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出鏡」至少兩隻!重慶江津四面山首次發現瀕危珍稀動物林麝

2021-01-09 華龍網

白天拍到的林麝 視頻截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 通訊員 李海軍)近日,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影。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被拍到的林麝三步一停,悠閒覓食,憨態可掬。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通過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此次發現的動物確為林麝,且至少是兩隻,雄性林麝已經有3歲左右。

首次發現:紅外線相機先後拍到三次林麝蹤跡

據四面山動植物調查資料記載,四面山上曾出現過林麝,但由於早年的動物調查往往依靠走訪當地老百姓,沒有影像資料。為了更好的掌握四面山生態情況,當地便在保護區全域放置紅外相機,利用紅外監測儀不間斷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

5月6日早上,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封鍍例行對放置在四面山保護區內的紅外線相機進行回收。就在讀卡回放時,一隻通體呈褐色,下巴有兩條白色帶,耳朵豎起,四肢修長的動物出現在封鍍眼前。「它還三步一停,悠閒覓食,不時還與紅外線相機『對視』。」

「看到視頻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興奮,根據我的經驗判斷就是林麝。但為了進一步確認林麝的真實身份,封鍍將拍到的照片和視頻傳送給了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藥用動物中心的副研究員竭航。

有多年林麝研究經驗的竭航介紹,下巴一直到胸部那個位置,有明顯的兩條豎著白色的帶,那是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白色帶,從看到白色帶就基本上確定林麝了。

根據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時間顯示,這隻林麝分別於3月23日 18時10分,3月26日 23時03分到04分,4月30日 18時14分出現。不但拍到了夜間林麝出來活動,還拍到了白天的林麝,圖像十分清晰。

晚上拍到的林麝 視頻截圖

畫面珍貴:至少發現兩隻林麝 雄性大概有3歲

從此次相機拍攝到的畫面來看,白天和晚上出現的分別為一雄一雌不同的兩隻林麝。封鍍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白天出現的林麝有明顯的獠牙,可以判斷為雄性,年齡大概在3歲,而晚上出現的應該為雌性,但由於看不清楚毛色年齡無法進行判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也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高級香料,素有「軟黃金」之稱。由於森林破壞、人為撲殺等原因,林麝的數量稀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因為林麝生性膽小,很機警,一察覺到人的活動,聽到聲音,或聞到氣味,就很快地躲到石頭縫裡去,所以此前,護林員巡護時從未親眼見過它的蹤影。

而此次拍攝到林麝就是通過安放在保護區深處的一組紅外相機拍到。」封鍍介紹:「通常情況,安裝紅外相機的時候,都會找一些動物走過的路稱之為『獸道』。一般來說動物會有固定的路線,(某條路)走過之後也會走,所以就選擇把紅外相機安裝在『獸道』的旁邊,正對這個『獸道』,以後就有可能會拍到動物。」

生態向好:瀕危珍稀動物逐漸「面世」

林麝通常要在生態環境非常好、人為活動非常少的情況下才能生存,由於生性膽小,唯一的生存技能就是躲避。封鍍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林麝受到過度驚嚇,可能會當場致死。」

江津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保護區第一次拍攝到林麝活動的畫面,不僅填補了四面山保護區林麝在自然生活狀態下的影像資料空白,也為記錄、收集完善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數據提供了有力依據。

據介紹,四面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植被豐富,具有著適宜各種野生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近年來,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一直利用紅外相機在林區開展野生動物監測工作,為許多野生動物拍攝了生動的「生活寫真」。封鍍說:「每隔兩個月,我們就會對分布在林區的紅外相機進行回收。」

目前,已經在拍攝到林麝的位置再次安放了紅外線相機。下一步,江津區還將進一步加大投入,以四面山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監測和植物資源調查為引領,加強全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相關焦點

