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白居易、蘇東坡、龍樹菩薩、文殊菩薩都是修念佛法門的

2020-12-05 耀如樂園

你知道嗎?白居易、蘇東坡、龍樹菩薩、文殊菩薩都是修念佛法門的

省庵大師: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

龍樹辯才還拙否,文殊智慧是虛無。

主人底事憑居易,公據何人問大蘇。

寄語聰明宜佛念,閻君應不愛之乎。

(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

【略解】

淨土念佛法門是難信易行法門。易行法門是說該法門非常容易修行,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不漏一的法門,修行者只要深信切願彌陀淨土,老實念佛就可以在臨終時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難信,是說由於太容易,所以很多人不信,不僅自己不信還會嘲笑念佛的人都是愚夫愚婦。殊不知,淨土念佛法門是無上甚深法門,是圓頓大法,是不可思議法門。莫說愚夫愚婦,就是諸大菩薩也莫知其頂。自古以來,不僅是很多愚夫愚婦修行淨土念佛法門,就是辨才無礙的龍樹菩薩、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也修行念佛法門,白居易、蘇東坡等大文人也修行淨土念佛法門。

《淨土聖賢錄》中有許多修行淨土念佛法門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案例,大家不妨讀讀,一定是受益匪淺。會讓你無論是愚夫愚婦,還是高大上人群都會有信心堅持信願行,走上淨土之路。都有可能像那些聖賢們成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從此不再輪迴,直至成佛 。

