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裡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2021-01-09 騰訊網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這個問題看似時間尺度比較長,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些物種的滅絕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流域內生產企業過量排放汙染物,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的捕魚設備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水利工程設施修建阻止個別魚種的洄遊等,才導致長江物種的滅絕,可以這樣說,長江水生生物滅絕,用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上億年之路,例如,近期長江白鱘滅絕是1.4億年前與中生代恐龍同時代的物種。這樣算起來,從古到今的時間,只是幾十年的事。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魚類350種,其中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有人稱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

在長江的魚類中,鯉科是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

事實上,儘管長江受多種因素影響,水文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滅絕物種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多是食物鏈頂級物種滅絕,它們對環境依賴程度高,個體大,消耗能量多,當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它們最早滅絕,如長江白鱘,成年個體最重可達500公斤,體長能達7米,在長江漁諺中被稱為「萬斤象」,是世界淡水魚類體長的最高紀錄。這樣一個大塊頭,當長江水位變淺,水質惡化,食物源量減少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滅絕。相反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等滅絕可不是那麼容易。

目前來看,長江有6種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包括白鰭豚、白鱘、中華鱘、達氏鱘、江豚和胭脂魚。2007年8月8日出版的《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稱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的白鰭豚,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兩千多萬年,宣告絕種。可是11 年之後,2018年4月一名環保隊員意外又拍攝到了白鰭豚活動的痕跡,說明它沒有滅絕,是瀕危物種。由此看來滅絕的物種還是在少數,實施長江禁捕,保護瀕危物種正當時。

是什麼原因導致物種滅絕呢?主要歸結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而近期長江水生生物減少,與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類生產活動影響有關,人類過多地從自然界攝取物質與能量,排放到自然界的廢物不斷增多,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還導致了魚類生態環境惡化,加之我們又沒有制定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河流保護措施,一些政策法規比較滯後或者說執行不到位。加之人類過渡捕撈,工具多樣化,又沒有很好的休漁期,是導致物種滅絕的主要因素。

對於長江三峽與葛洲壩水庫對水生生物滅絕有沒有因果關係,目前還沒有一個結論。

對魚的洄遊來說,的確產生很大影響,長江的魚類中,有10種是過河口洄遊性魚類,如降河洄遊的鰻鱺、松江鱸,溯河洄遊的中華鱘、鰣魚等;其對溯河洄遊的中華鱘、鮒魚有很大影響,這個是大家公認的,媒體報導很多。我們在葛洲壩壩下建立中華鱘和白鱘幼魚保護區、並實施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和幼魚放流,補充因洄遊不暢而導致物種數量迅速減少,起到了很大作用。

▲白鰭豚

清朝的時候,三峽發生過崖崩,出現了滑坡等地質災害,阻塞了河道,致十幾年鱘魚無法洄遊到上遊, 可是鱘魚並沒有滅絕。對於長江白鱘滅絕更多是下遊或這些幹支流上水庫蓄水發電,而導致冬季下遊水量減少,而鱘類的魚喜歡深水,空間大的水生環境,而到了冬季提供不了這麼多的水量或深度,生存受到了極大威脅。

