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新娘子上轎為什麼要頂蓋頭布

2021-01-15 網易

2020-04-27 14:20:01 來源: 世界故事愛好者

舉報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前娘子頂蓋頭布的習俗。這個故事主要流傳於河南洛陽一帶。

  

  
很早以前,南山上有一棵老桃樹。這棵桃樹經過千年,已修煉成一個美麗的桃花仙女。離這棵樹不遠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條大黑蛇,是個貪色的妖精,經常來糾纏桃花女。桃花女嫌它長相兇惡、醜陋,又常傷害生靈,所以對它從不理睬。
這天,黑蛇精又來到桃樹跟前,流裡流氣地奉承了幾句,不但沒有討得桃花女的喜歡,反而被桃花女斥責了番。他惱羞成怒,「哧溜」一下竄上去,把身子緊緊地纏在桃樹上,要把桃花女活活纏死。
正在這時,一個年輕的樵夫王小,上山打柴走到這裡。桃花女為了向他求救,就露出了姑娘的形體,大喊「救命」。王小見一條大黑蛇緊緊纏在一個姑娘身上,便掄起手中的大斧,照著大黑蛇砍去。那黑蛇躲閃不及,尾巴上已挨了一斧。它忍著劇烈的疼痛,「溜」一下,竄回了山洞。桃花女經常見王小進山砍柴,知道他是一個忠厚善良又勤勞的好小夥子,就想與他結為夫妻。

  

  
王小早就盼望能娶個媳婦,現在見桃花女對自己有情,心裡不覺熱乎乎的。可是又一轉念,不禁又犯起難來。他對桃花女說:「我一個靠打柴為生的窮苦人,哪能養活起你呀,你還是找個富家大戶吧!」桃花女聽了,鳴嗚地痛普起來。王小見她情真意切,哭得又傷心,便答應與她成親。他倆商定:下山後桃花女先到王小的姨家去往,等提過媒,再選定良辰吉日,拜堂成親。再說那個黑蛇精,那天挨了王小的一斧頭,對王小恨得咬牙切齒。轉限間,桃花女成親的日子已到,黑蛇精聞聽便帶領他那一群嘍羅,化作一團鳥雲,來到王小姨家的上空,何機行動。
天近中午,黑蛇精見桃花女被扶出來,向花轎走去,便下令讓紅蛇精去傷害桃花女。紅蛇精按照黑蛇精的吩咐,立即變成一塊隕石,照著桃花女砸下去。可是一眨眼工夫,紅蛇精就敗下陣來。它向黑蛇精哭訴道:「大王,那桃花女頭頂一塊大紅布,像一團烈火,我一看,兩隻眼睛就睜不開了。」

  

  
它說著,又用手去擦它的眼睛。黑蛇精聽了,氣得嗷嗷亂叫,飛起一腳,把紅蛇精踢倒,砸進了土裡,變成了一條蚯蚓。黑蛇精先後又派黃蛇精、花蟒精、青蛇精、白蛇精去動手,可是一個個都敗下陣來,便親自披掛上陣。
這時,王小和橢花女正在拜天地。它化作一團黑氣,鑽在「天地桌」下邊,打算趁他倆不注意,鑽出來狠狠地啃上幾口,把全肚子裡的毒液都放出來,叫他倆立刻倒地而死。當王小和桃花女「夫妻對拜」時,黑蛇精看到這對相親相愛的情人,又聽到前來祝賀的人們的笑聲,氣得渾身都在顫。
他再也忍耐不了啦,一咬牙,就要往王小和桃花女身上撲,可是當它從「天地桌」下剛一露頭,就被「天地桌」上放的那個大銅鏡照住,現出了原形,「樸塌」一聲,摔在地上。滿屋子看熱鬧的人,都被這一條突如其來的大黑蛇驚呆了。
但是,王小和桃花女並不驚慌。他倆同時抬起右腳,一人踩住大黑蛇的頭,一人踩住大黑蛇的尾,對眾人說:「鄉親們!這就是作惡多端的黑蛇精,在照妖鏡前現出了原形。」眾人聽了,有的拿扛子,有的掂磚頭,要把黑蛇精砸成肉泥。桃花女勸住大家:「眾位別忙,叫它當眾說說它辦過的壞事,說清了,兔它一死,如不老實,再砸也不遲。」一貫窮兇極惡的黑蛇精,現在為了活命,一五一十地都說了。

  

