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宋元真跡首次全部打開 52件佳作勾勒中國書畫千年簡史

2020-11-24 北晚新視覺網

書是心聲,字是心畫。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展」近日亮相,52件歷代佳作以時間為軸,勾勒中國千年書畫簡史。其中既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也有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

《輞川圖卷》(局部)

展廳裡,近10米長宋人《輞川圖卷》和任仁發《飲飼圖卷》等宋元真跡首次全部打開展出,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劉墉等名家書畫齊輝。同時,一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的文房用具點綴展出,不僅顯示了文房用具與書畫創作的密切關聯,而且豐富了展覽文物種類。

觀眾從作品前走過,可以看到中國書畫千年變遷。本報記者 程功 攝

展覽亮點

萬件佳作中精選52件

千年書畫史全面展開

為何從近萬件館藏古代書畫名品佳作中遴選出這52件展出?國家博物館陳列工作部主任陳煜說,不以「名氣」定勝負,作品有機會亮相的前提是本身有意義,內容有意思。「中國古代書畫絕非只有《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等幾幅,觀眾如果只盯住所謂的『明星』展品反而容易錯失很多優秀作品,就如同到羅浮宮只看《蒙娜麗莎》是一種遺憾一樣。52件展品雖然數量不多,但可以較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來中國古代書畫的發展脈絡,值得細細品鑑。」

觀眾從一件件作品面前走過,看到的是筆墨千年,感受到的是中國書畫千年變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古代書畫展」為國博常設展覽,但受到古書畫文物特性的制約,所有展品的展期都不會過長,有些早期珍貴文物露臉的時間僅為兩三個月。國博表示,將通過定期展品輪換、改陳設計等方式,推動館藏文物不斷走出庫房、走上展線,努力做到常展常新。

繪畫簡史

【宋代】多以山水為題,花鳥畫追摹自然,人物畫注重傳神。

【元代】「文人畫」興盛,強調筆墨與意趣。

【明代】山水、花鳥、人物各科全面發展,地域畫派湧現。

【清代】追求筆墨情趣,風格技巧多變。

書法簡史

【宋代】突破晉唐餘韻,注重個性特徵和抒情寫意,逐漸形成「尚意」書風。

【元代】古典書風出現,書法還與「文人畫」緊密結合。

【明代】繼承宋元帖學而蓬勃發展,姿態愈加豐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清代】以帖學的逐漸衰落和碑學的乘勢崛起為趨勢。

最難得一見的「20景」

近十米畫作一詩一景

展廳入口,一幅長卷鋪開,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裡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20景一一亮出真容。畫面上,雲谷蔥翠,雲山飛動,山水樹石皆筆力雄壯。

宋人《輞川圖卷》上的這20景堪稱最難得一見的「景點」,每次開放時間不超過3個月,之後會「閉關」至少兩三年。

如此珍貴的名畫,卻是一幅「三無」作品——不僅沒有作者署名,而且前無引首,後無題跋。國博專家認為,這是以唐代王維《輞川圖》或者其他宋人所繪臨摹王維《輞川圖》為藍本摹繪而成的。

現實生活中,輞川位於今天陝西省藍田縣,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就蓋在這兒。王維晚年隱居於此,並寫出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名句。

王維不僅住在輞川,還花錢重新構築點綴「藍田別墅」,並邀請好友裴迪四處遊玩,給各處景點寫下一篇篇「導覽詞」。據統計,兩人一共留下了吟詠輞川景物詩20首,並在清源寺牆壁上繪製《輞川圖》。同時,根據《宣和畫譜》記載,御府收藏王維繪畫126件,其中有多件描繪的是輞川景色。

如今,近十米畫作全卷展開,一詩一景對應,觀眾可以移步換景。

八大山人繪「翻白眼魚」

來自清初的「表情包」

《遊魚圖軸》(局部)

