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新入宮後的武則天與王皇后、蕭淑妃展開了激烈的宮鬥。三人分成兩個陣營,為了奪得後宮的控制權互相爭寵詆毀,鬧得不可開交。
為了徹底打倒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使出了非常歹毒的一招。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一天王皇后過來看望剛剛生下一位小公主的武則天,並逗了一陣小公主。王皇后走後,武則天得知高宗李治就要過來探望,居然掐死了自己的骨肉,然後蓋上被子。
等李治到來之後,武則天佯作不知小公主已經遇害,與李治一起掀開被子看孩子。然後裝作剛剛發現女兒遇害,並哭訴說王皇后來過,將女兒的死嫁禍給王皇后。高宗果然大怒,生出了廢掉王皇后的想法。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則天黨羽李義府等人開始製造聲勢,到處宣揚應該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在得到元老李勣的默認後,李治終於在當年廢掉了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
之後,武則天又鼓動李治以王皇后在家用巫術詛咒自己為罪名,將王皇后、蕭淑妃貶為庶人。武則天擔心二人之後東山再起,命令殺害王皇后蕭淑妃。
性格剛烈的蕭淑妃在臨死之前,悲憤的詛咒武則天:"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這句話咋看之下不過是蕭淑妃臨死時發洩心中的仇恨,按理說武則天殺人如麻、連親女兒都能下死手,應該不會在乎這點詛咒。
誰知武則天之後竟然多次夢到蕭淑妃像她索命,而且很當真的禁止宮中養貓,之後乾脆搬到洛陽的行宮居住去了。
難道武則天竟然真的認為蕭淑妃的詛咒能成真?蕭淑妃能化身為貓吃掉自己這隻」老鼠「?
事實上武則天的恐懼不僅僅是做賊心虛,而是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加以理解。
武則天怕的並非僅僅是生物意義上的貓,而是隋唐時頗被信奉的"貓鬼"。
"貓鬼"一詞出現於《隋書》、《北齊書》之中,屬於蠱的一種,指的是附在貓身上的一種厲鬼。貓鬼之說在隋代和初唐非常流行,當時的人們對其深信不疑。
貓鬼的出現曾經給隋朝皇室造成了巨大的混亂。
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氏和越國公楊素的妻子鄭氏久病不愈,太醫診治之後認為是貓鬼所致。楊堅遂懷疑此事乃獨孤皇后長期供養貓鬼的弟弟獨孤陀所為。經過調查之後,獨孤陀的婢女徐阿尼供認確實是獨孤陀指使她操縱貓鬼,先後入楊素府邸和宮內作案。不過獨孤陀的目的僅僅用貓鬼操縱皇后和鄭氏獲取錢財,不想差點要了二人的性命。
"陀嘗從家中索酒,其妻曰:"無錢可沽。" 陀因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錢也。"……貓鬼向素家……阿尼復咒之,遂入宮中"
然而貓鬼的厲害,不僅能索取錢財,還能置人於死地,根據《北史》的記載,獨孤陀的外祖母高氏早年間就用貓鬼幹掉了他的舅舅郭沙羅。
民間由此對貓鬼傳的神乎其神,紛紛供養,鬧的長安附近沸沸揚揚,出了不少死人的案件。
武則天生活的高宗時代,唐廷視貓鬼為一種危害社會穩定的可怕詛咒予以嚴禁:
"若自造、若傳、蓄貓鬼之類,及教令人併合絞罪。"
可見,對貓鬼的信仰和恐懼,在武則天時代仍然非常流行。
武則天精通唐律,又深信這些神鬼之事,自然很清楚貓和貓鬼之間的緊密聯繫。
所以,武則天對蕭淑妃詛咒的恐懼,主要源於附著在貓身上的貓鬼。武則天本來就做賊心虛,加上聯想起貓鬼的傳說,所以才會經常夢見蕭淑妃向她索命、禁止宮中養貓。
在《資治通鑑》中,這種值得我們學習、分析的故事還有很多。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不僅能汲取知識運用於職場之上,也可以增加我們和朋友、同事、領導們聊天交往時的談資。在今天這個時代,還有什麼比投資到學習知識上更划算的事情麼?
報導君向大家推薦的這套書價格公道,只有69.9元,只相當於幾次外賣錢。而且書籍裝訂精美,既可以自己閱讀也可以當作饋贈的禮品,非常有面子。此外,該書文白相對照,對文言文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毫無障礙的閱讀,體驗汲取古人智慧的樂趣。
需要購買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投資自己永遠都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