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什麼基地?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2020-12-04 澎湃新聞

這是個什麼基地?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2020-06-2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顧海燕 泰州發布

水生生物

是水生態環境中

最重要的指示性物種

保護水生生物資源

是長江生態修復中的

重要一環

近日,國家級長江中下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研究基地魚塘修復一期工程在靖江完工,63畝水面建設了21口標準塘,養殖了黃顙魚、花鱸、長蛇鮈等20多種長江裡收集到的野生魚類。該工程將對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發揮積極作用。

這是個怎樣的項目?

國家級長江中下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研究基地(以下簡稱「靖江基地」),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與靖江合作建設。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是國家農業部所屬綜合性淡水漁業研究機構,2002年11月,進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心設有7個研究室、5個實驗基地。

靖江基地位於孤山鎮通太村,佔地204畝,其中水域面積超150畝,總投資約1億元,去年5月開建。該項目計劃建成為集原種供應、資源增殖、科學研究、技術研發、信息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中心,為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高水平開發利用奠定基礎,為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收集了哪些水生生物?

長江靖江段特色魚類種質資源比較豐富,有135種野生魚類。

靖江基地計劃護存100餘種長江特色及土著水生生物,同時開展水生生物生境修復、涉水工程對漁業水域的影響等生態模擬研究。

目前,基地已收集到20多種長江水生生物,包括常見的青、草、鰱、鱅、鯉、鯽、鯿等。

為什麼要收集常見生物?

「基地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進行水生生物原種保護,所以我們收集品種並不局限於稀有品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生生物資源室副研究員周彥鋒介紹。就像長江鰣魚,那麼鮮美的魚說沒就沒了,太遺憾了。

針對收集回來的魚類,基地會有選擇地進行繁殖試驗,擴大種群數量,為後期增殖放流提供魚苗,這樣可以保證長江魚類資源的多樣性、豐富性,對長江生態也能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

基地裡的生物之最

最常見——餐條

基地從長江僅收集了幾十尾,現在繁殖到幾萬尾。這是江豚最愛吃的食物,如果長期在固定區域放流,形成餐條聚集地的話,就有更多機會吸引來江豚。

最珍稀——橄欖蟶蚌

長相酷似海產品中的蟶子,但大小是其近10倍。橄欖蟶蚌是我國特有淡水經濟貝類,也是我國蟶蚌屬僅有的三個現生種之一,由於殼薄肉嫩,味道鮮美,素有「淮河鮑魚」之美譽。

橄欖蟶蚌曾廣泛分布於中國五大淡水湖、長江支流、淮河及相通的河流。近40年以來,由於受到水質汙染、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及寄主魚資源衰退等影響,橄欖蟶蚌自然資源急劇衰退,已處於受威脅或接近瀕危狀態。基地從阜陽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引進了400多隻,現在通過人工繁殖到了數千隻。放養到長江後,有淨化水質的作用。

基地裡的這些魚

你能叫出幾個學名?

