日電(王天翊)生物多樣性是檢驗自然生態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是重要一環。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

  在2017-2019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啟動的縣域生物多樣性摸家底、促保護、定目標行動中,江蘇在省內39個試點區域共調查記錄到物種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複雜,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根據這個數據,可以預測出江蘇的實際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種,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極大豐富。

  環境敏感生物重回大眾視野 江蘇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近年來,太湖「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鷺、地衣)開始重現,連雲港灌河口四腮鱸魚和偽虎鯨結對洄遊……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江蘇生物多樣性的提升顯而易見。

  尤其是一些對環境狀況非常敏感的生物,也重回大眾視野,成為江蘇省環境質量提升的一項重要指標。

  江蘇省環科院博士楊國棟介紹,蝴蝶由於對生態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被認為是重要的環境指示物種,也是陸地生態系統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生境越複雜,蝶類物種就越多。

  在2017-2019年江蘇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試點中,江蘇共監測到137種蝴蝶,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覆蓋到歷史江蘇省分布蝴蝶種類歷史記錄的76.97%。其中,以蛺蝶科數量較多,還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的分布範圍正進一步擴大,這說明江蘇更多地區擁有了適宜蝴蝶生存的環境。

  而在連雲港,四鰓鱸魚的重新出現也令生態環境專家感到欣喜。楊國棟介紹,2019年,在灌雲縣灌河入海口燕尾港重新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四鰓鱸魚。由於四鰓鱸魚對生存環境和洄遊江河的水質要求甚高,只能生存在水質良好的水域中,四鰓鱸魚的重新發現標誌了灌雲縣近岸海域水質的改善。

  在摸底中,調查人員還首次在盱眙境內發現了11隻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虎紋蛙成體。虎紋蛙作為兩棲動物指示物種,標誌著盱眙縣近年來生態環境狀況正持續好轉。

  在此次調查中,還有不少珍稀瀕危物種在江蘇的種群數量、分布區域,都有了可喜的變化。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備新介紹,與2000-2010年歷史調查對比,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丹頂鶴和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中華虎鳳蝶與IUCN極危物種勺嘴鷸在江蘇的分布區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麋鹿、河麂的種群數量也在逐漸增加。雖然具體情況還需要長期監測,但在這個基礎上,江蘇得以更好保護他們,使江蘇成為瀕危物種的樂土之一。

  嚴格生態空間管控 31個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生物多樣性的提升,與江蘇嚴格生態空間管控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2018年,江蘇就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風景名勝區的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等8大類407個區域納入了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空間管控措施。管控總面積達8474.27平方公裡,約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21%。今年1月,江蘇又確定了15大類811塊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總面積23216.24平方公裡,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22.49%。

  目前,江蘇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江蘇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與此相應的,是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的穩步持續增長。據了解,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從2006年的65.4上升到了66.4,對比2006年增加了1.0,增長幅度較大,處於良好狀態。13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全部在60以上,處於良好狀態。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指數均值從2006年的0.71到2019年的1.55,對比2006年上升了0.79。2019年,近60%的斷面水生生物多樣性由貧乏或極貧乏狀態轉變為豐富或較豐富狀態。

  為了進一步保護江蘇這一動植物寶庫,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江蘇正在建設省級生物多樣性數據平臺,計劃對公眾開放,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的隊伍中來。

  「後續工作將重點圍繞江蘇特色的生態系統如長江幹流流域、太湖流域、洪澤湖流域、濱海溼地、宜溧寧鎮山區等開展物種補充調查,並開展物種資料庫建設,逐步形成完整的江蘇『家底』。」朱德明說。

