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康院士逝世,享年百歲,曾解決國人吃魚難,首揭黃鱔雌雄同體

2020-12-07 水產養殖網

劉建康院士逝世,享年百歲,曾解決國人吃魚難,首揭黃鱔雌雄同體

2017-11-08 09: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楚天金報        瀏覽量: 782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楚天金報訊&nbsp圖為:劉建康院士(資料圖)
&nbsp&nbsp&nbsp&nbsp圖為:劉建康院士(右)與伍獻文院士合影(資料圖)

&nbsp&nbsp&nbsp&nbsp記者趙雯&nbsp通訊員孫慧

&nbsp&nbsp&nbsp&nbsp昨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的魚類學家和生態學家劉建康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11月6日晚不幸逝世,享年100歲。
&nbsp&nbsp&nbsp&nbsp他出生書香門第,烽火歲月艱苦求學;他輾轉留洋,學成投身科學報國;他是中國淡水生態學的開拓者,載譽無數;他也是謙和樸實,慈父般的教育者,桃李天下。他總結出的治學格言:「重視科學實驗,著眼社會實踐;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權威;獨立思考,敢於創新。」是他科學人生的生動寫照。他的百年人生,生動詮釋了科學報國的拳拳之心和大師風範。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目前,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靈堂已經布置完畢,以供弔唁。劉建康院士遺體告別儀式於11月12日上午8:30在武昌殯儀館天元廳舉行。請參加告別儀式的親朋好友和師生於上午7:30在水生所乘車或自行前往。

&nbsp&nbsp&nbsp&nbsp享譽世界
&nbsp&nbsp&nbsp&nbsp全球首揭鱔魚先雌後雄

&nbsp&nbsp&nbsp&nbsp1917年9月劉建康生於江蘇吳江,193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1947年獲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0年1月中科院設立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建康被聘為研究員,1954年隨所遷至武漢,先後任水生所魚類學組組長、所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nbsp&nbsp&nbsp&nbsp1941年,劉建康在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工作,為改善生活,他將一批大鱔魚投進池中人工養殖。不想,養了兩年,池中的鱔魚都沒有生殖。極具鑽研精神的劉建康將這些大鱔魚殺掉一看,發現全為雄性。他又從市場上買了數百條小鱔魚,宰殺後發現:小鱔魚全是雌的。通過研究,他得出結論:鱔魚剛生下時全是雌的,長大以後,就逐漸變成雄性了。他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發表,受到了國際動物學界的高度關注。

&nbsp&nbsp&nbsp&nbsp科學報國
&nbsp&nbsp&nbsp&nbsp徹底解決中國人吃魚難

&nbsp&nbsp&nbsp&nbsp從事科研工作一生,劉建康一直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隨老一輩科學家懷著科學救國的信念,為保存中國科學火種輾轉搬遷;在留洋求學後,他毅然選擇回來報效祖國,把研究方向從魚類實驗生物學轉向魚類養殖學和生態學研究,積極推動池塘養殖和大水面養殖技術的發展並多方呼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數億中國人吃魚難終於得到徹底解決。
&nbsp&nbsp&nbsp&nbsp劉建康負責編撰了我國第一部淡水魚類生態學專著《長江魚類》,用40萬字記錄了200多種魚類生長習性,為日後論證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對魚類生態的影響提供了科學依據。

&nbsp&nbsp&nbsp&nbsp深愛武漢
&nbsp&nbsp&nbsp&nbsp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nbsp&nbsp&nbsp&nbsp在東湖之濱生活了60多年,劉建康對東湖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在生前接受湖北日報記者採訪時回憶,他剛定居東湖之濱時,東湖湖水清澈,湖裡的黃絲草茂密得像水下森林。隨後的年代裡,隨著湖區人口增加和工農業發展,東湖的水文、水質條件惡化,昔日茂密的水草消失殆盡。對此,劉建康憂心如焚。
&nbsp&nbsp&nbsp&nbsp1980年前後,每到夏季,東湖湖面水華爆發,惡臭難聞。然而,自1985年後,東湖的水華現象竟神秘地消失了。劉建康和科研人員經過研究揭開了東湖水華消失之謎:鰱鱅吃掉了導致水華發生的藻類,改善了水質。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滇池、巢湖水汙染治理中得以應用。
&nbsp&nbsp&nbsp&nbsp值得一提的是,劉建康的嶽父伍獻文院士是我國著名科學家,也是劉建康的導師。伍獻文院士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去世前也一直在武漢工作。翁婿雙院士也成為武漢水生所乃至中國科研界的一段佳話。