展廳裡,有一條最「驕傲」的魚——朱耷所繪《遊魚圖軸》。圖中大面積留白,上部繪製一尾瘦魚,魚的脊背濃墨貫穿頭尾,魚眼一筆圈成橢圓形,靠近上眼眶處以重墨點睛,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畫法。畫面下部有幾叢水草,兩條小魚嬉戲其間,更顯出上面瘦魚的孤傲高冷。國博專家評價是「畫面構意造型新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為何這條魚翻著白眼?恐怕要從作者的生平說起。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堪稱「電視劇都不敢這麼編」。他出生時帶著光環,是妥妥的皇家血脈,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兒時的朱耷,據說8歲能吟詩作對,十來歲就可以提筆畫青山了。不過剛到青春期,朱耷的人生就迎來了180度大轉彎——明朝覆滅,一夜之間,「前朝貴族」變成了「亡命之徒」。

也是因為這些,隱居山林的朱耷選擇在書畫中寄託自己。他曾經留下這樣的獨白:「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在顛沛流離了二三十年後,朱耷回到出生地南昌,畫風也更加「不羈」。也是從那時候起,他的畫面上,小鳥、小魚都喜歡「翻著白眼」,一幅「愛看不看」的模樣,每一幅都仿佛是來自清初的「表情包」,令人忍俊不禁,而畫面上的大範圍留白也給人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對於這種畫風,有專家解讀,朱耷坎坷的命運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及藝術創作思想,其繪畫作品中多寄託著對清王朝的痛恨,對明王朝的眷戀之情。尤其是他將自己強烈的主觀意識融入畫中,注重魚、蟲、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現,以象徵手法表達隱晦的寓意。

展覽解碼

文天祥的墨寶

僅存三件作品之一

《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局部)

文天祥留下的丹心絕唱,耳熟能詳。然而這位南宋名臣的墨寶卻鮮少有人看過。據統計,目前流傳下來的文天祥作品僅有3件,此次展出的《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即為其中之一。

這件作品是文天祥38歲時所書。通篇用筆多側鋒,筆力迅疾,流暢俏麗,一氣呵成。有人將這件作品,與文天祥同年所書《木雞集序》並稱雙璧。

趙孟頫的家書

大書法家當媒人

《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局部)

大書法家趙孟頫當媒人,會說點啥?展廳裡就有一件《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這是趙孟頫寫給外甥張景亮的家書,裡面主要講的是代濮潤之子向景亮的女兒求婚的事兒。信裡說,想替濮潤的兒子求娶景亮的女兒秀姐,濮潤的態度「勤勤懇懇」。他的大兒子年紀稍微大了點,小兒子與秀姐年齡相當,「於理亦可許之」。信裡還提到「望付下草帖」。這裡的「草帖」就是俗稱的「八字」。

除了內容有趣,這封信更是堪稱趙孟頫中晚年行書上乘之作。書札以碧色紙寫就,整體較為隨意,富於變化,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

乾隆閱武「實況」

畫師妙筆記錄歷史

古代沒有攝像機,很多重要畫面要靠畫師妙筆記錄。一幅弘旿創作的《閱武樓閱武圖卷》就記錄了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在西郊閱武樓閱武的真實場面。

清代自康熙至道光年間,曾經多次舉行閱兵。每一次儀式都是按照一定規模進行,官兵、器械、旗幟、槍炮等各有定數。很多歷史細節,就是通過畫家們的紀實作品留存下來。

多說一句,從畫家弘旿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也是皇家子弟,和乾隆一樣是康熙的孫子。

乾隆(下)、康熙(上)分別抄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本報記者 程功 攝

三朝四位帝王同場

書畫彰顯皇家風範

歷代帝王中,精於書畫的不在少數。他們大多從小接受「精英」教育,揮毫潑墨不在話下。此次展覽中就湊齊了宋明清三朝4位皇帝的書法繪畫作品,箇中優劣還待觀眾品鑑。

宋高宗趙構亮出的是一件《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上面抄錄了白居易《絕句代書贈錢員外》詩一首,通篇行距疏朗,用筆圓勁,清秀中寓老練。末行左側鈐「德壽」朱文葫蘆印。這位南宋開國皇帝在書法方面用功甚勤。他禪位太子、退居德壽宮後常用的印就是「德壽」朱文葫蘆印。因此,可知展出的扇面為其退位後所書,為晚年佳作。

