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2021-01-13 虎嗅APP

                                                                                                                                 

新年剛到來,很多人就看到了一個壞消息。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


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


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白鱘的每年捕撈量最高能達到25噸[29]。


當時,魚子被做成魚子醬銷往國外換外匯,「肉用板車拖到街上去賣,像賣豆腐一樣,要多少,就切一塊給你,也不用稱。」


但是進入21世紀後,人們在2003年和這種美麗的生物匆匆見了一面。


這一面,竟成了永別。



發表「白鱘滅絕」論文的作者危起偉,也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他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此言不假。長江,是世界上淡水魚種類最豐富的生態流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在這片180萬平方公裡的流域裡,生活著超過4億中國人,承擔了整個國家40%的GDP。


經濟飛速發展,但長江裡的生物卻經歷了一場大型災難。


長江裡的魚,快沒了


白鱘的消失,不止是一個物種的悲劇,還是整個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潰敗。


就像長江水產研究所科學家危起偉所說,「白鱘是生態系統裡一個最頂端的物種,它的滅絕代表了這個生態系統到了一定的危機程度,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


1994年3月18日,當時的郵電部發行了一套《鱘》特種郵票,現在想知道活著的白鱘什麼樣,已經看不到了 / 網絡


以前,長江流域特有種的胭脂魚佔長江三峽上遊部分捕撈量的10%以上,但從上世紀80年代初之後,這種魚也從下遊消失了。


甚至連長江裡最多的經濟魚類——青、草、鰱、鱅「四大家魚」,也遇到了產量危機。


到2013年,四大家魚只佔長江漁獲量的14%。


上世紀60年代,長江幹流高峰時四大家魚魚苗徑流量可以達到1000億尾,其中宜昌產卵場貢獻了5%到7%,但2011年左右,宜昌產卵場每年家魚產卵跌到了數千萬。


2011年至2017年之間,經過科研人員多次的生態調度,宜都斷面的魚卵總徑流量在2017年恢復到了29.9億。但還是和過去差很多。


對你來說,可能只是「今天沒有草魚、那就改吃鱸魚」這樣簡單,但對這些魚種來說,它們面臨的是生存危機。


現在全國淡水產品中,91%是靠淡水養殖,而這些養殖魚類中超過一半都是這四大家魚。養殖的魚類需要靠野外種群的魚苗來補充,而野生種群的減少,必將導致其基因流失或基因庫的萎縮。


野生四大家魚數量減少,動搖的是整個長江生態系統金字塔的地基。


中科院水生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副研究員郝玉江發現,在1993年以後,長江江豚種群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雄性後代越來越多。


郝玉江推斷:儘管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該現象與種群的快速衰退有關,但是這種性別偏移必定會是種群發展的制約因素,也有可能導致種群的最終滅絕。


人類為了口腹之慾,把它們逼上了絕路。


截止現在,長江中約有70多種水生動物被列為國際或國家保護物種。


像我們熟悉的白鱀豚和長江鰣魚等,已經被列為功能性滅絕物種,它們的族群大小已經減少到不能再維持下去了,接近滅絕。


白鱀豚已經是功能性滅絕的動物,可以說離正式宣判滅絕不遠了 / edgeofexistence


就在三十年前,我們還能和白鱀豚和平共處。在1980年代初,白鱀豚的種群數量尚有約400頭。


1986年~1990年間,中科院和南師大的研究人員在長江考察不到一年,看見了一百多次白鱀豚群。


可到了2003年中科院觀測的時候,它們就已經消失在了滾滾長江中。


和白鱀豚一樣珍惜的中華鱘、長江江豚,被列為了極危物種。


可以說,從最常見的物種,到生物鏈頂端的王者白鱘,這片流域裡任何一種生物,都逃不過這場生態危機。


1985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編寫的《今日長江》,將長江描述為「已經進入它的黃金時代」。


但對長江裡的珍貴魚類來說,那已經是生命最後的時間。


長江物種曾經有多豐富


大家可能對魚類急劇減少的嚴重性,沒什麼概念。


換句話說,原來的長江是個大寶藏,現在,像個遺址。


長江是中國淡水魚最豐富的水系。


根據Fishbase數據,長江有416種魚類及亞種,佔中國淡水魚總量40%,相比之下,珠江只有296種,而第二大河黃河只有150種。


在這416種及亞種中,約有45%的魚類是長江特有種,更因白鱀豚、揚子鱷、長江鰣魚這些珍稀物種聞名世界。


在全世界,長江的淡水魚資源也舉足輕重,流域內有四個目的淡水物種,都佔世界淡水魚總量的10%以上。


長江跨度之長、內容之廣,甚至讓同一種魚,在上下遊可能都有不同的基因。


現在,長江依然奔騰不止,可千百萬年來住在裡面的原住民,卻一個接一個和我們告別,甚至連再見都來不及說。


白鱀豚,是長江獨有的動物。白鱀豚的近親原白鱀豚在距今2000萬年中新世時期的廣西地區就已經出現,現代白鱀豚的形態與古老的原白鱀豚幾乎沒有變化,它也就有了「活化石」的稱號。


