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興慶宮公園裡出現苦惡鳥,不相信!因為作為夏侯鳥的它們,即便是在正常分布區陝南,也不是很容易見到的。但既然已有人拍到它們,索性也去探個究竟。
6月21日、22日兩天的上午,華商報記者對遠方飛來的它們進行了短暫觀察。共有兩隻成鳥以及5隻幼鳥,始終「隱居」在湖一角的荷花、水草之中。顯然這是它們第一次在這裡生寶寶,非常小心謹慎,每次只有覓食的時候才現身,不到一分鐘就又返回茂密的水草中,大約一個小時後,才再次出現。不過這也說明它們的捕食效率很高,畢竟養大五個寶寶也是一種挑戰。
這群苦惡鳥學名叫白胸苦惡鳥,是幾種苦惡鳥中分布最廣的品種。也常被叫做「白面雞」,因為和雞體型相當,眼眶以下一直到腹部都是白色的。雖然屬於涉禽,但也是「海陸空三棲全才」,只是大部分時間喜歡在水稻田、池塘等溼地類型的地方走來走去。細而長的腳掌能很好地分散壓力,在水面借力行走。而細長的嘴善於捕捉水生植物根系上遊走的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為食。而在興慶宮公園,兩天裡記者發現兩隻成鳥捕捉的幾乎都是河蝦,還都是個頭很大的河蝦,讓人很是佩服。
大家一聽「苦惡鳥」這個名字,是不是感覺這鳥兒很不受待見,怎麼給起了這麼一個令人忌諱的名字?
其實,關於這種鳥有個傳說:說它為一個被惡家姑折磨虐待而死的苦媳婦所化,蘇東坡、陸遊等人都有詠姑惡詩,可見宋朝已有了這傳說。南宋詩人範成大在詩序曰:「姑惡,水禽,以其聲得名。世傳姑虐其婦,婦死所化。」蘇東坡詩云:「姑惡,姑不要,妾命薄」。這裡所說的「姑惡」,應該是現在所謂的「苦惡鳥」之名的由來。其實,苦惡鳥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它的叫聲,每到繁殖季節,白胸苦惡鳥會發出「kue,kue」的叫聲,聽起來像「苦惡、苦惡」,徹夜鳴叫,重複這一單調的叫聲,即便看不見它,一聽到叫聲就知道是白胸苦惡鳥了。
通過觀察記者發現,兩隻成鳥都會照護幼鳥並餵食,而不像有些水鳥,都是單親家庭。它們通常每窩會產6~9枚卵,如果環境好、食物多,每年會繁殖兩到三次。雛鳥孵化三周左右就會出生,孵出後即能離巢,與父母一起活動。可通體黑色的幼鳥常讓人懷疑「它們是親生的嗎?」其實這也是一種保護色,接近水生環境的顏色。如果不覓食,白胸苦惡鳥一家總是靜靜地臥在茂密的水生植物下,經常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身」。
在繁華的西安,這一家白胸苦惡鳥的確算是稀客!但也從另一方面證明,隨著環境的好轉,大家愛鳥、護鳥的意識提高,很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又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給了我們觀察和了解它們的機會,能得到很多啟發,學到很多…… 華商報記者 寧峰 文/圖
>>植物故事會
水生植物生存智慧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華商報聯合創辦的自然科普活動「植物故事會」第26期,邀你和我們一起走進植物世界,在西安植物園張昭博士的帶領下,前往植物園水生植物區,通過自己的觀察、老師的講解,了解水生植物獨特的生存智慧。
■活動時間:7月1日(周日)上午9時20分
■活動地點:陝西西安植物園新園區(南三環)
■招募年齡:6歲以上喜歡植物的大小朋友
■招募人數:30人
■活動費用:50元每人/次(大人小孩同價)
報名方式:關注「它世界」微信公眾號,填寫「姓名+年齡+人數+電話號碼」信息,發送給我們即可,工作人員會及時與你聯繫確認。
相關熱詞搜索:苦惡鳥興慶宮公園水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