▼▼▼

長蛇鮈

銀鮈

紅鰭鮊

蒙古鮊

翹嘴鮊

花䱻魚

花鱸魚

黃顙魚

刺鰍

……

原標題:《這是個什麼基地?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這些物種的消失,導致了地球上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少,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如果放眼整個地球,那麼很多人難以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就以長江為例,了解一下野生動物面臨的困境。
  • 長江亂石溪流,探釣名貴野生長江魚類,收穫一條11斤長江溪水草魚
    長江亂石溪流,探釣名貴野生長江魚類,收穫一條11斤長江溪水草魚,前些天父親讓我釣點野生的長江名貴清波魚回來送人,恰逢釣友相約長江遊釣溪流的支流野河,晨起我帶著心愛的盤車魚竿和釣友秘密潛入一條傳說中的電工基地,趕個早來到長江支流的亂石懸崖溪流水邊,我和釣友見水就歡四散開來,各自都在選擇心裡理想的標點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調查篇:江蘇段魚類108種  彭剛說,在環保部門的配合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2001年以來,就對長江江蘇段魚類進行定期調查,全段共設立了7個監測點,進行守株待「魚」。歷時5年的監測,收穫不小。這導致沿江部分水域形成近岸汙染帶,石油類含量超標嚴重,水質已呈逐年下降趨勢,致使魚類種群減少,魚病盛行,畸形魚數量增多。  珍稀魚類被螺旋槳打死  調查中,專家還發現,長江裡運行的那些船隻,正在跟魚類的生存「爭奪」地盤。「特別是機船螺旋槳擊斃珍稀魚類的情況越來越多,造成珍稀水生生物被船舶的螺旋槳打死的慘劇。」
  • 野生魚喜歡往裡鑽,長江邊上成片的「竹架架」是什麼?
    其實,這些「竹架架」是長江裡很多野生魚的育幼場和庇護所,被稱為「人工魚巢」。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重慶市林業局獲悉,截止今年3月,在江津區和永川區的楊家沱、鼎鍋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個魚類產卵場已建設人工魚巢638個單元(6.37萬平方米)。今日(1日),記者帶你到長江上看看這些人工魚巢長啥樣。
  • 這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最大的有600公斤,因大壩的建成影響很大
    一座大壩的建成,自然是有利也有弊的,不僅對長江裡的生態有一定的影響,對於周邊的環境影響也是存在的,其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長江內的魚類洄遊產卵的生態。 長江的流域是非常廣闊的,其幹流流經了11個省級行政區域,全長6387公裡,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
  • 長江我們的母親河,遇到長江裡的這幾種魚要一定加以保護!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橫穿整個中國,與黃河齊名,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長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如此龐大的水資源,自然有數不勝數的魚類資源。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加劇,長江裡的眾多魚類瀕臨滅絕,如果在長江遇到這幾種魚一定要加以保護,為我們的母親盡綿薄之力。
  • 長江支流,藏在陰暗石縫的魚類,收穫長江特有稀少的「石鬍子魚」
    長江支流,藏在陰暗石縫的魚類,收穫長江特有稀少的「石鬍子魚」,石鬍子魚絕對是特有稀少的長江野生魚種,據說石鬍子魚味道極其鮮美,這幾年長江的純正野生石鬍子魚越來越少了,大家都了解,因為長江流域的水質汙染嚴重(主要是過度的電魚和藥魚),所以在長江流域想要釣到石鬍子魚那簡直太難了,長江特有石鬍子魚喜歡常年躲在陰暗的石頭縫裡
  • 長江大旱使白鰭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遭遇嚴重威脅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 於文靜)長江乾旱,洞庭湖、鄱陽湖、洪湖喊渴,長江三峽緊急放水……近期,降臨在長江流域沿線的乾旱使湖泊水量減少、水位偏低,白鰭豚、江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臨生存危機。    這是記者從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31日在北京召開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和救護髮布會上了解到的。
  • 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博物館
    水生所淡水魚類博物館的標本收藏通過幾十年的工作,已經收藏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標本以及相應的科學積累。  淡水魚類博物館,館藏魚類標本40餘萬號,1800餘種,其中模式標本230多種,國外魚類標本600餘種。不論是在館藏標本的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目前亞洲最大的魚類標本館。館藏標本的來源涵蓋我國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收藏了一大批鄰近國家的魚類標本。
