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2021-01-09 可為漁業

文章轉載自:讓魚兒遊,作者:荒野尋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

最新一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在經過大半年的調整討論後,終於進入新一輪的公眾意見徵集。

這次面世的名錄雖然有不足,但也有不少亮點和進步。

相較於此前版本只有16種魚類受重點保護,這一次重點保護名錄新增了不少,總數達到了76+。

其中,金線䰾屬所有種,蘆鯉屬所有種,魾屬所有種,細鱗鮭屬所有種,茴魚屬所有種,七思鰻屬所有種均列入重點保護名錄。

讓魚兒遊此前重點關注的魚類中:川陝哲羅鮭升級為一級,黃河北方銅魚新增為一級,黑斑原鮡新增為二級,極邊扁咽齒魚新增為二級。

這多少算是一點進步,但讓魚兒遊認為,進入重點名錄保護頂多算是保護一種魚類的基礎,如果沒有對執法隊伍的培訓,對公眾參與的鼓勵,這個名錄對魚類保護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價值。畢竟太多本土魚類到瀕危甚至滅絕,也無人關注。

此外,較之陸生野生動物,水生野生動物因為其棲息地更易受侵擾和破壞,無論是公眾參與還是社會關注,都不易且低迷,因此魚類保護的名錄調整更應該考慮系統性及社會性。

在聽取魚類保護行動者和愛好者,部分研究者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實踐和觀察,對名錄(魚類部分)提出以下討論和建議:

一、對軟骨魚綱所屬的物種,考量太少,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且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

軟骨魚是鯊綱魚類的統稱,包括鯊,鰩、魟和銀鮫。因為沒有真正的骨骼,故稱軟骨魚。該綱擁有550種,中國捕獲記錄的有200多種,常見的有幾十種。

垂頭鯊

此次名錄中,涉及該綱的僅姥鯊、噬人鯊、鯨鯊,黃魟四種。其中三種鯊魚早在1999年就列入cites附錄二。2013年,該附錄新增長鰭真鯊(極危)、路氏雙髻鯊(極危),錘頭雙髻鯊,鼠鯊,無溝雙髻鯊等五種鯊魚。這次調整並未納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建議納入。

2016年海南三亞就出現100餘條瀕危物種錘頭鯊被公開販賣的惡性事件,體現出公眾對保護物種知識的極度欠缺。

此外,有行動者建議,灰真鯊,淺海長尾鯊魚,灰鯖鯊,寬吻鯖鯊等已經被紅色物種名錄列為瀕危的鯊魚,應該被納入重點保護名錄。

鰩屬物種中,有16中被納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5種為極危物種。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建議將16種鰩屬物種全部列為重點保護動物。

此外,被附錄二收入的蝠鱝也應該被列入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二、建議將所有長江特有瀕危魚類全部納入保護。

長江流域擁有300多種魚類,170多種為特有種,其中92種為瀕危等級。

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的不像樣,曾經代表了生機無限的長江水生世界。現在,千斤的臘子(中華鱘)野外種群極其瀕危,萬斤的白鱘已經被宣布滅絕,而大的不像樣的胭脂魚依舊瀕危,建議將胭脂魚保護級別升級為一級,加強對其保護同時,對公眾也是極好的教育。

江團
清波魚

因為肉質鮮美,被人熟知的中華倒刺䰾(清波魚),長吻鮠(江團)等魚類,其野外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野外種群極其稀少,應該納入重點保護名錄。

被吃到滅絕的鰣魚這次新增為一級,與其命運相同的長頜鱭(長江刀魚)也應該新增為國家一級。這樣不僅能極大程度的遏制對其的消費,而且這樣眾所周知的物種變為國家保護物種,是對魚類保護法律的極大宣傳。

鱲類魚,因為好看,長期受到中國原生魚類愛好者的追捧,但這個家族的部分物種也瀕臨滅絕,須鱲、成都鱲、異鱲均瀕危。建議將這些觀賞性很強的本土魚類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名錄。

