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膽子畫:寫意山水畫訓練營學習心得分享

2021-01-20 網易

  紫荊盛開,寫意端州。12月6日至15日,張際才中國寫意山水畫冬季訓練營(第四期)在廣東肇慶順利結束。

  在十天的緊張學習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27位畫友懷著對山水畫藝術的熱愛,齊聚一堂,學練結合,從理論到實踐,從技法到理念,從寫生到創作,對現代寫意山水畫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與強化訓練,收穫滿滿,華麗變身。很多學員們說,第一次參加這種別開生面的系統性學習訓練,觸動之大前所未有,張際才老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山水畫藝術家,還是一位優秀的美術教育者,講解、示範到位,生動有趣,手把手親自指導,學員們的進步變化之快,讓大家感到驚奇;回去之後要好好練習,進一步提升繪畫水平,將張老師獨特的現代寫意山水畫藝術傳承發揚。

  

  導師張際才在最後的總結中說,從有法到無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訓練營僅僅是個開始,希望大家回去繼續勤奮練習,打好基本功這一基礎,「師古人,師造化」,廣泛吸取前人的營養,搏採眾長,融會貫通; 同時要熱愛生活,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深入生活,作品才能有時代氣息,生活氣息。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多讀文學、哲學書、練好書法,關心社會,做一個既有傳統文化修養,又有現代眼光的畫家。

  肇慶學院美術學院梁善院長到訓練營作開營講話。

  

  一、潘孝超(本期班長 安徽省民革書畫藝術院秘書長):

  參加這次訓練營講實話很激動,第三期本來就要來的,因為工作安排不過來,這期終於成行。我的家庭很早就與書畫結緣,舅舅就是一位著名的北方畫家,我自小喜歡畫畫,曾到中央美院跟王琦老師進修過版畫,從事繪畫幾十年了,但我畫的是北派山水,前幾年到海南創業,看到南方的山水很秀美,與北方的山水大不一樣,也想畫,但不知如何入手,特別是南方山水的雲煙、植被不知如何去表現,一畫往往就回到原來傳統的北派山水畫法上去了。

  自從看到張老師嶺南派山水之後,我非常激動,張老作品中的那種淋漓盡致,構圖、用水、用墨、意境,畫面的那種主次關係、層次感,能讓很多普通人都能走進畫面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深深震撼了我,於是我下決心到訓練營跟張老學習,那怕是學到他一點皮毛對我也受益非淺,也值了。來到訓練營之後,看到張老師的原作,筆墨的那種高度比網上看到的更加精彩,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我想這就是我學習的地方。

  訓練營十天下來,大家都收穫很多,變化很大,最讓我們敬佩的是,張老師這種對藝術的奉獻精神,對藝術的追求精神;訓練營相當於公益性的教學,張老年紀這麼大也不叫助教,非得親自手把手教,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全部教給你,就怕大家學不會,這是最值得我輩後生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老師的教導,加倍勉勵自己,像張老師一樣一步一步培養自己在藝術道路上的偉大品格,傳承弘揚山水畫藝術,奉獻社會。

  

  潘孝超習作

  二、朱彧(河南南陽,書畫家,本期副班長):

  我早幾年也是零碎地學了一些傳統的山水畫,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我非常贊同老師關於中國畫寫意精神的觀點,來之前對這個問題作了認真的思考,還寫了一篇小文,表達我對傳承寫意精神,實現自由創作的想法。

  來到訓練營後,經過張老師的現場調教,真正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包括最基礎的用筆用墨;傳統國畫山水多是中鋒用筆,到張老師這裡,筆根、筆尖、筆肚都可以用上,中鋒、側鋒、錯鋒,這些原來根本就沒有限制,可以靈活運用,這在我以前是不敢想像的。而且老師教得特別的仔細,潑水潑墨,大膽地畫,這些都讓我為之敬佩。特別是平生第一次到真山真水去寫生,讓我觸動很大。

  古人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回去後我將沿著這個正確的方向堅持下去,把中國畫寫意精髓傳承好。

  

  朱彧習作

  三、周明海 (江西):

