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對咖啡愛得深沉。
越南的咖啡館多到不可思議。以越南的老牌海濱旅遊城市——芽莊為例,遍地的咖啡館可謂星羅棋布,任何你能想像或者是不能想像的地方都會出現一間咖啡館。
越南本地的連鎖品牌咖啡館不計其數,在繁華的大街上走三五步就會看到一個,與星巴克無異,但它更加繁忙。而那些隱藏在小巷深處的咖啡館,更加具有當地特色——菜市場一排賣菜的棚子中間,幼兒園門口,洗車場隔壁,甚至就在一個搭出來的簡易棚子下面。
一間半露天的小咖啡館,被花花草草環繞著。座位周圍擺著四五座白色大理石的天使和聖母雕像。一位白髮蒼蒼、至少有七十歲的老太太,穿著越南女子喜愛的花布衫褲,坐在桌子邊慢吞吞地喝咖啡。
一個搭得長長的棚子,掛了一塊顯眼的牌子:「Wifi Free」(免費上網)。一群各色各樣的人坐在簡單的木椅子上,喝自己的咖啡,玩自己的手機。
一間賣越南傳統食品——米粉的小店,寫了幾個大字:「Coffee Take Away」,賣米粉的店也兼售咖啡外賣。
越南咖啡館都愛管自己叫「Iced Coffee」(冰咖啡)。當地人常喝的叫「Coffee Milk」(牛奶咖啡),實際上不常加牛奶,加的是煉乳和大量的冰。
而滴漏咖啡,毫無疑問是越南咖啡頗具特點的存在了。越南其實並不是一個十分文藝範兒的國家,畢竟在滿街摩託車大軍和瘋狂喇叭聲中,就算有那麼幾分的文藝範兒,也會蕩然無存了。只有那滴漏咖啡,硬生生地給越南添上了一抹小清新的氣息。先在玻璃杯裡加幾勺煉乳,然後把噴香的咖啡豆打細的粉倒進滴漏壺裡,壓緊,注進燒開的水。咖啡就從這個銀色的滴漏裡面,一滴一滴地滴下來。此時此刻,仿佛一切都會隨著咖啡的緩緩滴落而沉澱下來,時間仿佛靜止,心也會跟著寧靜下來。
當然,在越南,咖啡絕對不是白領們的專利。晚上,建築工地休息的工人們都會三五個地坐在一起聊天,一邊喝著咖啡。那種一次性透明杯子裝的咖啡是最便宜的,一萬越南盾,約合三元人民幣,順帶贈送一杯農桑茶(滴漏咖啡在芽莊景點賣三萬盾,約合九元人民幣)。
越南也產茶,各式各樣的綠茶相當有名,這農桑茶喝起來就是綠茶的味道,極淡極淡的澄黃色的一杯。咖啡加農桑茶的搭配,可謂人手標配,其普及程度可以和中東那邊人們對紅茶的熱愛相提並論了。
不管是海水碧藍的亞歷山大港那些保留著強烈的殖民風格的白色茶館,還是約旦著名的「玫瑰紅城」佩特拉中當地人的野餐桌上,包括北賽普勒斯沐浴在地中海金色陽光下的古老城堡,紅茶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一杯深紅色的茶,盛在小小的玻璃杯裡面,顏色就像瑪瑙一樣。糖得幾大勺幾大勺地加,非常甜,甜到發膩。中東世界的男人們對這種甜膩紅茶的迷戀已經到了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的程度了,哪怕是在亞歷山大港的火車站候車室,也會趁等火車的間隙去喝上一小杯。
有意思的是,他們總會用本地紅茶來配西化的三明治,算是一種混搭。相比而言,越南的咖啡和茶的搭配真是太本土化了。
不管是本土的茶還是咖啡,都自然而然地傳達著那個國家蘊含的某些讓人感覺相當難以捉摸的東西——文化,傳統,民族,歷史……而我們這些猶如蜻蜓點水一般而過的遊人,只能從那最表層的事物來直觀地感受這一切。
就像越南的咖啡,或者中東世界甜甜的紅茶。
或者,我們可以帶一套滴漏咖啡禮盒裝回去,表示我們已經到此一遊,並親自品味到了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