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作者: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2021-01-14 歷史國學智慧

「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魯迅從文也是湊巧」

竟然有人敢這樣公開調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事情是這樣的,在前些天的某個訪談中,被採訪者笑著說道:

「我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自己如何創作的那些話,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生死疲勞》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寫完了。所以不要當真。」

當然,這不過是他無傷大雅的調侃而已,但接下來的一句話直接震驚四座:

「魯迅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

到底是誰,調侃莫言就算了,竟然還公開批評大文學家魯迅?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

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

而他也對那句魯迅的批評做出了解釋:

「魯迅寫了《狂人日記》,沒想到這篇小說出來以後那麼的有名,後來他就走上了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

而且根據我讀了魯迅那麼多作品以後,我相信魯迅還沒那麼幼稚,認為他能夠拯救國民性,他能拯救民族的靈魂。

誰都拯救不了,民族的靈魂根本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改變的。」

1960年,餘華出生在浙江杭州。

但在餘華還不到一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

之所以離開杭州還算穩定的生活,是因為餘華的父親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做一名外科醫生。

到了急缺醫生的海鹽縣,餘華的父親還沒收拾好房子,就被叫去做手術了。

所以餘華在童年時期很少見到父親,他每天在餘華睡覺後才回來,又在餘華醒來前被叫走。

1970年,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餘華全家人再次搬家。

而這次搬的地方直接影響到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

那天起,餘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天搶地。

而這樣的經歷,也讓餘華對生命和血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後來,每天放學後餘華就直接跑去醫院,以至於慢慢喜歡上了酒精和福馬林的氣味。

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父親的手術室,注視著手術結束後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東西被提出來,然後迎接剛做完手術「滿身血跡」的父親。

直到餘華小學畢業,父親給他辦了圖書館借閱證。

而本就對世間萬物都充滿好奇心的餘華,很快就沉浸在了小說的世界中。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餘華很少再去父親的醫院,有時連學校都不去,更別說認真學習了。

沒過多久,餘華就讀完了七十年代所有出版過的小說。

到了1978年文革結束恢復高考,沉浸在小說中的餘華自然榜上無名。

父母也沒有跟他過多溝通,結束高考沒多久,就直接把餘華安排到了醫院做牙醫。

工作的第一天,師傅就告訴餘華說:「你看一遍我拔牙,下一個患者就你來拔。」

而餘華這一拔,就是五年。

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

說起來,餘華決定寫小說也十分「衝動」,他只是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每天都清閒自在,覺得那樣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想了很久,餘華發現只有寫小說可以讓自己跟這些人一樣。

於是餘華直接辭掉了牙醫的工作,在家裡寫小說。

一開始,只識4000字,連標點都不會用的餘華隨便找來一本雜誌,大概看了兩頁就說:「好了,我可以開始寫小說了。」

那天起,餘華像發了瘋一樣地寫小說,白天寫晚上寫,沒幾天就完成了一部。

接下來他一邊給全國的雜誌社投稿,一邊繼續通宵寫。

但稿件一直在投,也一直在被退。

甚至到後來,郵遞員看到名字就直接把信件扔進餘華家,「啪」的一聲,餘華就知道退稿又來了。

那時剛經歷特殊的歷史時期,血氣方剛的餘華,看著自己的作品不斷被退回來,深深感覺自己被所謂的「教育」欺騙。

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

所以,那時餘華筆下的故事只有血腥、暴力和死亡。

僅僅在8個短篇小說中,餘華就寫死了29個人,且都是離奇死亡。

後來餘華也表示:

「那四年的寫作裡,我的精神都快要崩潰了,我白天一寫作就是殺人,到了晚上睡著後,全是自己被別人追殺的噩夢,常常從睡夢中嚇出,一身冷汗。」

直到1989年底,餘華再也沒有在小說裡「殺」人。

那天他做了一個夢,夢中的自己被綁在處決臺上,旁邊的人在一一陳述他的罪行。

接著,一桿槍對準自己的腦袋,還沒等餘華反應過來,「砰」的一聲槍響,餘華醒了。

自此十五年,餘華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

向千萬中國人發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到了1990年,在中國小說界已經小有名氣的餘華靠每個月400塊的稿費過日子。

