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我們的母親河,遇到長江裡的這幾種魚要一定加以保護!

2021-01-08 志哥談古今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橫穿整個中國,與黃河齊名,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長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如此龐大的水資源,自然有數不勝數的魚類資源。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加劇,長江裡的眾多魚類瀕臨滅絕,如果在長江遇到這幾種魚一定要加以保護,為我們的母親盡綿薄之力。

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釐米,銀白色,腹部具稜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南通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一帶的下遊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現在人們已很難目睹到被蘇東坡、鄭板橋等詩人贊為「南國絕色之佳」、「水中西施」的鰣魚。據統計,1968年至1977年的10年間,長江鰣魚年平均產量為49.2萬公斤。從1984年開始,產量開始急劇下降,1986年僅為1.2萬公斤。

刀魚,因此魚其狀似刀形,俗稱刀魚。刀魚「狹薄而長頭」,與鳳鱭有相似之處,但比鳳鱭個大,也稱江鱭。個大者有一尺來長。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入口即化,但絲毛骨較多,食之須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過清明,其絲毛骨即變硬,價錢就開始下跌。(江蘇靖江被稱為刀魚之鄉,但由於近年來過度捕殺及環境問題,野生刀魚已十分少見,現在市面上大多為養殖刀魚)。「如果不珍惜,也許過不了幾年,我們只能到博物館去看它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魚類學專家曹文宣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長江刀魚現在已經處於一個瀕危的境地,數量正在逐年減少,20世紀80、90年代,僅鄱陽湖刀魚的捕獲量就達幾百噸,而這些年由於水資源汙染破壞嚴重、漁民保護魚類意識不強、過度捕撈等多種原因導致刀魚急劇減少。

河豚,學名河魨,古名肺魚,俗稱氣鼓魚、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青郎君、刺豚魚等,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河豚魚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並稱為「長江三鮮」。「長江裡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野生河豚了。」長江三鮮養殖基地負責人鄭金良感慨地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長江鰣魚從人們視線中消失,而此時,作為河豚魚烹製食材的暗紋東方魨也已岌岌可危。

近年來我國制定了許多保護長江魚類的法律法規,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共同參與到保護長江魚類的行動中去,保護我們的母親,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謀福。