&nbsp&nbsp&nbsp&nbsp95歲還每天泡在研究室
&nbsp&nbsp&nbsp&nbsp學生:劉院士是年輕科學家的精神明燈

&nbsp&nbsp&nbsp&nbsp劉建康不僅自己做出了改寫教科書的重大發現,還帶領團隊開展大規模調查研究,無私地把科學靈感分享給同事、晚輩。受他直接指導、推薦、使用的一大批科研骨幹和學生,成長為我國水生生物學各個領域的中堅力量。不論是學生還是同事都親切地稱呼劉院士為「劉先生」。
&nbsp&nbsp&nbsp&nbsp水生所研究員謝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跟隨劉院士攻讀博士後。談及這位恩師,謝平形容他是「偉大的、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也是慈父般的恩師」。謝平告訴記者,他在跟隨劉建康院士學習的時候,劉院士當時已經70多歲了:「還記得我們在東湖邊做實驗,每天一大早,劉先生就會來到實驗室檢查。有一次,他觀察淡水魚忘了神,還差點掉到東湖裡。直到90多歲,他依然奮戰在工作第一線,不僅熟練操作電腦寫論文,95歲時還每天堅持去研究室,讓我們所有的學生無不敬佩。」
&nbsp&nbsp&nbsp&nbsp劉建康生前的另一位學生,水生所研究員蔡慶華說,劉先生不僅是享譽國際的科學家,也是我們敬愛的偉大導師。在堅持科研道德、學界規範的同時,他老人家總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謝平表示,劉建康院士「是嚴師,也像慈父」:「他對每個學生都非常好,他在學術上的嚴謹都是通過言傳身教體現。我們的論文,不管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只要請教劉先生,他都會一字一句認真修改,讓學生們很感動。」
&nbsp&nbsp&nbsp&nbsp謝平回憶說,兩個月前,劉建康百歲生日,很多學生都一同前去探望。對於劉院士的去世,謝平惋惜地說,劉先生的去世,是科學界的一大損失。「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在追求名利,但是劉先生心裡一直關注民生,關注國人的糧食、環境等問題,而把自己的名利拋在腦後。他是我們這些年輕科研人員的精神明燈。」

