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1日上映以來,「《飢餓遊戲2》能不能大賣」這個疑問已經被替換成了——「《飢餓遊戲2》為什麼賣得這麼好?」
從開畫那天起就一路票房飄紅。在北美的戰績最突出,首周末就狂攬1.61億美元,創造了2D電影的開畫紀錄。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可以參照一下現象級的《哈利波特》系列,「哈波」大結局的首周末票房為1.69億(而且別忘了該片是3D格式上映)。在海外,《飢餓遊戲2》雖不如美國本土聲勢浩大,但也表現平穩,海外票房已累積達2.29億。有人推測《飢餓遊戲2》最終會在全球捲走10億美元,如今看來也並非不可能,這對於一部2D青春片來說,已經相當出色。
《飢餓遊戲2》為什麼賣得這麼好?為什麼只有它能夠在眾多青少年題材中殺出重圍,成為真正得以接棒《哈利·波特》與
《暮光之城》的現象級粉絲電影?除了影片的質量保證之外,營銷也是一大關鍵因素。《紐約時報》就給獅門影業比了個贊,稱他們擁有一套「嚴謹執行的營銷策略。」
這套「嚴謹執行的營銷策略」究竟指的是什麼?營銷團隊到底用了什麼招數,將這個系列賣得如此火爆?日前,時光網美國特派記者獨家專訪了獅門影業營銷總裁蒂姆·帕倫以及影片製作人妮娜·傑克森,從他們那裡一探究竟,來為大家拆解《飢餓遊戲2》營銷的幾大妙招。
用書迷做「火種」擴大影響
怎麼能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營銷團隊的思路是,首先要讓更多的人捧起小說。「根據我們的經驗,讀過小說的人會更願意去看電影。」獅門影業營銷總裁蒂姆·帕倫說。
改編自蘇珊娜·柯林斯的同名暢銷小說。這部小說在美國非常流行,甚至是一些學校的必讀書目,這簡直就是為電影營銷團隊製造了一個培養粉絲的天然園地,他們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擴大粉絲數目。蒂姆·帕倫透露,他們開放了許多免費電子版下載渠道,來吸引更多的人去閱讀;同時也時刻不鬆懈校園陣地,與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合作,爭取讓《飢餓遊戲2》更長久地呆在必讀書目的名單上。
但問題是,小說在美國雖然流行,在其他國家卻並不那麼出名。所以片方在其他國家推廣影片的時候,採取的是與圖書館合作閱讀項目這樣的思路,讓小說能得到更好的推薦,引起更多人的興趣。
對於營銷團隊來說,書迷就像是票房的「火種」,只有把他們維繫好並不斷壯大,這個系列的聲勢才能蔓延開來。「你要努力抓住這些粉絲,戳中他們的興奮點,借他們的嘴把口碑傳出去,為影片宣傳造勢。」蒂姆·帕倫說。
按照這種理念執行下去,影片和小說就可以形成一個「滾雪球」式的互相影響,書迷帶動影迷數增加,影迷反過來又變成書迷,這樣影片越往後拍,潛在的粉絲數就會越多……按照」蒂姆·帕倫的話來說,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如何把最初的小說粉絲群體,擴展成為全球性的電影系列影迷群體。」
用時尚滲透電影文化
對比兩部《飢餓遊戲》不難發現,第二部在服裝上有進行了一次全面升級。在美國,女主角凱妮絲所代表的「酷女孩」風格也正成為新的流行趨勢。影片的營銷團隊在製造這種流行趨勢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第一部電影宣傳時,宣傳團隊就在著名社交網站tumblr上建立了名為「國會時裝」(Capitol Couture)的時尚網頁。在這裡,《飢餓遊戲》被全面激活,用蒂姆·帕倫的話說,他們是用這個頁面來「模糊現實世界和電影世界之間的界線」。比如打開網頁,你可以看到「選擇哪款服裝去參加抽籤儀式」這種廣告,而且你真的可以點進去瀏覽不同類型的著裝。獅門還與美國彩妝品牌「封面女郎」合作,後者開發了電影中12個區的化妝品系列,每個系列都體現著某個區的色彩和風格。當然了,在網頁上,
伊莉莎白·班克斯飾演的艾菲是最搶眼的時尚模特。
此外,獅門還與許多時尚品牌合作。時尚網站Net-a-Porter為電影的服裝設計師特蕾絲·薩默維爾(Trish Summerville)開設了特輯。美甲品牌China Glaze也推出了特殊的商品系列,加入到了影片的宣傳活動中。其他捆綁銷售的商業產品包括:嘲笑鳥別針,國家娛樂收藏品協會推出的產品,賀曼公司出品的聖誕裝飾,以及玩具產業巨頭美泰生產的玩偶——凱妮絲,皮塔,艾菲,芬尼克——這些玩偶在聖誕節日市場有著巨大的商業前景。
除了時尚領域之外,《飢餓遊戲》還與快餐品牌有合作。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快餐店賽百味推出了全新的特別「烈焰」套餐,進行了品牌展示,在飲料杯上加印電影標誌,還舉辦了抽獎活動。
這種宣傳手段的目的是「以點帶面」,看起來只是提取電影中的時尚元素,但實際上可以達到從生活的各個細節入手,向人們滲透 「飢餓遊戲文化」。
下一頁 用新媒體連接「飢餓遊戲」各個節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