白鱀豚 /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


白鱀豚在歷史上曾經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從宜昌的上遊到長江入海口,都有白鱀豚的蹤跡。


他們長得可愛,但生性警覺。一旦發現機船, 大豚就會託著幼豚潛遊而逃。 


白鱀豚,可以說早就學會了如何和人類相處,它們長期生活在人類密集活動的長江裡。


研究所人工飼養的白鱀豚「淇淇」,剛到水生所的大池塘短短5天後,就會自己在池中捕魚,還好奇地觀察起研究員們吊在水中的水聽器。飼養到15天,就適應了人工的餵養方式,歡快地吃魚。


1998年,雄性白鱀豚」淇淇「在水生所的池塘裡。」淇淇「於2002年去世,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時間最長的白鱀豚/再說長江


但就是這麼警覺而聰明的動物,人類還是選擇了對它們趕盡殺絕。


《南方周末》報導顯示,1985年前白鱀豚標本的已知死亡原因中,人類活動造成死亡的約有90%;而1995後收集到的3具標本中,兩頭死於捕魚電擊,一頭死於清理航道的爆炸。


當人類如夢方醒,想要保護它們的時候,一切已經太遲了。


和白鱀豚遭遇類似的還有可愛的「微笑天使」——長江江豚。


與古老種白鱀豚相比,江豚屬於進化種,比白鱀豚更聰明。它的大腦發達,智力水平接近大猩猩,有靈性。


江豚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經常露出水面換氣/steemitimages.com


多年跟蹤報導長江江豚的記者高寶燕就曾回憶道,曾經有工作人員圍捕江豚來體檢,平時扎堆的江豚知道要圍捕,就會四處散開;雄豚甚至會為了保護懷孕的雌豚,主動吸引人類的視線[19]。


江豚性格更活潑,尤其喜歡在水中上遊下竄,有時還會幾頭一起轉圈。


它們還有可愛的吐水行為,甚至人工飼養的江豚還會目標明確地對著餵食處或者飼養員噴水,告訴他們「快來餵我」。


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飼養的江豚,會和研究人員親密互動/家園:生態多樣性的中國


除了噴水以外,江豚還會直立出水、張嘴、點頭,提醒人類:「我餓了!」


這麼可愛的江豚,也沒有逃過人類的魔爪。


可愛的江豚 / busy.org


在江豚分布最為集中的八裡江江段,1989年約有260頭,十年後只剩下70頭左右,江豚數量的年遞減率約7.5%。


截止2018年,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下降趨勢得到了遏制,但它依然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它們為什麼消失了


不止是白鱘和其他淡水魚種滅絕了,甚至有些經濟魚種的產量也在減少。


白鱘/wikimedia commons


它們為什麼消失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長江裡的物種遭遇困境,首先是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變,加速了它們的滅絕。


我們以中華鱘為例,中華鱘慢慢走向滅絕,是因為它們「不孕不育」了。


以前,中華鱘要想「生孩子」,需要溯流去上遊產卵。


中華鱘產卵後,要順水漂流孵化至魚苗,再順河漂流生長,經長江河口入海,到海裡生長到性成熟,再溯河洄遊至長江產卵繁殖。


人類活動與河道工程的建設,阻斷了中華鱘往上遊河流遷徙的路線。


中華鱘沒有了足夠的水流刺激,加上水溫整體上升,性腺大幅退化,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產卵。


這可能就加速了它們的滅絕。


是人類,一步步毀掉了它們生存的家園以及活下去的希望。


香港海洋公園中華鱘館展出的少數珍稀魚種之一/Shankar S. Flickr


而且就算這些珍貴魚種真的產了卵,也未必能躲開其他魚類對魚卵的捕食,水文環境的變化和流量的減少更進一步影響了魚卵的孵化,而孵化出的幼鱘也未必能順利順流而下到達適合它們生存的下遊和河口。


