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錦雞標本。 (資料圖片)
董棕,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兩廣和海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其壽命可以達到40—60年。人們所熟知的西米露中的西米,就是由董棕樹髓心所產澱粉加工而成。記者 梅垠 實習生 董郝成澤 攝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根據現存調查和文獻資料統計,我市初步查明的陸生脊椎動物約680種,其中兩棲類50種,爬行類60種,鳥類430種,獸類140種。
重慶的珍稀動物藏在哪些區域?它們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特性?5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北碚區的重慶自然博物館,為你揭開棲息在重慶的珍禽異獸的神秘「面紗」。
不是所有鳥兒都住樹上
「重慶目前約有430種野生鳥類,主城約200種。」重慶自然博物館動物學專家胥執清告訴記者,重慶的鳥類多樣性放眼全國屬於領先地位,以每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上鳥類物種數為單位來比較,其比值在西部排名第一,超過全國35倍。
所有的鳥兒都住在樹上?如果你還這麼認為,那就錯了。有一種棕頭鴉雀就生活在中低海拔的林緣地帶、農地的灌草叢中,不住在樹上。「它們體型小,全身長約12釐米,除去尾巴,身體幾乎只有成年人的拇指大小。」
「海拔不同,鳥的分布就不一樣。」胥執清說,在主城低海拔地區有白頭鵯,海拔500米以上的農地裡有黃臀鵯,海拔700-800米的林緣、灌叢有領雀嘴鵯,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林區有綠翅短腳鵯,海拔最高的地區有猛禽中的金雕、禿鷲等。
禽類中除了飛鳥,重慶還分布著一些珍稀的雉科動物,紅腹錦雞就是其中一類。胥執清說,紅腹錦雞又叫金雞,中型雞類,帶尾體全長59-110釐米。「這是一種中國特有鳥種,主要分布在渝東北、渝東南地區。紅腹錦雞雄鳥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託,赤橙黃綠青藍紫俱全,光彩奪目,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雌鳥卻長相平平,和母雞長得差不多。」胥執清逗趣地說。
城口山區約有100頭瀕臨滅絕的林麝
長長的耳朵下,兩隻大眼睛「無辜」地盯著鏡頭……這種會「賣萌」的珍稀獸類動物林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瀕臨滅絕。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城口、開縣、雲陽等地仍有林麝分布。
「林麝體型較小,因雄麝能分泌麝香聞名。」胥執清說,別瞧它「萌態可掬」,雄麝的上犬齒相當發達,最長達10釐米,非常鋒利。遇到危險時,林麝還有一項「特異功能」——爬樹。「雖然它是蹄類動物,沒有爪子,但只要有傾斜的樹幹,便能噌噌幾下就爬上去。」
胥執清說,根據野外調查結果顯示,重慶現有林麝約200頭左右,城口山區約有100頭,部分縣份僅存幾十頭。
100萬年才能產生一個新物種
每種動物在生物鏈中都有它的作用,一個環節缺失,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一個物種消失,一般可影響5-20個物種的生存。例如,1種鳥類的消失,將影響到大約90種昆蟲、35種植物、2-3種魚類的生存。「所以,曾被列為『四害』的麻雀在城市一度絕跡,現在也被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胥執清說。
物種絕滅了,將不能再生。「一百萬年以上的進化才能產生1個新物種,而這只是科學預測而已。」胥執清說,試想一下,如果某天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連老鼠都滅絕了,人類會不會覺得很孤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