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2021-01-15 聽風吹麥浪

近日,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

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可以看到,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的豎著耳朵正在覓食,其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兩顆獠牙又長又尖,露在口外。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林麝。

「從我們發現林麝的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得出,無論從它的覓食、它的體型,還是它的活動情況來看都是比較健康的。」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楊斌介紹。

更令人驚喜的是,除了拍攝到一隻健康成年雄性林麝外,在直線距離3公裡外的另外一臺紅外線相機也拍攝到了一隻林麝的照片。這隻林麝體型相對較小,沒有獠牙,但工作人員從其形體特徵和頸部兩側較寬的白色帶紋判斷,確定是林麝。

連續看到兩隻林麝,令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所長王文海激動不已:「今天在查看紅外線相機的時候,真的非常激動,才安了40天的相機,就拍攝到這麼多的珍貴影像資料。」

這次相機拍攝到的視頻和照片,分別為一雄一雌不同的兩隻林麝。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也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高級香料,素有「軟黃金」之稱。

林麝通常要在生態環境非常好、人為活動非常少的情況下才能生存,由於生性膽小,主要的生存技能就是躲避天敵,它能登上傾斜的樹幹,站立於樹枝上,屬半樹棲動物。

目前,全國範圍內的野生林麝已經非常稀少,林麝作為有一定攀援能力的半樹棲的偶蹄目動物,它的生態位比同生境下的偶蹄目動物要大得多,其在一個森林系統中起到的種質傳播能力更強,同時與它在演化上相適應的捕食者也更多樣。

除了拍攝到林麝,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裡,還出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黃喉貂是林麝的主要天敵之一,這種食肉動物穴居在樹洞及巖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性情兇狠,常常單獨或數隻集群捕獵草食動物。

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瀾滄江的中段,保護區地跨怒江,瀾滄江水系。瀾滄江在本保護區內流程近50千米,徑流面積604.3平方千米。

保護區主要沿瀾滄江兩岸延伸,位於東經99°30′-99°55′和北緯24°52′-25°09′之間,總面積13560公頃。是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近年來,隨著昌寧縣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進一步保護,境內各種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逐漸增加。

昌寧縣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顯示,保護區內分布有哺乳動物9目28科66種,鳥類15目42科140種、兩棲類2目12科24種,爬行類2目7科28種,魚類7目16科65種。66種獸類當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8種。保護區有高等植物190科906屬2183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8種。

「林麝是瀾滄江自然保護區的明星物種之一,同時也是衡量瀾滄江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標。這次我們監測發現的林麝的影像資料,證明了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生態系統是比較安全的,為保護區動植物資源數據完善提供了有力依據,同時也為破解保護區動物遺傳基因密碼提供了科學支撐。下步,我們還將持續做好野生林麝種群監測、保護、研究工作。」

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楊斌說。(王文海 楊之良 李海燕)

相關焦點

  • 雲南昌寧: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近日,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楊斌介紹。紅外相機拍到的雄性林麝視頻更令人驚喜的是,除了拍攝到一隻健康成年雄性林麝外,在直線距離3公裡外的另外一臺紅外線像機也拍攝到了一隻林麝的照片。這隻林麝體型相對較小,沒有獠牙,但工作人員從其形體特徵和頸部兩側較寬的白色帶紋判斷,確定是林麝。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圖為2020年12月30日通過紅外相機在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雄性林麝。(動圖素材來源:雲南省昌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現身昌寧
    去年底,保山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時,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這也是在保山境內首次拍到林麝活體。
  • 雲南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工作人員利用紅外相機監測生物多樣性中,在整理回收相機拍攝影像資料時,驚喜的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這也是在保山境內首次拍到林麝活體。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來源:重慶發布【林麝!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蹤跡】近日,重慶市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王二包自然保護區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這是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
  • 臨汾古縣農家院闖進一隻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林麝
    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其頸部兩側有清晰的白色帶紋,樣子有點膽小機敏,經有關人士辨認,這個小傢伙原來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林麝。據了解,這隻林麝竄進農院後,因被家犬驚嚇,跳至屋頂,村民發現後,第一時間告知當地鎮政府,隨即派工作人員火速趕到現場,經過多方努力,將其小心引到地面,通過觀察,這隻林麝活動自如,沒有任何外傷,隨後將其安全放歸山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現身四面山丨男子肺部感染 竟取出一塊7年前...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現身四面山 其中一隻為雄性5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影,且至少是兩隻,其中的雄性林麝已有3歲左右。這也是江津首次拍到林麝的蹤跡。
  • 巫溪: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拍到的野生動物。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 6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 從截取的圖片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鎮安救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
    村民劉傳國上來以後,就看到那個動物趴在那裡不動彈。他仔細拿手電照到一看,發現這個不知名動物可能是一隻林麝,但其臉上、腳上都有傷。    在得知林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後,趕到現場的村民田忠慶立即聯繫雲蓋寺鎮政府和林業分站,經層層上報,縣林業局立即採取臨時救助措施,並就後期救助處置工作向省林業局和野生動植物管理站請示。
  • 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8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天橋嶺林區獲得消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男子非法獵殺野生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被判刑又處罰金
    男子非法獵殺野生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被判刑又處罰金 時間:2020-12-14 13:06 來源:四川新聞網
  • 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1月6日,重慶市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從視頻片段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男子非法獵殺野生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判刑又處罰金
    男子非法獵殺野生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判刑又處罰金 2020-07-10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琿春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麝獐實體影像
    近日,琿春攝影師谷寶臣在楊泡鄉拍攝到一組珍貴的麝獐實體影像 ,麝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業內知情透露:麝獐已經非常稀少,能拍攝到實體影像更為不易。琿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琿春局逐年加大宣傳、巡護、清山、清套防範的力度,紮實推進網格化管理,使轄區內的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琿春已先後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東北虎、梅花鹿的蹤跡,拍攝到野生原麝影像還是頭一次。麝,又稱為麝獐、香獐,種類少。麝的前肢短,後肢長,蹄小耳大,雌雄都無角,雄性有發達獠牙。
  • 林麝,終於等到你!
    林麝(lín sh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瀕危珍稀動物。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又在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
    近日,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的蹤影。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林麝三步一停,不時還與紅外線相機對視,憨態可掬。視頻顯示,林麝分別於2020年11月1日16:00左右和2020年11月19日早上8:50分左右出現。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當地上次發現林麝大概是2014年,此次發現的林麝應該為一雌一雄,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重慶江津四面山首次發現瀕危珍稀動物林麝
    白天拍到的林麝 視頻截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 通訊員 李海軍)近日,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影。
  • 男子捕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後自動投案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在新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四川康定市人民檢察院從快從嚴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近日,依法快速批准逮捕涉嫌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嫌疑人單某某。經審查,單某某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實施了獵捕、殺害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的犯罪行為,於2020年1月17日自動投案,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足。康定市森林公安局於2020年2月18日將本案提請逮捕,案件承辦人迅速對案件進行了認真審查,於2月20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單某某。
  • 林麝,麝香來源體,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目錄
    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成年林麝體重6~9kg,體長630~800mm,肩高小於500mm。林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8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綿陽北川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成群活動影像
    綿陽北川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成群活動影像 2020-06-11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