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準大學生。恭喜你即將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開始自己嶄新的生活了!對於現在的你來說,一定有很多疑問吧。或許還會有些許擔憂。這不來給你答疑了哦。針對大家問的較多的問題,下面一一解答。
NO1.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咋辦?入學後可申請轉專業
絕大部分高校都可以轉專業。很多高校考生只要有轉專業的興趣,有這個願望就可以提出轉專業申請。但是條件比較高。
試著接受和喜歡這個專業
雖然有轉專業的機會與可能,但由於名額有限,一般只有少部分學生能順利轉成。一定要學會適應,喚醒自己對專業的興趣。慢慢了解了專業的內涵、發展現狀、就業領域及將來的前景等,從而對這個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
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蹭課
大學課業相對輕鬆,課餘時間也相對充足。最好充分利用學校裡的資源,多去蹭課,特別是學校裡同學評價比較高的老師的課。
輔修第二專業
很多學校支持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或讀雙學位。學生完成輔修本科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所有課程、畢業論文和其他教學環節,修滿規定的學分,考核成績合格,在獲得主修專業的學位和畢業證書的前提下,可獲得輔修專業的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
NO2:如何在大學拿最高獎學金?
1、熟讀《學生手冊》
每所大學在開學前就會發一本《學生手冊》,如果你想拿獎學金,就必須得好好研讀這本書,並且將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
2、保持成績優異
成績優異是必須的。因為獎學金的綜合測評分中,成績是佔很大一部分比例,甚至超過半數的。
3、多參加學校活動、比賽
大學校園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活動、比賽。要多留心這種比賽、活動,一般只要拿獎,學校就會有「加分獎勵」的。
而且活動級別越高(學院—學校—省—全國—國際),名次越前(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加的分就越多喔。
4、做班幹部、學生會幹部
許多人大一的時候總是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學生會,但是一到大二,有機會溜就溜了,沒多少人留任。其實這是一種十分虧的做法。
因為大一基本上都是被學長使喚的份,而大二就是晉級當幹部的時候了,更可以給你的綜合測評加分——「社會工作加分」項。當然,當班幹部也是可以加分的。
5、多考證
為什麼大學生總是喜歡考各種各樣的證?不僅可以為未來一條「工作路」、證明自己,更可以在綜合測評上加分。
6、多參加體育比賽、運動會踴躍報名。
綜合測評往往除了學術、道德,還有一項被專門列出的就是「體育」,可想而知體育佔多大比重。一般參加了就能有加分!
7、多做義工、參加三下鄉、獻血等。
別小看這種「社會類奉獻」活動。大學也是十分嘉許,且如果在這類活動中獲得「榮譽稱號」,學校也是可以加分的。
8、平衡成績和活動兩者才能最終取勝。
成績需要花多些時間,平時要認真,然後再用課餘時間多參加拿手的比賽,一定要均衡好兩者,這樣才能在最終取勝。
NO3:如何規避大學「潛規則」?水課?真的「水」嗎?
「水課」是對一門課程進行判斷後,覺得這一門課程沒有價值或是價值很小,故稱此課為「水課」。大學裡,有一部分課被學生(或學校或有關部門)定義為「水課」。
有時有些同學心安理得說這課水,但是最後找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比這些課還要「水」。
「過來人」的經驗靠譜嗎?
不要隨意相信別人給的建議,包括學長學姐老師等等,他們不一定是正確的,就算他們說的是正確的也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與勇敢質疑。
學生會都「水很深」「很黑暗」?」
冒昧地問一句,說他們很「黑暗」那你見過真正的「黑暗」嗎?
每個問題都是機會。面對問題時,面對消極的情緒時,不要一味被問題揪住心。相信問題的價值,相信解決這個問題帶來的價值。
學什麼專業就要做什麼工作?
老是有人問:「你學了這個出來可以幹啥啊?」其實大學重要的是獲得的知識內容和能力,有了這本「易筋經」之後,工作之後相關內容都可以做了。
好多找不到工作的,其實也就是僅僅盯著自己行業裡面那一點快乾涸的水,因此忽視了整個海洋。思路不開闊,機會就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