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江禁漁的進行,長江垂釣也逐漸成為一個敏感話題。不僅許多釣法、漁具被禁用,現在長江裡的許多野生魚都陸續成為禁捕、禁食魚類,垂釣誤傷或是帶回家食用都可能違反禁漁規定。
因此,長江裡垂釣,一旦釣起什麼外形「稀奇古怪」的怪魚,往往可能招來麻煩,比如下面這位重慶釣魚人……
江裡釣起「三角頭怪魚」,帶回家擔心是保護動物
黃鱗白肚、魚頭卻呈罕見的三角形(看起來有點像蛇頭),這條怪魚是重慶的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在長江裡意外釣起來的。
釣魚愛好者釣到大魚都是開心的,然而這位釣魚人將它帶回家之後,卻越看越有些擔心——這會不會是一條保護性魚種,能吃嗎?
其實,這條「怪魚」並非保護動物,而是一條兇猛的長江「水老虎」——鱤魚。
鱤魚是長江水系最大的掠食者,水產文獻記載的最大捕獲記錄是400斤,近3米長(武漢一位漁民80年代長江捕獲)。
(湖南漁民湘江裡捕獲的一條鱤魚,重120斤——資料圖)
鱤魚不僅兇猛,並且生長迅速體型巨大,因此食量驚人,一條二十多斤的成年鱤魚,一年就能吃到幾百斤魚。
因此,在長江邊老漁民都說鱤魚是「害魚」,尤其是養殖戶更是把鱤魚當成見之色變「養殖四大害魚之首」!
既然是「大害魚」,為何還要放生?
鱤魚也是長江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鱤魚作為長江食物鏈頂端的掠食魚,它們能吞食掉大量江中的傷殘病魚以及外來物種,對於穩定長江生態系統有重要作用。
簡單地說鱤魚也是長江生態系統循環的一部分,即使它們「吃魚為生」,但也是有它們存在的意義。
因此,雖然理論上來說,鱤魚目前還不屬於嚴禁買賣食用的保護性魚種,但其生態價值,還是遠遠超過一半的鯉魚、草魚、鯽魚等長江淡水魚。
(鱤魚出水易死,放生要及時)
所以,長江君提醒廣大釣友,在長江流域垂釣時遇上鱤魚,還是將它放生為妙,畢竟鱤魚的食用價值也並不高。
而在當前長江野生魚逐漸恢復的時期,每個人一點點的參與,都是一種積極的支持!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