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宅:賞古建 品家訓 繡葛巾
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5日 17:01:06 | 作者:王倩玫 孫振華 | 編輯:許琳琳
漫步於虎鹿葛宅古蘭橋上,腳下是蘭溪的潺潺流水,四周是中西合璧的各式建築,以村莊主幹道為界,西邊是整齊劃一的「小洋樓」,村東則是連片的明清和民國時期東陽傳統民居,視線隨意轉動間仿佛便進行了一場奇幻的時空之旅。
葛宅村頗具民國特色的建築風格和奇特的村莊布局歷來為遊客樂道,再加上近些年村莊大力保護修繕古建築群,同時依託豐厚的歷史人文遺存發展古村文化旅遊,在村內完善了旅遊配套設施,葛宅的人氣是越來越旺了。
葛宅是南京圖書館鎮館之寶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的初藏地。人才輩出,燦若星河。明清兩代,晉進士、舉人各1名,有功名數十人,濟濟人才的背後是與古建一脈相承的家規文化在影響和推動著。
去年12月14日,我市農村首座家訓館——葛宅家訓館建成開放,這座由「D」級危房晚清建築「翠英堂」的西廂房改造而成的家訓館凝聚著全體村民樂於奉獻和積極參與的心。「葛氏家訓推崇忠孝節義,以『義命』為核心。」在家訓館的遊客接待中心,每天來此看電視聊天的七旬老人葛洪濤說,為建家訓館,葛宅村幹部與村民齊心協力,籌資獻策,修房整院,四處搜尋名人藏品,這正是葛氏家規傳承影響的美好結果。
家訓館二樓的一間屋內,藍底白花的土布鋪滿桌面,牆上掛滿布制包包,四周還散落著一些同樣材料的靠枕、茶席等手工藝品,充滿樸素古韻。中間四名婦女穿針引線忙個不停,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裡是葛巾工作坊。
48歲的葛錦婭正是其中一員,據她介紹,葛宅村村民一直以來保留著織布的習慣,還把其命名為「葛巾」。葛巾工作坊成立於今年三月份,村裡幾個有過服裝工作經驗的婦女在此以葛巾為原料,設計製作各種手工藝品,放到網上銷售或當作遊客紀念品。
「就網上的情況來看,銷路是不錯的。」葛錦婭說,隨著葛宅古村旅遊的發展,相關的產業也漸漸生成,這對於她們這樣閒賦在家的婦女來說十分有益,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幹的又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工作,身心愉悅。同時,這還是葛宅民俗生活產業植入的初步嘗試,下一步,村內將計劃建設葛巾研學遊基地,形成集設計、開發、銷售、旅遊、研學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賦予葛巾文化價值,以形成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