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疫情下美國人不戴口罩,不僅是傲嬌!從歷史文化角度解讀

2020-12-05 海潮評論

to 戴 or not to 戴,這是一個問題?

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張照片:

這張拍攝於4月28日的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彭斯正在與一名感染者交談。請注意在他周圍所有人都戴了口罩,只有他沒有。

這張照片上了媒體後,引起美國輿論譁然。眾所周知,彭斯是美國副總統,川普親自任命的疫情防控小組組長。如果他不能以身作則,將會給社會帶來很不好的示範效應。

根據事後調查,院方在事前就告知副總統一行,一定要戴口罩。那麼彭斯顯然是有意為之,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在他事後的回應中,除了一些場面話,核心的意思就是「我經常做檢測,我自己沒事,所以不需要戴口罩」。事情很明顯,我們要麼承認美國副總統的智商感人,要麼就是另有原因。

再來看第二張照片:

這張照片拍攝於4月30日的一家呼吸機製造廠,雖然比醫院安全,彭斯還是戴起了口罩,如果你看的仔細,會發現他甚至帶上了護目鏡。

短短兩天,很大改變。我更相信前一張照片的舉動不是出自他的本心,而這張才是他作為一個老人的真實意願,我甚至覺得護目鏡是他主動要求願戴上的。

面對疫情理應做出積極防護,這在我們看來無可爭議,我們政府的官員無不率先垂範。而同樣的事情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卻成為了一個需要選擇的問題,而且這絕不是個案。

歐美人和東亞民族對口罩的不同態度

疫情發展到現在,不戴口罩的人已經很少了。也正因為如此,彭斯事件才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而就在幾個月前,歐美人對戴口罩是什麼看法,大家還都記得吧?

三月初,一名義大利議員戴著口罩進入議會,此舉受到了其他人的嘲笑,請注意是嘲笑,我想嘲笑他的那些人在一個月後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多愚蠢。

還請大家注意,這個事件發生的地點是義大利議會,並不是羅馬街頭。嘲笑這位議員的人應該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而不是普通百姓。這可以看出,在西方對戴口罩這件事,貌似存在著某種類似「政治正確」的思想。

政治人物如此,普通百姓也如是。

而對中日韓等東亞國家的人民來說,戴口罩根本不是問題。

中國人口眾多但在大街上已經看不到不戴口罩的人;韓國在經歷了短暫的失控後,迅速將疫情控制起來。而很多日本人在平時就有戴口罩的習慣,這恐怕是這個老齡化國家,卻能保持低死亡人數的根本原因。

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原因

歐洲人和美國人同根同源,在戴口罩這件事上,顯然有著同樣的文化基因。

在1897年,德國微生物學家弗魯格通過實驗證明,醫護人員在手術中對著創口交談可能引起感染髮炎。於是,德國外科醫學家米庫裡茲在弗魯格實驗證明的基礎上提出: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應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這種口罩被稱為「米庫裡茲氏口罩」。

後來經過幾年的實踐,不同人的改進,終於誕生了現代意義的口罩,結構形式改成了可以自由系帶,並用一個環形的帶子掛在耳朵上。之後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

所以,口罩是由最先進入工業革命的歐洲人發明的。既然他們是原創為什麼現在這麼牴觸呢?我想可以這麼解釋,口罩的發展經歷了這樣階段:

原始宗教祭祀面具——藝術戲劇面具——戰爭面具——功能性面具——醫學口罩、防霧霾口罩、生化隔離衣等。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東亞國家是在中後期才開始接觸口罩。

20世紀初,中國東北出現了大鼠疫,留學英國的伍連德回國抗鼠疫,在防疫救治過程中,自創發明了「伍氏口罩」,防止病菌飛沫傳播,是把口罩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東亞國家更能接受口罩,因為這些國家人民接觸的是進化完全的口罩,而且主要用於醫療。他們更能體會口罩帶來的好處。

反觀歐美,他們經歷了口罩(面具)的整個發展歷程,這裡面有好也有壞。

大家都知道黑死病,這導致當時歐洲人口減少三分之一,在義大利某些地方,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80%,實在是令人恐怖。

而從那個時期流傳的一幅畫來看,當時義大利的醫生去看病人都要全副武裝,除此之外還要帶一個類似鳥嘴的面具,據說在這個鳥嘴中填滿了可以防病的草藥,這種防護和草藥恐怕是不能起到作用的。

蒙昧的中世紀歐洲人發現他們所到之處到處都是死亡。所以醫生便成了死神。這種歷史記憶伴隨著面具的形象也深深的植根在他們的基因中。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眾所周知,西方人喜歡聚會,喜歡遊行,這是古代西方人流行的狂歡文化遺留的傳統。而高密度人群聚集,容易滋生犯罪行為,這就是禁蒙面法的由來。

1975年,義大利立法嚴格禁止穿著任何可遮蓋面部的服裝,違法者會被罰款及監禁。

從那以後直到現在,歐美國家不斷頒布禁蒙面法。在最近的2010年,法國還頒布法令,除特定情況外,禁止在公眾場所以面紗等蒙面。違者可被罰款150歐元或接受公民教育課。

