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宅:賞古建 品家訓 繡葛巾

2020-12-05 東陽新聞網

葛宅:賞古建 品家訓 繡葛巾

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5日 17:01:06 | 作者:王倩玫 孫振華 | 編輯:許琳琳

  漫步於虎鹿葛宅古蘭橋上,腳下是蘭溪的潺潺流水,四周是中西合璧的各式建築,以村莊主幹道為界,西邊是整齊劃一的「小洋樓」,村東則是連片的明清和民國時期東陽傳統民居,視線隨意轉動間仿佛便進行了一場奇幻的時空之旅。

  葛宅村頗具民國特色的建築風格和奇特的村莊布局歷來為遊客樂道,再加上近些年村莊大力保護修繕古建築群,同時依託豐厚的歷史人文遺存發展古村文化旅遊,在村內完善了旅遊配套設施,葛宅的人氣是越來越旺了。

  葛宅是南京圖書館鎮館之寶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的初藏地。人才輩出,燦若星河。明清兩代,晉進士、舉人各1名,有功名數十人,濟濟人才的背後是與古建一脈相承的家規文化在影響和推動著。

  去年12月14日,我市農村首座家訓館——葛宅家訓館建成開放,這座由「D」級危房晚清建築「翠英堂」的西廂房改造而成的家訓館凝聚著全體村民樂於奉獻和積極參與的心。「葛氏家訓推崇忠孝節義,以『義命』為核心。」在家訓館的遊客接待中心,每天來此看電視聊天的七旬老人葛洪濤說,為建家訓館,葛宅村幹部與村民齊心協力,籌資獻策,修房整院,四處搜尋名人藏品,這正是葛氏家規傳承影響的美好結果。

  家訓館二樓的一間屋內,藍底白花的土布鋪滿桌面,牆上掛滿布制包包,四周還散落著一些同樣材料的靠枕、茶席等手工藝品,充滿樸素古韻。中間四名婦女穿針引線忙個不停,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裡是葛巾工作坊。

  48歲的葛錦婭正是其中一員,據她介紹,葛宅村村民一直以來保留著織布的習慣,還把其命名為「葛巾」。葛巾工作坊成立於今年三月份,村裡幾個有過服裝工作經驗的婦女在此以葛巾為原料,設計製作各種手工藝品,放到網上銷售或當作遊客紀念品。

  「就網上的情況來看,銷路是不錯的。」葛錦婭說,隨著葛宅古村旅遊的發展,相關的產業也漸漸生成,這對於她們這樣閒賦在家的婦女來說十分有益,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幹的又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工作,身心愉悅。同時,這還是葛宅民俗生活產業植入的初步嘗試,下一步,村內將計劃建設葛巾研學遊基地,形成集設計、開發、銷售、旅遊、研學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賦予葛巾文化價值,以形成發展優勢。

