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芒果
多少感情,毀於暴力溝通
知乎上有人問:婚姻裡最讓人絕望的是什麼?
高贊回答是: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還孤獨。
朝夕相處的兩個人卻要用相愛的嘴說出傷人的話。
伴侶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有的人越吵感情越好,有的人越吵卻越糟。
一次採訪中,對於吵架中誰先低頭,張智霖這樣回答道:「我們常常吵架,也常鬧彆扭,但每次都是我先低頭。」
不忘再調侃一下「很堅強吧」。
不愧是寵妻狂魔張智霖。
恩愛27年了,依舊是那麼甜。
吵架在生活中很常見,但不是人人都能像張智霖和袁詠儀這樣甜蜜。
我有個朋友就因為一雙襪子離婚了。
平時兩個人都會吵架,但沒過多久也就好了。
就在前一陣,那天是結婚2周年紀念日,她想好好慶祝一下,她老公因為加班回來晚了點,一回來就在沙發上葛優癱。
她看見丈夫把襪子丟在沙發上,回來的時候還買了一份螺螄粉,味道很嗆人。
她就來氣了,嘮叨了幾句,丈夫說:「讓我安靜會可以嗎?」
她覺得很委屈,這麼重要的日子竟然不記得,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了起來。
彼此都不服輸,越吵越嚴重,還把各自的家庭給牽扯進來。
她賭氣說:我真是眼瞎了才嫁給你。
丈夫負氣的說:那我們就離婚吧!別委屈了你。
她說,離就離,誰怕誰呀。
兩個人第二天就去辦理了離婚手續。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常見,我們常常會因為有了負面情緒而出口傷人,或是被對方的惡言所傷。
《欲望山莊》裡說:「柔軟的舌頭,也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傷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當我們處於負面情緒中的時候,我們和對方做的往往是無效溝通。
所謂無效溝通,就是沒有表達或者隱藏了核心的意思,只顧發洩情緒,但在發洩的過程中往往會傷害對方。
因為我們在發洩情緒的時候,表達的內容往往會指責、抱怨等,這時候,兩個人的溝通不再是因為某件事,變成了情緒的鬥爭。
其實,不留餘地的吵架,就只能把對方傷的體無完膚,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
婚姻免不了爭吵,但不是毫無底線的傷害。
幸福的婚姻應該是好好說話,而不是一味的做差評師,別把傷害留給那個最愛的人。
錯誤的溝通其實是在消耗感情
心理學上有一個「費斯汀格法則」,說的是: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正所謂,小吵怡情大吵傷心。
當矛盾出現時,善於溝通的人會讓大事化小,而不懂得溝通的人會讓小事變大。
其實,「正確」的爭吵可以讓彼此變得更了解,更親密。
而在爭吵中暴力溝通,對彼此的關係百害而無一利。
何謂暴力溝通?
當我們說出的話,對方聽了很不舒服,進而導致關係緊張甚至產生爭執對抗,最後反目成仇,這就是暴力性語言。
暴力的語言常常有這幾種類型(看看你中了幾條):
夫妻吵架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翻舊帳。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卻因此牽扯出一大堆以前發生的事。
比如,他約會遲到了,你很生氣,但在吵架時卻沒有就事論事,反而說了很多以前不關心你的例子。
這樣的架吵下去,已經偏離了衝突本身,只能越吵越傷。
有些夫妻在吵架時,喜歡戳別人的痛處來洩憤,以此來「報復」對方的錯誤。
寇乃馨曾在《我是演說家》節目中談到夫妻吵架。
說有一次和老公黃國倫吵架,被氣瘋了,一時失言,大罵黃國倫:
「你哪一點配得上我寇乃馨啊?你知不知道你離過婚,是個二手貨!」
黃國倫聽完沒有回嘴,而是轉身收拾行李,走到門口的時候和她說了一句:
「乃馨,有些話是不能出口的你知道嗎?」
接下來的三天,寇乃馨怎麼都找不到黃國倫,電話打不通,身邊的朋友沒人知道……
她才意識到自己給黃國倫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她說,「有時候,越會說話的人,越容易用你的言語去傷人,越會說話的人,越會用你的話語形成一種暴力,我第一次發現,我自己有可能是一個家暴者。」
在爭吵中,戳別人的痛處也是一種語言暴力,太傷人了!