對於表層魚類,儘管水庫導致了」兩地分居「,但它們的個體小,適應能力強,溯河洄遊也會慢慢適應,產卵也會在下遊找到合適地方,對其影響不會是很大。

客觀上講,人類才是魚類最大的天敵,十年的禁捕期會讓長江魚類綻放生機!不敢說讓長江白鱘重現,但這些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一定會」捲土重來「,近期華北平原再現」土豹子「,東北森林」紅狐「重現,就是很好的例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這個問題看似時間尺度比較長,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些物種的滅絕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流域內生產企業過量排放汙染物,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的捕魚設備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水利工程設施修建阻止個別魚種的洄遊等,才導致長江物種的滅絕,可以這樣說,長江水生生物滅絕,用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上億年之路,例如,近期長江白鱘滅絕是1.4億年前與中生代恐龍同時代的物種。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有些品種可能也已經滅絕了。」 一份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長江中最偉岸的生靈——白鱘,也許已經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2020年1月2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名為《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的論文預校樣(pre-proof)引發公眾關注。
  • 長江裡的瀕危生物,被稱為水中國寶,我國耗費三十多年阻止它滅絕
    在漫長的衍化過程中,長江中的生物被大量捕撈,很多物種先後滅絕。甚至有些躲過了6500萬年前物種大滅絕的生命,也慢慢消失。面臨這樣危機的,就有中華鱘。與此同時,汙染接踵而來,在廢水、廢渣的影響下,水質變壞,大量有毒物質開始折磨這些生物。類似白鱀豚這種備受迫害的生物,已經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而中華鱘也捱不住反覆折騰,終於變成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水中國寶。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長江白鱘的告白小片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長江裡最後一次出現的白鱘,是在2003年,他和專家組在救治後放流長江,隨後進行追蹤。遺憾的是再沒發現白鱘。長江水生生物多樣,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白鱘已經滅絕。
  • 中國近代哪些生物滅絕了?都是人類的錯嗎?
    中國從古至今滅絕了許許多多生物,其中最近100年來,滅絕的動物不在少數。包括最近剛剛滅絕的白鱘,以及之前就已經滅絕的中國犀牛,新疆虎,蒙古野馬,高鼻羚羊,臺灣雲豹,直隸獼猴,白頭鸛,豚鹿,小齒靈貓,鐮翅雞,冠麻鴨,野生華南虎。
  • 長江水生態趨好,江豚回來了,它們是長江健康狀況晴雨表
    白鱘等珍稀物種基本滅絕,中華鱘、達氏鱘、胭脂魚、「四大家魚」 等卵苗量大幅減少, 長江江豚數量僅存1000頭左右。「江豚作為長江裡的大型哺乳動物,對水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武漢有很多的沙洲,由於長江汛期水位上漲,沙洲被洪水淹沒,加上長江武漢段全面禁捕,生態環境改善,沙洲裡的魚多草多樹多,又沒有船隻和人為因素的打擾,江豚就能來此自由自在地覓食。」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那時候,鱘魚用板車拖到街上去賣,像賣豆腐一樣,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稱。」但到了1999年,白鱘的資源量,已經不足400尾。從此,揚子再無萬斤象,長江雙白雙雙滅絕。幾天之前,農業部下發了通告,宣布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你也許不相信,但在過去幾十年的過度捕撈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是「無魚」等級。
  • 長江白鱘,解密「水中老虎」2020年滅絕原因!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人類發展越先進,古老的生物消失的越快。同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人類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加速了其他生物消失的進程,如果地球上其他有生物滅絕的話,人類是有責任的。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珍貴稀有物種,不只是一句喊口號,更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誰將是下一個?|生物多樣性喪失
    當年葛洲壩修建時,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環保意識,過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再去挽救時,一些長江珍貴的魚類種群已經急劇萎縮。時至今日,水壩建設、過度捕撈、水域汙染、航運繁忙、航道整治、挖沙採石、江湖阻隔、岸坡硬化等諸多問題,已經給很多土著魚類造成了嚴重不利影響,中華鱘、白鱘、長江鱘等瀕危物種是長江包括魚類資源在內的生物物資資源急劇衰退的縮影。
  • 中華白鱘滅絕:戰勝了恐龍,卻永遠輸給人類!需科技手段治理長江
    中華白鱘的長度可達3-7 米,重達300-500千克,明輪魚也已 85%瀕臨滅絕,使它們成為全球最瀕危的物種。中華白鱘滅絕的原因有很多種,但無不例外的都與人類的活動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類汙染造成了大量中華白鱘直接死亡。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多麼優美的古詩句啊,詩裡的長江也正是今天的長江。
  • 生態環境訪談錄(4) | 長江水生態趨好,江豚回來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 張先鋒01 江豚現身武漢意味著什麼呢?「江豚作為長江裡的大型哺乳動物,對水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比如長江江豚就是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其種群狀況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物種,它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代表。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女神」白暨豚,也已經功能性滅絕
    2020年1月2日,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因為其體型大,味道鮮美,所以被人類大肆捕撈。長江白鱘從未被養殖成功,也沒有留下標本,只有一張紀念郵票證明她曾經來過。事實在不斷的告訴我們,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 2020年長江白鱘滅絕,如今「長江雙白」已經徹底離我們而去了
    2020年初,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宣稱:「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實際上,長江白鱘的滅絕時間應該更早,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的蹤跡是2003年,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救助了一條長江白鱘,經過養殖恢復後,將其放生並裝備了跟蹤設備,然而,沒幾天就徹底失去了憐惜。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然而,就在近日,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而白鱘的滅絕並非孤例,被譽為「微笑天使」的江豚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長江生物滅絕的輓歌不斷響起:完整性指數到達最差「無魚」等級
    劉老說「我對不起它,我讓它孤獨了一輩子」,「白鰭豚在長江裡,是沒有敵人的,它的敵人是誰,是人」。也許當2020到來時,大家還沉浸跨年的喜悅中,但對於白鱘而言,卻是一次無聲的告別,也是一次未打招呼的訣別。
  • 地球上每小時有3種生物滅絕,長江鱘步上後塵,科學家害怕了
    其實這一幕與5600萬年前恐龍面臨的滅絕環境非常相似,環境遭遇大變,無奈之下只能面臨滅絕。不同的是,現代生物所服下的是「慢性死亡毒藥」。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例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鱘魚,那是一種其他的魚類生物,它的表面不僅僅沒有魚鱗,而且生存適應能力極強,既可以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鹽水中生活,專家將這一行為稱之為海河巡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