  張老師有兩個東西震撼了我,一個是他作品中的那個意境,那就是我夢中的故鄉啊;一個是他以樹入畫,樹在他的作品中佔據很大的份量,這在金陵畫派中是比較少見的(我生活在南京)。

  我是一位高中美術教師,以前我畫花鳥多,山水一直想學,但十張有九張失敗,畫不起來,最難就是水墨用法,找不到有效方法。訓練營的十天,經過老師的點撥,讓我明白了很多水墨的道理,也開始找到水墨的感覺了,我交的這張習作,可以說是我畫山水畫的一個轉折,我來學習的目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達到了。

  

  

  周明海習作

  四、田春和(天津):

  在來學習之前,我畫畫是比較拘緊的,這個毛病一直改不掉,通過訓練營的強化學習,特別是張老師筆、墨、色運用的方法,感覺自己放開了不少,在以前我是絕對不敢這麼去畫的,現在用色、用筆方面已經大膽多了,雖然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增強了敢畫的信心,回去後要繼續學習張老師教的這套方法,提升繪畫水平。

  

  田春和習作

  五、王雪平(陝西):

  我原來是畫小寫意的,這次學習了很多張老師大寫意的方法,所以在我的匯報作品中,融入了張老師教的大部分技法,效果看起來還可以,比如我畫的樹、山石、點景,雖然還不是很滿意,但達到了我這次來學習的目的。

  在訓練營聽老師講課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個字:不要怕。回去後我將沿著這個方向繼續畫下去,在遵守法度、規律的基礎上,爭取畫得更加瀟灑自在,在學藝的道路上,敢於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和自由世界。

  

  田春和習作

  六、韋經長(廣西):

  這十天的學習內容,比我上大學四年所學的東西還要多,以前我學國畫走了不少彎路,沒有系統的學習,畫得也很拘束。訓練營從最基本的技法、畫理開始,到最後寫生、創作,讓我第一次系統的進行了實踐,觸動很大,特別是老師叫我們放膽去畫的鼓勵,讓我不再拘束,最後二天畫的習作被老師和學友高度肯定,使我重拾畫畫的信心。

  

  韋經長習作

  七、趙政民(深圳):

  在我二十七八歲擔任縣委宣傳部長期間,我就開始喜歡繪畫藝術,經常看展覽,也請過很多名家來辦展,也一直喜歡畫畫。退休這幾年我學過攝影,也學過一些國畫山水,特別喜歡張老師的山水畫風格,這次是慕名而來拜師學藝。

  訓練營十天,是第一次系統地、全面地學習了寫意山水畫技法,雖然沒有像其它學友一樣碩果纍纍,但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構圖,皴、擦、點、染這一整套方法,回去後將好好練習,跟定張老師了,明年還要來參加訓練營。

  

  趙政民習作

  八、藍華新(廣州):

  我原來是學畫國畫花鳥的,也會畫一點山水,但就是畫不深入,畫面進不去;因為喜歡張老師的風格,這次來訓練營轉學國畫山水,感覺進步很大,特別是造型能力方面感悟很深,更加準確也更大膽畫了,下次還要來學習。張老師高尚的畫藝,將鞭策我繼續努力,傳承老師的山水畫技法。

  九、譚耀永(廣州):

  我是做企業的,一直喜歡國畫,但我是零基礎。這次來訓練營學習,感覺自己是從幼兒園讀到了大學,第一天講實話,我是有點想打退堂鼓,壓力太大了,後來慢慢有了感覺,張老師是位非常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鼓勵我,尤其是老師說:「不管它,放膽去畫,不行撕了再畫過就是了」,這句話對我觸動太大了!最後這幅「畢業」作品,是我的第一幅成品,我非常滿意,以後我就畫這種畫了!

  

  藍華新習作

  十、謝偉軍(廣東東莞):

  有些話我已經在我寫的一篇感想中說過就不重複了,要說收穫,

  這次收穫最大就是學會了畫紅畫,張老師是位非常負責的老師,在點評我的習作中,不斷提醒一些關鍵細節,生怕我們忘了,比如他反覆提醒點硃砂之前一定要打好墨稿,注重構圖、動勢,這點讓我十分感動!

