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悽慘,在餘華的小說裡用生動真實的手法表現出來,讓所有人看了都為之感到悲憫。
因為童年的一切見聞,幫助餘華成為了一位擅長描寫苦難的作家,同窗好友莫言稱讚他是:「殘酷的天才」。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
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在餘華還不到1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的縣城。由於海鹽急缺醫生,所以父親跟餘華聚少離多。10歲時,醫院分房子,餘華一家住進了太平間對面的職工宿舍。
有一年夏天,天氣格外炎熱,餘華還跑到太平間睡了個午覺。一覺醒來感覺無比清涼。多年後,餘華讀到海涅的一句詩——死亡是涼爽的夏夜。他才猛然想到,這就是當年在太平間午睡的感覺啊。
正是從小在太平間長大的經歷,讓餘華變得冷靜和克制。童年見過了太多了生離死別、見過了疾病和貧窮對於親情的考驗、見過人最終的模樣。那些不幸的事件雖然發生在別人身上,但是卻刻在了餘華的心裡。
餘華中學畢業時,沒能考上大學,於是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做了牙醫。工作第一天,師傅跟他說:你看一遍我怎麼拔牙,下一個就讓你來拔。5年後,餘華厭倦了枯燥的拔牙生活,開始在家寫小說。
他從一開始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漢字也不認識幾個的他拼命地寫,從白天寫到晚上,又從晚上寫到白天,終於寫成了。
然而,更給他沉重一擊的是,沒有一個出版社接受他的稿件,那時候處於叛逆期的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教育的欺騙。所有的嫉妒、憤怒、怨氣都在餘華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從此之後,他筆下的小說充滿了死亡、冷血、殘暴。他的8篇小說,寫死了29人。
後來15年裡餘華小說裡沒有了死亡的情節,談到這個他表示:
「那四年的寫作中,我的精神都要崩潰了,我白天一寫作就是殺人,到了晚上睡著後,全是自己被別人追殺的噩夢,常常從睡夢中嚇醒,一身冷汗。」
到了1990年,在中國小說界已經小有名氣的餘華靠每個月400塊的稿費過日子。當時他剛寫完一部短篇小說,腦子裡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下一部要寫什麼。
他聽到了一首歌,叫做《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這部小說曾經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等一系列文學獎項。
《活著》這本書之所以獲得這麼高的評價,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寫的故事可能真的就是絕大多數普通人所經歷的一生,可能說歷史背景是不相同的,它是浮浮沉沉的一生。
《活著》中有一句話: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活著》告訴我們,人生最勇敢的不是痛快死,而是好好活著。因為活著要承擔起生命的無常,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後。
《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煽情的語言,很直白,也很殘忍,有的都是經歷著苦難還竭盡全力活著的人們。
接受苦難,也是接受自己,戰勝苦難,也是給自己找條活路。魯迅先生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這本書除了向讀者展現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念外,還將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藏在了每個文字的背後。
這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因為當你翻開這本書以後,就會被裡面的內容所感染,直到看完。只需28元,感悟活著的真正意義,直面人生!
這本書才28元,不過是一頓飯錢,卻能夠從中讀懂活著的意義,領悟人生的哲理。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