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曉平 攝)
全世界共有62種鷺科鳥類,它們適應性強,數量巨大,遍布除南極和北極之外的所有大陸。鷺科鳥類以淺水中的水生動物為食,所以其種群動態可直接反映溼地環境的汙染狀況。中國擁有26種鷺科鳥類,遍及全國各地。葦鳱屬是鷺類家族中特殊的類群,全世界8種,中國6種。它們個體較小,夜行性,晨昏活躍,機警而怯生,常單獨隱身於溼地草叢、蘆葦蕩,因很少飛行和鳴叫而難得一見。黑葦鳱就是鷺類大家族的普通一員,成年雄性通體青灰色,頸側黃色,喉部綴以黑、黃色縱紋;雌鳥褐色較濃,腹部多白色。其分布區從非洲北部至歐洲大陸、印度次大陸一直延伸到澳洲及其附近的太平洋諸島。中國的長江中遊、東南沿海以及海南、臺灣也能見其蹤跡。陝西省雖有紀錄卻寥寥無幾,而且從未出現在秦嶺以北地區,西安市此前沒有記錄。
(寧峰 攝)
3月15日,忽然聽說興慶宮飛來一隻黑葦鳱(yàn),在書房裡宅了一個月的我決定前往一探究竟。下午四點半,我來到了闊別十年的興慶宮公園。新冠病毒洗劫了大江南北,然而春天依舊如期而至。3月的興慶宮已是桃花含苞,臘梅滴翠,海棠綻放。八哥、灰喜鵲、烏鶇已經身著盛裝,開始了生兒育女前的準備。壓抑了許久的人們在這春意盎然的城市綠地中得到片刻釋然。南門西側的人工湖垂柳環繞,倒影婆娑,黑水雞在夕陽的餘暉裡盡情嬉戲。這裡的景致有些與眾不同!放眼望去,幾十架長槍短炮早已在此嚴陣以待,鳥友們帶著口罩耐心等待不速之客的出現。下午五點十分左右,一隻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出現在湖面上空,青黑色的羽衣,
(寧峰 攝)
「S」型的頸部和伸於尾後的雙腿,鏡頭裡頸側特徵性的黃黑色縱紋清晰可見,果真就是黑葦鳱,而且是一隻雄鳥。只見它以葦鳱屬鳥類特有的飛翔姿勢在快門聲中盤旋,之後降落在湖面枯黃的蓮藕葉上。也許從未目睹如此龐大的歡迎場面,停留片刻便起身繞飛數周之後就藏身在周圍的樹冠中了。
(寧峰 攝)
黑葦鳱在西安興慶宮的出現看似偶然事件,但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考慮也是必然現象。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變暖,很多生活在南方的東洋界鳥類不斷翻越秦嶺向北方擴散。白頭鵯、八哥、白腰文鳥、遠東樹鶯等曾僅限於秦嶺以南分布的鳥類逐漸出現在秦嶺以北地區,而且還有繼續向北擴散的趨勢。另一方面,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如城市綠地化、溼地增加為鳥類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來源和隱蔽場所。如此看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現身西安及其周邊地區就不足為奇了。
(鳥類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於曉平/文)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