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轎迎親街頭上演新人「穿越」羨煞路人
背新娘,不累不累,一點都不累。
迎親隊伍很是惹眼。
幸福時刻。
昨天上午,一個特別的古典迎親隊伍出現在南京玄武湖畔,南京新娘和來自山東煙臺的新郎著古裝扮相,一個坐在花轎上,一個在迎親隊伍中,一同感受新婚大喜的詩意和古典的浪漫。沿途圍觀看熱鬧的市民絡繹不絕,紛紛評頭論足,一些市民甚至拿出了手機,興奮地拍下這「穿越」的一刻。
街頭上演花轎迎親
「快看,古式婚禮迎親隊伍來了,太浪漫了!」昨天上午10點左右,一支著中式古裝,包含鑼鼓、大紅花轎等行頭和道具的二十餘人的古典迎親隊,從南京中央門許府巷出發,沿著中央路,經由中央門廣場龍蟠路玄武湖畔,一直來到設在南京火車站附近的某大酒店。沿途敲敲打打,熱熱鬧鬧的場景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迎親隊中的新郎也不時地向四周的市民和路人揮手致意。
浩浩蕩蕩的迎親儀仗隊,沿玄武湖畔向東前行招搖過市,好生熱鬧。在兩公裡的路程中,迎親隊伍走了近一個小時。
據了解,今年29歲來自山東煙臺的新郎張述飛,與28歲的南京新娘倪太婷,就是這場婚禮的主角。在浩大的迎親隊伍中,著古裝扮相的新郎胸前別著大紅花,在行走隊伍中非常引人注目,臉上除了迎娶新娘的興奮,更多的是對自己這場婚禮引起如此效應的滿足。路上的行人對街頭傳統中式婚禮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紛紛拿出手機進行拍攝,拍下這「穿越」的一刻。「這婚禮真熱鬧。」「不僅熱鬧,還好看、環保。」……迎娶隊伍兩側,行人不由自主地跟著隊伍。
「一輩子就這麼一次婚禮,能讓自己的婚禮得到別人的肯定和祝福,我們心裡非常高興。」新郎張述飛告訴記者。
新人稱像在玩穿越
浩浩蕩蕩迎親儀仗隊到達酒店大門口,新郎張述飛來到大紅花轎前,在婚禮司儀主持下,掀開了大紅花轎的帘布,「今天我娶老婆嘍!」新郎張述飛背新娘直往婚禮現場走去。
婚禮現場,紅彤彤的木桌擺在舞臺正中,地上放著馬鞍、火盆(馬鞍上有蘋果,寓意平平安安、過火盆指紅紅火火)等中式婚禮的經典物件。11時10分,新人攜手從「喜門」中通過。新娘在新郎的攙扶下,跨過了馬鞍、火盆。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對穿著古裝的新人在大家的祝福聲中邁火盆、拜天地……完成著傳統婚俗中每一個環節。「這場婚禮已經省略傳統婚禮中很多複雜的程序,讓婚禮既興奮莊重,又不太繁瑣。」婚禮的主持人介紹說。
隨後新郎接過秤桿,將新娘的紅蓋頭挑開,這叫「稱心如意」。接著,新人向父母親跪拜上香、敬茶,象徵婚姻和順。
「我們一起走過了這麼多的歲月,今後希望在你的陪伴下繼續前行,我會給你一輩子的幸福!」婚禮現場,背景音樂響起:「我願意為你,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忘記我姓名……」新娘、新郎眼含熱淚擁抱在一起。
「儘管之前已經對傳統中式婚禮的環節和場面都了解過了,但是真的置身其中,還是特別驚喜,真像玩穿越!」這對新人面對中式婚禮的熱鬧,滿臉帶著興奮說。
相戀9年喜結良緣
提起這對新人的婚戀經歷,新娘倪太婷有些靦腆起來,「相戀9年了,9年是3000多個日日夜夜,兩人一路走來感情深厚。」新娘倪太婷說,2003年9月13日,他們在南京工業大學相識,記得這一天,上帝安排他倆見了面,是迎新生的場合,「我穿深綠色中袖襯衫,藍綠色牛仔褲,披散著黑色長直發。他穿暗紅色條紋T恤,米黃色休閒褲,小平頭。寡言靦腆,不像同伴那樣侃侃而談。而我活潑張揚,沒心沒肺地跟男同學耍著貧嘴,突然爆出嘈雜的笑聲,我尷尬地僵在原地。第一次有人讓我這麼難堪。就這樣,因為一個年少輕狂的玩笑,因為賭氣的我轉身的那瞬他正好在我身邊,於是,我們有了姻緣一笑,那一年,我19歲,從此相戀……」
新郎張述飛與新娘倪太婷兩人,目前在外地工作。今年10月份,兩人開始商量著結婚的事宜。「辦一場與眾不同的婚禮,讓這一輩子都值得回憶。」為了新娘的這個夢想,張述飛找到了南京某婚慶公司。經過商定,「度身定製」了一場傳統中式婚禮。
「我覺得古裝扮相挺新穎的,挺好玩的。尤其是坐在花轎上,跟著迎親隊伍一起到街頭時,蠻有穿越感的。」新娘倪太婷表示,「原來都是聽別人說的,自己親身體驗,就是感覺戴在頭上的行頭(指鳳冠)太重了,挺累人的,其他都挺好。」
>>延伸
南京中式婚禮逐年升溫
據了解,中式婚禮分為漢制、周制、清制等。這幾年,隨著80後年輕人追求婚禮個性、浪漫與環保等,南京中式婚禮越來越受一些年輕人的喜愛,因此中式婚禮逐年在升溫。
昨天在婚禮現場,一位參加婚禮的嘉賓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傳統文化,昨天看到好友的中式婚禮,很有個性、浪漫和環保,因此下次她辦喜事,決定採用中式婚禮的形式,一方面更傳統、更熱鬧些,另一方面還可以喚醒市民們對傳統的記憶。據介紹,現在的婚禮中約三成是中式婚禮,傳統中式婚禮近年來逐漸升溫。
而南京某婚慶公司反映,如今婚慶價格較上年上漲20%左右,新人對婚慶內容、創新方式、場景布置等,較以往有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式婚禮漸漸成了80後新人追求的一種婚禮形式。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