&nbsp&nbsp&nbsp&nbsp學識淵博不乏幽默
&nbsp&nbsp&nbsp&nbsp趣事:穿的文化衫印著「我要活得更精神」,回頭率高

&nbsp&nbsp&nbsp&nbsp張曉良退休前一直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當時負責外宣的他,採寫過大量劉建康院士的事跡,還曾參與過劉建康傳記的寫作工作,並受劉建康邀請,撰寫了《碧水丹心:劉建康傳》的篇序。
&nbsp&nbsp&nbsp&nbsp雖然並非科研人員,但是在平時工作的接觸中,張曉良也被劉建康院士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動。他告訴記者,劉先生是一位對工作非常認真的人:「2001年初,劉先生叫我到他辦公室去,告訴我說,水生所學者以武漢東湖為基地,總結出利用濾食性魚類直接控制藍藻水華的生物操縱方式,同時也揭開了武漢東湖連續15年的藍藻水華消失之謎,提出要在新聞媒體進行報導,以引起更為廣泛的重視。我很快寫出了稿件,對此,劉先生召集專家一起反覆修改補充後定稿,消息發表後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
&nbsp&nbsp&nbsp&nbsp劉先生也是一位對同事熱心、對家人關心的人。張曉良說劉院士的小女兒伍欣星老師曾告訴他:「印象最深的是老爸每個星期六用自行車一前一後把我和小哥從幼兒園接回家,星期一早上又以同樣的方式把我和小哥送回幼兒園;節假日老爸總是騎著自行車上街採購,常常是兩個把手上掛兩個旅行袋滿載而歸。」
&nbsp&nbsp&nbsp&nbsp雖然劉院士從事嚴謹的科研工作,但他也是一位風趣幽默的人。張曉良回憶說,1984年,劉院士看到某報刊登一則消息,說有些鱔魚是蛇變的,不能吃,便立刻提筆寫了一篇科普文章在報紙上發表,介紹魚類和爬行類的常識,否定了蛇會變鱔魚的說法,並風趣地署了一個筆名「佘飛善」,即「蛇非鱔」的諧音。張曉良還說了一件趣事:「1998年的一天,劉先生穿一件白色長袖翻領文化衫,背上印有『我要活得更精神』字樣,那天劉先生的回頭率可高了。」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江湖之父」百歲院士劉建康去世 曾解決億萬國人吃魚難
    長江商報訊(記者 張衡 通訊員 孫慧 王以豪)11月7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魚類學家和淡水生態學家,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建康先生因病於北京時間2017年11月6日22時整在武漢逝世,享年100歲。
  • 黃鱔會變性? 黃鱔是雌雄同體嗎?
    黃鱔會變性? 黃鱔是雌雄同體嗎?時間:2017-04-06 12:55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鱔會變性? 黃鱔是雌雄同體嗎? 有人說黃鱔的一輩子裡可以轉變性別,既當雄性的又當雌性,這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
  • 大伯釣了條鯉魚既有魚子又有魚膏 雌雄同體非常罕見
    昨天10:04,蔡先生來電:上個星期我在蓮花港抓到一條雌雄同體的鯉魚,昨天把它殺了,破開一看,內臟不多,挖出來一看,自己都看呆了,既有母魚的魚子,又有公魚的魚膏!我活了六十多年都沒見過,我沒吃這條魚,放在冰箱裡。如果有關部門認為有研究價值的,我可以無償捐贈。  記者陳健核實報導:蔡先生今年60歲,老家麗水,曾是水電局幹部,喜歡釣魚。
  • 《動物管理局》王子文竟然雌雄同體?「曲妖精」慘變「黃鱔精」!
    而擔任《動物管理局》的女主的王子文,一直給人的印象是《歡樂頌》裡面那個精靈古怪、愛憎分明、撒嬌時尚的「曲妖精」,充滿了女人味,而這一次王子文可以說突破特別大,塑造了全新的人設,她演了一個雌雄同體的「黃鱔精」。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文字記錄雌雄同體的生物的國家,最早發生在廣東
    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野貓,但頭上長有頭髮,這種野獸名叫類,一身同具雌雄兩性。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妒忌人。在植物當中普遍存在雌雄同體的物種,在環節動物門的蠕蟲和軟體動物之類的低等動物那裡,也可以發現這種情形。
  • 原來黃鱔真是雌雄同體,美女王子文飾黃鱔,怎麼和陳赫談戀愛呢?
    作為動物管理局中唯一的人類與王子文飾演的黃鱔精吳愛愛組成搭檔,一起破獲關於「妖精」犯罪的故事。《動物管理局》的腦洞真的相當大,就憑這腦洞就加了不少分。王子文飾黃鱔,還是雌雄同體劇中王子文飾演的吳愛愛是一隻黃鱔妖怪,二十二歲之前是女人,二十二歲後是男人。
  • 雌雄同體?原來你是這樣的小丑魚!
    雌雄同體?原來你是這樣的小丑魚!還記得《海底總動員》裡那隻勇敢又可愛的小丑魚Nemo嗎?今天咱們就來講講這名字與實物嚴重不符的小丑魚,扒一扒它們拼命賣萌遮掩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只要不會被海葵刺傷,小丑魚就可以在海葵那柔柔軟軟的觸角中隨意穿梭啦。躲在「大佬」的懷抱裡,小丑魚輕鬆躲過了很多大魚的攻擊,還可以吃「大佬」吃不下的美味食物,這可太快活了!海葵房產,拎包入住,水電全免,頓頓加餐,這麼多的居住福利只需要小丑魚幫忙揪揪海葵身上的「蝨子」!身為一種身嬌體弱的海底動物,海葵經常會有一些壞死組織,一些寄生蟲也是不由分說的往海葵身上鑽。
  • 《動管局》摘得沙雕桂冠,黃鱔吳愛愛雌雄同體,是你惹不起的鱔!
    比如說劇中王子文飾演的吳愛愛,真身是一條黃鱔,但是這條黃鱔「雌雄同體」,所以吳愛愛在劇中也可以以男性人類形象示人,這畫面可真的是辣眼睛啊。王子文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應該一直都是一個小巧但又堅強向上的樣子吧?特別是她飾演的曲筱綃,那耿直的性格不知道圈了多少粉,在這部劇中王子文還真是不要自己的形象了,只為了能夠嘗試更加「奇葩」的角色。