從這兩點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何東西方對口罩的態度截然不同。同樣是戴口罩,亞洲國家的人感受的是安慰,而西方國家感受的是焦慮。

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

對美國來說還有另一個原因促使人們不願意戴口罩,那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是「美國夢」,其核心內涵就是個人英雄主義-----通過無數個人的奮鬥堆積起來的偉大夢想。

每個國家性格的形成都與其歷史相關,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第一代美國人是來自歐洲的移民,大多數都是清教徒。這一批人在歐洲遭到宗教迫害,對於殘酷現實強烈不滿而移民新大陸,他們試圖開闢一塊土地,建立一個國家。

而未知的土地帶來未知的命運,人們應該何去何從?這個時候需要一個偉人來引導眾人,讓大家通過某種方式生存下去,最起碼是一種精神上引領。這可能就是英雄主義的開端。

之後的西進運動,政府鼓勵人們去西部開發。一代又一代的開拓者,將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推向了高峰。這是這批人,使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在那之後,好萊塢電影又將一個又一個的超級英雄搬上大屏幕。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超人》系列電影,以拯救地球為己任,對抗邪惡,保護弱小,這無疑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美國人對戴口罩除了嘲笑之外,更多了一層鄙視。而民眾的意志又通過投票政治傳導到了政界人物身上。

