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譽耀 周靜
我選擇了醫生這個終身學習的職業,成為一名臨床外科大夫,就必須既熟練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不斷了解鑽研醫療前沿新發展,並用心對待每一臺手術。——李秀國
筆者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見到李秀國時,他剛做完一上午的手術,略顯疲憊。「手術很順利。」他語調平靜,誠然,這是他工作的常態,但仔細看,還是能夠捕捉到他嘴角一絲笑意——能夠治癒患者,他欣慰且滿意。
李秀國2008年博士畢業來到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我,以先進的治療理論,紮實的專業知識,穩、準的臨床操作技能,2009年就破格成為科室副主任,並獲得該院第一屆青年英才榮譽稱號。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於2013年到北京301醫院進修學習,其後又到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友誼醫院觀摩學習。如今,他的中耳炎手術、耳室成型聽力重建術、鼻內鏡外科手術、保留咽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術,已經成為濟寧地區耳鼻咽喉治療的翹楚。
「醫療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在為患者治療好病症的基礎上,應該注重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在治療中少受罪,在治療後,儘量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中去。」李秀國這麼說,也在竭盡所能地這樣做。
以治療慢性中耳炎為例,傳統的乳突根治術可以消除病變,耳朵不再流膿流水,但是聽力也隨之喪失,而李秀國目前擅長的耳室成型聽力重建術,可以在治療耳疾的基礎上,保留完成的骨膜,幫助恢復其聽力。任城區南張鎮的尹先生在十幾年前右耳朵得了慢性中耳炎,採取乳突根治術進行了治療,雖然治好了病,但右耳再也聽不到了。去年,他左耳又患上同樣的病,「難道耳朵都成為擺設,要成為一個全聾?」這讓他十分鬱悶。但是,在李秀國的手術後,左耳痊癒,聽力也提高了,恢復了正常生活。「真是太感謝了!」尹先生說,現在他已經能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多虧了李醫生,孩子不到1歲時植入了一個人工耳蝸,現在快到2歲了,又植入另一個人工耳蝸,希望我家寶貝和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家住曲阜市的孔女士告訴筆者。李秀國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兒童聽力治療,3—5歲是兒童的語言黃金髮育期,及時治療,孩子是能夠和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學習的。
為了更好地減輕病人的痛苦,推廣微創治療理念,在李秀國的建議下,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引進了魯西南地區第一臺進口的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對早期喉癌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可以縮短治療休養時間、降低治療費用。
「傳統的咽喉囊腫及喉癌手術,是從脖子開刀,撥開軟骨,牽拉住肌肉,把氣管切開,進行切除,手術完畢半個月不能進食,需要插入胃管打流食,還需要吸痰等護理,手術損傷大、護理複雜、恢復時間長,病人十分難受。」李秀國解釋說,而使用進口的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進行手術,從嘴巴支撐喉鏡,在顯微鏡的配合下,視野清晰,可將腫瘤等物整塊切除,與此同時能夠將毛細血管、淋巴管封閉,避免癌細胞擴散、轉移。而每次0.02微米的切割,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非常小,外面更是沒有傷口。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雖然是一個科室,但實際上,包含了耳、鼻、咽喉三大類目,因此,需要掌握的醫療知識內容量非常巨大,工作也十分繁忙。李秀國的日常生活,除了門診、手術,就是擠時間看書、看手術錄像,嘗試摸索並完備提升自己的技術,及時總結經驗,與其他醫療專家進行交流。「女兒四五歲的時候,期望我每天都能早回家給她講故事,還懂事地在家門口準備好拖鞋,可惜總讓她失望地睡覺。」李秀國不好意思地笑著說,現在女兒7歲,長大一點了,越來越理解爸爸為了工作的辛苦和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他一直堅守的座右銘。
醫學作為一門實踐科學,工作經驗的積累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彌足珍貴,分享經驗不僅可以推動醫療事業發展,更可以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快速成長。作為科室主任,李秀國發揚「傳幫帶」精神,毫不保留地跟新入科醫生護士分享經驗,規範治療程序和操作技能,並鼓勵大家追求卓越,磨鍊精湛醫術。現如今,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已成為省級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點臨床專科,並成功通過國家級耳鼻咽喉內鏡基地驗收。
■健康提示
1.如何愛護耳朵?
