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不去改,不如推下海
——改裝聖經
改裝是汽車文化內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出於社會秩序與法律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慮,我國在改裝方面的限制比較嚴重,雖然有不少群眾呼籲放開改裝,但與現實相比,我國改裝行業的發展與汽車行業整體的可謂是差之千裡。
早在2016中國汽車改裝法規進程討論會上,汽車改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透露:明年將會放寬家用小轎車汽車外包圍、音響、踏板改加、避震、輪轂、電路、外觀等16種改裝標準。加上車輛實行六年免檢政策後,不少人都認為汽車改裝迎來了春天,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改裝依然是處於法律邊緣的事情,交警隨時能以各種不合法緣由扣押你的改裝車。
實際上關於汽車改裝合法化的議程一直被提及,但進展寥寥,直到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通知中要求"積極發展汽車賽事、旅遊、文化、改裝等相關產業,深挖汽車後市場潛力"。直到這時,汽車改裝才真的是被認為最終有可能合法落地。
目前來說,汽車改裝分為兩類,一類是原廠改裝,諸如我們熟知的奔馳AMG、寶馬M-Power都屬於此範疇,還有一類自行改裝,即車主購買的經過生產廠家檢驗合格的裝車、整車,目前前者是有合法身份,而我們普遍探討更多的是後者。目前法律並不是不允許改裝,只是改裝方面的限制依然較大。
例如外觀顏色的改裝,面積少於30%則屬於合法改裝,如果超過30%,則必須去相關部門報批,以進來流行的痛車為例,就屬於該範疇,如果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允許,原則上交警可隨時將你攔截扣押。另外外觀顏色還流行換色,則需要在改裝後10日內到車管所變更手續,並更換新的駕駛證,這點到時讓不少改裝愛好者欣慰不少。
當然也有不少改裝是絕對禁止的,首當其中就是對動力的改裝,動力改裝往往不只是刷寫電腦程式那樣簡單,它還會涉及發動機內部零件的更換,甚至進排氣、車身結構等等方面的變動,更強大的動力不僅在提高對車輛結構穩定性的考驗外,著實增加了不少的危險性,並且在排放方面也很難達標,因此以動力為主的改裝是絕對禁止的。
當然,在一定的範圍內,一些提升車型行駛舒適性、穩定性、安全性的改裝也是被允許的,例如更換避震彈簧、車輪、剎車等等這些以優化車輛的改裝在合理範圍內都是合法的。
有反對改裝合法化者的言論是改裝增加了道路的不安全因素,不利於營造安定的社會環境,但在筆者看來,喜歡開快車、危險車的還是屬於少數人,而這樣的少數人並不會因為改裝限制而被杜絕。對於更多車友來說,汽車改裝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空間以及交流的平臺,從這些方面的考慮的話,改裝是推動汽車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筆者前段參加的東莞國際改裝車展為例,這就是一個汽車文化交流與展示的大會。
在這裡,平時難得一見的車都能大飽眼福,例如數十輛GTR並列齊置的場景、十數臺難得一見的馬自達RX8安靜的在陽光下站列,還有BRZ、皇冠、RS3、路特斯……平時難得一見的車輛,在這它們都聚集在一起了,車主與觀眾可相互交流用車、養車、改車經驗,分享自己愛車的故事。參與改裝車展的都是一群真正的汽車愛好者,熱衷推動汽車文化發展的踐行者。
雖然政策的落實會遲到,但相信它總會來到的,在社會各個愛車人士的推動下,改裝車文化成為汽車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也能推動社會向更健康與活潑的環境發展,到那時想必改裝自然而然也就合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