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0年前的美女長啥樣?
在你心中,她可能是這樣
這樣
但其實,她是這樣!
其實,上面這張圖是經歷了2000年的沉澱後的「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的遺體,經歷了2000年的歲月積澱,辛追夫人的遺體依然保存完好,在號稱「東方龐貝城」的馬王堆出土時著實驚豔了一眾歷史學家,如果把時間追溯回2000年前,辛追夫人也的的確確算的上一位端莊秀麗的東方美人,因為經過技術的還原,我們發現,其實她長這樣
實際上,在我國被稱為「堆」的歷史文物還不止馬王堆一處,在美麗的天府之國四川成都,也埋藏著另外一處墓葬群——三星堆,首先有請三星堆天團閃亮登場!
三星堆天團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總讓小V有一種天外來客的趕腳。
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並不是馬王堆,也不是三星堆,而是另外一個「堆」——核反應堆,為了研究這個核反應堆,小V還特意跑了一趟四川拜訪了一位對核反應堆十分熟知的工程師——老楊,一起和老楊玩了一個拆盲「核」的遊戲。
02拆個盲「核」,來一場穿越
馬王堆、三星堆≠核反應堆
記到小本本上了嗎?
通過老楊的「官方闢謠」後,小V也明確了這個問題,不過這「核反應堆」到底是什麼呢?50年前發出的「第一度核電」又去向了哪裡呢?小V為此又查閱了許多的資料,整理出一些乾貨給大家。
03核反應堆它是個什麼堆?
#小V百科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
通俗點說,核反應堆就像一個火爐一樣不斷燃燒著核燃料,然後通過水、液態鈉等載熱劑將核裂變所產生的熱量導出,將核能轉化為熱能,這部分熱能通過能量轉化的裝置會轉變成電能或者動能等。
50年前的「第一度核電」驅動了廠房內陸上核潛艇的運轉,也加速了我國獨立自主研發核潛艇的進程,進入80年代後,除了軍事核潛艇之外,民用核電揭開新的篇章,秦山核電站的建立也標誌著我國進入了核電時代。可以說,核反應堆遠可以開動核潛艇乘風破浪,近可以點亮燈泡為我們照亮。
反應堆之所以稱之為「」堆「」,主要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能維持可自持鏈式裂變反應堆——「芝加哥一號」是由核燃料和石墨塊堆砌而成的,說它是堆,真的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堆」,這名字很工科直男了。
圖 |芝加哥一號堆圖片
至此,小V也就明白了一個問題,馬王堆、三星堆、核反應堆雖然都是堆,但是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的,不過也可以這麼理解,這三個堆都聯繫著時間,馬王堆三星堆是在給我們講述過去的故事,而核反應堆帶領我們走向未來!
好啦,這一期小V就帶大家聊到這裡,下一期小V繼續帶你找老楊,康康還有那些硬「核」故事吧!
來源:CCTV1開講啦
原標題:《小V拆盲「核」——馬王堆、三星堆、核反應堆的那些事,你知道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