  • 這幾種我們常見的海鮮竟是雌雄同體?只要一隻就能無限繁殖!
    以前以為,「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句話只存在於語文課文中,但誰能想到在海洋裡,有些海鮮的性別還真就讓人捉摸不定,要麼時男時女,要麼雌雄同體。人類是有錢任性,而它們,真可謂是「性別任性」。除了少數雌雄同體的生蠔外,大多數生蠔的性別都是一年換一個,雌雄交替,持續一生。男生當夠了就換女生噹噹,一個「蠔」生,兩種樂趣。有研究發現,1歲以下的生蠔大約90%是雄性,1歲以上的80%是雌性,當它們性成熟後,就會向海中釋放精子或卵子來進行繁殖。當然,還有些蠔會在某個階段同時產出精子和卵子,在自己體內完成受精。
  • 奇形怪狀、雌雄同體還獨霸後宮,這魚難不成是「異形」?
    之前我們發過一期關於「釣起過奇奇怪怪的漁獲」話題,釣友們再發現一些奇葩的魚都會@猛哥,讓猛哥我也長了不少見識。今天,猛哥要讓各位釣友開開眼,來看這一款「異形魚」。一、捕食哥先問個問題:「魚怎麼進食」?>這怪魚名叫伸口魚,也叫做望遠鏡魚。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雌雄同體的那些「自娛自樂」的動物我們就不用介紹了,自己玩自己的沒什麼新意,下面我們就講講那些雌雄同體卻還需要交配的神奇動物。清潔魚是同時擁有雌雄兩種生殖腺,但是只有一種性別表達的代表性動物。看名字我們就知道這些魚靠什麼營生,它們孜孜不倦地為別的魚清潔口腔和鰭來填飽肚子,不過別看只是些服務精神至上客客氣氣的魚類,它們對自己的「家人」可一點不客氣。清潔魚一般是一個雄性帶著一群雌性為一個家庭,作為家裡唯一的雄性,清潔魚把「大男子主義」發揮到了極致,不僅雌魚接觸不到其他雄性,就算是雌性離開雄性視線一會都不可以。
  • 恐怖帆蜥魚雌雄同體長獠牙
    近日,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塔斯馬尼亞島海岸附近2500米的深海處,發現了噩夢般可怕的蜥魚,它們有上百根獠牙。  蜥魚也叫深海帆蜥魚,因背鰭長而且高似帆狀而得名。帆蜥魚最大體長可達2米,身體扁平,光滑無鱗,肌肉鬆軟,骨質脆弱,嘴大而且有尖利的牙齒。
  • 中國緊急避孕藥研發者肖碧蓮院士逝世 享年97歲
    肖碧蓮出生於1923年10月31日,祖籍廣東中山,在上海長大。在中國與國際組織合作解決人口問題的起步階段,這些談判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報報導稱,由於英語地道、思維敏捷、專業基礎堅實、具有人格魅力,肖碧蓮先後多次被聘為世衛組織人類生殖研究特別規劃署的顧問組成員,並擔任兩個專題小組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後又被美國國際家庭健康組織聘為高級顧問。
  • 小丑魚:尼莫的原型,能從雄性變成雌性,但又不是簡單的雌雄同體
    電影《海底總動員》裡馬林和尼莫的原型,是雙鋸魚屬的眼斑雙鋸魚Amphiprion ocellaris,也是最出名的小丑魚種類,在觀賞魚界的商品名為「公子小丑」。無論是在紀錄片中還是水族館中,我們能看到的小丑魚絕大多數都在海葵附近行動或是海葵觸手之間穿行。這是因為二者之間擁有共生關係。
  • 雌雄同體是咋回事?
    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同時或者先後存在於一個生物體中的現象叫雌雄同體現象。動物中存在雌雄同體現象,同時存在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的叫常期雌雄同體現象,先後存在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的叫鄰接雌雄同體現象。
  • 斑鬣狗雌雄同體嗎?為什麼雌性會長著長長的雄性的生殖器?
    所以斑鬣狗是分雌雄的,要說它們的雌雄不分,還得從它們的生活習性開始說起!延伸閱讀:世界上有雌雄同體的動物嗎?其實雌雄同體的動物還挺多,比如各位非常熟悉的蚯蚓就是,它們是雌性同體卻需要異體受精,也就是說儘管從理論上它們可以自行受精,但卻需要通過和其它蚯蚓交配來完成,也許它們是省掉了尋找對象的麻煩,畢竟隨便找條蚯蚓即可,要不然這又沒眼睛又沒手的,咋知道對方是男是女呢?
  •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體動物:雌雄同體蝴蝶最常見
    第6頁: 第7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雌雄同體是指一個動物同時具備雌雄兩種性狀的現象最常見的雌雄同體動物是昆蟲和蜘蛛類,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甲殼類動物、蟹類、紅雀和雞等較高等動物中也會出現。
  • 因京劇中的丑角而得名的魚,雌雄同體,雄性可變性,咋這麼厲害!
    地球上雌雄同體的生物很多,你還記得《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尼莫嗎?我要告訴你它雌雄同體,會不會顛覆了你對它的想像。因為臉上都有一條或者兩條白色條紋,像京劇中的丑角那樣,因此得名「小丑魚」。那在京劇沒有產生之前,還沒出現丑角,它叫什麼呢?我們可以稱它為「海葵魚」,因為它十分喜歡與海葵共生。可以說,沒有海葵,就沒有小丑魚。
  • 動物管理局,揭秘陳赫,王子文的奇葩戀情,跟雌雄同體怎麼戀愛?
    想必看過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王子文在劇中演的是吳探長,他呢是個黃鱔精,懂生物的同學都清楚黃鱔精可是雌雄同體,沒錯這部電視劇中也完美的還原了黃鱔的特點,這部劇中的「女」主角就是個雌雄同體。想不通這部劇的編劇到底是腦洞有多大,我想這應該是第一部「女主角」是雌雄同體可男可女的電視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