相關焦點

  • 長江「病」得不輕!「四大家魚」魚苗從300億尾縮減到幾億尾
    「四大家魚」魚苗從300億尾縮減到幾億尾  圖說:有觀眾正在向長江「守護者」趙依民提問  來源/主辦方供圖(下同)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多聽到關於長江健康的憂慮僅有的兩種淡水豚類裡,有著「長江女神」美譽的白暨豚在2007年已宣布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現存種群數量也僅1000餘只。據統計,長江流域淡水魚類378種,特有魚類142種之中,有20餘種魚類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長江的生態究竟怎麼了?昨天下午,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副會長、上海海洋大學兼職教授趙依民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講。
  • 長江江豚守護者:願留住母親河的「微笑天使」(圖)
    「到了要變天的時候,江豚就活躍在岸邊遊泳、覓食,所有動態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它把魚攆出水面,躍起來吃魚的瞬間,那是最美的時刻。」說完這句話,這位江豚「保鏢」的神情瞬間變得溫柔。湯繼虎是江西九江市彭澤縣的一位「江豚守護者」,他的家就在長江邊上,小時候經常在江邊戲水,常能看到成群的江豚出沒。
  • 長江江豚守護者:願留住母親河的「微笑天使」(圖)
    「到了要變天的時候,江豚就活躍在岸邊遊泳、覓食,所有動態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它把魚攆出水面,躍起來吃魚的瞬間,那是最美的時刻。」說完這句話,這位江豚「保鏢」的神情瞬間變得溫柔。湯繼虎是江西九江市彭澤縣的一位「江豚守護者」,他的家就在長江邊上,小時候經常在江邊戲水,常能看到成群的江豚出沒。
  • 為了「母親河」的微笑 湖北推進長江大保護回眸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盪氣迴腸的《長江之歌》,唱出了億萬華夏兒女對「母親河」的深情眷念。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非法碼頭非法採砂屢禁不止,「化工圍江」愈演愈烈,黑臭汙水直排長江……不堪重負的「母親河」在哭泣!「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長江,是世界上淡水魚種類最豐富的生態流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在這片180萬平方公裡的流域裡,生活著超過4億中國人,承擔了整個國家40%的GDP。經濟飛速發展,但長江裡的生物卻經歷了一場大型災難。
  • 保護瀕危動物白暨豚 母親河最後的呼喚
    經過長期調查,導致白鰭豚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有:長江兩岸的工廠長期向長江裡排放汙水和有毒物質使大量的魚蝦死亡,致使白鰭豚很難找到食物;三峽水利工程擋住了大量的魚,有的時候也把白鰭豚擋住了,致使有的白鰭豚死亡;在長江上,有很多漁民捕魚,有時也有誤傷。  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全力保護白鰭豚,並且要有計劃。
  • 禁售長江野生魚!青島開展長江禁捕"兩承諾一倡議"活動
    為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自2021年1月1日起,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啟動,未來十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廣大消費者如發現市場、網絡平臺有售賣長江野生魚,店面招牌、水產品包裝、菜品菜單上標識「長江野生魚」「長江野生江鮮」等字樣的,請及時撥打「12345」進行舉報,積極協助執法部門進行查處。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這條大魚實在太大,在水中遊動仿佛一艘小船,岸邊看到這條大魚的人都是發出一陣陣驚呼聲。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並且會浮遊靠岸?許多人第一眼這一幕,估計都非常震驚,且很難相信。確實,了解長江生態的朋友,應該都看過「長江無魚等級已達最高」的消息。
  • 「再見,魚爸爸」!今天,5尾「常熟籍」中華鱘回到長江…
    因為中華鱘是在海裡長大的,這5尾中華鱘放流對於我們今後開展珍稀瀕危動物保護和生態修復意義很大,特別是對保護長江母親河水質和生態環境意義很大。中華鱘是旗艦性的物種,是具有代表性的,如果它沒有了,就證明整個長江的其他生態系受到了破壞。
  • ...揚州市政協委員建議:推進「長江大保護」 建立長江揚州段江豚...
    長江是滋養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守護一江碧水,對揚州來說意義重大。揚州市「兩會」前夕,市政協委員、民進會員張曉梅圍繞推進「長江大保護」走訪調研,準備提案。2020年11月,長航公安揚州所民警在長江揚州段水域巡邏時,意外拍到江豚畫面。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我的長江我的家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上遊、中遊、下遊共飲一江水的「長江人」,相約守護著這條綿延萬裡的「共同的家」,共畫美麗和諧的新時代長江萬裡圖。不過,我更在乎自己另一個身份:鴻鵠護魚志願隊隊長。長江是我的家,水中的魚、空中的鳥都是我的家人、鄰居。我最痛恨非法電魚者。6年前,我組建了一支民間護魚隊伍,所有裝備和費用都自掏腰包。由於擋了不法分子的財路,大夥有的被威脅恐嚇,有的甚至被打傷。可為了這個家,再多艱苦和委屈都能忍受,再大挑戰和危險都要面對。
  • 漁民告別水上漂蕩 長江再現江豚逐浪
    最為熱鬧的就是渡口,魚販子們來來往往,小小漁村繁華如市集。漁民們「踏浪歸來魚滿倉」的生活沒有持續太久。2000年以後,江水越來越渾濁,漁業資源逐漸萎縮。「從2003年開始,每年春季禁漁休養,但魚還是越來越少,常常忙活一天打不到幾斤魚。晚上睡在船上,還會被江水的臭味燻醒。」葉英波說。在葉英波看來,「長江之變」跟一些人竭澤而漁脫不了關係。
  • 光明時評: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無魚之江」已非危言聳聽
    作者:於平剛進入21世紀20年代,兩個與漁、魚有關的新聞引發關注。首先是,農業部於新年到來的前幾天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長江禁漁10年!如果看到這些「牢底坐穿魚」,趕緊上交國家
    最近各種水生動物頻繁冒泡13日,10多頭江豚現身長江湖北宜昌段逐浪戲水,和諧有愛這當然都是因為各項措施對於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瞧,今天它們還帶來一些新朋友有的奇裝異服,有的舉止誇張有的隱身技能修煉至滿級長江江豚有「江豬」的俗稱,與小豬佩奇同為哺乳動物。這個古老物種,生性活潑、成天笑呵呵,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因為智商較高,我們還常常能聽到江豚救人的故事。
  • 長江揚中段增殖放流百萬尾名貴魚種 倡保護環境
    吉戰順 攝   中新網揚中4月21日電(周勝濤 嚴峰)4月21日,長江江蘇揚中段舉行增殖放流百萬尾各類名貴魚種活動,旨在讓長江名貴魚苗回歸「母親河」,倡導社會各界保護環境。  江蘇省揚中市地處長江之中,地理位置獨特,漁業資源豐富,是國內最大的河豚集散地。
  • 十年禁漁,長江為什麼要禁十年之久?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是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江蘇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讓長江儘快休養生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以往都是兩三個月,現在為什麼要禁十年呢?
  • 長江七大珍稀特有精靈,您了解多少?
    物種的喪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個物種加快到每小時1個物種,這意味著每過1小時,就有1種歷經千百萬年進化的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失。長江作為母親河,不僅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也滋養了萬象生命。長江擁有各種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長江既是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等重要經濟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更是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避難所。
  • 長江十年禁漁首日 10萬餘尾魚放生嘉陵江
    2021年1月1日是長江十年禁漁啟動的首日,高坪區積極響應,在嘉陵江放生10萬餘尾魚,組織百名市民現場參與放生活動,修復生態環境,為新年祈福,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這樣的放生活動,不僅起到了保護生態環境作用,更有很強的教育和宣傳意義。在元旦節當天,讓很多市民印象深刻,意義非凡。「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們和家人還有這裡的100多位朋友,一起來放生魚,感覺很有意義很開心。以這種方式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希望在新的一年的每一天都能像今天一樣開開心心。」市民唐莉期盼著。
  • 2020年長江白鱘滅絕,如今「長江雙白」已經徹底離我們而去了
    那麼,這兩種長江裡國寶級的動物為什麼會滅絕呢?所以,嚴厲打擊非法捕撈也是保護長江生態的關鍵舉措。據統計數據顯示,1973到1985這十三年裡,共記錄到59頭白暨豚意外死亡。其中被電網、魚用滾鉤或其它漁具擊傷致死29頭,佔48.8%。
  • 這種魚都要放生?重慶釣魚人長江釣起怪魚,魚頭是三角形
    因此,長江裡垂釣,一旦釣起什麼外形「稀奇古怪」的怪魚,往往可能招來麻煩,比如下面這位重慶釣魚人……江裡釣起「三角頭怪魚」,帶回家擔心是保護動物黃鱗白肚、魚頭卻呈罕見的三角形(看起來有點像蛇頭),這條怪魚是重慶的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在長江裡意外釣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