擅長繪畫的明宣宗朱瞻基展示的是《三封老喜圖軸》。畫中,一隻喜鵲回首立於湖石之上,3隻蜜蜂盤旋其上,石頭後面襯著修竹、蘭草。該畫粗中有細,勁健中含有工秀。

康乾祖孫同題之作被擺在同一個展櫃裡——兩人分別用楷書和行書抄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冊。其中,康熙皇帝喜愛董其昌,而乾隆皇帝對趙孟頫十分欣賞,兩人書法一個「崇董」,一個「尚趙」。康熙楷書穩健老成、筆致敦厚,雍容閒雅中不失圓轉柔美;乾隆行書則筆畫秀麗、端莊圓潤,雄武之風已經不如康熙。 本報記者 劉冕

觀展提示

■時間:長期陳列(每周一閉館)

部分展品展期約3個月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2展廳

■票價:免費

展覽甄選

「會飛的花」

世界珍稀蝴蝶展

時間:至3月1日

地點:北京自然博物館

亮點:本次專題展覽共展出500餘件珍貴的蝴蝶標本、300餘幅精美圖片以及豐富多彩的蝴蝶文化展品。

展覽從「關於蝴蝶」、「蝴蝶秘密」、「蝴蝶世界」、「蝴蝶文化」四大板塊,以生物學、社會學等角度,立體解讀蝴蝶的神奇和奧秘,為觀眾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蝴蝶世界和五彩繽紛的蝴蝶文化,帶領觀眾開啟奇幻又神秘的探索之旅。

本報記者 李祺瑤

「上合組織」成員國

肖像畫藝術展

時間:至3月29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8、14號展廳

亮點:肖像畫,在中國古代稱為寫真或傳神寫照等,是東西方繪畫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

展覽選取肖像畫藝術作為「上合組織」成員國交流展的主題內容,並藉此建立一個藝術家的學術對話平臺,加強「上合組織」各國藝術家之間的文化交流、體驗和互動。參展的藝術家多達八十餘位,涉及兩大洲的七個國家。其中,中國和俄羅斯參展的藝術家數量最多,年齡差距也比較大,作品的多元性更明顯。參展作品包括馮遠的《遠山—拉哈屯的父老鄉親》、劉巨德的《舞蹈家》以及國外藝術家創作的《孔子》《山地少女》《父親肖像》等。 本報記者 任敏

「翰海一棹」

陳建國書法作品展

時間:至1月19日

地點: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亮點:展覽上,40餘幅書法作品亮相,作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陳建國。他曾策劃、組織並主編了古籍善本《中國歷代帝王翰墨選》《館藏歷史人物手札選》《米芾書法精粹》等文獻圖書。

此次展出作品均是陳建國近兩年的新作,包括條幅、鬥方、扇面等多種類型。有專家認為,陳建國書法以「二王」為宗,取米芾、黃庭堅之勢,以「逸」為主要創作特點,線條品質高、行筆節奏自然悠揚,控制到位,縱橫捭闔,灑脫爽勁,揮灑自如,既有對書法傳統的堅守,又有理性創新。

本報記者 劉冕

 

(原標題:《輞川圖卷》和《飲飼圖卷》等52件佳作勾勒中國書畫千年簡史

難得一見

宋元真跡首次全部打開)