相關焦點

  • 東陽農村黨員亮家訓 「葛宅文化」帶來額外旅遊收益
    浙江在線9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蔡鳳 董潔 通訊員 方鵬航 方裕健) 走進東陽市葛宅村,黨員家門口的家訓牌格外引人注目,通往葛氏宗祠的村道被打造成「家規家訓一條街」,黨員家規家訓、葛氏家規、先賢家訓等內容一一呈現,形成了特有的「葛宅文化」。
  • 家規家訓以勵其行 東陽首個農村家訓館開館
    12月14日,位於東陽市虎鹿鎮葛宅村的葛宅家訓館在村民們的見證下順利開館。據悉,這是東陽首個農村家訓館。葛宅家訓館由東陽傳統民居修建而成,精緻古樸,一共三間兩層,葛氏先人事跡、葛氏家規、葛氏家譜、家風傳承等板塊有序分布,更藏有南京圖書館鎮館之寶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及葛洪手澤。此外,家訓館二樓東間還與村黨群服務中心相連,設有童學館與書畫室。
  • 森林 四隻熊 純手工湘繡 品繡者
    公司現下設品繡者湘繡總廠、品繡者湘繡藝術館、全球湘繡經營部、品繡者湘繡藝術培訓學校等六個分支機構。 有專業刺繡藝人500餘名,產品有各種高、中檔雙面繡、單面繡、雙面異繡、屏風、雕花座屏、旗袍、服飾等日常用品繡品近2萬餘種,展區面積近4000平方米,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產品遠銷歐美、臺灣、東南亞,擁有完整的銷售渠道,並與韓國湘繡商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
  • 古建照明優秀項目暨品正文創產品鑑賞智庫峰會在寧召開
    古建照明優秀項目暨品正文創產品鑑賞智庫峰會在寧召開 2020-01-06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文化:古代繡品上的蟲魚圖案,其背後所代表的寓意
    古代的繡品有著特殊的含義,一件精緻的作品往往傾注繡者太多的情感,如女子送給戀人的香囊,媳婦送給婆婆的鞋子,母親替兒子做的肚兜等等,都是美好情感的傳遞,同時像荷包、香囊、肚兜等小物件也是非常私密之物,只有親密之人才會替他做,只有親密之人才會互相贈送。今天我們介紹下每個繡品上的圖案及背後蘊含的寓意。
  • 貴州水族馬尾繡繡娘,為發展鄉村旅遊,指尖絕活「繡」出致富路
    對於喜歡到鄉野去收藏一些中國手工藝繡品的人來說,聽說在貴州省三都縣有一種水族而刺繡的馬尾繡品就特別興奮,據說水族馬尾繡的歷史悠久,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歷史。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
  • 讀故事 品古建|常寧鬧市的小屋,見證風起雲湧的農民運動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常寧縣農民協會舊址。 不到半月便發展會員七萬多人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裡陳列著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草塘鄉農民協會總部《關於開展政治經濟鬥爭的決議案》。 這樣一篇珍貴的歷史文獻出自哪裡?出自常寧。
  • 客家人的家規家訓
    作者:吳中勝(贛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客家家規家訓是傳統中國家訓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傳承優良家風的集中體現,蘊含著客家人忠孝為本的家國情懷、親善睦鄰的行為規範、克勤克儉的生存智慧,處處彰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蘊含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對於家庭,客家人重視「孝」的教育。
  • 葛氏家訓.葛姓的來源
    葛氏家訓 事父母:子事父母,孝由天性,不待訓而然也。訓而孝其孝僅矣。且歲月如流,西山易薄,人子豈不竭力承順,稍慰暮年,不致臨時倉促,抱憾終天。
  • 刺繡|中國四大名繡
    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代表作雙面繡《貓》) 、湘繡(代表作獅虎)、粵繡宋代已頗具規模,在蘇州出現了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豐富多彩。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雙面繡《貓》是蘇繡的典型代表作。
  • 刺繡 | 繡好了這些作品,都能幹什麼用呢?來個實用的抱枕刺繡圖,包括毛線繡和絲帶繡
    圖一除了把繡片裝裱進相框裡做家居飾品之外,最簡單的就是把繡品做成各種各樣的靠墊或抱枕了。像上圖一,就是把簡單的蘇姑娘輪廓繡,和紅色的小格子布和紅色小花布拼縫在一起,就做成了兩個漂亮可愛的抱枕了。圖二還有的姑娘喜歡民族風,會運用醒目的撞色搭配來做刺繡。
  • 手工刺繡:46款美麗的抱枕刺繡圖,包括毛線繡和絲帶繡,一看就會
    最近特別開心,因為已經有幾十位姑娘都拿出了她們的刺繡作品,有的繡的非常非常好。也有的姑娘會問,繡好了這些作品,都能幹什麼用呢?圖一除了把繡片裝裱進相框裡做家居飾品之外,最簡單的就是把繡品做成各種各樣的靠墊或抱枕了。像上圖一,就是把簡單的蘇姑娘輪廓繡,和紅色的小格子布和紅色小花布拼縫在一起,就做成了兩個漂亮可愛的抱枕了。
  • 燕巢頻築祈年殿 古建保護成難題
    燕巢頻築祈年殿 古建保護成難題 2014-05-26 09:51:40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陳璞   專家:古殿應首先偏向保護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專家、古建文物保護教授王世仁表示,鳥糞對古建築有腐蝕作用,如何抵制燕子窩和鳥糞,幾乎是所有古建都面臨的問題。但大部分古建整體封閉,要做的是防止燕子在房簷築巢,祈年殿這樣開放性的重要古建,要杜絕燕子窩的確較難。王世仁介紹,此前祈年殿、故宮等重要古建,遊人都可自由進入,對地面和室內陳設造成了一定磨損。
  • 現代人應該怎樣讀中國傳統家訓?
    家訓,或稱家規、家範、內範、家則、家誡、宗教、世訓,是中國傳統社會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規條,既是家庭、家族良好規矩養成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秦時期,雖然沒有家訓的文本傳世,但在孔子、孟子等先賢的有關論述中,有家訓的內容是沒有疑義的,孔子提出的尊禮、處恭、有信、敬事、儉用,孟子強調的仁、義、正、禮、恭、儉等修身要義,無不映現著「修身為本」「修己以敬」的旨規。
  • 哈佛家訓|No.6 「芬克斯」酒吧的原則
    《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家長和小朋友們,從現在起,我們聽哈佛家訓故事,改變從現在開始!
  • 古建仿古瓦在寺廟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它的使用有哪些創造力?
    古建仿古瓦是新型的屋面裝飾用瓦,它的出現是要解決傳統瓦的一些缺點,比如單張面積小,安裝施工繁雜,施工進展慢,運輸損耗大,使用後期維修成本高,表面粗糙,色彩單一等缺點,因此古建仿古瓦市場定位,除用在傳統仿古建築物外,還可以用在鋼結構、木結構、樓頂花園等欲打造屋面外觀形象的建築物屋面上。
  • 晉城繡活倔強優雅的「針尖舞者」
    一針針,一線線千萬條彩線輕盈穿梭繡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繡出了晉城獨有的燦爛文化沒錯,小文子說的正是高平繡活 來吧,展示~高平在歷史上種植桑麻很普遍,高平婦女大多能紡善繡,這種傳統的繡活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