⑴糾正不良習慣:耳聾會給人們造成極大的、甚至終生的痛苦。而耳聾又與不良習慣有關,所以平時應注意加強耳的保健,糾正不良習慣,如長時間戴耳麥、耳塞,挖耳等等。
⑵拒絕使用耳毒性藥物:在用藥之前要注意有無耳毒性,給兒童用藥更要注意選擇藥物。
⑶儘量避免噪聲危害:常在噪聲環境中,注意佩戴防聲耳塞或耳罩;注意避免爆震性聲音刺激。
⑷出現耳部疾患及時就診:急性中耳炎患者常伴有耳疼,就診一般比較及時,但對於分泌性中耳炎或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就診往往不夠及時。對於出現短期內聽力突然下降或出現耳鳴的患者更應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診治時機。
2.生活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如何避免或注意?
需要糾正的不良害耳習慣如下:
⑴挖耳。遇到蚊蟲之類的小蟲飛入或爬入耳朵裡,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應用酒或油滴入耳內將小蟲迅速淹斃或殺死後再取出。
⑵不正確的擤鼻。千萬不要捏緊雙鼻用力猛擤,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分次運氣,壓力不宜過大,一側擤完了,再擤另一側。
⑶噪聲中不予防護。常在噪聲環境中,且不戴防聲耳塞或耳罩,易患噪聲性聾。
⑷濫用藥物。在用藥之前要注意有無耳毒性;鼓膜發生外傷性穿孔後衝洗或用滴耳劑,正確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來細菌侵入。
⑸乘飛機、潛水或高壓氧艙治療中,不注意做吞咽動作,導致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的發生。
⑹孩子哭鬧時餵奶。嬰幼兒喝奶時,其頭位過低,或在其哭鬧時餵奶,分泌物和奶液容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感染。
3.青少年、兒童、中老年人存在哪些不良用耳習慣,如何糾正?
青少年娛樂生活豐富,除長時間使用耳機外,長時間上網、看電視以及熬夜,會造成過度疲勞,也會引起腦血管痙攣和內耳供血不足,造成耳鳴和耳聾。建議青少年使用MP3、隨身聽等設備時,要儘量將音量控制在30分貝以內,能聽清楚即可,保持戴上耳機也能聽到外面的聲音,聽耳機的時間不要連續超過1小時,在室內儘量使用外源音響設備。
7歲以下的兒童不宜使用耳機,如感到聽力受到影響,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有些小朋友愛用耳勺或發卡、別針等物掏耳,這是不好的習慣,應避免。更不能往耳裡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如果感覺耳朵痛或不舒服應馬上去醫院檢查。
生活中有許多老年人對聽力的減退並不以為然,認為衰老是人的自然規律。雖然有的老年人也配了助聽器,但都是到實在聽不見了才佩戴的,或是只配一側,有人認為助聽器的用處不大,噪音太高,還會損害現存的聽力,有人配了助聽器放在家裡,到了實在聽不見才戴。其實,助聽器對老年人有益而無害,佩戴越早越好,而且最好雙耳佩戴。只要老年人主觀認為自己需要助聽器,也一定要配用。因為聽覺是一種高級、綜合和主觀的感覺,現代的測聽技術並不能展示其全貌,而自己的主觀感受可以彌補聽力學檢查的不足,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聽覺困難,就意味著需要助聽了。
4.如何擁有一雙聰慧的耳朵?
⑴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之後,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發性耳聾。
⑵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可減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從而有助於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
⑶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避免長時間接觸高分貝噪音。
⑷經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進內耳血液循環,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頸後髮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也可閉目靜坐,將兩手食指分別插入兩耳孔中,然後迅速抽出,如此連續做10次。
⑸防止耳朵進水,如感覺耳裡進水,用棉籤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但儘量避免掏耳朵。
⑹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這類疾病可能會引起耳朵的病變。
■個人簡歷
李秀國,男,中共黨員,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為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濟寧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睡眠醫學醫師分會青年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委員,《中華耳科學》編委。擅長各種類型的中耳炎手術,特別是中耳顯微手術、聽力重建術,年均手術80例以上,擅長鼻內鏡微創手術(例如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手術等),年均鼻內鏡手術200例以上,擅長應用先進的手術方法治療小兒及成人鼾症(俗稱打呼嚕),年均手術200例以上,擅長咽喉部良惡性腫瘤手術(特別是喉癌及下咽癌切除術),不僅能切除腫瘤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說話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臨床工作之餘,他還注重經驗總結以及科研創新,現已在國外雜誌發表SCI論文2篇、在國家級專業雜誌發表論文8篇,參與省廳級課題2項,並獲得省級獎勵2項,現主持市級課題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