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養貓就能賺錢,而且是高額回報。」近期,一則網絡貼吧廣告這樣宣傳。
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有6000多人跳入「陷阱」,他們不僅沒有見到高額回報,多達幾億元的本錢也被跑路的老闆捲走。
雲養貓:「龐氏」的新衣
1919年,一心想發大財的義大利人查爾斯·龐茲決定在美國「幹一票大的」。他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卻只是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三萬多人被蒙蔽了一年之久。
龐茲之後百年來,各種各樣的「龐氏騙局」層出不窮。譬如最近網絡上熱議的「雲養貓」案件。
據宣傳,愛貓人士在「喵喵」APP上購買虛擬貓,經過飼養讓其身價增長,等別人買走就可以拿回本金和利息。例如,買一隻5988元的埃及貓,飼養8天,轉手賣出去至少可盈利1050元。沒有一種寵物生意能如此賺錢。
養貓玩家用人民幣買入虛擬貓咪和貓糧,短短幾天,就可以獲得回報率遠超市面任何一種正規理財產品的收益額。作為該APP內身價最亮眼的高級貓,埃及貓的產金能力驚人,在8天內能為養貓玩家帶來超過17%的收益率。
此外,還有短尾貓、布偶貓、可可貓、奧西貓和緬因貓等各種不同等級、不同標價、不同收益的品種可以選擇。這些並非實體,連圖片都是卡通的貓,收益都在10%以上。
高額回報誘惑,讓不少愛貓人士看到了一條生財之路。
6000多人被騙
今年7月,一位投資人在不法分子的誘導下,逐漸增加投資,花了2.5萬元同時餵養了6隻貓咪,坐等一個星期後的收益。
不久後,養貓平臺卻出現了經常無法登陸或掉線的現象。相關負責人聲稱,是平臺參與人數過多造成不穩定,很快就能修復,並提醒現在更是要抓緊時間投資,因為如果參與人數太多,平臺為了平衡可能之後會調整收益。
於是該投資人又投入了7萬餘元「搶購」貓咪。
然而好景不長。8月12日,這個APP突然無法登錄。「喵喵」APP發布公告稱,平臺正在進行「新老產品後臺數據移交」,更新完畢後將恢復正常。可直到8月16日,該投資人的帳號仍然無法登陸,此前投資的10萬元餘資金也無法取回,這才發現被騙,遂報警。
至此,受害人才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
據悉,在社交平臺上被騙的就有1900人,加上沒有統計的有6000多人,被騙金額少的有兩三千元,多的有十多萬元。在一份統計有1923名受害者的名單中,累計被騙金額就多達幾億元。
目前,具有管轄權的杭州警方已經立案,在受害者比較多的鄭州,當地警方也已經受理。公安機關呼籲受害者儘快就近登記報案,便於警方儘快破案、追回損失。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養寵物的APP,其實卻是一個帶有傳銷性質的龐氏騙局。歷時百年的龐茲陰魂再次浮現,以「雲養貓」為包裝,頗具迷惑性,讓受害者放鬆警惕,陷入圈套。
近年來,坊間不斷爆出非法金融騙局的案件,並且有新的陷阱和套路出現,導致有人被騙。應當看到,騙局種種,無論其外在如何具有迷惑性,其套路如何變化,如路由器、雲養貓、炒股群等,但無不以高利回報為內核。
對於金融消費者而言,很多人正是看中了高回報、躺贏的「謊言」,才讓自己的財務防線出現缺口。如果認清楚高利回報的風險,就能夠有效迴避絕大部分陷阱誘惑。正如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所言,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數千人被騙,不是一起小案件,必須給予重視和嚴查。當然,讓消費者提高防範意識是必要的,相關部門、投資機構共同努力,與投資者發揮合力,才能夠全面徹底揭開各種各類金融騙局面紗。唯其如此,才能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記者 黃明明
編輯 韓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