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歷史上,曾有「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諸侯驚懼」之名的大阪,自二戰後與東京的差距愈來愈大。近年來大阪政客力求重拾昔日榮光。
8月底到9月初,大阪府議會和大阪市議會先後通過了「大阪都構想」草案,並在10月12日正式發布公告。公告稱,將在11月1日舉行公投,如果屆時大阪市225萬18歲以上居民中有超半數投出支持票,大阪市將在2025年被廢除,由4個特別區代替(澱川區、北區、中央區、天王寺區),由大阪府統一管理。這也是大阪市繼2015年5月之後,第二次就上述構想進行公投,此前因微弱差距遭否決。
1日,根據NHK以在大阪市內40個投票站投票結束的5289名選民為對象進行了調查得知,「反對」和「贊成」幾乎並列在一起。從今晚開票結果也顯示,反對的人數以1萬多票領先。由此,現在的大阪市今後也將繼續存在。很多關於「大阪都的構想」就此破滅。
根據「大阪都構想」制度草案,計劃2025年廢除大阪市,以4個特別區代替,由大阪府統一管理,以消除市與府的雙重行政。這一模式與東京都轄下23個特別區的設置類似。大阪市長松井一郎表示,「大阪都構想」實現後,希望將大阪府改名為大阪都,完成由「府」升「都」的目標。根據1947年施行的《地方自治法》,日本目前共有47個第一級行政區劃,分為4種類型,合稱「都道府縣」,「都」即指東京都;「道」是北海道;「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其餘43個第一級行政區劃則稱「縣」。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如果大阪改革推行順利,將為關西地區發展成為「副首都圈」開闢道路。
保留大阪市?還是分成四個特別區?這是近日大阪居民熱議的話題。隨著「大阪都構想」公投進入倒計時,支持與反對兩方都在本周走上街頭,宣傳活動愈演愈烈。這一周,大阪市車站前每天早晚都有人在派發傳單,街宣車來來往往。這一周,支持方議員扛著巨大的看板,指責大阪府、市的「雙重行政」引發弊端,而反對方則拿著大喇叭,向市民呼籲「為未來考慮」。這一周,有因在防疫工作中表現亮眼而人氣高漲的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每日在推特不斷宣傳,也有當地民間團體日以繼夜的高聲吶喊。兩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高聲指責對方的主張缺乏根據,呼籲居民支持自己。
公投背後的糊塗帳
在尚處於封建社會的江戶時代,大阪這片土地便孕育了資本主義萌芽,曾是盛極一時的商業經濟中心。明治維新後,東京、大阪、京都因其重要地位被稱為「府」,直到二戰時期,東京府與東京市為避免雙重行政而進行合併,誕生了東京都,隨後都內整合成23個特別區進行管理。
10年前,時任大阪市長橋下徹提出仿照東京那樣的「都-區」體制,取消大阪府下轄的大阪市、堺市兩個政令指定市及鄰近市,重組為特別區,打造繼東京都之後的第二都——大阪都,促進經濟發展,這也是 「大阪都構想」的最初版本。以橋下徹為首的地方政黨大阪維新會帶著這個構想在日本政壇颳起一陣旋風,但此計劃引發部分居民強烈反彈,於是大阪維新會放棄一步到位的改制,謀求先廢除大阪市並設置特別區,就此構想於2015年5月發起公投,得到了時任首相安倍晉三的支持。
在2015年的大阪公投中,反對票705584萬張,贊成票694844萬張,「大阪都構想」遭否決。雖然失敗,但在去年的大阪府知事和大阪市長選舉中,大阪維新會候選人吉村洋文和松井一郎雙雙獲勝,再度強力推出該黨招牌政策「大阪都構想」。
根據日本《大都市地域特別區設置法》(以下簡稱「特別區設置法」),各都道府縣有權對各自地域內的行政區划進行重組,包括設置特別區。在11月1日進行的公投,如果大阪市18歲以上的225萬居民中如果超半數投出贊成票,「大阪都構想」將進入落實階段,不過這次的投票結果和2015年相似。