  • 三次!兩隻!國保林麝現身四面山 其中一隻為雄性
    5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影,且至少是兩隻,其中的雄性林麝已有3歲左右。這也是江津首次拍到林麝的蹤跡。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現身四面山丨男子肺部感染 竟取出一塊7年前...
    三次!兩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現身四面山 其中一隻為雄性5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影,且至少是兩隻,其中的雄性林麝已有3歲左右。這也是江津首次拍到林麝的蹤跡。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這一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
    微萬州消息,近日,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區王二包自然保護地,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是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林麝體型不大,體長不足1米,性情機警,高冷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單獨活動,活動隱秘性極強,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少量分布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區,能夠成功拍攝到實屬難得。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來源:重慶發布【林麝!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蹤跡】近日,重慶市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王二包自然保護區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這是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蹤跡
    林麝活動影像截圖。範聲英供圖人民網重慶6月18日電 近日,重慶市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王二包自然保護區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這是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
  • 拯救瀕危三峽蝴蝶人工繁殖10種珍稀蝶
    本報訊(記者陳杰)三峽珍稀蝶類瀕危,拯救物種刻不容緩!重慶有關專家歷時數年,攻克了10種珍稀蝴蝶的養殖技術,今年5月,該項目獲得了2005~2006年度全市林業科技貢獻獎。  重慶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高級工程師、昆蟲專家楊萍介紹,重慶已知蝴蝶分布447種,佔全國已知類的36.5%,其中三峽庫區有珍稀觀賞蝶類60種,其中不乏珍稀瀕危種類:金裳鳳蝶、寬尾鳳蝶、喙鳳蝶、三尾鳳蝶、中華虎鳳蝶、枯葉蛺蝶。  三峽庫區蓄水後,氣候發生變化、植被開始演替,蝴蝶精靈們的家遷到哪去?以後,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什麼時候,才能見到這些「會飛的花朵」?
  • 黑葉猴、斑林狸、紅腹錦雞……一大波高萌珍稀動物出沒,請注意!
    為了更好地對珍稀動植物進行研究和保護,2015年開始,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就設置了大量紅外相機,以捕捉珍稀動物的圖像和視頻。這麼多年過去,有哪些動物闖入過紅外相機的鏡頭呢?6月10日,記者聯繫上金佛山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中心監測辦負責人周洪豔,聽她講講那些不經意露面的珍稀動物。
  • 珍稀動物飛狐在四面山度假區產子 原來它喜歡「蝸居」深山
    四屏鎮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3月7日17時43分訊(首席記者 雷其霖 通訊員 施玉珍 張尹捷)體型像松鼠,毛色暗黑,臉上有鬍鬚,不要以為這就是老鼠,它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飛狐。昨日,一隻剛出生不久的「飛狐寶寶」在一個碉樓修繕過程中被發現。昨日,江津四屏鎮工作人員正在對文物古蹟進行保護性修繕,一個可愛的小傢伙吸引了現場所有人眼球。
  • 四面山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四面山狄苔蛾」
    江津日報訊(記者 江波 通訊員 梁寧)日前,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傳來好消息,在該中心與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聯合開展的「四面山大蛾類資源調查」工作中,研究發現苔蛾科新種「四面山狄苔蛾」,相關論文已在國際權威昆蟲分類學雜誌「ZooKeys」上公開發表。
  • 重慶大學生網購瀕危動物輻射陸龜當寵物,網上轉賣被警方抓獲
    重慶大學生網購瀕危動物輻射陸龜當寵物,網上轉賣被警方抓獲 澎湃新聞記者 謝寅宗 通訊員 付鍵 2019-04-08 21:15
  • 萬州首次發現瀕危物種!
    11月22日,萬州區國家木姜子良種基地驚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毛冠鹿,這是繼在王二包自然保護區內拍攝到林麝後第二次被發現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當天上午,萬州區國家木姜子良種基地工作人員崔炳華一行人在基地海拔587米處的針闊混交林中發現了一隻全身黑色,額部有一簇馬蹄形黑色長毛,一對小獠牙,短角,近圓耳,體長約90釐米,高約60釐米,重約20千克的稀有野生動物。經中國林科院動物學博士孫戈鑑定為雄性毛冠鹿。
  • 林麝,終於等到你!
    林麝(lín sh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瀕危珍稀動物。
  • 男子非法獵殺野生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被判刑又處罰金
    據悉,此次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系康定市法檢「兩長」首次共同參與庭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單某某某於2019年12月3日,在康定市朋布西鄉日頭村鄉道西側山坡、西讓卡村後山山坳處,利用自製鐵絲套設置陷阱非法捕殺兩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林麝並帶回家中。單某某某在康定市公安局民警電話通知後,即於當日到當地派出所並主動供述自製鋼絲套非法獵捕兩隻林麝。
  • 野生動物頻繁來渝過冬背後的生態密碼
    近日,重慶江津綦河流域迎來了一群「貴客」,它們就是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東亞特有珍稀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和國際瀕危物種,數量極其稀少。它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河水清澈、有激流淺灘及魚類資源豐富的河流,對水質很「挑剔」。 中華秋沙鴨數量的多少與溼地生態環境的好壞密不可分。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拍到一雌一雄兩隻林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紅外相機拍到的林麝。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重慶又一自然保護區發現林麝了!近日,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的蹤影。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林麝三步一停,不時還與紅外線相機對視,憨態可掬。視頻顯示,林麝分別於2020年11月1日16:00左右和2020年11月19日早上8:50分左右出現。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當地上次發現林麝大概是2014年,此次發現的林麝應該為一雌一雄,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昌寧: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近日,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可以看到,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的豎著耳朵正在覓食,其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兩顆獠牙又長又尖,露在口外。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林麝。「從我們發現林麝的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得出,無論從它的覓食、它的體型,還是它的活動情況來看都是比較健康的。」
  • 重慶稀有動物分布在哪? 鳥類多少種?帶你一探究竟
    董棕,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兩廣和海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其壽命可以達到40—60年。人們所熟知的西米露中的西米,就是由董棕樹髓心所產澱粉加工而成。  重慶的珍稀動物藏在哪些區域?它們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特性?5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北碚區的重慶自然博物館,為你揭開棲息在重慶的珍禽異獸的神秘「面紗」。  不是所有鳥兒都住樹上  「重慶目前約有430種野生鳥類,主城約200種。」
  • 雲南昌寧: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蹤跡
    近日,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天堂管護所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活動的影像。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可以看到,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的豎著耳朵正在覓食,其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兩顆獠牙又長又尖,露在口外。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林麝。「從我們發現林麝的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得出,無論從它的覓食、它的體型,還是它的活動情況來看都是比較健康的。」
  • 江津又發現新物種!
    包括本次新發現的四面山荻苔蛾在內,僅有10種在我國有分布。四面山森林覆蓋率高,各種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眾多新物種的陸續發表與命名,說明四面山有著極其豐富的物種多樣性,這與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為動植物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分不開,讓這些神奇的物種找到了大山深處最後的一個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