為了博取選票,政治人物只會做的更加極端,這反過來又會影響民眾。這恐怕恰恰是投票政治的缺點----從眾效應和理性的缺失。

說了這麼多,但海潮覺得現在的美國人更關注的不是戴不戴口罩,而是買不買的到。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終於醒悟了?越來越多人戴口罩!專家卻戳穿真相:還太少!
    26日,美國新冠感染人數突破700萬! 大量美國人終於被嚇住了,決定戴上口罩,美國最新統計顯示口罩使用率在上升。 (川普極少戴口罩,並縱容支持者不戴口罩進行大規模聚集,令美國人對口罩的認知產生極大的分裂、對立)
  • 新的一年,深圳人的口罩還要戴多久?
    01有人說2020年社交的「潛規則」就是——「摘下口罩,請不要和我說話。」深圳地鐵裡的乘客戴口罩已經變成了某種社交禮儀。無論是在封閉的電梯裡,還是在相對空曠的大街上,戴口罩都已經成為了對別人負責任的代名詞。即使是在確診病例已經清零、疫情防控降級的地區,不戴口罩走在馬路上照樣會遭到側目。
  • 為什麼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還歧視戴口罩的人?這位華人說出真相……
    一路上,中國及其他亞洲乘客沒有不戴口罩的,歐洲乘客戴口罩的卻很少。 一位來自德國慕尼黑的大學生託馬斯,從杭州到香港,再到法蘭克福,全程都沒有戴口罩。 「看到機場裡這麼多中國人帶口罩,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他對筆者表示,他覺得自己身強體壯,免疫力強,不用戴口罩,而且戴著口罩的感覺很不自由。
  • 疫情趨緩!75kg巨嬰拒戴口罩氣炸
    飼主蔡期隆家裡的75kg藏獒「弟弟」是個超傲嬌的重量級毛孩,這天馬麻準備要帶它到醫院施打狂犬病疫苗,由於政府規定具攻擊性犬種出門須系牽繩、戴嘴套,因此媽媽便拿出弟弟的「口罩」想幫它套上,沒想到它卻氣到狂「張」,甚至差點跟媽媽拚命,完全就是個任性的小屁孩啊!
  • 口罩裡有5G天線?美國為什麼有這麼傻的反智文化?
    可是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席捲美國已是不爭的事實,總統先生看不見嗎?於是,一些美國人據此得出了一個結論:美國加州正在遭遇的森林大火,是中國或俄羅斯的雷射武器製造的。 我們不願意推測埃斯帕是別有用心,故意誣衊中國。那麼,這只能解釋為:美國人中,反智主義貫穿於整個歷史美國文化。這看起來很矛盾,但卻是事實。 我們舉一個例子:地球是圓的,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 NBA超級巨星格裡芬無視疫情!赤膊出門還不戴口罩
    2019到2020賽季的NBA常規賽因為新型肺炎疫情的原因已經推遲了一個月的時間,上個月雷霆隊和爵士隊的比賽開始之前,爵士隊的中鋒戈貝爾確診為新型冠狀肺炎,NBA總裁蕭華當眾宣布NBA比賽無限期休戰,緊接著又有很多球員核酸檢測為陽性!目前NBA依舊是遲遲不能開始!
  • 意二波疫情來勢洶洶,華人確診從零到百!怒批當地人不戴口罩
    部分大區已關閉學校義大利通訊社AGI昨晚18:00發布文章,採訪羅馬、米蘭、普拉託(義大利最大華人聚集地,約佔總人口40%)3個城市的華人代表談義大利第二波疫情和華人生活現狀,在意中國人普遍流露出極大憂慮,「第二波疫情比第一波危害性大多了。我們嚴格自律,戴口罩,出門保持安全距離,不聚集,不開派對,不組織聚會和群體聚餐。
  • 你了解口罩的歷史嗎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全國處在持續「抗疫」狀態,前線醫護人員在不竭鏖戰,各地防疫人員也盡忠職守,海內外的志願者們,仍不斷奉獻愛心……大家協力共進,此番情景確是堅韌勇烈、氣勢撼人。而在防疫物資中,口罩,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抵禦細菌和病毒的它,也折射出人情百態,白衣天使們在口罩之下,露出誠摯堅毅的雙目。
  • 「真正的男人戴口罩」,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因一張戴口罩照片登上熱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美國前副總統切尼估計連自己也想不到,有一天成為網絡熱門、被翻黑歷史,會是因一張戴著口罩的照片。據俄羅斯RT電視臺報導,切尼的女兒周五(26日)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切尼佩戴口罩的照片,並配文「迪克·切尼說戴上口罩」,推文還帶著「真正的男人戴口罩」的標籤。
  • 疫情期間需戴口罩,這位大爺給養寵人做了很好的示範:狗都戴上了
    在這「抗疫」的日子中,幾乎全國都進入了備戰狀態,從農村到城市都實施了出入管制,進入任何場所都需戴口罩,並且還要測量體溫。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及接觸來傳播,所以在出門的時候戴上口罩是必須的,回到家中還要將手清洗乾淨,不要用手去揉眼睛及嘴巴部位。
  • 戴口罩戴手套等防護措施必須過關
    我們要向奮戰在一線的堅守者致以敬意,更要舉一反三、查缺補漏,將疫情防控之弦再緊一緊。目前,首都疫情總體可控,但依然嚴峻複雜,病毒傳播風險隨時隨地存在。就近段時間國內本土疫情來看,確診病例中多次出現餐飲和冷鏈從業人員。北京這次局部聚集性疫情發生後,有關部門在流調和檢查中也發現,有些餐飲從業人員個人防護意識不強,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等基本防護措施都還需要進一步規範。
  •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了解它的歷史嗎?
    口罩,在人類的歷史變遷中,曾譜寫過不尋常的往事,還雲集了東西方元素。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全國處在持續「抗疫」狀態,前線醫護人員在不竭鏖戰,各地防疫人員也盡忠職守,海內外的志願者們,仍不斷奉獻愛心……大家協力共進,此番情景確是堅韌勇烈、氣勢撼人。而在防疫物資中,口罩,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 戴透明口罩的人:北京疫情發布會上的手語翻譯
    來源:新京報戴透明口罩的人:北京疫情發布會上的手語翻譯「聾人朋友對透明口罩也有需求,我們呼籲有正規的口罩廠家能考慮到聾人朋友的需求,生產一些安全性更高、更規範的透明口罩。」新京報記者 張璐 協作記者 王飛 視頻 周博華 景如月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北京疫情發布會上的手語翻譯。
  • 川普首次公開戴口罩後,美第一夫人發布上周戴口罩活動視頻
    川普首次公開戴口罩後,美第一夫人發布上周戴口罩活動視頻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07-13 09:48 來源
  • 寅吃卯糧文化下的美國,疫情下透支消費的重負
    借債消費是美國人普遍的現象,用中國的老話講就是寅吃卯糧,然而看似聰明的做法背後,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其背後存在的邏輯是美國商業不斷挖掘人性貪婪欲望堆積出脆弱根基的海市蜃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們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利用比賽馬匹順序的不同,贏得比賽。
  • 口罩「打敗」口紅
    作為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口紅可以讓人們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放棄購買更為高檔的奢侈品,如房子、車子、愛馬仕等,轉而選擇它——這對人的心理產生一些慰藉,滿足那些無處安放的購買慾。 從經濟學角度說,經濟的衰退會讓一些人的消費能力降低,手中的一些小閒錢,可以去買一些廉價的奢侈品,於是,女性對口紅的需求增加。
  • 川普任性就是不戴口罩,結果令工廠損失慘重
    報導指出,工廠之中參與生產活動的工人從頭到腳都穿了防護裝備,川普不僅沒有佩戴口罩,還從這些工人的面前經過,期間是不是還停下來同一些工人進行交談。對於此次參觀拭子工廠川普非常滿意,其又借著這個機會好好吹噓了一番。
  • @安溪人:風險依舊在,口罩還得戴!
    @安溪人:風險依舊在,口罩還得戴!三、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非常有效的措施,請廣大居民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用公筷公勺、不聚集、保持「一米線」安全社交距離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 塑膠袋蒙頭,狗尿墊改裝口罩……歪果仁戴口罩真是花樣百出
    上周,美國多個州部分county都發出了「強制口罩令」要求居民出門必須遮住口鼻當美國人終於轉變想法願意(被迫)戴口罩出門,這麼看下來總感覺米國人雖然是接受了要戴口罩這件事但是大多數人並不完全理解口罩的作用和原理就像網友的評論所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教育人們為什麼以及
  • 疫情期間眼睛幹?可能是口罩沒戴對!
    疫情期間,我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也要堅定信心,堅信寒冬總會過去,春天即將到來! 有些小夥伴問,為什麼最近眼睛特別容易幹,甚至比往年還要嚴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