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報訊(記者 彭晶 通訊員 深衛信)記者昨日從市衛計委獲悉,6月23日,深圳120連接兩起蜂蜇報警,兩名男子被野峰蜇傷。其中一例發生在銀湖,傷者被蜇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另一名傷者在葵湧被蜇傷,經救治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專家特別提醒市民,在野外如遇到野蜂攻擊,不要扑打反擊,如被蜂蜇傷要及時就醫。
6月23日下午三點多,深圳120接到市民報警,稱羅湖區銀湖度假村相思林公園半山腰有一男子被野蜂蜇傷暈倒。深圳120立即派出救護車,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58歲的傷者已無心跳呼吸。120迅速展開急救,但男子傷勢過重,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兩小時後,深圳120再次接到蜂蜇報警,報警人稱,大鵬新區葵湧街道大石牯路有人被蜂蜇傷不省人事,所幸經急救醫護人員現場救治,這名38歲男性傷者傷勢有所好轉,目前這名傷者正在葵湧醫院住院治療。
專家提醒
遭蜂類攻擊不可扑打
針對這兩起蜂蜇報警,市職業病防治院(深圳市中毒控制中心)郭翔醫生提醒市民做好預防。據他介紹,毒蜂威力不可小覷,但蜂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萬一遇到攻擊,要立即用衣物保護好頭頸,若是風大,可以逆風逃跑,或者原地趴下,千萬不要扑打反擊,否則會招更多蜂攻擊。
郭翔醫生提醒市民,野外活動不要接近蜂巢或者蜂群,應教育兒童不要追打蜂群。此外,顏色鮮豔的衣服也比較容易吸引蜜蜂。如果居民區發現蜂巢,最好請消防官兵或者其他專業人員及時處理,不要輕易去「捅馬蜂窩」。如果不慎被蜂蜇傷,應儘快就近就醫,防止全身中毒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相關連結
夏季郊外野蜂活躍
蜂類包括蜜蜂和馬蜂(學名胡蜂,也被稱為黃蜂),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昆蟲之一。以上兩種蜂的多個種屬在深圳乃至華南地區都廣泛分布。夏季在郊外,野蜂很活躍。蜜蜂體型較小,毒針有逆鉤,蜇人後毒針常殘留體內,蜜蜂毒是一種較強的致敏毒素。馬蜂體型較大,雄蜂無毒針,馬蜂毒液除了引起過敏以外,還可導致溶血、出血和神經毒作用,中毒反應較蜜蜂快而嚴重。
蜂蜇傷主要表現
局部紅、腫、熱、痛,重者變黑、瘀點,並可發生組織壞死。若為蜜蜂蜇傷,則有螫針殘留。全身中毒反應可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胸悶、呼吸困難,以及紅斑、瘙癢等過敏反應。輕者可在數小時內消失,若為群蜂多處蟄傷,則可發生嚴重中毒反應,出現溶血、出血、呼吸困難乃至呼吸衰竭。另外,如果是對蜂毒敏感的個體,即使被單個蜂蜇傷就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蜂蜇傷治療
以局部清創消毒,使用抗炎止痛藥物為主,有毒針的需要儘快拔出。出現全身中毒症狀的需要進行抗過敏、抗休克、保護肝腎功能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