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3日,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智慧智能 助力視障文化服務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盲文圖書館舉行。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無障礙研究中心主任王莉在會上表示,目前信息無障礙產業供需不匹配,未來將推動無障礙終端產品供給,推動網際網路無障礙化普及,讓殘疾人用上更好的信息服務。
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表示,現代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新一代信息科技的發展前所未有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作為盲人經常聽到一些吐槽,我們在應用這些新科技享受新科技帶來服務的時候,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障礙,但實際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新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希望和巨大的便利。
王莉在會上介紹,今年9月,工信部和殘聯聯合發布了信息化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關於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明確要重點關注老年人、殘疾人還有教育水平比較低的這三類人群,重點解決資費、終端以及網際網路應用這三個方面的障礙。
王莉稱,目前具備無障礙功能的手機終端比較少,舉報無障礙優化的App數量相對較少。「所有手機終端的入網檢測在我們院,對於入網檢測的標準只有兩個,一個是互聯互通,一個是安全。無障礙並不在強制標準當中,所以具有無障礙功能的終端類型相對來說還比較少,可以說近九成的視障用戶用的終端主要是在華為、iPhone和小米這三個品牌。同時,在網際網路網站、網際網路應用上,有無障礙優化的App數量相對來說還比較少,而且即使是做了優化的,由於版本迭代非常慢,後續的維護有的沒有跟上,導致無論是視障朋友還是其他朋友也好,在用時候的體驗相對來說是比較差。所以,信息無障礙的產業可以說現在還沒有形成規模,我們的供給和需求現在是不匹配的。」
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盲人在使用終端產品如手機時主要靠聲音提示操控,但有些(App)就不會讀(沒有聲音提示),有些App經常跳出廣告讓人無法去掉,這就存在一些障礙。「從技術方面來說其實這種障礙並不大,關鍵是相關企業和服務平臺需要從一開始在框架層面就注意這種需求,後續就好辦一些,現在成型後做改造就需要成本,大家意識不到還有一些人存在(無障礙)的需求。」
對於殘疾人士對無障礙功能的需求,中國盲文圖書館聯合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在會上發起「讀光計劃」,阿里雲副總裁,阿里巴巴技術公益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湘雯表示,「讀光計劃」將持續推進阿里巴巴旗下各款產品和服務的信息無障礙建設,「目前已經有11個應用完全實現了信息無障礙的功能優化,並且我們會陸續去推動更多的有使用基數大,影響範圍廣的應用,儘可能快的把它無障礙化,讓大家可觸可感。」
據了解,「讀光計劃」將促進數位化能力與社會應用場景相結合,為1700萬視障人士創造更友好的數字生存環境。其中,位於中國盲文圖書館的國內首個面向視障人士的智能家居館正式對外開放。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在現場表示,今天是「世界殘疾日」,能夠參與這樣的項目,讓技術不僅僅解決商業問題,更解決掉社會上的難題是非常有價值的。
王莉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工信部會持續在用得上、用得起的基礎上,重點去推讓殘疾人朋友能夠用得更好的信息服務。具體措施上,將擴大包括手機、電腦等等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的供給,推動網際網路無障礙化的普及,推動信息技術在無障礙領域的應用,支持信息無障礙產業化的發展,健全信息無障礙的評價體系。
李慶忠表示,目前正在推動《馬拉喀什條約》在中國落地,在落實過程當中,其實人工智慧大數據新的科技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在保護著作權人權益的同時,怎麼樣向更多的盲人開放,讓廣大的盲人群體能夠享受條約帶來的閱讀便利,文化生活的便利,科技助力是必不可少的。中國盲協和我本人非常期待,也非常希望和社會各界共同合作,共同來推進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讓盲人群體在新時代,在新的發展時期,能夠更好的融入資訊時代。」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