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兒時提籠割草的往事,你還記得嗎

2021-01-20 NEW閱客

     老家地處陝西關中的渭北旱原。老家話裡把割草不說割草,而是說「tiào草」,兩個字都是秦腔裡重重的去聲,村尾地頭要是碰見個提鐮挎草籠的,鄉鄰們就會打聲招呼,「喲,給羊tiào草去呀?」


  我打小跟鄉鄰們一樣,也用這樣的鄉音稱呼著割草一事,不覺得有異樣和土氣。待我背上書包開始上學後,發現書本裡滿眼都是「割草」而沒有一個「tiao草」,特別是進城讀書工作後,別說是書本裡,就連我身邊的日常話語裡也入耳皆是「割草」。漸漸地,我開始不喜歡起了家鄉話裡的這個詞彙,覺得滿世界的人都不懂它的含義,在普通話的「割草」面前,它顯得那麼土氣和生僻。於是,我也開始割草割草地說起來和寫起來,覺得在自己的口中和文字裡用了「割草」,自己也好像脫離了土氣和鄉村氣一樣,讓人能抬眼相看。


  我一直都不能理解,家鄉話裡為什麼代代相傳地把割草要說成「tiào草」?


  那日翻閱商務印書館的《古今漢語詞典》,無意間看見「挑」字不僅有常見的「挑選」等詞義,還有一個「剔挖」的釋義。這個「剔挖」的發現,似乎回答了我30多年來的不解。那一刻,我竟忽然有些許激動。


  有「選擇」地「剔挖」,這不正是我兒時割草的準確描述嗎?所以,從那一刻起,我決定要開始用「挑草」代替「割草」!


  廣袤的大地上,草的品類萬萬千,而小時候握著鐮刀挎著草籠的我們,儼然就是一個個植物學家。我們能叫出每一種生長在田間地頭的草的小名和一大部分草的學名;我們知道羊喜歡吃什麼草、豬喜歡吃什麼草,也知道什麼草人可以吃什麼草人堅決不能碰;我們從祖輩那裡懂得,什麼草可以驅蚊驅蟲,什麼草可以止血止痛,甚至什麼草可以下奶催情我們都知道……我們挑草不只是用來餵養禽畜,我們挑草有時也為了豐富農家小院的餐桌;我們挑草還用來賣錢,因為很多草被鐮刀奪走生命後它就被人稱為了「中藥」。


  我們握著鐮刀,在草叢中有目的地挑選著、剔挖著……


  春天,我們沐著春風,戴著迎春花編制的花環,在田野裡彎腰揮鐮,給家裡養的奶山羊挑青嫩的還沒有長出尾巴的狗尾草,挑灰白色的毛茸茸的茵陳給藥材販子換學費。間或看到幾株王不留行,我們也不忘挑來放進草籠,連同那些青草一起回家餵給剛剛下了羊羔的母山羊,因為偷偷聽大人們說過,王不留行草是可以下奶的中藥,至於是它的根葉莖還是花朵種子哪個有此功效,我們就不去深究了,反正整棵挑來餵給母山羊便是,母羊有奶水了,羊羔就能吃個飽長得快了。沒有在麥田野地裡挑過草的人,是分不清早春裡的王不留行和薺菜的,它們的幼苗長得就跟近親似的,沒有生活的人如果胡亂揮舞鐮刀,也許給飯桌挑回來的就是苦澀。王不留行很苦很苦,這般苦是初學挑草的我不相信母親的叮囑,用稚嫩的舌苔偷偷嘗出來的滋味和見識。


夏天,我們在下午放學後的田野,在夕陽西下的涼爽裡,三五結伴來到水渠畔、鑽進玉米地,我們可以邊玩邊挑,因為夏季的草正茂盛,費不了多少工夫就能挑滿一草籠。我們挑花正豔的打碗花蔓,因為它嫩嫩的汁多葉綠,家裡那頭懶洋洋的八戒最喜歡吃;我們也會挑莖稈高大蓬鬆的蒿草進籠,它能輕易就把我們的草籠撐滿,因為我們想偷懶早早回家,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去村口的打麥場好好玩鬥雞玩捉迷藏。有同伴在草叢間偶爾發現一蔓「魚奶頭」草,蔓上還掛著幾枚魚奶頭果的話,他就會興奮地喊:「快來快來,吃魚奶頭了。」還沒有成熟的嫩魚奶頭果,有著梭形的外觀,看上去像一條綠色的小魚,剝開嫩皮時,會流出乳白色的汁液,如同奶水般,味道甜甜的,果實裡面的白色籽粒密匝有序排列,像極了魚鱗,所以老家人給它取了個貼切的名字——魚奶頭。雖然長大後知道了它的學名叫地稍瓜,但還是喜歡用兒時那個形象有趣的「魚奶頭」稱呼它。兒時的魚奶頭也算是我們挑草之餘的意外收穫和大自然給我們的勞動犒賞了,而像魚奶頭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味覺享受的野草還有很多很多,它們有的是葉,有的是根,有的是果,或甘甜或酸勁,比如薄荷葉,比如一種我們稱之為甜甜根的草根,比如嫩嫩的苘麻籽。而每每回到家的我,總免不了被火眼金睛的母親發現我在用蓬鬆的蒿草撐籠濫竽充數,就會責罵道:「看你這懶蟲,『二月茵陳三月蒿,五月拿來當柴燒』,用這羊都不想多瞅一眼的蒿草撐籠,羊沒了營養,明早你就別想喝羊奶了!」可是第二天早上,母親照樣會煎一碗香濃的羊奶後喊我起床享用。母親的狠話哪裡會當真啊!


