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外賣、打車、共享單車之後,社區團購成為2020年最火的風頭,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場搶佔陣地。線上買菜是個萬億級別的生意。根據歐睿數據估計,2020年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可超5萬億,同比增速近5%。雖然網際網路公司們已經沒多少這樣的機會,但只要分到1%,都是千億級別的業務。
11月25日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正在內部考慮自己孵化社區團購,項目命名為「今日買菜」。字節跳動目前已在山東臨沂與河北石家莊進行調研,並從興盛優選等社區團購平臺高薪招兵買馬。
網友ps圖片
@Pandas2eye:怪不得跟今日油條那麼較勁,原來新聞聚合也要進社區賣菜,希望算法有改進,要不然買過一次土豆,第二天再刷滿屏都是土豆,這菜就沒法賣了。
@只喝蘇打水的clover:能買到今日油條嗎?
@閒坐聽鳴琴:再小的生意都不能放過。放過就是別人家的了。
圖片來自齊魯晚報
有網友說,判斷小區好不好有一個獨特的角度,就是看有多少個群。配齊閒置物品群、吃貨群、媽媽群、團購群……才算興旺了!疫情原因,今年以來不少網友加入了團購群、買菜群,每周一三五收興盛優選,二四六十薈團到貨,還有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水果、蔬菜、日用品都被團長承包了,每天打開群就想吃吃吃,還美滋滋誇著菜有多新鮮、比蔬果店划算多少。
疫情催化下 社區團購賽道風起雲湧
今年以來,滴滴持續加碼「橙心優選」,美團攜著「美團優選」布局,拼多多拿出10億補貼「多多買菜」的優秀團長,阿里則一口氣派出四支隊伍:菜鳥驛站、盒馬、零售通和餓了麼。社區團購「老玩家」興盛優選獲得騰訊投資,十薈團完成多輪融資,儲備糧草應戰。快手也不排除通過投資入場,調研人員已經飛往長沙,調研包括興盛優選在內的多家社團公司。
左起: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界面十分雷同、差別不大。
各大廠紛紛進軍社區團購市場,主要原因是疫情催化下,生鮮電商滲透率激增,市場體量巨大。據艾媒數據顯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增長率超過百分之百,市場規模達到720億。預計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超過1020億元,增長率達到15.9%。
社區團購:拼團長、拼物流、拼價格
所謂社區團購,最早是指網際網路平臺在社區招募小區團長,團長在群內發布和推廣團購商品,消費者通過社區團購小程序下單,次日根據訂單量配送至小區團長處,消費者到團長提貨點取貨,團長根據銷售額獲得佣金。
作為消費者和平臺之間建立信任的紐帶,組建「社區」的「團長」可謂社區團購中最重要的一環,他們需要有輻射整個小區的熟人關係網,便利店主,微商寶媽通常是首選。隨著競爭日益激勵,各平臺之間也會互挖「團長」。對團長來說,也會「貨比三家」。濟南一位團長透漏,「一般佣金在銷售額的10%- 15%之間」,哪家商品優惠活動多,給團長分成多,她更樂意賣哪家的產品。
圖:不少「團長」會代理多家團購。
有分析認為,線上送菜生意三大核心是物流倉儲、生鮮供應鏈和進貨管理。團長可以負責整合需求,大廠需要有穩定供應鏈和更加快捷的物流。拼完團長,就看物流能力。網際網路巨頭們大都在前期布局廝殺中擁有了各自的優勢,以優勢在於物流的京東為例——有消息稱,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由京東物流和京東商城聯動,前期由物流部門負責倉儲規劃,之後再由商城負責終端。該項目將於12月底明年1月初正式上線,最初將在山東試點,隨後在京東物流全國七大區(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東北)的省會城市和一些產業帶鋪開。 同時,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成立了單獨的社區團購業務部,該部門合併了京東原有的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京東區區購。
拼完了物流,就是價格。以供應鏈狀況較好的拼多多為例——「多多買菜」是拼多多旗下的實惠社區電商平臺,採用預定+自提模式,為了搶奪優秀團長資源,拼多多將砸 10 億重金補貼。在石家莊,做本地社區團購的李華發現,降價最猛的正是多多買菜。多多買菜登陸該城市後,一箱蒙牛特侖蘇奶只賣44.8元/提,比當地最便宜的大賣場還要便宜5塊左右。品牌廠家批貨給經銷商時一般會有指導價格。為了能和一線品牌保持長期合作,經銷商通常不會亂賣價。一箱蒙牛特侖蘇奶,一般社區團購平臺拿貨價是48元/提,廠家會建議社區團購平臺賣52.9/提。多多買菜明顯拼了!
持久度的較量混戰之後必然迎來洗牌
11月開始,一夜之間,湖南長沙周圍小區突然被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的海報貼滿大街小巷。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社區團購業務的興盛優選的大本營,湖南社區團購市場由於巨頭們的殺入,瞬間進入了混戰狀態。
社區團購的「紅橙黃大戰」
面對三大網際網路巨頭髮起的挑戰,一位興盛優選中層管理人士直言,「這場仗無法避免,我們也預料到了,最終結果或許是各家瓜分市場。」有分析認為,任何一個行業,只要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就會對行業造成「毀滅性破壞」。只不過,有的行業一蹶不振,有的行業能在破壞後重建,有的則以另一種形態存活。
眼下的狂熱,似曾相似。2010年,美團、大眾點評、窩窩團、糯米網等5000多家網站掀起一場「千團大戰」,但熱度未能持續很久。「社區團購熱」是否也會如此?「以銷定採+熟人社交,這個商業模式很新鮮。」一位從事電商零售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對這個模式很看好,「社區居民通過線上下單參與團購,團長匯集消費需求,平臺再去匹配更好、更精準的商品。從目前格局看,社區團購熱短時間不會結束。」
更悲涼的是線下超市、個體果蔬店,算是腹背受敵。後面有被今年被疫情培養起來的小區群,前面有「雙11」「618」等大促銷,很多耐用消費品、日用消費品都一次囤半年、一年的。
不可否認,社區團購是一個低毛利的生意,需要長久的穩定供應鏈和整合能力,如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所言: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是個長期業務。網際網路巨頭早已意識到去家門口賣菜的重要性——過去五年裡,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數次嘗試賣菜,想要幹掉中間商賺批發中心、倉儲和物流的差價。有人斷言:」三四線城市約10億人口的餐桌決定著中國網際網路未來十年的格局。「這次剛開始興起的廝殺,或許會造成一個改造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切口,一起在家門口買買看吧!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張玉清 綜合Tech星球、晚點、雪球、濟南日報、時代周報、36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