相關焦點

  • 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淨土,給我們學佛人的幾點啟示!
    龍樹菩薩是中國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師,可是最終卻選擇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從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極樂世界的案例中,能給我們學佛人什麼啟示?在那裡可以知道龍樹菩薩往極樂世界呢?以下這段文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欏伽經中預先記述龍樹往生安樂國,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安穩沒有危險,快樂沒有憂愁煩惱。極樂世界是只有 快樂沒有痛苦的世界)!
  • 彌陀贊——念佛法門
    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如何實修念佛法門。佛法浩瀚,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甚至無量法門。由於法門太豐富了,一般人不易掌握了解。
  • 佛教:農曆四月初四,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祈願吉祥安康!
    明天是4月26日,農曆四月初四,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聖誕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眾生廣行布施、吃素放生、誦經念佛、持諸善業、福慧雙修,蒙文殊菩薩加持,智慧增長。本篇文章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關於「文殊菩薩」的佛學常識,望大眾受益。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文殊菩薩之金毛犼
    滄石玉道玉雕工作室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 淨土宗: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
    因為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有人覺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漢的心態,不是大乘菩薩所為,一位大乘菩薩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這個苦難的地方度眾生,哪能離開這個世間去自己求安樂呢?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用智慧來辨識。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龍樹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如何斷「變易生死」念佛往生
    行菩薩道,達至「阿惟越致」,有難亦有易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云: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什麼是「阿惟越致」?意即「不退轉」。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典籍中,文殊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人。他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系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父親名叫梵德,是一位著名的大長者。
  • 文殊菩薩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成就不思議事?
    地藏菩薩作為釋迦摩尼佛涅槃以後,荷擔如來家業的大菩薩,以其「願力宏深」,接過了如來普度眾生的「大旗」。末法時代,人心浮動,人性覆遮,在這個五濁惡世,能夠生出信心實屬不易,地藏菩薩,能夠承擔如來大業,擔子是很重的。因此,文殊菩薩代眾生一問,地藏菩薩憑什麼擔當此任呢?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青獅,表智能威猛。
  • 你把觀世音菩薩趕跑了嗎?
    當地的人都傾心於她的美貌,想與她喜結連理,求親的人快要踏平她家的門檻了。這位美麗的女子明白了當地人的心思,便想到一個考試,選取優勝者為自己的乘龍快婿。這個考試是什麼呢?誰能一晚上背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誰就勝出。這裡的人原本不信佛,可是聽了這個要求,竟然家家都掌燈夜讀,第二天竟有二十餘人能誦此經。
  • 什麼叫念佛功夫深?為什麼念佛人有墮地獄的、變畜生的、變餓鬼的
    我們在前面講了這麼多次,如果每一會都來參加的,應當要覺悟了,覺悟什麼?這個念佛的人是世出世間最稀有的人,念佛的人是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讚嘆你的人,諸佛讚嘆、諸佛護念,這二十五位菩薩日夜衛護,並不為過。我們想想,文殊、普賢修無量劫,到華藏世界才知道這個法門;我們今天一開始學佛就找到這個法門了。
  • 南懷瑾老師:修道成佛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觀世音菩薩音聲而入道
    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聽外面,迴轉來聽自己念佛聲音,一字字把它距離遠一點,自己聽自己念。前一字過去,後一字還沒有來,就空了嘛。有雜念來了你就念一句,沒有雜念了,你也不念。這樣「反聞聞自性」,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慢慢迴轉來聽自己的心聲念佛,慢慢、慢慢進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淨。
  • 佛門中設立四大菩薩用意很深
    文殊菩薩最後一位老師普賢菩薩,教什麼?教你把你的孝親尊師、你的大愛、你的智慧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所以普賢菩薩是實踐,普賢菩薩做榜樣,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才是真正幸福人生,真正快樂無比,讓我們法喜充滿,生歡喜心。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他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密宗以他為最初的起源。金剛薩埵具大神通,可以號令諸天神將、夜叉以降服妖魔,甚至能以珍寶護持修行者。其護法神有象徵知識、財富的毗沙門天與象鼻天等大神。龍王、阿修羅王等,也都護持金剛薩埵。尼泊爾佛教徒大多認為金剛薩埵降服了大自在天。  金剛手菩薩是諸佛菩薩力量的總集。
  • 最走心的咒文--文殊菩薩心咒!
    念文殊菩薩心咒可得聰明才智,得大才智。可破除煩惱與妨礙。能開發潛能,增加才智,穩固回想、機伶聰辯,了解諸法真實義。亦能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才智。  據《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持誦「文殊才智咒」的首要積德行善為:罪障消除,獲無盡辯才,所求人世、出人世事悉得作用,離諸煩惱,五無間等全部罪障永盡無餘,證悟全部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
  • 大智文殊菩薩為考生們祈福了!
    能有緣看到此文的家長,恭喜你們了,為你的孩子念一遍《文殊菩薩心咒》為你的孩子打開智慧大門,讓他們考試順利,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文殊菩薩心咒》嗡 阿 喇 巴 札 那 諦ōng ā rā bā zhā nà dé念此咒 可得聰明才智,得大智慧。可破除煩惱與障礙。
  • 都知道佛菩薩,那麼知道脅侍菩薩的來頭嗎?如何識別她們?
    這些菩薩造像都是寶相莊嚴、頭戴花冠、身著天衣、披帛飄飄,神態衣著相似,卻又有著不同的尊號。那我們要如何識別他們呢?觀音菩薩和電視劇裡觀音菩薩的形象截然不同,到了博物館,你會發現:觀音菩薩是長這樣的。大多數的觀音菩薩造像冠上都有一尊化佛,而這尊化佛,正是大名鼎鼎的西方教主——阿彌陀佛,可謂是把boss頂在了頭上。
  • 淨空法師: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把你修學的功德回嚮往生淨土就可以
    佛的願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發願接引念佛人,所以念佛人一定會跟佛見面。往生極樂世界這些人,也能像阿彌陀佛一樣化無量無邊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聞法,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在極樂世界一天所修的,在我們這個世界無量劫都達不到,都不如人家一天修行。這個事情要搞清楚,為什麼?搞清楚,我們才真正下定決心,我要到極樂世界去。
  •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有哪些呢?
    佛菩薩名號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懂,才知道佛法教學方法的圓滿,在佛門講的善巧方便,是最高的藝術境界。諸佛的名號、塑像,是代表我們的性德。菩薩名號菩薩像,代表修德;告訴我們日常生活,怎樣修學,能使我們的性德完全顯露出來,在生活裡得到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