  秋天,我們在蕭殺而又充滿豐收的田野裡尋覓,找尋那些葉肥肉多的已經開始泛黃的草,挑它們進籠,在家門前晾曬堆積起來,等到冬天拿來餵羊餵牛餵懶豬,彌補整個一個冬季的青草不足。



  挑草總免不了會有割傷手的時候,不怕,小小植物學家也是小小中醫了。割傷了手,流出了血,沒事,我們會找來隨處可見的刺薊草,掐下它的葉子,弄淨葉上的小刺,然後揉捏成綠色的草泥狀敷在傷口處,立馬就能止血鎮痛了。因為刺薊草的止血作用,家鄉人還喜歡每在清明前後,等刺薊初芽時挑來洗淨搗成糊狀,然後跟麵粉和在一起做手擀的刺薊面,刺薊面看上去跟菠菜面很像,只是顏色比菠菜面更深更沉穩些,吃進嘴更勁道耐嚼些。小時候,母親每年都在清明前後給我做一頓刺薊面,她說:「吃了刺薊面,一年裡都不會流鼻血了。」所以,長大後,在都市裡忙碌穿梭,即便見到多麼多麼美的美女,我都敢直視著多看幾眼,朋友們每每說:「別看了,小心鼻血出來了!」我就會回答:「不怕,打小就吃刺薊面。」看著總是一臉茫然的朋友們,我就想:他們應該是不懂挑草之事吧。


  冬天,北風呼嘯,也阻擋不住我們出門挑草的步伐。北方的冬天,凍結的大地上能泛著綠色的野草是少之又少,麥田裡倒是藏身著眾多的薺菜和我們稱之為咪咪蒿的播娘蒿的幼苗,因為它們總是和麥苗擠在一起,挑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就會把麥苗也挑掉,所以冬天我們挎著草籠出門時,懂得愛惜莊稼的大人們就會叮嚀幾句:「挑草小心些,可別剜了人家的麥苗啊!」冬天挑來的薺菜和播娘蒿一般是捨不得給豬羊吃的,母親會摘洗乾淨後,給我們蒸菜疙瘩、包餃子。自己勞動換來的美食,吃起來特別香。臥底在經冬的麥田裡的薺菜和播娘蒿,冬天是最好吃的,開了春,它們也就跟著麥苗一起拔節瘋長開了,有了莖稈的薺菜和播娘蒿,只能等著我們挑來去餵羊了。


  在春夏秋冬裡,兒時的我們挑草忙。這種有選擇地剔挖,怎一個「割」字能表達?合上詞典,我開始喜歡起了家鄉話裡「挑草」的表達準確和內涵豐富。我在想,割草也許真的只是割回了一堆草,而挑草卻挑出了知識挑出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我也在想,那些年裡冷落「挑草」而移情別戀上「割草」的自己究竟有多麼的傻。


  如今,身處都市的我的兒子,已快接近五穀不分了,我要領著他多回回老家,一是去看我鄉下已經古稀的雙親,二是讓小傢伙去接近土地嗅聞青草香,讓他知道除了書本上那個冷冰冰的「割草」外,還有一個活生生的「挑草」在等著他。