當時他剛寫完一部短篇小說,腦子裡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下一部要寫什麼。

就在絞盡腦汁還是沒想法的時候,他聽到了一首歌,叫做《老黑奴》。

歌中的老黑奴確有此人,他連續經歷了父親離世、姊妹遠嫁、兄弟病故、妻離子散,最終被迫在紐約流浪,窮困潦倒,四年後獨自死去,但他從沒有一句怨言,依舊用熱愛對待這個世界。

寫多了生死悲壯的餘華被老黑奴的「以歌報痛」深深折服,決定要為這樣的生命態度寫一本小說。

三年後,餘華的《活著》出版了。

小說的主人公叫福貴,本是紈絝子弟的他因嗜敗光所有家產,接受現狀決定重新開始的他,又遭受了父母妻兒的相繼離世,但福貴仍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堅定地活著。

霎時間,這本書引起巨大轟動,迅速佔領全國各大書店,並且一舉拿下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也獲得大量國際電影節獎項。

美國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論道:「《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餘華用筆刻畫了一個苦不堪言的悲劇人生,但實際上卻是一則講給每個成年人聽的寓言。

《活著》,是一本值得每個成年人用一生來讀的書。

很多人第一遍看完,會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但第二遍看完時,就會對某些情節感同身受。

餘華曾說:「人類是無法接受太多事實的。」

的確,我們一邊為福貴的悲慘境遇打抱不平,另一邊卻依舊被生活折磨地無力起身。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證明自己認認真真地活,從走的每一步路,到為國家做的每一絲貢獻。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是為了向誰證明?

日復一日機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深陷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世俗中。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活著」的意義什麼?

在《活著》的最後,餘華給了你答案。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生活,不只是物質和情慾,而是與生命和平共處

如果說,福貴的苦難與那個時代脫不開干係,那麼如今人們物質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充裕,卻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活著。

就像餘華說的,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從1993年出版至今,《活著》能成為中國人的必讀經典之一,是因為它有作為優秀經典小說必要的品質。

在書中,幾乎沒有任何煽情的篇章,讀者面前也只是一個個的悲慘故事,但故事中每個人物的舉手投足和心思情感所表現出的極度痛苦都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有慶的死,脖子一歪倒在地上;鳳霞的死,產子大出血,天黑便斷了氣;家珍的死,鳳霞死後三個月便死了,沒有死因。

這些在小說中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餘華卻用了寥寥無幾的一段文字「寫死」,而這也正是他寫作的殘忍和真實。

親人離去無非是生老病死,不需要任何過度的煽情和刻畫,但讀者卻在書中感受到了極度的悲慘無助。

在《活著》的自序中,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當一個人經歷活著的種種磨難之後,他還能樂觀的活下去,那麼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背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著對抗挫折的勇氣。

主人公福貴一生經歷坎坷無數,從門庭若市的大戶人家到親人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風燭殘年時,在這個世界上他已經沒有一個親人了,他也終於不會再感受離去的痛苦了。

餘華把常人難以接受的苦難一件件接連不斷地壓在福貴身上,再結合極具現實意義的時代背景,讓讀者得以與福貴同甘共苦。

所以在福貴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依舊能樂觀地活下去時,讀者也被這種堅韌積極的態度所感染,在面對現實的挫折時,也更能迎難而上。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活著的苦難,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愛讀書的易烊千璽,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18歲書單時,就曾曬出這本《活著》,還分享了他的讀書感受:「讀《活著》,就是隨著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儘是人生。」

