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兩個很久遠的稱謂,必須科普一下。六十年代,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作為當時全球的經濟騰飛標杆,風光無二,榮獲「亞洲四小龍」光榮稱號。到了八十年代,珠三角成為中國內地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其中當時經濟發展迅猛的四座城市—
中山市、東莞市、順德市和南海市表現驚豔,對應風頭正盛的「亞洲四小龍」,「廣東四小虎」橫空出世。鬥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今,當年的順德市和南海市已成為佛山市的順德區和南海區;東莞市和中山市仍然是地級市,但差距巨大。2019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9482.5億元、廣東排名第四,已經邁入新一線城市了;佛山市順德區和南海區GDP分別是3523.18億元、3176.62億元;我大中山GDP為3101.1億元,廣東排名老九。
雖然都不如佛山市這倆區,不過無所謂了,你要記得我大中山曾經很「虎」就行。
中山市,中國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地級城市,位於珠三角中南部,珠江口西岸,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1988年,中山市GDP達37.7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換算,人均GDP超過800美元,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第一批36個率先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1988年1月7日,中山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只轄鎮的地級市」。那一年,東莞GDP近55.5億元,也在小康城市之列;同年同月同日,東莞也由縣級市升格為「只轄鎮的地級市」。瞧瞧,中山市在1988年就已經邁入小康生活啦!那一年,全國36個小康城市沒有順德,也沒有南海。
自1988年到1999年,中山GDP以年均17%的增速發展,期間順利邁過100億和200億關口。不過省內兄弟城市大多數發展也不慢,中山GDP總值排名一直在省內第十一上下浮動。
1998年,中山市實施市屬公有企業產權體制改革,正式提出「工業立市」戰略。次年,中山名牌戰略拉開帷幕。當年,夜幕下,岐江河畔,那照耀天際的中山市著名品牌LOGO霓虹燈牌,很多人還記憶猶新吧?2001年,中山提出從「工業立市」向「工業強市」邁進。同年GDP超過400億,位居廣東第九。2004年,中山市GDP增速超過20%,邁入700億關口,位居廣東第五。自此,廣東省各城市地區生產總值方面,中山市牢牢佔據著第五的位置。前面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四位老大哥眼看著越走越遠,連背影都快看不到了;後面那些小兄弟想追中山市也還都力不從心,中山市痛快淋漓揮灑自我。
2006年GDP越過1000億元大關,2011年越過2000億元大關。
俗話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當然,怎麼看中山市都像是睡著了。2010年前後,中山市回頭看了下,發現幾個小兄弟城市追的挺快,尤其是惠州市,2011年GDP竟然也超過2000億元大關了。轉眼到了2012年,年底一結帳,惠州GDP居然超過了中山,中山市含淚讓出佔據了八年的老五位置,屈居第六了。
從2004年到2011年,中山市作為省內老五的年代,經濟發展仍然活力十足,GPD年均增速達到15.5%。2012年,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那一年,深圳GDP超過廣州,躍居省內第一;中山GDP被惠州超越,屈居第六。那一年,也是中山GDP增速最後一次超過10%,自此至今,中山GDP增速在個位數內穩步下降。
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努力了十八年後的2019年,中山再次回落到省內老九的位置。不過這次比較兇險,前面深圳、廣州、佛山三位老大哥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東莞在努力逼近萬億中,惠州拉開中山千億量級;而後面湛江追勢兇猛。2019年中山GDP增速全省倒數第一、僅僅增長1.2%;而2016年、2017年中山GDP增速都是省內倒數第一,2018年倒數第二。對比下三千億俱樂部的幾個城市:
上表明顯看出,至少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山與珠海、茂名、江門的差距在拉大,而與湛江的差距在縮小。中山老九的位置岌岌可危。
當然我們的大中山有遠見,早就提出過,不片面追求GDP增速,更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人均GDP。人均GDP來看,省內排名漂亮多了:2012-2015年都排第五、2016-2019年都排第六。關鍵中山市只有338萬的常住人口,省內位居第十四,人口要不斷增加才能保持經濟活力,而GDP總量又增長乏力,這人均GDP質量和增速從何談起?
各路專家論點紛呈:過時的鎮區主導經濟模式、過分依賴房地產業、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影響大、交通基建影響大、創新驅動支持不夠等等。當然,重要的是怎麼做。市政府已經在投資、外貿、消費、民生等各個方面大力推進中,重振虎威,值得拭目以待。
雖然社會發展風雲變幻,沒人能預知未來,不過總有現實基礎的蛛絲馬跡引導我們預判未來。你走進中山任何一家售樓部,置業顧問都會教科書般的告訴你中山種種利好,那是相當全面。
平心而論,中山市確實仍然潛力十足,僅列舉幾項:
中山市雄踞珠江口西岸、珠三角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內核心地理位置。
珠三角,常住人口佔廣東省56%,GDP佔全省80.7%,國內最發達經濟圈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層面推動的世界級灣區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會給你詳盡、滿意的回答。即使再不濟,兩大圈子內的外溢效應、填坑效應,雨露均沾一下,中山也會受益匪淺,收穫遠不是全國大多數地級市所能比擬的,何況中山市並沒有不濟。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很多人吐槽2019年的中山,那就把2019年的幾個數據拿出來秀一下:GDP超3101億元、人均GDP達92709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萬元、進出口總額超2387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283億、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617億、固定資產投資近920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1140億。放眼全國,數據相當說得過去。當然,
中山市近幾年經濟發展確實困難不少,不過「重振虎威」的家底和基礎還是有的。
這方面,吐槽最多的估計就是中山的路了。多年前,基本不用看路標,根據坐車的舒適度和路況,基本就能確定是不是進入到中山地界了。現在,雖然還有吐槽,但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並不為過。老話說:要想富,先修路。
2019年中山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了17.6%,但要注意,其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則增長了41.4%。具體中山重點交通情況請參閱本號文章《高鐵+城軌+跨海大橋!中山重點交通項目大盤點!1小時通達大灣區主要城市!》。請記住中山所在的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兩大經濟圈,圈內交通網絡只會越來越便捷。從趨勢來看,吐槽中山交通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深中通道工程
偉人故裡浸透著深厚的人文氣息,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實至名歸。先後榮獲的
聯合國人居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教育強市等等,不管是不是曾經擁有,都已經滲透在這座城市之中。於細微處,即使城區及鎮區一條偏僻的小巷子,也會每天打掃的乾乾淨淨,讓人爽心悅目。無需洗腦,你來了,自有你自己的判斷。
當然,經濟是基礎,哪裡能找到好工作,能享受好的公共資源,能有更好的發展,哪裡能帶來更高的預期收益,人才及資金就會到哪裡去。中山需要提升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但總體是手握一手好牌,就看怎麼打了。是繼續「老虎打盹」,還是「重振虎威」,未來會給我們答案。
對於我來說,套用網紅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的一句話:你有你的選擇,而我,選擇在中山生活!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中山超200個樓盤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