相關焦點

  • 玩家|提籠架鳥的講究
    謝玉海便是那種喜歡安靜簡淡看清溪的人,他的清溪,是那些老輩人留下來的鳥籠子、鳥食罐、蟲籠,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文化。父親去的時候,給他留下了許多視如性命的鳥具、蟲具,以及四十多個小時關於蟲鳥往事的錄音。但是,我並不鍾愛養鳥和養蟲,固執地認為「提籠架鳥」是封建式的遺老遺風,所以從來沒有去更深刻的體會這些「玩意兒」在那些人心中的意義。後來出國上學工作,十幾年後又回到魂牽夢縈的北京,年過不惑之時,發現對老舊物漸生情愫。有一天,妻的一句話猛然警醒我:「如此精美的東西,它背後代表的應該是一種特有的文化。」從那天起我開始思考了,開始每天和父親討教從他15歲起就鍾愛的養鳥養蟲。
  • 兒時農村這個季節抓蜈蚣的歲月你還記得嗎?
    兒時農村這個季節抓蜈蚣的歲月你還記得嗎?還記得年幼時家中貧寒,手中從來沒有過什麼零花錢,過年也未見什麼紅包壓歲錢之類,家中的房屋背是靠大山的,雖然山不是很高,但山山相連,綿延近十裡丘陵地帶。每到清明之後的時節,4、5月間,鄉間夜晚路邊到處是捉蜈蚣的人,他們帶著頭燈,提著桶子,抓蜈蚣,每隻蜈蚣可以賣到幾毛到1-2元左右。不時聽說有人一晚上抓到的蜈蚣可以賣上百元。
  • 兒時的動畫片你還記得多少
    動畫片裡的 點睛之筆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動畫片嗎? 《葫蘆娃》:明明是七張一樣的臉,可是我們從來都不會分不清是誰在喊「爺爺,爺爺……」 《蠟筆小新》: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麼那麼長?
  • 你還記得小時候養過的寵物嗎?
    你還記得小時候養過的寵物嗎?也正是這樣一句話,勾起了網友們眾多兒時的回憶。讓小喔印象深刻的一位網友評論說:自己小時候養過兩隻大鵝,每天割草喂,從小小的毛絨絨的養成彪形大鵝,超兇的。有天網友母親讓她出門買4包鹽,趁她出門把鵝殺了,用網友買的鹽醃了,她為此哭了好久。過年的時候大人們吃鵝還笑話她,她不吭聲也不吃。到現在20多年了還拿這個事情當笑話講,她從來不吭聲。
  • 四首兒時的歌,你還記得幾首
    長大了的我們啊,經常去懷念兒時的生活,懷念那時的無憂無慮,懷念那時的天真爛漫……今天給大家介紹幾首兒時的歌,讓這充滿回憶的歌曲,帶我們重新體驗一把兒時的樂趣。第一首,《丟手絹》。>丟手絹丟手絹第二首,《捉泥鰍》,「池塘裡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
  • 70 80 90年代曾陪伴你兒時的玩具你是否還記得,看完後淚崩!
    但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只因我們愛那些玩具,是那些經典的玩具陪我們走過兒時的歡樂時光,也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回憶。那個時候的孩子雖然沒有像現在那麼多的玩具,也沒有手機電腦,但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一些雖然簡單,卻樂趣無窮的遊戲。這些簡單的遊戲,簡單的玩具,陪伴我們走過童年的時光。
  • 兒時的童謠順口溜,你還記得嗎?
    中午無意中進入了自己的QQ空間,看到了一條《兒時的童謠》日誌,頓時心中驚喜,當時的我怎麼還寫了童謠?點進一看,一句句話語、字裡行間,瞬間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仿佛記起了父母在教我童謠、諺語的場景,滿滿的全是回憶,而且還是那麼深刻,那麼純真。
  • 「大雪」將至,還記得二三十年前那些本土「取暖神器」嗎?
    作為一個重慶人,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重慶過去的冬天是怎麼過的呢?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九龍坡區文化委了解到,他們目前也收集整理了一部分重慶人過去二三十年過冬的「裝備」,不知道,這些代表回憶的老物件,有哪一件與你的童年時代相關呢?烘籠:用過烘籠的人,絕大多數都與農村和鄉鎮生活相關。
  • 實拍天津周末才有的鳥市,我也體驗了一把「提籠架鳥」的生活!
    在我家,那不都是爺爺姥爺愛玩的東西嗎?「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都是歷史遺留在他們血液裡的東西...說道「提籠遛鳥,盤珠子擼串」,天津北京可是全國都名列前茅的城市!就拿養鳥迷來說,十之八九因入迷而精通,因精通而自得其樂,因自得其樂而長壽。因此,像天津西站橋下這種六日「鳥迷」聚會的市集,就應運而生了..
  • 10首歌唱出失戀時的你,還記得陷在愛情裡痛不欲生的自己嗎?