大阪市市長松井一郎曾不止一次提出,居民投票之後希望將大阪府名稱改為「大阪都」,但實際上此舉缺少法律依據。儘管「特別區設置法」中提到,道、府、縣設置特別區後,從地方自治法層面可被視為「都」,但是並不能就此更改名稱,如果要更名還需制定相關特別法。官房長官菅義偉4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大阪府更名問題,他表示,希望相關人士在判定之前先進行討論。
主導建都的大阪維新會估算,如果「大阪都構想」得以實現,10年內的開支節約金額和經濟效益均為1.1兆日元(約合人民幣710.54億元),但是這份估算文件被專家指出有82處錯誤,而且沒有考慮新冠疫情導致的稅收銳減問題。反對建都的人普遍認為目前的優先是取得未來萬博會的成功及做好防疫工作。都的建設對於大阪的經濟成長沒有幫助,反而需先提升對醫療福祉的投資。
打破「東京一極」
事實上,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官方曾考慮在東京之外設立副首都,還在年度補充預算中增加了副首都的調查費用。當年7月,東京都和大阪府知事就推進建設大阪府為日本副首都一事達成共識,計劃從設施和功能上徹底改造大阪,以備在東京發生災害時代為行使首都職能。然而此事一直停留在討論階段,沒有繼續推進。
近年來, 「東京一極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2015年東京的推算人口首次突破1400萬,主要原因是東京匯聚了各大企業和高校、收入較高,年輕階層不斷湧入,即使是在新冠疫情肆虐時期,人口向東京一極集中的趨勢仍未改變。
除人口流動外,企業也在持續向東京遷移。日本政府為打破東京一極現狀,已進行政策調整,例如向地方轉移的企業可享受稅收優惠。但相比首都圈在市場、人力、交通上的優勢,大多數企業不願意離開東京。
大阪能否發展成為東京之外的另一個經濟中心,面臨許多阻力,涉及政治體制、利益集團博弈以及成本問題。目前日本資產負債已超過GDP,政府很難拿出大筆資金來支持企業搬遷。官房長官菅義偉當選首相後,僅剩一年自民黨總裁任期,他會在一些短期見效的領域樹立威信,而推進大阪行政改革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疫情方面
截止到1日為止,日本全國新增確診614人感染新冠。另外,大阪府發表了2人、長野縣2人、千葉縣1人、福岡縣1人共計6人死亡的消息。
日本國內累計確認感染的人數包括機場檢疫在內共10萬2068人,郵輪的乘客和乘務員共712人,共計10萬2780人。
根據各自治體的消息,確診感染的人累計如下。()內為1天內的新感染人數。
▽東京都3萬1212人(116)
▽大阪府1萬2876人(123)
▽神奈川縣有8776人(66)
▽愛知縣有6287人(48)
▽埼玉縣有5886人(33)
▽福岡縣5231人(5)
▽千葉縣有5043人(24)
▽衝繩縣3363人(27)
▽兵庫縣3265人(15)
▽北海道有3205人(69)
▽京都府2061人(15)
▽群馬縣901人(1)
▽石川縣有812人(2)
▽熊本縣有802人(5)
▽茨城縣770人(2)
▽宮城縣742人(16)
▽岐阜縣687人(1)
▽廣島縣662人
▽靜岡縣有660人(4)
▽奈良縣659人(11)
▽三重縣有566人(1)
▽滋賀縣553人(1)
▽櫪木縣489人
▽鹿兒島縣475人(5)
▽富山縣有423人
▽福島縣有388人
▽宮崎縣367人
▽長野縣有343人(2)
▽岡山縣有291人(5)
▽和歌山縣共275人
▽福井縣有257人
▽佐賀縣有254人
▽長崎縣245人
▽青森縣236人(9)
▽山梨縣有216人
▽山口縣有213人
▽新瀉縣有184人
▽德島縣有164人
▽大分縣有159人
▽高知縣144人
▽島根縣有141人
▽愛媛縣有116人
▽香川縣有102人
▽山形縣有86人
▽秋田縣63人
▽鳥取縣38人
▽巖手縣有27人。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