  
桃花女聽了,狠狠地踢了它一腳:「饒你一命,以後不準你再辦壞事。」黑蛇精謝過不殺之恩,灰溜溜地鑽進了牆窟窿,變成了以後的鳥梢蛇。平興景前來祝賀的親友和看熱鬧的鄉鄰,都為王小娶了個桃花仙女而高興,更感謝她為這裡除了大害。
以後,這裡的青年人辦婚事,為了避妖除邪,消災避禍,也就仿效桃花女成親時的做法:新娘子上轎要頂蓋頭布,拜天地用的「天地桌」上要放大銅鏡,並且慢慢地成了這一帶的風俗。
在這個故事裡,桃花女上轎時頭上頂著一塊鮮紅的蓋頭布,擊敗了黑蛇精和紅蛇中精的攻擊,因此新娘出嫁時都頂一塊釭蓋頭,用以驅邪逃難並圖個吉利。故事中的桃花女心地善良,聰明漂亮,勇敢機智,會給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明朝前期實行「禁轎令」,為何中後期「觸底反彈」,興起乘轎之風?
    3.明朝中期的乘轎禁令又開始了成化十三年,明朝的乘轎制度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從景泰年間鬆懈的乘轎制度重回洪武年間嚴苛的制度,此次的政令限制乘轎者,必須是文官的三品以上,且年齡在六十歲以上方可乘轎,武官不許乘轎。這條禁令就是上文說前代無人敢乘轎的太監汪直所提出的,為了更加貼近祖制才提出這道禁令,但是打臉的是,沒過幾天就有官員乘轎出行。
  • 民間故事:新婚之夜,新娘子一句話,新郎竟是被嚇得魂不附體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篇靈異故事,蓋頭下的新娘。書生王林,今年已經到了成親的年紀了,雖說家庭不是太富裕,但是父母還是託了媒人,為其忙碌著。不過許是因為家境的緣故,一直倒是沒有合適的。書生王林靠著賣些字畫為生,貼補家用。夜晚,萬籟俱寂,王林早就熟睡了,不過此刻的他,卻是做了個夢。
  • 河南山東等地流傳「上轎餃子,下轎面」, 你知道上轎餃子由來嗎?
    這種大喜大慶的事情,在民間已不完全是結婚者本人的事情,而成為一個社區,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慶賀的大事。在這個氣氛熱烈的活動中,人們同樣要用餃子作為傳達某些願望的工具,在婚禮中起到調節氣氛、活躍場面的作用,使婚禮更加富有情趣,呈現出喜氣洋洋的熱烈局面,也使之更具有濃鬱的民俗意蘊和文化內涵。
  • 民間故事:被人敗壞名聲的新娘子
    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當烏雲散去之後,陽光還是普照大地。#民間故事只要遇到,哪怕高價也要買回來。這一日,胡三拜見彭運,從懷裡掏出一個瓶子,自稱是唐代古董,想以高價賣給他。彭運對瓷器雖然研究不多,但從瓶底的落款,還是一眼看出這不過是後人仿製的贗品。彭運笑著說道:「落款雖從唐代開始出現,但絕無落款年號的行徑。這個瓶子下面居然還刻有天寶年號,實在荒謬絕倫,怎麼可能是真品呢?」彭運拒絕了胡三,沒有買這個贗品唐瓶。
  • 滿族民間故事:小姨子扶枕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也是日常生活的故事。這個故事版本很多,過去講故事的人大多沒文化,所以也不重視修辭。現在發表民間故事,都是對收集的民間故事進行整理,屬於二度創作。這個故事肇恆昌收集整理的,並認為算是個版本中最好的一個版本。
  • 民間故事:靈蛇報恩
    #中國民間故事在她出嫁的那天,被一夥馬賊給盯上了。丈夫為了保護她,於馬賊搏鬥,但文人書生哪裡會是馬賊的對手,沒幾下就被奪去了性命。翠蓮的兒時的善舉,卻讓丈夫起死回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天清晨,十歲的翠蓮跟著父親趕集,迎面走來了一位捕蛇人與她們擦肩而過。矮小的翠蓮只有捕蛇人腰間的身高,翠蓮見他的腰間有一個小竹籠,裡邊傳來了滋滋的聲音,就好奇地問父親,裡邊裝著什麼。
  • 民間故事:書生與鬼媒人
    故事唐代有名的進士段何,在小的時候曾訂過一門親事。但後來因家境衰落,婚約的事情暫時擱下,段何便下定決心,要考取功名再作打算。但那位女子,卻沒等到段何出頭那天,不久竟得病死了。從此,段何就更加鐵了心,誓要考取功名,光復家業。
  • 這位語文老師,求求你放過中國民間故事吧!
    為了吸引人們預購,關於這本書出版的意義,一定要在文案裡宣傳到位。最近有本書正在發起眾籌,它厚達500多頁,名叫《中國故事》,作者是語文老師黃俏燕,筆名一葦,她改寫了一堆中國民間故事,宣稱自己的夢想是「為中國孩子建一個中國故事庫」,說得特別美好特別崇高,仿佛自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拯救者。
  • 乘山轎上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城南四裡,有錢人去千佛山觀光,一般是乘坐汽車、馬車、黃包車到山下,然後乘山轎上山,也可直接從南圩門(今朝山街南頭)外乘山轎到山根或山頂。  這張20世紀30年代的著色照片,拍攝的正是一位戴眼鏡的男子,乘坐山轎上千佛山的情景。所謂「山轎」,就是個二人抬的滑竿。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沒人去整理是沒人整理,而是實在是無法整理,或直說實在整理不出一個公認的體系……中國神話更多的是一個個單獨的故事,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單獨拿出來可以,但很難湊成體系,這不是因為沒有體系,而是因為體系太雜,太亂了。
  • 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原標題: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今年的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從6月中旬開始,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活下去」成為大家探討的熱點話題。其中很多業內人士將目光聚焦到了民間故事的「精氣神」上。
  • 我在東京抬神轎