  • 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讓魚兒遊此前重點關注的魚類中:川陝哲羅鮭升級為一級,黃河北方銅魚新增為一級,黑斑原鮡新增為二級,極邊扁咽齒魚新增為二級。這多少算是一點進步,但讓魚兒遊認為,進入重點名錄保護頂多算是保護一種魚類的基礎,如果沒有對執法隊伍的培訓,對公眾參與的鼓勵,這個名錄對魚類保護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價值。畢竟太多本土魚類到瀕危甚至滅絕,也無人關注。
  • 長江刀魚禁捕之後……
    上個月起,江蘇長江、淮河幹流水域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今年也是長江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取消專項捕撈許可的第一年。   長江刀魚為何徹底禁捕,人工養殖現狀怎樣?如何留存「長江三鮮」等「舌尖上的美味」?記者進行了調查。   「再啟捕撈要等十年」  長江江鮮,什麼時候能夠再啟捕撈?
  • 長江支流巖坎邊探釣清波魚,收穫300元一斤的長江野生名貴清波魚
    長江支流巖坎邊探釣清波魚,收穫300元一斤的長江野生名貴清波魚,天氣晴朗,空氣清新,長江支流也有這樣的藍天白雲,水流表面看似平靜,但下魚竿後魚漂走的非常的快,魚墜觸底有大約四米多的深度,我採用牽著魚漂緩行不停的衝釣清波魚。
  • 長吻鮠等六品種被確定為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主推品種
    8月20日,記者從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由湖北省長吻鮠良種場精心培育的長吻鮠、大鰭鱯、銅魚等6個品種被確定為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主推品種。據介紹,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集中優勢,重點攻關,紮實做好長江野生魚類人工繁育馴化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親本培育、人工繁育和池塘養殖技術體系。近年來,該公司不斷加強產品創新和科研延伸,建立種質資源基本檔案,杜絕了近親繁殖,確保了種質不退化。
  • 宜賓:長江珍稀魚類救護中心 年底落成
    「長江上遊最大、全國第二的長江珍稀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工程基本完工,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近日,在宜賓長寧縣龍頭鎮竹洞村的長江珍稀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工地內,三峽辦駐長江珍稀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工程監理牛宏說,該救護中心是以馴養國家一、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白鱘、長江鱘、達氏鱘、胭脂魚等保護區內的66種特有魚類的公益性項目。
  • 陳毅峰:應加大保護野生魚類的宣傳力度
    莊紅韜 攝「美麗中國、生命長江」長江上遊聯合科考考察團6月14日從奔子欄抵達麗江,並在途中對水資源和魚類資源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團由奔子欄鄉出發,沿途考察了虎跳峽、石鼓鎮(長江第一灣)最終抵達麗江,全程約400多公裡。
  • 從「無魚」到「無漁」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這條大魚實在太大,在水中遊動仿佛一艘小船,岸邊看到這條大魚的人都是發出一陣陣驚呼聲。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並且會浮遊靠岸?許多人第一眼這一幕,估計都非常震驚,且很難相信。確實,了解長江生態的朋友,應該都看過「長江無魚等級已達最高」的消息。
  • 長江野生魚「有毒」 野生魚還能不能吃
    長江野生鯉魚與鯰魚「有毒」!昨日(30日),一則關於多省長江野生魚被檢測出「環境激素」,可致性早熟的報導引起廣泛關注。被點名的城市包括重慶、武漢、南京以及馬鞍山。有消息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在這四市的野生鯉魚與鯰魚體內,檢測出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全氟辛烷磺酸,部分魚體內還檢測出了汞、鉛和鎘等重金屬。   怎麼會突然爆出這條消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2020年下半年,湖北武漢市民發現,和野生江豚「見面」的機會變多了:9月的一天早上,曹穎到漢陽江灘足球場一帶散步,發現有江豚躍出長江江面,她一口氣錄了十幾段視頻,拍到了「江豚與黃鶴樓同框」的畫面;10月的一個傍晚,鸚鵡洲長江大橋江波中有江豚躍出水面,市民萬鵬立刻拿手機拍下視頻……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有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
  • 這種春季洄遊魚類,全身銀白,形似尖刀,尤以長江產的最為名貴
    但是,當涉及到魚,魚就不得不提到長江,長江6387公裡總長度,是亞洲第一長河,流經11個省的中國城市,豐富的水產資源,和其他許多類別,共350種魚分布在有324種淡水魚。在這些魚,河豚魚,刀魚和鰣魚為「長江三鮮」,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刀魚。刀魚是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