  十一、林世紅(遼寧):

  我平時是寫字的,畫畫沒有拜過師,也是因為特別喜歡張老師的大寫意山水,這次終於能找到訓練營,南下學習特別激動。通過十天的學習,學到了不少張老師的水墨用法和造型方法;心理明白了,但還是畫不好,回去後要繼續努力練習。

  

  朱光華習作(海南)

  十二、徐永強(安徽):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大學讀的是美術史,和畫畫有關係,但一直沒有系統地學過畫,這方面的藝術愛好一直沒有放下,平時喜歡畫一些鋼筆畫、水彩,特別喜歡水墨畫,因為中國水墨是重要的傳統藝術,很想學,所以參加這次訓練營很幸運也很開心。

  開始幾天有壓力,因為雖然之前畫過水彩,但這是二個完全不同的形式,轉換特別困難,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後,雖然好像道理心裡明白了,但手不聽使喚,尤其是水與墨的掌握,很難;但還好痛苦了幾天之後,通過與學友的交流、老師的點撥,我從小畫入手,對水墨關係、畫面層次關係等,慢慢有了感覺,也能獨立創作了,回去後,要加倍努力,繼續提升水平,向張老師和學友們匯報。

  

  徐永強習作

  十三、王俊才(內蒙):

  我非常喜歡畫畫,這之前喜歡畫漫畫,也想轉行畫國畫,但因為宣紙、筆墨掌握不好,沒有自信。這次來訓練營學習,壓力很大,白天上課很緊張,課堂畫的不滿意,晚上回宿舍繼續畫,早上四五點就醒了,有些習作我反覆畫,有的畫了三四遍,反覆揣摩老師教的方法,經過幾天的痛苦磨練,加上老師的精心指導,終於找到了畫國畫的感覺,也有自信了。

  最後我用一首打油詩表達我的心情:

  花甲之年學國畫,千裡迢迢又南下;

  導師親自把手教,不虛此行收穫大。

  

  王俊才習作

  十四、董志剛(甘肅):

  我以前是畫國畫山水的,但沒有入門道,瞎摸索,沒人指導,只學了一些皮毛,這次訓練營得以系統的學習,解決了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各種問題,比如筆墨的關係,樹的畫法,雲霧的處理方法,特別是對景寫生的方法,讓我印象尤深。還有張老師的盡心教導,特別讓我感動。

  

  羅長青習作(廣州)

  十五、惠大君(江蘇揚州):

  我是從事外貿工作的,我學的是油畫,從小也喜歡畫畫,工作後沒認真的畫過,但一直喜歡搞藝術,去過很多國外的美術館、博物館參觀,也經常參與一些國際性的展覽,接觸過很多大畫家。我認為我們純粹的傳統山水畫是好東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一般畫面比較黑,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國人,都不太喜歡,但中國畫講究意境,講究寫意,如果把色彩與中國畫傳統的東西結合起來,可能會更加有魅力,將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在世界流行起來,這也是文化自信、文化復興的表現。

  

  惠大君習作

  張際才老師的彩墨寫意,他的應物象形的點皴法,我認為非常獨特。像畫樹的方法,前人已經有豐富的經驗,告訴我們很清楚了,但前人的東西很容易禁錮思想,很難創新,打破不了,比如你仿古,仿來仿去,始終走不出前人的圈子。古人與現在的人審美不一樣,現在已經是21世紀,將來我們還要引領世界,所以我們要尋求突破。張老師的點皴法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實用的突破點,它是根據畫面形象的需要靈活運用,可以變化成六七種方法,點出不一樣的韻味,不拘泥於某一種成法。

  

  張仁彬習作(山東)

  二是隨類賦彩的彩墨渲染法,張老師的作品之所以呈現各種韻味,就是它特別的用水、用墨法和潑水、潑墨、潑彩法,不僅是墨分五色這麼簡單,它們的因果關係非常重要,需要好好體會。一個點皴法,一個渲染法,這是我認為張老師與其它畫家不一樣的地方,回去後我將把這二種技法研究得更加透徹。