來源 北京晚報 圖片除署名者外 均為國博供圖 製圖 張存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古代書畫拍賣遇冷 "宋元明清"等於一"綠狗"
    古代書畫拍賣遇冷 "宋元明清"等於一"綠狗" 2008年05月13日 16:34 來源:新民晚報 ,但操作這項拍賣的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卻感嘆道,這21件文物珍品的總估價只有500多萬元,僅相當於當代油畫家周春芽畫的一隻「綠狗」價格。
  • 昆明人有福了,畢卡索兩件真跡12日在這裡首次展出!
    人類藝術的發展過程,也是人類文明的變革過程,從三萬五千年前的洞穴壁畫到新石器時代,從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穹頂畫 《創世紀》到中國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文明的進步與藝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畢卡索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畫家,近日,畢卡索的真跡來到了昆明,創世紀之創造亞當敦煌壁畫盡攬千年靈慧古韻,於藝術的探求川流不息在人類的藝術美學史上,出類拔萃的名師大家浩如煙海,但是能夠創變一個藝術時代的巨擘卻是屈指可數。有這麼一位名垂世界藝術史的天才,僅憑手中的畫筆,改變了世界的審美。
  • 寇建軍書畫鑑定札記七:書畫鑑定要「與時俱進」
    有時一天接收到上百件作品的圖片,我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很快處理完畢。因此對於自己的鑑定水平,我有些自信。 但是,前幾天的一次經歷,居然險些被打眼。事情是這樣的:我篩選郵箱裡的郵件,發現有件作品是真跡無疑,就約定時間讓發件人把作品帶過來。
  • 5700餘件重磅珍品即將亮相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
    如約而至的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共計38個專場,5700餘件重磅珍品,包括中國書畫、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古籍善本、名人手跡、郵品錢幣、珠寶翡翠、佳釀臻茗等各門類,將繼續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現藝術世界的魅力和藝術品市場的潛力。無限美好,無盡驚喜,敬請期待!
  • 中國書畫的保存方法
    隋 展子虔 遊春圖 唐人摹本 絹本設色 縱43釐米 橫80釐米由於用於寫字作畫的材料是紙、絹、綾等如懸掛的書畫每天用馬尾掃帚或絲佛軟性的帚輕輕地撣掃畫面,切不可用力拂,以免刺傷畫芯。不要將窗戶全部打開,以免風直接吹指畫面。懸掛書畫的前面一定要放置一張小的案幾來保護它,案幾前不要放擋住畫的東西,只宜放置香爐、琴、硯等。
  • 榮寶齋(桂林)2020秋拍|中國書畫專場·古代書畫先覽
    本場另有文徵明山水立軸一卷,品相較之該卷稍有遜色,然同為文真跡無疑。本場明人盛茂燁、胡儁山水小品各有千秋,惲壽平水墨真跡獨顯文人意趣:一細柳、一枯楊,霜天秋色裡,茅亭簷扉下,世外之境引得筆者盡日流連,一腔歸思躍然眼前。
  • 師法自然,天地歸心——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武瑞軍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今雅書畫網》籤約畫家,河南省九一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花鳥研究會會員。桂林大千書畫院籤約畫家,河南開封大觀書畫院籤約畫家,中國《書畫真跡網》籤約畫家,真跡文化研究院會員,真跡藝術顧問。自幼學習書畫有很高天賦,畫風廣泛,尤擅範曾人物畫,曾師從當地名家王水生,薜文信,曾多次受李苦禪再傳弟子劉建國,當代國學大師範曾指點。
  • 名家書畫「多胞胎」亂象之謎
    書畫的「雙胞胎」、「多胞胎」現象自古以來並不稀奇,但館藏機構竟然也有「雙胞胎」著實令人吃驚。與此同時,市場上的「多胞胎」現象千奇百怪,譬如一個收藏者手中有同一個名家的「十八胞胎」舞蹈人物。判斷真跡極為困難黎簡的《夏山欲雨》是廣東典型的「多胞胎」案例,收藏家梁基永對此頗有研究。
  • 倪萍52歲開始學書畫,藝術相通,人越成功越努力
    在中國的電視女主持人當中,倪萍可以說是一位大姐大,她不僅電視主持人做得好,她還能演電影,寫過書,她從52歲後又開始畫畫寫書法,多才多藝,她是影視界主持人中名副其實的大才女,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倪萍,山東青島人,著名主持人、演員,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編輯,中國電影家協會青年電影工作者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理事,北京影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委員會副會長。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一、 書畫及其分類:1、書畫是書法和繪畫的統稱:①書法,即是俗話說的所謂的字。②中國繪畫是指用筆、墨、顏色在帛、布、絹、紙、綾等上面畫的東西。③標題和籤:標題和籤的作用是標明那件書畫的內容,同時也含有鑑定的意味。我們見到的最古的書帖標題墨跡,是唐摹王氏一門書法上那幾行,雖不一定就是王方慶書,但應是唐人手跡。標題、籤都寫明了書畫作品中作者姓名和作品題目,無法確定作者的則標明時代,但題籤人本身的姓名大都不書,約到清中期以後才漸漸書題籤人的姓名,越往後才落上下款。