相關焦點

  • 江蘇生物物種達4588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上午,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展出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這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辦的主題宣傳活動之一,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推動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江蘇物種數量達4588種 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江蘇物種數量達4588種 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2020-05-19 21:14:36,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 江蘇生物物種「家底」終於摸清了 至少5500種可能在6500種以上
    中國江蘇網訊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9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新聞發布會,「目前,我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全省面積的5.5%,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 麗水野生動植物資源再創歷史記錄新高
    浙江日報 12月25日,《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公報》正式對外發布,標誌著麗水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野生動植物資源編目調查工作。經省內權威專家評審及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成果確認,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實現了全面增長,再創歷史記錄新高。山是江浙之巔,水是六江之源。
  • 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動植物物種超過200餘種
    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動植物物種超過200餘種 孫浩/中國環境報 2019-06-10 10:25
  • 麗水有野生動植物4347種,快看你認識哪些?
    「根據調查監測,我市野生動物資源再創歷史新高,其中物種多樣性、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數量、新記錄物種數量均高居全省之冠。」今日,《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公報》在本報八版向社會大眾公布。野生動植物資源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多樣性的主體,更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主要指標。
  • 417種動植物記錄在冊!《南北爿山保護區動植物資源》正式印刷出版
    近日,小布從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了解到,由溫州洞頭南北爿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機構委託溫州大學撰寫的《南北爿山保護區動植物資源   據了解,本書籍從調查、撰寫到印刷出版歷時9年,是對溫州洞頭南北爿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調查的成果總結。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植物「侵略」嚴重
    江蘇省環科院專家介紹,根據2017-2019年的最新調查結果,江蘇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226種,包括喜旱蓮子草、加拿大一枝黃花、巴西龜、牛蛙、克氏原螯蝦等,其中植物佔據大多數。但是這些物種的引進,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形成災難。 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麗水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再創歷史記錄新高
    為切實摸清我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家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於2018-2020年,首次在全市範圍開展了系統性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編目調查,目前結果已出。經省內權威專家評審,並經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成果確認,我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實現了全面增長,在歷史記錄上再創新高。一是物種多樣性高居全省之冠。全市共有野生動植物4347種,約佔全省總數的3/4,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從2001年起,專家們就開始和環保部門進行長江江蘇段魚類物種課題的調查,經過5年的「收集」,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現狀終於被摸清。  現狀篇:漁汛已經無法形成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彭剛向記者介紹,總結長江江蘇段魚類的現狀就是:近年來,長江江蘇段魚類種類減少,規格下降,低齡魚增多,資源衰退嚴重。
  • 國際野生科考發現1068種新動植物物種
    國際野生科考發現1068種新動植物物種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發現中國新記錄植物大葉可愛花 2020-12-01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省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拯救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
    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物種資源,成為我國動植物種質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在資源分布上佔有重要地位。據調查,全省陸生野生動物分布有126科689種,約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18種、二級保護97種,被列入中日、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種類分別為178種、56種,分別佔總數的78%、69%。
  • 江蘇地區已發現91種外來入侵物種 植物佔大多數
    江蘇地區已發現91種外來入侵物種 植物佔大多數 >  從2001年12月開始,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組織協調下,中國歷史上首次外來入侵物種調查在全國展開。
  • 廈門生態物種調查 這些動物都有見過嗎
    據悉,目前,福建省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位居全國前列,野生動物種類眾多,分布有哺乳類147種、鳥類557種、爬行類123種、兩棲類46種、昆蟲1萬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多達164種。  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期長,氣溫變化小,秋春相連;熱溼同季,水熱配合好,氣候溼潤,提供了優良的環境,適合野生動植物的生長。因此,廈門的生物種類也很豐富。
  • 北大師生監測校園物種長達15年 記錄超300種動物
    北大師生監測校園物種長達15年 記錄超300種動物 原標題:   這裡也生活著出乎一般人意料的豐富物種。據統計,北京大學燕園中有至少300種動物和超過470種高等植物。  為了保護這些動植物,10月14日,有北大學子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章提出了建立「校園自然保護小區」的構想,呼籲通過協調人和自然的關係來保護校園內的生態多樣性。
  • 巴西一年有3299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華輿訊據南美僑報網報導 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研究所(IBGE)5日公布的「2014年巴西瀕危物種」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3299種動植物瀕臨滅絕,約相當於所評估物種總數的20%。 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報告稱,目前巴西共識別出49168種植物和117096種動物。
  • 江永永明河溼地發現新物種
    原標題:江永永明河溼地發現新物種新湖南客戶端12月6日訊(記者唐善理 通訊員 申華躍 吳炳賢 石勝超)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和湖南師範大學的專家組,近日對擬建江永永明河國家溼地公園進行了現場評估和考察調查,考察中發現新物種1種和魚類新記錄種1種。
  • 「家底」又厚一分 我市發現14種浙江新物種
    12月4日,由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牽頭的麗水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編制與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一期)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項目成果得到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安徽大學和麗水學院等國內知名生物多樣性學者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