  短短十天,收穫很大,感覺良好,古人說「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拜師學藝,起點要高,張老師是當之無愧的大畫家,大格局,他的藝品人品,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家裡掛山水畫時,你是否知道工筆山水畫與寫意山水畫的區別
    山水畫的畫法多樣,曾經以描寫繪畫手法精工和粗狂分為寫意山水畫和工筆山水畫,後來以水墨色彩的形式分為水墨山水畫、青綠山水畫、潑墨山水畫、焦墨山水畫、金箋山水畫。在此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工筆山水畫與寫意山水畫的區別。
  • 陳莊|對於中國寫意畫,素描色彩不是洪水猛獸!
    當然,中國畫裡的寫意,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哲學和美學,我本人也是畫寫意的,我欣賞造型嚴謹的寫意畫,寫意,可不是寥寥幾筆,信口開河。很多人說全國美展入選的寫意畫太少,工筆畫太多,其實這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癥結在於能把寫意畫畫好的人太少了。坦白講,全國美展中為數不多的幾張寫意畫,我認為都不該入選,因為水平不行。相比之下,工筆畫畢竟在造型、色彩上有真功夫,起碼不是欺世盜名之作。怎樣才能畫好寫意畫?
  • 山東省國畫院|他的寫意繪畫,並非劍拔弩張與狂野亂黑
    2021-01-14 01:36:49 來源: 金陵評事街 舉報   山東省國畫院|他的寫意繪畫
  • 群山萬壑 真工實能——評魏鎮的山水畫
    自幼酷愛繪畫,在父親魏紫熙的指導下,堅持基本功訓練,精研傳統筆墨技法,從「四王」入手,臨摹了大量南宋馬遠、夏圭和清代石濤等諸家的大量作品,以及其父親的作品。1981年3月入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山水畫創作。此後一直跟隨父親作畫,幾十年耳提面命,言傳身教,一絲不苟地研習傳統,又經常共同跋涉於大江南北山川勝地。重觀察,勤寫生,注重對自然生活的體察、感悟和表現。
  • 他是山水畫大家,其畫立意高遠,是當代畫壇的代表人物!
    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後任小學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入春睡畫院學習。1939年起,從廣東出發,到各地深入生活並寫生。以山水畫聞名於世,堅持嶺南派革新主張,其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晚年喜作梅花,鐵幹繁花,有雄渾厚重之意。代表作品有《長河頌》、《江山如此多嬌》(與傅抱石合作)等。
  • 山水畫鑑賞,原來這麼簡單
    國畫有三個主題,分別是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其中山水畫的比重是最高的,山水畫的技法,成就也是國畫裡最高的一類,所以很受收藏投資人的歡迎。畫中的山山水水看似熟悉,但要真正領會其中的意蘊,卻並不簡單。想要欣賞一幅優秀的山水畫,這山水畫鑑賞知識還是要知道的。
  • 家裡掛什麼畫風水好,風水山水畫家居風水專屬定製
    在現代家居裝飾中,說到家居風水,大家不免想到了家居裝飾畫,裝飾畫不僅能點綴家居裝飾效果,還能調節家裡的風水布局,進而達到理想的家居效果,然而家裡掛什麼畫風水好呢?國畫山水畫給你完美的家居風水體驗。元寶山聚寶盆 畫家蔣偉鴻運山水畫新品《鴻運當頭》這幅作品是蔣偉老師的鴻運山水畫作品《鴻運當頭》,老師這幅作品以硃砂著色顯得極為喜慶;畫中山水相依,宛如一錠碩大的金元寶,顯得富貴、吉祥;山間左右瀑布源遠流長,源源不斷,暗含了財源滾滾,生生不息之意;朝陽當空,彩霞滿天,象徵旭日東升,祥雲獻瑞;滿山紅楓,同朝陽遙相呼應,寓意鴻運當頭
  • 怎樣畫山水畫呢?繪畫入門第一編
    一,首先我們簡說山水畫在中國傳統畫分十三科之說,但是,主要分三科,即: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而山水畫獨立獨立成科是最遲的,據目前所知,他是在漢末三國時逐漸從人物畫的背景地位獨立出來的。它獨立成科是最晚的,但是,獨自科之後,卻很快成為中國畫最主要的畫種而獨佔鰲頭千餘年。在唐朝的時候就產生了被後人認為是畫法上的南、北兩大派。