  • 他幾筆勾勒的一隻鳥,被賣出6000萬,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鳥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他幾筆勾勒的一隻鳥,被賣出6000萬,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鳥文/華勇八大山人原名朱耷,為明朝朱元璋後裔,清初畫家,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在經過國家文物委員會的鑑定後,確定了該幅畫作為八大山人真跡。
  • 高價+高古+「網紅」:中國嘉德2020年秋拍重磅來襲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嘉德董事總裁胡妍妍女士「劇透」了「3件高價種子選手,4件網紅潛質拍品,和5件高古遺韻之作」。,在大觀夜場中尚屬首次,件件堪稱缶翁難得一見之佳筆。> 冊片 水墨紙本34.5×46.2 cm 大觀古代部分,包括北宋詞人朱敦儒《暌索帖》、明仁宗《行書敕諭》、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八大山人巜山水花鳥書法冊》等24件宋元明清書畫將精彩呈現於古代大觀夜場
  • 齊派畫家-少白湯發周談:上海松江齊白石真跡蝦畫的價格是多少?
    齊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同時也是著名的花鳥畫家,是齊白石畫派創始人、齊白石真跡蝦畫非常的有收藏價值,在中國乃至世界書畫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就由請少白湯發周-齊白石再傳弟子為大家重點科普一下上海松江齊白石真跡蝦畫的價格是多少?
  • 中國百餘件書畫作品亮相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新華社坎培拉4月5日電(記者白旭 周子寒)「中國藝術的歷史表達」展5日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百餘件書法和繪畫作品亮相,展覽將持續至7月28日。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在開幕式上致辭說,藝術無國界,中澳兩國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越是活躍,兩國民眾對彼此的認知就越是深刻,對彼此不同的文化和藝術就有越來越高的鑑賞力。希望兩國文化藝術機構攜手共進,為兩國關係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林卡說:「這一展覽不但讓人們看到中國文化的內涵,更給了人們了解中國社會的機會。」
  • 蓬皮杜藝術中心71件大師真跡現身上海展覽中心
    來自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71件現代藝術大師真跡,即日起至2017年1月1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西二館一樓展出。「蓬皮杜現代藝術大師展」也是繼2014年莫奈畫展、2015年畢卡索藝術大展之後,上海又一次舉辦的重量級國外藝術大展。
  • 《故宮簡史》:從24位帝王的紫禁城到尋常百姓的故宮,上下六百年
    倘若真是後者之故,那我推薦你讀馬毓鴻先生的這本《故宮簡史》,可是再合適不過了。堪稱資深 「故宮達人」 的臺灣收藏大家馬毓鴻先生,在他的新書《故宮簡史》裡總結說,「故宮古建其實也是看得見的歷史,多少歷史事件發生的現場,多少宮廷大戲上演的角落,一處雕梁畫棟就是歷代藝術的積累,一處小橋流水就有詩詞文化的底蘊,能觀賞和細細品味的地方實在太多。」
  • 香港蘇富比春拍:石渠重寶及狀元畫家領銜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國古代書畫』將於4月1日舉行,呈獻明清佳作逾百,其中包含狀元畫家錢維城《仿元四家山水卷》、餘省《魚藻圖》、朱耷《芙蓉蘆雁圖》、張弼《守南安送行詩卷》及文徵明、董邦達、王翬等翰墨精品,皆為出版著錄豐富、流傳有序之作。
  • 晏曉斐:學書者早遇名師、多讀真跡有多重要
    一張紙上的筆墨就是一個宇宙,他整個的思想、情感全部在這一張紙上,這張紙看上去好像就是一點筆墨而已嘛,但恰恰就是這些東西承載著一個藝術家的全部思考,所以說,它奇妙吧,它能不讓人著迷嗎?晉唐是中國書法的分水嶺。晉唐以下的人寫字,多屬「米字格」思想,一切向中央靠攏,字多取縱勢,大多中宮收緊,你看歐陽詢,中宮就收得很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