點擊下方商品卡,只需要28元,就可以把這本精裝珍藏版《活著》帶回家

相關焦點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在餘華還不到1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的縣城。由於海鹽急缺醫生,所以父親跟餘華聚少離多。10歲時,醫院分房子,餘華一家住進了太平間對面的職工宿舍。
  • 餘華:就算往死裡寫,也寫不出第二本《活著》了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意無意地思考過這個問題,是為了不辜負父母?不辜負愛人?還是為了被社會承認,對於這個問題有無數答案,但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來自餘華的作品,《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是啊,我們為了不辜負自己活著,為了不辜負這一生僅有的一次生命。
  • 在太平間睡午覺,你以為餘華為《活著》體驗死亡?錯了
    一、在太平間睡午覺只是因為涼爽1960年出生的餘華,是在醫院裡「竄大」的。因為父母都是醫生,工作很忙,沒人照顧他們哥倆,所以餘華的童年就是在各個病房遊蕩、竄來竄去。餘華從小對死亡就不恐懼,那時他家住在太平間對面,半夜他常常被失去親人的哭聲驚醒,男的女的、男女的、蒼老的、年輕的、稚氣的、大聲的、低聲抽泣的、有歌謠般動聽的、陰森森讓人害怕的……對於各種各樣的哭聲,餘華沒有害怕,相反卻感到親切、動人。
  • 為什麼餘華的《活著》讀完讓人熱淚不止?網友:寫的太真實了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餘華也是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餘華不僅僅是在寫福貴這個人物,更是在表達他的生死觀,藉由福貴的經歷,來訴說特定背景下,人生充滿困境,我們要如何活著。1970年,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餘華全家人再次搬家。而這次般的地方也影響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從那時起,餘華就隔三差五的能夠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天搶地。後來每天放學後餘華就直接跑去醫院,後來也慢慢的習慣了酒精和福馬林的氣味,從小就能區分各種各樣的哭聲,還在太平間睡午覺。
  • 餘華:曾在太平間睡覺的經歷,成就了他充滿戾氣的文筆
    活著的意義在寫出活著之前,餘華的文筆充滿了戾氣,文章也是充滿了血腥和暴力,體現出了多次死亡,在他的短篇小說中,曾寫死了29個人物。他前期的小說,受童年的影響是很大的,而《活著》這篇小說,雖然也體現出了死亡,但與之前有些不同,這一次更得多,是體現「活著的意義」。
  • 1994年,張藝謀拍了部被封至今的電影,讓原著作者餘華賺了1550萬
    1993年,是中國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影壇誕生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間陳凱歌名聲大震,響徹國際。 自覺不能落後的張藝謀,趕緊尋找優秀小說,準備大展拳腳。 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
  • 《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路上》《哈利·波特》等22部名著曾經被...
    ,所有版本的總銷售量超過4.5億本(截至2015年),名列世界上最暢銷小說系列。有些段落寫得不錯,但是會讓人吐到爬不起來… 這整本小說從頭到尾都沉溺在一種墮落的氛圍裡面… 作者常常寫著寫著就陷入了一種 像精神病一樣的白日夢,情節也跟著混亂了起來, 特別是那些有關逃亡的劇情…最 後的結果主角好像把自己變成了野人一樣
  • 棄醫從文,餘華不做牙醫,開始學著寫小說他連標點符號都還不會用
    餘華做了5年牙醫,厭倦了。他開始謀劃一件大事,此後,院子裡時常會「啪嗒」一聲響,父親便喊:都是你的!棄醫從文,餘華不做牙醫,開始學著寫小說,可是他連標點符號都還不會用,現翻了兩頁《人民文學》雜誌,什麼時候用逗號,什麼時候用引號,好!學會了。
  • 舒遠5部小說,《他笑時風華正茂》願你一直有人等,永遠有人愛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5部小說,來自一位我很喜歡的作者舒遠。舒遠筆下的小說總是十分治癒美好,男女主經歷百轉千回的暗戀,最後修成正果,結局圓滿。其中,經典之作《他笑時風華正茂》我要強烈推薦,願你一直有人等,永遠有人愛。
  • 《平凡的世界》為何剛開始被退稿?出版社編輯說出真相:不堪入眼
