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漢傑又出現在官網上了,這次不再是寧波大學,而是同濟大學,「虞漢傑 醫學院腎內科專業(直博) 擬錄取」。
艱辛而充實的科研探索
寧波大學校長獎學金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其評選條件十分苛刻,獲獎難度大。不是優中選優,而是尖中拔尖。回憶起評選的過程,虞漢傑說,「參加競選的都是各學院的尖子生,大家都非常優秀。」
從大一開始虞漢傑便紮根在實驗室中,在王闖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從事科研工作,目前已熟練掌握動物行為學、腦立體定位以及Western blot 等多項實驗操作技術,能熟練掌握 prism 以及 Image J 等作圖及實驗數據分析團建。發表相關SCI論文6篇,其中以他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有3篇,影響因子分別為4.0分和4.2分以及2.2分。
談起做科研的體會,虞漢傑感慨地說,萬事開頭難,科研的起步需要先模仿,再摸索,最後慢慢形成自己獨立的理解和見解。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辛苦一天,結果數據統計出來卻沒有任何意義,甚至有時做完了整套實驗,居然被老師告知實驗設計思路有問題。
做科研的時間安排及專業課程時間安排,有時也有衝突。不過回過頭來看,他還是非常難忘那段艱辛卻充實的時光。他說:「科研讓我懂得,如何在未解謎題上找思路去解決它,這不僅需要嚴謹的思維,更需要耐心。」在這個鍛鍊邏輯思維能力和意志力的過程中,思維要隨實驗的進程逐漸轉變,要嘗試突破自我,用辨證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耐心地從正反面思考解決問題,會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啟發。
虞漢傑在實驗動物中心做實驗
對夢想最執著的樣子
作為一名醫學生,有著看不完的病例,背不完的資料,怎麼做到科研學習兩不誤?
虞漢傑說,他善於井井有條地安排各種事情。如果當天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他一定會提前一天把所有行程計劃都安排好,使時間得到最大化利用,這樣事情完成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儘管如此,大二、大三、 大四幾個學期都是他最累的時候,有時忙到凌晨一、兩點。雙休日的時間他也大多花在學習和科研上。
清晨,天空還沒露出魚肚白時,他實驗室裡的燈火已經亮了起來。也許,這就是對夢想最執著的樣子。
圖為虞漢傑在寧波市第六醫院實習
虞漢傑2016年參與寧波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SRIP)項目並成功結題;2017年參與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已完成中期報告),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項目(大創)(已結題)。
回憶起參加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項目(大創)選拔,他印象深刻的是,準備階段反覆修改演示文稿,千百次背誦爛熟於心的內容。答辯現場自我感覺不佳的不安,讓他的心情如同過山車起伏不定。直到聽到自己入圍的消息時,他懸在嗓子眼上的心,才放了下來。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虞漢傑屬於拿獎拿到手軟的「學霸」,曾連續兩次榮獲「浙江省省政府獎學金,獲2016-2017學年和2017-2018學年校「優秀大學生」榮譽獎和校一等獎獎學金,以及2018年「江興浩學生科研獎學金」、寧波大學校長獎學金等諸多榮譽。
談起獲獎感受時,虞漢傑說:「獲獎之後我並沒覺得自己牛、厲害,說實話,我覺得有些沒評上的同學也很優秀。但學校給了我的榮譽,我會讓榮譽成為我以後努力的動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2018暑假,虞漢傑參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舉行的寧波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展的「暑期香港中文大學臨床急救知識及操作」學習項目,通過交流和學習,他也受益頗多。
這是他第一次嘗試全英文的專業課學習,又緊張又激動,對於這種未知的挑戰,虞漢傑覺得一定要敢說敢做。「尤其是與當地的教授探討問題時,不要因為口語不好就不敢交流提問。只有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才能收穫你想不到的東西。此外香港的臨床教學模式更看重實際操作,我覺得有很多方面能夠借鑑並用於大陸的臨床教學。」虞漢傑說。
圖為虞漢傑作為學生代表接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採訪
面對著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學弟學妹們,虞漢傑想說:「大家進寧大時,成績都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線上,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放棄努力。也希望那些暫時優先的同學,保持住優秀的狀態,並爭取做得更好。
同時也希望學弟學妹多交朋友,多渠道獲取各種信息,多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可以適當關注其他高校的夏令營活動。要儘早參與科研,多學習實驗的技術,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有沒有課題、能不能寫文章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你能學到終生都屬於自己的東西。」
通往成功的長路蜿蜒,但正如虞漢傑所說,奮鬥過程雖然艱苦。但你學到的東西終生都將屬於你自己,希望所有有夢想的學弟學妹,接過信念的火把,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來源:寧波大學全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文字:李九偉 張斯睿 徐綺蔚 排版:劉思琦 潘佳慧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