中華鱘人工繁育個體

將以上魚類列入名錄,並不一定能拯救它們,但可以促進公眾參與,進而推動棲息地的保護,而公眾參與和棲息地保護,才是魚類保護的根本力量。

長江大保護提出多年,關於水生生物的舉措除了禁漁外,也該有其他更加具體和重要的舉措,將瀕危魚類全部列入保護名錄,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三、對黃河流域重點及瀕危魚類重視不夠。

黃河保護自去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引發社會持續關注。但對於其水生生物的關注度,依舊不夠。黃河流域擁有112種魚類,隨著水電站建設及其他人類活動影響,很多魚類已經瀕臨滅絕。

好在,這次名錄中,將極危物種北方銅魚列為一級,骨唇黃河魚,極邊扁咽齒魚均增加為二級。但這對於黃河保護來說,遠遠不夠。

雅羅魚
蘭州鯰
曹文宣院士指導黃河瀕危魚類繁育
鴿子魚

瓦氏雅羅魚已經在黃河上遊絕跡多年,但並未證明滅絕,應該將其新增為一級。

蘭州鯰,由於水體汙染、過度捕撈、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蘭州鯰野生種群日趨衰退,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這種黃河幹流的代表性物種應該納入重點保護。

筆者在黃河上遊魚類保護區

黃河裸裂尻魚,曾經是黃河上遊的優勢物種,但因為水電站建設,棲息地遭到大面積破壞,該物種雖然並未到瀕危的邊緣,但其棲息地破壞嚴重,建議列入重點保護,促進典型棲息地得到保護。

刺鮈,因為生長緩慢,棲息地破壞,個體較小等原因,刺鮈在黃河幹流的分布區域越來越小,應該列入重點保護名錄加強保護。

此外,黃河刀魚,黃河鯉等物種也應該提升保護級別,保護其基因及種群的多樣性。

黃河流域需要重點保護魚類的加持,推動和促進水生生態系統的保護。

當然,較之將某個物種納入名錄,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界定野生種群與人工種群,如何提升公眾及執法人員的鑑別能力,如何藉此機會推動野外棲息地得到保護,如何引導公眾參與瀕危魚類保護。這些工作遠比名錄本身要重要的多。

此文算是對名錄中所涉及魚類的一次簡單討論,算是拋磚引玉。歡迎真正的高手,專家參與進來,利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爭取讓更多應該進入保護名錄的魚類進入。