    路遙所寫的《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是一個身世特別坎坷的作品,它和路遙的親身經歷一樣讓人心酸。當時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通宵達旦的住在礦上寫作,有時候一寫就是一整天。就是這樣一部路遙的嘔心瀝血之作,卻多次被出版社和雜誌社退稿。
  • 感覺活著還不如死了 10部絕望到窒息的電影
    感覺活著還不如死了 10部絕望到窒息的電影
  • 是誰在太平間裡「啃死人肉」?
    原標題:是誰在太平間裡「啃死人肉」?  15日,山東省濟南市物價局聯合濟南市衛計委、濟南市民政局對各級醫療機構太平間管理工作進行專項檢查。「一個小時收費900元」、「防止老鼠啃咬要收老鼠啃咬費」……太平間是死者火化前的必經之地,然而此前關於太平間收費的質疑卻是屢見不鮮。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徐福貴,按他爹的話說「從小不可救藥」,按私塾先生話說「朽木不雕也」。果然長大後的福貴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愛鑽妓院,愛下賭場,還美其名曰「光宗耀祖、做生意」。
  • 專訪張若昀:為演法醫專門去太平間體驗生活
    張若昀:挑戰其實挺大的,這個角色還可以展開更多的聯想,我們的劇設跟原著作者的文風不太一樣,原著是一個真實的法醫寫的探案過程,裡面有很多犯罪的細節,這個小說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是真實的案件。但是真實案件不會像一些探案劇裡面設計那麼多高智商的犯罪集團這些虛無縹渺的事情,為了好看電視劇要給予角色更多非生活的部分,他們不再像是你身邊認識的人了,而是一個有特殊職業和獨特魅力,甚至有點怪的人。  搜狐娛樂: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之前有沒有做一些功課?
  • 中國十大網絡小說的作者,你都看過他們的哪幾部小說
    1,辰東,本名楊振東,北京人 [1]。起點中文網白金作者,中國作協成員。部分作品被改編為漫畫,此外尚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網路遊戲,其中《星辰變》榮膺金翎獎年度最受期待遊戲稱號。3,唐家三少,本名張威。1981年1月10日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網絡小說作家,炫世唐門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04年2月,在讀寫網開始創作處女座《光之子》,後轉戰幻劍書盟。
  • 角川華文輕小說大賞大陸作者李慶揚獲金獎
    角川華文輕小說大賞大陸作者李慶揚獲金獎 2012-03-29 11:50:40   來源:安青網
  • 妖貓傳小說作者是誰講了什麼故事 原著竟寫了17年
    電影《妖貓傳》是根據《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這本小說改編而來的,據了解這部小說用了17年才寫成!那麼《妖貓傳》小說作者是誰?講了什麼故事呢?不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黃軒扮演)與僧人空海(染谷將太扮演)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 推薦5部上古蠻荒小說,穿越千年的等待,只為與你相遇
    推薦5部上古蠻荒小說,穿越千年的等待,只為與你相遇書荒不發愁,大家好,我是曉峰美食驛站,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5部上古蠻荒小說,穿越千年的等待,只為與你相遇。書荒時候拿出來,一看就停不下來,讓你度過無聊時光,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精心準備的內容。喜歡這種類型小說的小主趕緊收藏起來啦,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精彩的好文推薦哦!
  • 創作16年,斷更八年,風弄的這兩部小說,怕是再也寫不完了……
    創作16年,斷更八年,風弄的這兩部小說,怕是再也寫不完了……(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斷更是網文界常有的事情,一部書在創作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很多的問題。作者創作過程中隱退、創作狀態下滑、靈感枯竭等,都有可能讓一部書出現斷更,或者是長時間停更的狀態。洛水的《知北遊》,不過才短短一百多萬字,卻寫了整整九年,期間斷更四年。顧漫的《驕陽似我》創作十四年,途中斷更七年,至今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