    看過了太多的分分合合,雖然我們對愛情都還懷有憧憬之心,卻也害怕分離時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按下音樂的開始鍵,一首一首的情歌撲面而來。在這一首一首的情歌裡,我們聽到了相愛的美好,也聽到了失戀的苦痛,亦或是離開的傷感。曾經綻放的愛情,已經遺落在歲月的塵埃中,可是那些經典的情歌還是我們關於浪漫的救命稻草,只是,這次聽到的是失戀的心酸。沒有你了從此以後,失去你了。
  • 在《小魚兒與花無缺》中那些令人咬牙切齒的反派,你還記得幾位?
    《小魚兒與花無缺》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回憶了,是2005年版的《絕代雙驕》,相信不少90後的小夥伴們也都會對這部劇有所印象吧?整部劇剛開始看的時候真的是笑點滿滿,輕鬆幽默,小編就特別愛看小魚兒去小仙女(慕容仙)家的那段劇情,這對CP簡直是愛的不行!
  • 90後的你還記得兒時地追番基地嗎
    在那個網絡還沒有普及到小村莊,沒有金鷹卡通的時代裡,它和少兒頻道就是我和弟弟的整個童年。我已經忘記這個紅色圖標很長時間了,因為有一天他不見了,我家的電視機再也沒有接收過這個頻道,連同記憶裡的魔法咪路咪路,犬夜叉,紅頭髮的我愛羅,長著貓耳的漂亮公主裙少女一併都消失了。
  • 這些被遺忘的兒時老動畫片:你還記得幾部
    現在還有些動畫片漸漸停播了,記得小時候經常看電視臺經常播,現在卻慢慢的被很多人遺忘。你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嗎?最印象深刻的是哪幾部呢?分享我度過放學後過得最快的小時光。101斑點狗看過《101斑點狗》電影的人,肯定會被那些聰明可愛的狗狗所感動。它講述的是一對漂亮的斑點狗生了15隻小狗。
  • 小時候吃過的那些「玩意兒」,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吃過的那些「玩意兒」,你還記得嗎? 現在市面上都是 旺仔、爽歪歪、乳娃娃什麼的, AD鈣才是兒時珍貴的記憶啊,酸酸甜甜的。
  • 《情深深雨濛濛》裡那些動人心弦的歌曲,你還記得幾首?
    那麼今天就跟緣哥一起,回憶一下《情深深雨濛濛》裡,那些動人心弦的歌曲吧!他們永遠都是美好的存在。 《情深深雨濛濛》 《小冤家》 《小冤家》根據美國的鄉村歌曲改編,由瓊瑤老師重新填寫了中文歌詞,依萍去大上海第一次面試時,還梳著兩根大辮子,在秦五爺面前唱了這首歌曲
  • 「刺青」鋼筆桿兒上……您還記得嗎?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像是現在,因為校園附近攤點兒多——才有的規定50米內不許擺攤設點。,小學時候離著小賣部鑽胡同也有一百米,中學時更遠有四百多米。學校裡的孩子也沒零錢去買零食或玩具。一些流動的攤點兒甚至可以直接進學校,滿足一下學生們的需求。
  • 「提籠」和「架鳥」原來不是一回事!北京人只架這三種鳥
    說起遛鳥,很多人印象裡就是大爺們提著鳥籠子到戶外轉悠遛彎。但是您知道嗎?「提籠架鳥」才是老北京人最傳統的遛鳥方式,並且「提籠」和「架鳥」並不是一回事兒。清朝國學大師夏仁虎在《燕京雜記》裡記載:「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者有臂鷹者,有籠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鳥使其上者,遊手無事,出入必攜。」「提籠」常見,而為什麼「架鳥」我們現在很難看的到呢?
  • 60後 70後的你們 還記得那些小時候過年的趣事嗎?
    圖片來自百度網頁無意中看到網友提問:60年代的大叔大媽你們還記得小時候過年趣事嗎?這一個問題還真是冷不丁把我這記憶的閘門給打開了,冒著出賣年齡的風險忍不住回味回味我們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經年往事,遙遠溫暖又漸漸清晰。
  • 抖音你呢還記得我嗎是什麼歌誰唱的? 原曲《還記得我嗎》介紹
    抖音你呢還記得我嗎是什麼歌誰唱的? 原曲《還記得我嗎》介紹時間:2018-05-29 13: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你呢還記得我嗎是什麼歌誰唱的? 原曲《還記得我嗎》介紹 抖音你呢還記得我嗎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做《還記得我嗎》,由劉增瞳演唱。
  • 你是否還會記得兒時,記得兒時的玩伴,兒時的那些快樂
    記憶裡,我兒時的玩伴並不多,帶給我更多回憶的,還是那隻躲在我記憶裡曬太陽的橘貓。從我記事起,那隻橘貓便已經是我家的一部分。聽家裡的長輩說,橘貓是在我三歲生日的那天,來到我家的,準確的說它是一隻野貓。在這之後,它便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