其實,夫妻間的很多爭吵都不是因為什麼大事,往往是一些小事。
但正因為是小事,才沒有看重,也不願意讓步,就覺得你連小事都要跟我計較。
一旦自己得理,就更不願退讓了,非爭個輸贏。
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誰都不開心。
在爭吵的時候,很多人會越說越激動,情緒上頭,變成了「我不聽我不聽」。
細數過往,更生氣了,這個時候的吵架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發洩情緒。
「我很生氣,我也不會讓你舒服。」這樣的心態無疑是在給衝突火上澆油。
有時候丟個橄欖枝或者彼此給個臺階下,就過去的事,最終演變成一場大戰。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婚姻裡最可怕的是什麼?」
有人回答說:「婚姻裡,最可怕的不是不愛,而是你不斷消耗我們婚姻的熱量,直到有一天我們無力前行。」
在婚姻中,爭吵是在所難免的。
但如果不去經營,而是任由自己或者對方發洩情緒,即便是在感情銀行中,有再多的存款,也會因為一次次的消耗,讓感情變得脆弱。
促成良性爭吵的工具:非暴力溝通
「我不知道如何表達。」
「控制不住情緒,一生氣就口無遮攔了........」
「他都不知道我在想什麼,是不是不關心我?不夠在乎我?」
事實上,這些都是諮詢室中,來訪者經常問我的一些情緒表達方面的困擾。
試想,人如果憋一段時間不呼吸會怎樣?
我們每天接收各種各樣的情緒,就像我們吸氣,而表達就像呼氣。
如果每天吸進去的情緒只能憋著,不能呼出,整個人的狀態都會變得岌岌可危。
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一種真正正確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馬歇爾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通過使用這4個步驟的「溝通」,一定是高質量的溝通,讓你的語言不再成為「暴力」行為。
溝通可以分為表達和傾聽,先說表達。
觀察是,我觀察到的你的行為,包括具體的時間點、地點、事情。,而不是評論。
那我們該怎麼區分什麼是觀察?什麼是評論呢?
馬歇爾博士提供了一個表格,讓我們來參考區分觀察和評論。
感受是,我對這件事的感受。要表達的是感受,而不是想法。
很多時候,在使用「我感到」「我覺得」時,我們表達的不是感受而是想法與評論。
例如:
「我覺得你應該多陪陪我」;
「我覺得你不負責任」;
「我感覺到不在乎我了」
如果是表達感受該怎麼說呢:
「我一個人覺得很孤獨,你可以陪陪我嗎?」;
「這件事情是你決定做的,就這麼放棄了,我感到惋惜和不甘心」;
「 你今天一天都沒有跟我說話,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感覺到自己沒有在乎。」。
為什麼要用觀察和感受呢,因為觀察和感受不包含攻擊,而評論和想法,往往包含攻擊。
需要是,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的感受,想要獲得什麼呢?
比如:我覺得不開心,因為我總是在迎合你。
直接地告訴伴侶,你希望他為你做什麼事情,這些事情如何的折磨著你,而你如何地無能為力;
可以嘗試用這樣的語句:「我渴望……」「我想要……」「我需要……」「我看重……」
例如:
「聽你這樣說,我感到委屈,我希望你能理解我。」
而請求是,我希望得到的改變。要提出具體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負向的請求。
比如:「我希望你能多在乎我」,是一個抽象的請求。
「我感覺到孤獨,我希望你能現在抱抱我,陪我一會。」,就是一個具體的請求。
真誠的傾聽要注意三方面:意願、當下、聚焦。
除此之外,為了溝通有效,有時候,你需要打斷對方:
1)當我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已理解講話人的意思、想要得到反饋時;
2)當我感到講話人講樂於聽到語言的反饋時。
避免打斷講話人的思路,只有當你確定講話人處於傾聽反饋的狀態時才給與反饋。
但是以下幾點你需要避免:
1.教育:「你應該記住這個教訓。」
2.批評:「你那樣真的愚蠢。」
3.忠告:「你最好多陪陪我。」
4.同情:「你太可憐了。」
5.安慰:「你已經盡力了。」
6.排斥情緒:「不要生氣,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7.講自己的故事:「我上次跟你說某件事的時候,你沒有給我回應。」
8.調查:「這個事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可以自查,看看自己屬於哪種傾聽模式。
一位心理醫生曾說:「你可以表達憤怒,但是不要憤怒地表達。」
我們在爭吵中難免帶有情緒,但是要想婚姻過得熱氣騰騰,好好說話才是關鍵。
相愛很難,守愛更難,有溝通才有感情,多交流,才能趁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堅固感情。
婚姻生活不能只是單箭頭的付出,只有雙向的並駕齊驅,才有了生活的意義。
願你這一生,好好說話,好好溝通。
人生如意,婚姻如願。
小兩口生活,難免有衝突,這時候吵或不吵,成了一段感情能不能走得下去的關鍵。
如果我們無法跳出這十大陷阱,就會永遠陷在無意義的溝通裡,形成彼此指責,彼此黑化的惡性循環。為了避免這種無意義的惡性循環,你需要從指責中跳出來,儘量把自己的問題和需求說清楚,而不是指責、控制、抱怨、繼續提要求。那麼,怎麼才能把問題清晰而不傷人地說明白呢?這裡有個套路可以供你使用,就是6+2+1話術。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我的助理,
領取「「6+2+1話術」
鑑別渣男 | 溝通話術 | 女人覺醒
無性婚姻 | 婚姻暴力 | 出軌真相
明星情路 | 心理乾貨 | 情感挽回
▽
戳閱讀原文,立即獲取一對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