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拍到的林麝 視頻截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 通訊員 李海軍)近日,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影。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被拍到的林麝三步一停,悠閒覓食,憨態可掬。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通過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此次發現的動物確為林麝,且至少是兩隻,雄性林麝已經有3歲左右。
首次發現:紅外線相機先後拍到三次林麝蹤跡
據四面山動植物調查資料記載,四面山上曾出現過林麝,但由於早年的動物調查往往依靠走訪當地老百姓,沒有影像資料。為了更好的掌握四面山生態情況,當地便在保護區全域放置紅外相機,利用紅外監測儀不間斷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
5月6日早上,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封鍍例行對放置在四面山保護區內的紅外線相機進行回收。就在讀卡回放時,一隻通體呈褐色,下巴有兩條白色帶,耳朵豎起,四肢修長的動物出現在封鍍眼前。「它還三步一停,悠閒覓食,不時還與紅外線相機『對視』。」
「看到視頻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興奮,根據我的經驗判斷就是林麝。但為了進一步確認林麝的真實身份,封鍍將拍到的照片和視頻傳送給了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藥用動物中心的副研究員竭航。
有多年林麝研究經驗的竭航介紹,下巴一直到胸部那個位置,有明顯的兩條豎著白色的帶,那是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白色帶,從看到白色帶就基本上確定林麝了。
根據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時間顯示,這隻林麝分別於3月23日 18時10分,3月26日 23時03分到04分,4月30日 18時14分出現。不但拍到了夜間林麝出來活動,還拍到了白天的林麝,圖像十分清晰。
晚上拍到的林麝 視頻截圖
畫面珍貴:至少發現兩隻林麝 雄性大概有3歲
從此次相機拍攝到的畫面來看,白天和晚上出現的分別為一雄一雌不同的兩隻林麝。封鍍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白天出現的林麝有明顯的獠牙,可以判斷為雄性,年齡大概在3歲,而晚上出現的應該為雌性,但由於看不清楚毛色年齡無法進行判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也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高級香料,素有「軟黃金」之稱。由於森林破壞、人為撲殺等原因,林麝的數量稀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因為林麝生性膽小,很機警,一察覺到人的活動,聽到聲音,或聞到氣味,就很快地躲到石頭縫裡去,所以此前,護林員巡護時從未親眼見過它的蹤影。
而此次拍攝到林麝就是通過安放在保護區深處的一組紅外相機拍到。」封鍍介紹:「通常情況,安裝紅外相機的時候,都會找一些動物走過的路稱之為『獸道』。一般來說動物會有固定的路線,(某條路)走過之後也會走,所以就選擇把紅外相機安裝在『獸道』的旁邊,正對這個『獸道』,以後就有可能會拍到動物。」
生態向好:瀕危珍稀動物逐漸「面世」
林麝通常要在生態環境非常好、人為活動非常少的情況下才能生存,由於生性膽小,唯一的生存技能就是躲避。封鍍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林麝受到過度驚嚇,可能會當場致死。」
江津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保護區第一次拍攝到林麝活動的畫面,不僅填補了四面山保護區林麝在自然生活狀態下的影像資料空白,也為記錄、收集完善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數據提供了有力依據。
據介紹,四面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植被豐富,具有著適宜各種野生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近年來,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一直利用紅外相機在林區開展野生動物監測工作,為許多野生動物拍攝了生動的「生活寫真」。封鍍說:「每隔兩個月,我們就會對分布在林區的紅外相機進行回收。」
目前,已經在拍攝到林麝的位置再次安放了紅外線相機。下一步,江津區還將進一步加大投入,以四面山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監測和植物資源調查為引領,加強全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