歷史上的長江,江河湖海、幹流支流相互交織,是個複雜的「江湖網」。


魚在江湖之間自由移動、繁衍生息,這也是長江流域物種極豐富的原因之一。


但因為人類活動和工程建設,湖泊和長江被人為隔離開來。最近的證據表明,江湖分離使長江湖泊的魚類多樣性減少了38.1%。


而且長江湖泊本來就自身難保,在圍湖造田的影響下,很多珍稀魚類的棲息地鄱陽湖和洞庭湖面積都迅速縮小,偌大的長江,已經沒有它們容身之地了。


除此以外,長江流域魚類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人類的趕盡殺絕。


我們的人口多、經濟底子薄弱,整個長江流域都依賴漁業的發展。而我們的捕魚方法破壞性又極大。


早在2002年的時候,整個長江流域上,就有160多種漁具,其中最厲害的是各種升級版的長袋網,甚至出現毒魚、炸魚和電魚等違法行為。


當時,單單一個鄱陽湖半湖村的村民,就靠長袋網捕獲了8.5萬公斤的魚,其中包括30萬條鯉魚、青魚、草魚、鱅魚和鰱魚的幼魚。


過度捕撈的紅利,是短暫的。


長江漁業在1954年達到頂峰,產量為45萬噸,但從1950年到1970年,長江捕魚量下降了一半,隨後在2000年下降到13萬噸左右。


長江鰣魚,曾經長江中最具經濟價值的物種之一,被人類捕殺到了絕境,產量在1975年崩潰


即使並非本意,人類也在無形中「殺死」了很多長江裡的生物。


對江豚和白鱀豚來說,每天在長江上航行的航船就是殺手,噪聲會擾亂它們的聲納,甚至會讓它們不辨方向撞死在螺旋槳上。


另一種大家都知道的松江鱸,60年代以前曾是長江著名的經濟魚種。但在21世紀初,就被中國紅皮書列為瀕危魚類,禁止捕撈幼魚。


被過度捕撈的,還有長得像鯰魚的長吻鮠,因為有些人認為它的魚鰾極具藥用價值,結果它就被吃到幾乎從市場上消失了。


不僅如此,水汙染也在加劇魚種的消失,甚至滅絕。水汙染,破壞了魚類的產卵場,育雛群耗竭,產量下降,甚至死亡率居高不下。


從今年1月1號開始,長江終於開始實行為期十年的「禁漁計劃」,部分江段水質已有所好轉,穩定至3類。


但長江早已千瘡百孔。我們,還來得及嗎?


希望,我們還來得及。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9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危起偉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自那以後科研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讓危起偉擔憂的是,這次調查不僅沒能發現一個白鱘樣本,也沒能發現過去有記錄的140種魚類,其中60%是瀕危物種。「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論文指出,白鱘在2005年到2010年時已經滅絕。  一時間,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白鱘得到了大量關注,「白鱘滅絕」的話題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不過,很多媒體在配圖時,還是錯誤地配成了長江白鱘的近親匙吻鱘。畢竟,我們對白鱘太不了解,白鱘留下的影像也太少。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來自長江的「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一下子成為今年初最揪心的報導之一。美麗又奇特的長江白鱘,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新聞報導我國珍稀動物,都驚訝又心疼!長江白鱘稱作中華匙吻鱘,名為中國劍魚,又俗稱為象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2020長江白鱘終究沒能逃過滅絕
    長江白鱘起源於白堊紀距今已有一億多年,和中華鱘一樣都是這億萬年中物種的佼佼者,在人類對長江的使用千百年後終究還是滅絕了,2020年才剛剛開始就以被宣布滅絕。>這是繼白暨豚和長江鯽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滅絕之後的又一悲痛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光明時評: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無魚之江」已非危言聳聽
    另一個是,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是一個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五千萬年的物種,它見證了億萬年的滄海桑田,躲過無數次生死劫難,如此,卻滅絕於這個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這令人痛心,令人悲嘆。
  • 滅絕的長江魚王再現身?重慶有人釣起「長嘴怪魚」,像極白鱘
    我國江河生態衰退導致的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然而在長江君看來,長江裡各類珍奇野生魚的滅絕,是最令人遺憾的影響之一..畢竟各種神奇的野生魚,才是江河的「靈魂」,它們的消失,實在令人扼腕和心痛,恨不得其哪一天又「重見天日」...近日,長江君收到重慶網友爆料,在一處廢棄水電站下釣魚時,碰到一種奇怪的「長嘴怪魚,極像是已經滅絕的「長江魚王「——白鱘!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他表示,消息應該早一點公布,「逝者已逝,已經無能為力。我們要讓生者更好地生,或為生者不滅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長江白鱘已經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曾經與陸地霸主恐龍水路並肩,曾經躲過了第四紀冰期,被稱為長江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的告白小片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長江裡最後一次出現的白鱘,是在2003年,他和專家組在救治後放流長江,隨後進行追蹤。遺憾的是再沒發現白鱘。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白鱘:郵票證明我來過!
    你聽說過白鱘麼? 2020年伊始,一個消息令人悲痛不已——「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網友們對於這個話題議論紛紛,哀嘆是人類的錯、應當反思,但很少人願意提到長江白鱘滅絕的真正原因。
  • 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和長江鱘還好嗎?
    2020年初,白鱘被宣布滅絕,這一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長江生態及長江珍稀物種的高度關注。但可悲的是,許多社會公眾都表示,在看到白鱘滅絕的報導之前並不認識白鱘。更有甚者,在一些白鱘滅絕的新聞報導中,白鱘的圖片被錯配成了匙吻鱘。公眾對白鱘認知的匱乏說明白鱘的相關介紹沒有被廣泛傳播,白鱘滅絕的過程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誰將是下一個?|生物多樣性喪失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生活在長江的鱘魚,通常都在長江上遊或者金沙江下遊繁殖,然後到長江中下遊發育成長。然而,長江上建造的重重水壩硬生生地隔斷了它們繁殖與長成的生境。水利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白鱘影響最大的就是葛洲壩」。
  • 別了,長江白鱘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閱讀提要  長江食物鏈頂端的一個物種滅絕了,這是2020年開年之初的一個壞消息。關注它,更要讓它的命運不再降臨在其他物種身上。人類最後一次見到白鱘,是2003年,跟蹤一條白鱘,希望找到產卵場,開展人工繁殖,但最終跟丟。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