  • 足不出戶賞美景 這些名家山水畫比實景還美
    客廳是住宅的核心區域,客廳的氛圍影響我們的心情,除了家具的格調,裝飾畫這些軟裝也要精心搭配才行,在客廳的沙發背景牆上掛一幅精美的中國山水畫,不僅能彌補客廳大白牆的空白空間,還能營造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雅致家居環境。水墨丹青,藝術之魅!
  • 12位配畫大師總結:沙發牆靠西牆宜掛的4類山水畫
    沙發靠西牆掛什麼畫好?一般而言,易從網都會建議你從以下4類畫入手,無論是從視覺體驗、還是風水寓意上都是無可挑剔的。反正小編以為,無論你最終選擇了那一類畫掛家裡,都是極好的裝飾畫選擇。1、沙發靠西牆宜掛青綠山水畫。在自然意義上,西方象徵「澤」,澤的本質是水,是一切生物的資源,由此而發揮生命力。
  • 牆上掛畫有訣竅,教你如何在客廳沙發背景牆上掛畫
    客廳沙發背景牆掛畫,經典國畫山水畫是深受國人喜愛的裝飾畫選擇,原本空蕩蕩的背景牆在有了山水畫的裝飾之後,熠熠生輝,從風水上來看若沙發背景牆面上懸掛一幅大氣磅礴山水畫寓意有靠山,水為財源,江河長流,財源不斷,樹熱情、旺盛,又有迎客和長壽的意思,因此沙發背景牆掛山水畫極為有利。
  • 書房適合掛什麼字畫 5款經典山水畫集錦
    房作為一個供人們閱讀、學習和工作的空間,是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裝飾方面也要多加注意,書房中不宜放置過多的裝飾品,會擾亂人們視線,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 《我和我的城市》街拍訓練營第三營作業分享(第03-04周)
    街拍訓練營對於從隨手拍周圍景與人開始,通過光影、空間、陌生人、盲拍等一個不可多得的綜合訓練計劃。使得學員們時隨時交流拍攝心得,收穫頗豐。  "  當街頭攝影不再是毫無頭緒的按下快門,而是帶著思考去觀察和捕捉時,拍攝變得與從前不同,而每周的作業成為拍攝訓練的軌跡,非常有意義。
  • 當代青綠山水畫名家|金碧重彩山水的復出
    他在校時受教於傅抱石、陳之佛、楊建侯等諸多大家,他本可以畫一手得心應手的水墨寫意山水,輕鬆而自如,但當時畫家都在畫水墨山水,幾乎無人畫青綠山水。出於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責任心,楊啟輿先生決定努力奮鬥,振興青綠山水畫,而此時的楊啟輿已是花甲之年。有了這個決心之後,他便開始研究歷代著名的青綠山水畫。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陸儼少:對於學畫,寫字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肌肉訓練
    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並結識吳湖帆,遍遊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 中式掛畫 經典中國風山水畫推薦
    古代很多畫作都非常的有畫意,古人的一些裝飾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哪怕是在裝飾風格多樣的今天,中式客廳裝飾依舊是很多人的選擇,還衍生了新中式等各種中式風格的裝修。
  • 「童子軍」天津被「綁架」 「勇士訓練營」學習應對技能
    「童子軍」天津被「綁架」 「勇士訓練營」學習應對技能 2016-11-05 22:50: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簡潔古拙 八大山水畫
    他的花鳥繼承了明代陳淳、徐渭寫意的技法, 但畫風比陳淳更冷峻清逸, 比徐渭更狂放怪誕,寓意也更深刻, 並達到了「筆簡形具」、「形神兼備」的境界。
  • 寫意花鳥畫教程:石頭的畫法
    寫意花鳥畫中石頭的畫法與山水畫中石頭的畫法稍有不同。山水畫中石頭作為單元局部出現,而花鳥畫中石頭佔的分量很重,且強調整體感。尤其近代畫家潘天壽將石頭作為畫面形式構成的基礎,充分利用石頭的空間造型,形成獨特的語言形式,被譽為「潘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