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當代年輕人有什麼愛好,「 雲養貓 」 應該算是其中之一。
「 雲養貓 」 這個詞兒,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聽說了。
年輕人們一邊對此類萌系生物愛不釋手,一邊又因為沒錢沒時間也沒精力,只能羨慕嫉妒恨地看著別人吸貓。
於是,「 雲養貓 」 這個辦法就被優秀的網友們想了出來。
反正網際網路時代嘛,什麼都可以雲。
熱愛雲養貓的朋友,整天在各大平臺、論壇裡扒拉別人家的貓看,可能是圖片,也可能是視頻。
講道理,我這顆少女心也能在雲吸貓的時候得到治癒。
總之,看別人家的貓吃飯賣萌學說話,自己一個人躲在屏幕後面樂呵呵的。
大概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安撫一個 「 雲貓奴 」 吸貓的欲望,就是 「 雲養貓 」 的奧義吧。
但你可能沒想到,這年頭,「 雲養貓 」 也能成為一個騙局。
今天,狐妹就看到一條新聞,講的就是有人打著 「 雲養貓 」 的旗號騙錢,甚至,還騙了幾個億。
作為一個資深雲養貓玩家,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 「 雲養貓 」 還能騙錢。
我確實知道有不少有愛心的雲養貓玩家,會選擇給附近的流浪貓點個貓糧外賣什麼的。
但怎麼也想不明白,無非也就是花點錢,怎麼會淪落到被騙幾個億的程度。
然後進去一看我明白了,這其實又是一個類似 「 龐氏騙局 」 的詐騙事件。
具體是怎麼回事兒,我來和你們說說。
這裡所謂的 「 雲養貓 」,和我們平常在屏幕面前瘋狂雲吸貓,還有點不太一樣,他們雲養的,是假貓。
絕大多數的騙局,都圍繞著一個 「 利 」 字。
這裡也不例外。
受害人小王在貼吧了解到了一個叫 「 喵喵 」 的 APP。
這個 APP,表面看上去沒什麼特別的,還以為是個小遊戲。
*圖片來源 央視新聞
就連運作模式,也和養成小遊戲十分相似。
據受害人所說,下載完這個 APP 之後需要花錢買一隻虛擬貓,然後還要繼續花錢買虛擬貓糧。
聽上去是不是還以為是個氪金小遊戲?
不不不,等過幾天,這隻貓的身價提高以後,就可以等著其他人來買走這隻貓。
這樣你就既可以拿回本金,也可以賺上一筆利息。
通常,有 10% 的利息回報。但具體這回報是怎麼來的,受害者小王也不是很明白。
至於為什麼會在這種東西上花錢,其實是因為在剛下這個 APP 的時候她加了客服的微信。
客服把她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裡。
這裡面的群成員,每天啥事兒也不幹,就往群裡曬今天通過 APP 賺了多少錢的轉帳截圖。
你說這一次兩次還能扛得住,天天發誰受得了啊。
於是小王觀望了幾天以後,心動了。
反正秉承著有錢賺就好,管他是哪來的惰性心理,小王就這麼一腳踏進了這個騙局裡。
先交了 5000 塊的認購費不說,後面又陸陸續續往裡面砸了 1.2 萬。
但實際上,這壓根兒就是個騙局。
所謂那些在微信群裡天天說自己賺了錢的人,其實都是犯罪分子事先就潛伏進群裡的自己人。
小王滿心歡喜地等著自己能賺上一筆,結果到今年八月份,這個 APP 直接登錄不上了。
不僅如此,當初加的那個微信群也把她踢出去了。
那可不麼,整個群都是騙子,就你一個外人,不踢你踢誰。
其實小王這種被騙一兩萬的算是很少的了。
有很多受害者,因為嘗到了一點點甜頭,一口氣在 「 喵喵 」 裡買了四十隻虛擬貓,花了十幾萬。
買的越多,收益越高,受害者看著手裡的虛擬小貓們收益從 4% 滾到了 17%,還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出手時機。
只是沒想到,還沒等到這個時機。
這個 APP 直接暴雷,這夥人直接跑路了。
受害者們之所以知道這個 APP,有人是通過貼吧等網絡平臺,也有人是通過朋友介紹。
朋友也不是騙子,他們同樣是受害人。
這個騙局,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傳銷式的龐氏騙局。
通過各種方式拉人頭,拉到新用戶之後,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把新用戶投資進來的錢給老用戶利息。
然後人就會越來越多,後進來的人,需要把先進來的人的利息填上。
等到這個利息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已經很難吸引到新用戶來支付高額的利息了,於是老用戶的錢也提不出來了。
平臺裡的不法分子,就帶著錢直接跑路了。
*圖片來源 南風窗
這種騙局,實際上也是在比誰跑得快。
如果你能在平臺崩潰之前把錢撤出來,那收割的就是後來玩家的韭菜。
但事實上,最貪婪的東西就是人性了。
沒有人知道這個什麼時候暴雷,賺了一點撤出來發現沒什麼事兒,於是覺得不滿足,又跳進去的也有很多。
直到平臺崩塌的那天,才叫苦不迭。
但你要明白,往往那些看似很容易得到的,背後都標註了昂貴的價格。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
南風窗 | 起底 「 雲養貓 」,6000多人被騙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