    雨下得不大,卻越來越密,打溼了我的頭髮和襪子,讓我感覺這神轎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裡的船。木製的轎杆上下起伏,我努力扒住轎杆,然而它還是會隨著人們凝聚的力量一下下砸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每個抬轎人的肩膀上,就像調皮的神明在轎子上蹦蹦跳跳,在雨中嬉戲。如果沒有阿姨事先為我準備好的毛巾,我肩上恐怕會出現淤青。    即使如此,人們依舊不知疲倦,不懼風雨,歡悅的口號聲絲毫不見減弱。
  • 民間故事 如何「不朽」,「失落」的傳統文化!
    然而在喜悅歡呼之餘,大眾也開始思考:為什麼提起童話故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這些國外的名著,而對中國的民間故事,大眾尤其是孩子卻知之甚少呢?《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是國內很多孩子的必讀「啟蒙教材」,白雪公主、阿拉丁、美人魚也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童話角色,但是對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神筆馬良等中國民間故事和人物卻不甚了解。似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欣賞水平的變化,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正在走出我們的視野,成為「失落」的文化。民間故事逐漸「消失」是因為其內容單一、枯燥乏味嗎?答案是否定的。
  • 人民日報: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喜歡的20個經典動漫形象中只有1個來自中國。孩子們對白雪公主、醜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往往耳熟能詳,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可以說,中華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嚴重失落。   是因為中華民間故事不夠精彩嗎?顯然不是。中華民間故事數量眾多,既有神話、傳說,又有童話、生活故事,這些故事既承載著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生產和生活知識,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念。
  • 中國民間都拜什麼神?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從歷史上,中國就不是一個有統一宗教信仰的國家,但在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中,本土誕生或從外來文化引入了各種各樣的民間信仰
  • 曾國藩當三品官,仍乘藍轎,轎前沒有引路官、扶轎人
    曾國藩在道光年間連年被提拔,升遷極快,十年之間連升十級,這是難得的恩遇:在升為正三品大員後,按規定,轎呢要由藍色換為綠色,護轎人也要增加倆人,而且乘轎是需要配備引路官和護衛的。但令百官詫異的是,曾國藩從升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邊不得不增加兩名護衛外,轎前不僅沒有引路官,連扶轎的人也省了去,且轎呢也沒有換成綠色,仍乘藍轎。不久,曾國藩又升為二品大員,下人就為他薦舉了四名轎夫,要把曾國藩的四人大轎換為八抬大轎。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員準乘四人抬的藍呢轎,三品以上官員準乘八人抬的綠呢轎,俗稱八抬大轎。
  • 床神、廁神、喜神、劉海……中國民間都拜的神有多複雜
    從歷史上,中國就不是一個有統一宗教信仰的國家,但在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中,本土誕生或從外來文化引入了各種各樣的民間信仰。神話佛經,天地風雨,文官武將,都是神的來歷,都有其廟宇和香火。畢竟,說到底,人們在幾千年來向神像祭拜,是為了在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在各自多災多難的生活中,尋求一點希望和撫慰。
  •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手抄報之精衛填海,一步一步教你畫
    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很多,近期我會持續更新不同的民間故事的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詳細的教學視頻同步更新,請查看我的主頁視頻。07遠處的小鳥的畫法我們畫遠處的小鳥時,只需要畫一個圓圈和翅膀就可以,我們要注意小鳥的形狀就像一個大寫的字母M。
  • 扇子女王李貞賢舉辦婚禮,手捧鮮花比心甜笑,網友:最美新娘子
    對於很多的網友來說,在追星這方面是不分國界的,特別是一些韓國的明星,總是能夠俘獲大批的中國粉絲,像一直以來在中國發展的秋瓷炫就是如此,秋瓷炫自從轉向中國發展之後,演藝事業一直都非常順利,出演了很多部電視劇,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秋瓷炫還嫁給了中國男演員於曉光,兩個人婚後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甜蜜了
  • 為什麼日本民間故事中的貓,很多都叫小玉?網友:咪咪的日本版
    日本民間故事中的貓,有很多都叫小玉。貓侍裡面的貓,叫小玉;民間故事中,給主人叼錢回來的貓,也叫小玉;就連日本的貓站長也叫小玉! 究竟為什麼日本貓這麼偏愛「小玉」(tamako)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