△內容來源:讓魚兒遊,作者:荒野尋夢,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外種群升為國家一級,加大長江特有種魚類...
    近日,動保項目拯救動物表演針對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生種群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增加海馬海龍的保護、繼續新增長江特有種魚類的保護、以及建議將目前未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均應刪去「僅限野外種群」的備註等四條建議
  • 白鱘滅絕後,長江瀕危物種如何保護?部委表態來了
    2020年1月14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下稱「長江辦」)在武漢組織召開了一場「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上述論文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會上介紹,長江有448種魚類,但近兩年沒有採集到相關數據的魚類達到134種,接近長江魚類總數的三分之一。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調查篇:江蘇段魚類108種  彭剛說,在環保部門的配合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2001年以來,就對長江江蘇段魚類進行定期調查,全段共設立了7個監測點,進行守株待「魚」。歷時5年的監測,收穫不小。據悉,專家整理過去長江江蘇段魚類出現的歷年資料,長江江蘇段共有歷史記錄的魚類161種,分別隸屬於19目42科,其中鯉科魚類種類最多,佔長江江蘇段魚類總數的37.65%。但是,這次調查的結果卻只採集到長江魚類108種,還有53種魚至今還不知道是否存活於長江江蘇段。
  • 建議閉殼龜屬、東亞江豚等升國家一級,並加大對長江黃河本土魚的保護
    在IUCN紅色物種名錄中被評級為極危,應加強野生種群的保護。3.東亞江豚(Neophocaena sunameri)建議理由:海水江豚從環渤海調查數據顯示:經常出現死亡或擱淺,其生存環境和種群數量堪憂。且目前東亞江豚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中被列為瀕危。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的海洋魚類
    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2020年6月19日聯合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簡稱「《名錄》」),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從數量上看,雖然《名錄》所涉及的海洋魚類物種及類群有一些新增,但總體數量依然相對較少(表1)。在海洋生物資源嚴重衰退背景下的今天,這似乎讓人覺得難解「瀕危之渴」。
  •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時間賽跑
    來源:海外網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日前,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在武漢舉行。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現狀如何?保護難點是什麼?記者採訪了有關單位負責人和專家。
  • 長江七大珍稀特有精靈,您了解多少?
    物種的喪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個物種加快到每小時1個物種,這意味著每過1小時,就有1種歷經千百萬年進化的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失。長江作為母親河,不僅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也滋養了萬象生命。長江擁有各種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長江既是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等重要經濟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更是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避難所。
  • 長江這些特有的精靈,你了解多少?
    在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珍稀保護野生魚類共有16種,其中分布於長江水系的有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和長江鱘,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花鰻鱺、川陝哲羅鮭和松江鱸魚等。 據報導,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 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 拯救瀕危物種,行動!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胡璐)記者16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全力拯救和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環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樣性的衰退趨勢。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我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 長江支流,藏在陰暗石縫的魚類,收穫長江特有稀少的「石鬍子魚」
    長江支流,藏在陰暗石縫的魚類,收穫長江特有稀少的「石鬍子魚」,石鬍子魚絕對是特有稀少的長江野生魚種,據說石鬍子魚味道極其鮮美,這幾年長江的純正野生石鬍子魚越來越少了,大家都了解,因為長江流域的水質汙染嚴重(主要是過度的電魚和藥魚),所以在長江流域想要釣到石鬍子魚那簡直太難了,長江特有石鬍子魚喜歡常年躲在陰暗的石頭縫裡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記者高寶燕 攝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
  • 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在三峽壩區投入運行
    8月7日,工作人員在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檢查中華鱘的發育情況。近日,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在三峽壩區建成並投入運行,該中心的主要保育對象為中華鱘等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中心的建成投運提升了中華鱘的保育能力。目前,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的中華鱘人工養殖保種規模已經突破1萬尾,成熟和接近成熟的中華鱘超過1000尾。
  • 中華鱘並非長江特有物種,它的「正統」或許在珠江
    作為古老的脊椎動物,它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因為種群瀕危,它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網上對中華鱘的誤解很多,很多地方都稱「中華鱘為長江特有物種」,但實際上,中華鱘作為一種大型洄遊魚類,它的分布區域非常廣闊,不僅限於長江水系。其次,很多地方也稱「中華鱘為中國特有物種」,但一些資料顯示中華鱘在CX半島西南部和日本九州島也有發現記錄。 今天就來講講中華鱘的分布。
  • 青海有哪些土著魚類
    &nbsp&nbsp&nbsp&nbsp土著魚類保護邁上新臺階&nbsp&nbsp&nbsp&nbsp國家級保護魚類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1種;川陝哲羅鮭,保護級別為國家二級,分布於長江水系瑪柯河。
  • 綠會研究室: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外種群升為國家一級,加大長江特...
    近日,動保項目拯救動物表演針對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生種群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增加海馬海龍的保護、繼續新增長江特有種魚類的保護、以及建議將目前未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均應刪去「僅限野外種群
  •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調研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月1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包建華一行,在宜賓市林業和竹業局副局長賈廷彬、敘州區政府副區長向華、區林業局局長鄧成龍的陪同下,調研指導長江上遊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敘州段工作。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範圍大大增加
    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主要變化介紹
    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目前僅存1000餘頭。前不久,湖北武漢有市民在江邊釣魚時,看到10多頭長江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 長江大旱使白鰭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遭遇嚴重威脅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 於文靜)長江乾旱,洞庭湖、鄱陽湖、洪湖喊渴,長江三峽緊急放水……近期,降臨在長江流域沿線的乾旱使湖泊水量減少、水位偏低,白鰭豚、江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臨生存危機。    這是記者從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31日在北京召開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和救護髮布會上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