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樣調查開始了
繪圖 沈江江
核心提示
為全面掌握湖泊資源狀況,進一步「摸清」家底,近日,江蘇省高寶邵伯湖漁管辦邀請地理湖泊、魚類資源、水生生物等國內一線專家啟動了湖泊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調查,旨在通過調查湖區魚類的種類組成、生態類型及豐度、生物量等指標,分析魚類群落的優勢種組成及生物多樣性,準確掌握水生生物資源和棲息地狀況,合理安排湖區漁業生產的方式、區域、數量和布局,為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0年過去了
「魚口」怎麼樣了?
參與調查的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研究員介紹,這次調查,通俗來講,就是「魚口」普查,調查湖裡有多少魚爺爺、魚奶奶、魚爸爸、魚媽媽、魚子魚孫,魚的年齡結構合不合理等。
當然,「魚口」普查是一種形象說法,它們只是調查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而漁業資源包含的內容非常多,除了魚蝦蟹,還有水草、浮遊植物、浮遊動物、漁業環境等多個方面。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調查還可科學解決增殖放流「怎麼放,放什麼,何時捕,效果怎麼樣」等一系列湖泊生態環境增殖、修復的難題。
記者了解到,高寶邵伯湖如此大規模、系統性調查,上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今年,在時隔40年後再次啟動湖泊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調查,是再一次為高寶邵伯湖進行「全面體檢」。
江蘇省高寶邵伯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謝偉軍主任說,今後漁管辦還將加強對湖區相關歷史資料、人文史記、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研究,讓湖區漁文化、湖泊文化融入城市發展,融入大運河文化,在講好中國故事中講好湖泊故事。
40年前
「魚口」普查查了啥?
40年前,江蘇組織了「江蘇高寶邵伯湖漁業資源調查組」,對湖區開展全面調查,並形成了《高寶邵伯湖漁業資源調查報告》。
漁管辦資環處負責人許飛介紹,那一次的調查,前後持續了一年。主要調查了湖區浮遊植物、浮遊動物、魚類資源等。
調查顯示,湖區資源較為豐富,如三湖共有浮遊動物186種。許飛說,浮遊植物、浮遊動物是魚蝦蟹的餌料,與「魚口」有著直接關係。另外,這次普查還調查了圍湖造田、閘壩等情況,對圍湖造田和修建閘壩對湖區漁業資源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湖區魚類共有64種!
調查顯示,高郵湖、寶應湖和邵伯湖共有魚類64種,分屬於16科46屬。其中,鯉科魚類是一個「大家族」,共有37種之多。64種魚類中,有經濟價值且數量也較多的魚類,大約有19種,如鯉、鯽、鯿、魴、湖鱭、大銀魚、小銀魚、蒙古紅鮊、翹嘴紅鮊、草魚、青魚、鰱魚、鱅魚、鱖魚、鯰魚、烏魚、赤眼鱒等。
由於水系和圍墾等環境條件改變,魚類從原來的鯉、鯽為主轉為湖鱭、青蝦、白蝦等。由於閘壩的修建,切斷了洄遊性魚類的通道,湖區自然資源衰退。
曾為湖區重要水產品之一的螃蟹,到1960年已幾乎絕跡,自1970年螃蟹人工放流後,資源得到恢復與發展,並取得明顯效果。1976年全湖螃蟹產量275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
【延伸閱讀】
看!40年前湖區
魚類「家譜」
鯡科:短頜鱭、長頜鱭、太湖湖鱭、鰣魚。長頜鱭就是人們俗稱的刀魚
銀魚科:長江銀魚、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
鯉科:鯉、鯽、青魚、草魚、鱤魚、赤眼鱒、䲘、逆魚、銀鯝魚、鰱魚、鱅魚、花 魚、麥穗魚、黑鰭鰁、銀色頜須鮈、棒花魚、蛇鮈、長蛇鮈、似刺鯿鮈、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似鱎、紅鰭鮊、翹嘴紅鮊、蒙古紅鮊、擬尖頭紅鮊、尖頭紅鮊、青梢紅鮊、 鰷、油 鰷、寡鱗飄魚、白河刺鰟鮍、興凱刺鰟鮍、斑條刺鰟鮍等
鰍科:泥鰍、花鰍
鯰科:鯰魚
鮠科:黃顙魚、光澤黃顙魚、粗唇鮠、河龍盾鮠
鰻鱺科:鰻鱺
針魚科:鱵
鮨科:鱖魚、斑鱖
塘鱧科:黃 、沙鱧
攀鱸科:圓尾鬥魚
鱧科:烏鱧
蝦虎科:吻蝦虎
刺鰍科:刺鰍
合鰓科:黃鱔
魨科:暗色東方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河豚
從全名錄來看,在上世紀80年代時,湖區也有「長江三鮮」。而現在,湖區的湖鱭中,依然有長頜鱭,只不過長期生長在湖泊中,成了定居魚。
記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