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全國處在持續「抗疫」狀態,前線醫護人員在不竭鏖戰,各地防疫人員也盡忠職守,海內外的志願者們,仍不斷奉獻愛心……大家協力共進,此番情景確是堅韌勇烈、氣勢撼人。
而在防疫物資中,口罩,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抵禦細菌和病毒的它,也折射出人情百態,白衣天使們在口罩之下,露出誠摯堅毅的雙目。
社會上,出現了無數捐贈口罩的善舉,和大量宣傳科學佩戴口罩的節目。當然,也有歹人借其斂財,或坐地起價,或造假售假。也有人堅決不合作,強拒佩戴。
此外,它還激發了很多「新鮮出爐」的「藝術事件」,有些微信表情包,被「安裝」上了口罩,比如「蛋黃貓」,使之顯得更為憨態可掬。也有網友,宅在家中,創製出了「口罩煎餅」……給身處逆境的我們,傳遞著樂觀信息。
口罩的緊缺,也刺激了一連串經濟效應。正如一場疫情,激發了人性的善惡,一個口罩,短期內捲起軒然大波,儼然化為折射心態和素質的「鏡子」。
我之前常有戴口罩的習慣,擋霧霾沙土,避北方寒風,都是戴它的理由,而在嚴峻形勢下,口罩更是必備物。但因現在多是駐守家中,也就減少了口罩用量,這樣可方便更多急需之人。畢竟,這面輕軟的盾牌,關係到的是生命安危。
如此重要的口罩,背後的歷史,也同樣曲折跌宕。在人類的歷史變遷中,曾譜寫過不尋常的往事,而且,雲集了東西方元素。
先從我國說起,元代宮廷中,便有傳菜宮人用絹巾來掩口鼻,確保食品不染的習慣,這便是一種「類口罩物」。而若研究一番,此種絹巾的「姻親」,卻是先秦時代就已出現的「面衣」。
《禮記》有載,女子出外時須遮面,既符合禮儀,也有擋風土之用,而女性遮擋之物,就名為「面衣」。它不僅遮面,全身也可包裹,頗實用。
《西京雜記》記載過一種「金華紫羅面衣」,是趙飛燕被立後時,她的妹妹恭送的賀禮之中的一件寶物。從這字詞中,便可想像其品質,是多麼精妙細密。另在魏晉之後,還誕生了男款,著名的「蘇公帕」,內中便有「面衣」的影子。
後世的羃離、帷帽,均為面衣的延伸,它們不僅滿足於遮面,更是深化了防護全身的效用。想必,常出現在古裝片裡的夜行俠士,用以遮蔽的面巾,估計與面衣也頗有淵源,不過,此物定然是融入了不少小說家的臆想。
「口罩」在海外的出現,可以追溯至波斯古國。熟悉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對波斯明教定不陌生,而與明教淵源甚深的拜火教,其教徒就曾在儀式中,佩戴布罩遮面,這同他們的清潔觀念相關。
波斯女性的服飾中,本就有面罩,塵灰被屏蔽的同時,也給自己增添了些許神秘氣質,拜火教可能汲取了此類服飾特點,內中隱含有恆久的敬畏心。
公元1世紀至16世紀的海外多國,都曾湧現過類似口罩的發明,有防粉塵的、防有害氣體的,但並沒有面向醫護領域的設計。雖然圖像不可考,卻可從諸多碎片記載裡,感受到過去朦朧的衛生意識。
到了中世紀,黑死病蔓延的歐洲大陸上,一款填著植物香料的鳥嘴形面具橫空出世。
醫生用其抵禦瘴毒,儘管它姿容詭誕,背後卻擁有多重含義——對病毒的威懾,對患者的仁心。它演繹著古昔面具文化的象徵意義,可視為是醫護領域口罩、抑或防毒面具的先祖。同時,它還有一系列延展效應,驅使著後人持續對芳香植物進行研究。
近代社會,口罩雛形初具,科學性愈加鮮明。其大致經過了這番演變:為阻擋工業粉塵,人們製造了金屬質地的口罩,感覺類似防毒面具。
後來,德國醫學家米庫裡茲·萊德奇,經過實驗研發,終於「創作」出了輕軟的醫用防飛沫口罩。1897年,德國的胡伯納醫生,改良了口罩結構,使之更加貼膚,且由於雙層紗布間安裝了小鐵絲架的原因,使得形態更為立體規整。1899年,法國醫生保羅·伯蒂,又製作出擁有6層布的口罩,其繫結方式更為方便。
不僅海外醫學家研究出各種口罩,我國近代也有創造口罩的白衣先驅。1910年,青年才俊伍連德醫生,為防控東北地區的鼠疫,設計了雙層紗布構成的「伍氏口罩」。因其價廉質高,便利安全,因而名垂醫史。
此次疫情,雖然帶來可怖的艱險苦痛,但也從另一方面,培養了人們的公共衛生禮儀。其實,鄰國日本的「口罩習慣」,頗值得參照。
疫情中,該國積極為我國捐贈口罩,而其本身的口罩文化,可謂深入人心,尤其在流感季,街頭常現。這一習慣,含有諸多公德禮數,及對於病災的憂患意識。
不為別人添麻煩,也不令自身受感染,一舉兩得,構建起整體的社會公共衛生秩序。
事實上,早在明治時代,口罩應用在日本便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有——不僅可以隔斷細菌病毒,還有裝飾作用,不擅長社交之人,也可藉以獲取心理保護。
疫情中得之不易的口罩,在衛護我們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敬惜造物。構成生活的任一物品,都集結著人力心血,沒有它們,就無法維繫現代生活節奏。它們的價值,不能僅通過價籤論斷。若能從這樣的實用物中,挖掘出其功用外的深意,那我們也算做到了物盡其用。
成由儉敗由奢,對身邊事物的珍視,即是對自身心性的塑造,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對於口罩的這類心思,如延伸到生活中,就會有這些可能:對於食物愈發珍惜,環保節約意識逐步增強,崇尚奢侈的風氣也能減弱……因為,這個世界的資源,並不是可以無限挖掘的。
戴口罩的誘因,或許夾帶著恐慌心理。其實,歲月靜好時,也要常懷適當憂患之心。還有,除卻正確佩戴口罩保健康外,給予自我積極暗示,戴上陽光的隱形「心理口罩」,目前也甚有必要。
(本文節選自《我的戰「疫」(上下冊)》,作者宋扶日)
《我的戰「疫」(上下冊)》
ISBN:978-7-5166-5481-1
新華每日電訊社 編著
新華出版社 2020年11月
定價:68.00元
原文轉自: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