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打鐵,剛從瀨戶內海回來就趕著寫下這篇遊記。
我向來對海島興趣不大,又熱、又曬、風景還很單一,好像找家酒店躺著睡幾天就是海島遊的最佳玩法了。
對瀨戶內海,卻是傾心已久。
這個孤獨又美麗的海灣,曾一度因重工業汙染和老齡化而荒蕪沒落,好在大家並不放棄。
為了再次恢復海島的活力,也為了再次看到島上爺爺奶奶的笑容,「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誕生了。
如今的瀨戶內海,就像一股清風,自然散漫、明亮得仿佛能治癒人心。
一.初見
杭州沒有直飛瀨戶內海的航班,唯一能選擇的只有去上海乘坐春秋航空。
高松機場很小,靠近門口的地方就是機場巴士的自販機,不知道怎麼買或是買哪一站都沒關係,旁邊的工作人員會用中文引導,實在還不會,就把錢給工作人員幫忙買吧。
一出機場,就能看到閃著波光的瀨戶內海,瞬間身體仿佛被激活,迫不及待想要探索這個藝術之地。
金刀比羅宮
辦完入住、吃完午飯,就直奔此行的第一站。
從高松出發到金刀比羅宮一般都是搭乘琴平電鐵,琴電是貫穿整個高松地區的重要交通工具,沿途經過各大觀光景點。
琴電車廂很復古,沒開空調,裝了綠色搖頭電風扇,都是自然風,很舒服。
正好碰到放學的時間,時不時上來幾個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感覺像是來到了日劇場景裡。
出了琴電,大約步行10分鐘左右就能走到金刀比羅宮表參道了。
不過這只是山腳,要想到最上面的奧社,還要經過1368級臺階的試煉。
也因此,金刀比羅宮被稱為「最難被參拜的神社」,據說日本人一生一定要來參拜一次,櫻桃小丸子一家就曾經來參拜過,小丸子爺爺爬到腿抖。
不過對於爬過國內大山的我們來說,這高度和路程,簡直不值一提,一口氣就上去了。
我們來的時候已經快5點了,兩旁的商店街和山上的設施都關掉了,幾乎沒什麼人,只剩叫得很大聲的烏鴉。
一路走都是包場的景色,絕了。
山頂能俯瞰贊岐平原,遠方的贊岐富士也很清楚。
二. 直島藝術巡禮
跳島的第一天,在直島。
直島是整個瀨戶內海中,藝術作品最集中的島,我們滿滿當當的逛了一整天都逛不夠。
美術館
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和Benesse House是島上三個最具代表的美術館,一定要逛,否則等於沒來。
建築都是由安藤忠雄設計,即使不太懂建築,也會被巧妙的設計擊中靈魂。
使用冷洌的清水混凝土為主材,以光、風、水等自然元素,營造出神跡般的空間氛圍,令人震撼。
美術館內都是禁止拍照的,為的是讓大家用自己的各個感官去體驗和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地中美術館,整個美術館都在地下,分了好幾個展區,迷宮一般的路徑設置,讓我們每找到一個展廳都會興奮一下,像是在玩捉迷藏的遊戲。
(俯視圖來自官網)
美術館內部唯一能拍照的地方都只有咖啡館。
我們自然沒有錯過,午飯也是在這裡解決,一瓶瀨戶內海汽水、一份漢堡薯片,望著開闊窗外的瀨戶內海,內心慢慢從剛剛參觀美術館的震撼中舒緩下來。
三大美術館之外,我們還特意尋找以及偶遇了島上一些散落的藝術裝置。
紅南瓜是我們看到的第一件藝術作品,就在靠岸的港口,在船上遠遠地就能一眼看到。
圍著紅南瓜拍照的人很多,怎麼都耗不走,大家就都只佔據紅南瓜的某一面,狂拍。
宮浦港口再往裡走走,還有藤本壯介的「直島小提琴」,白色的不規則透明網狀,與紅南瓜的俏皮不一樣,這裡能拍出夢幻的感覺。
大家最愛的還是草間彌生的黃南瓜,從一開始坐巴士經過遠遠看到,就開始嚷嚷著,要去找黃南瓜。
黃南瓜立於海邊,顏色又醒目,好看到我們團裡的小魚和燕子在黃南瓜旁邊即興跳了段舞,在黃南瓜我們大概拍了半個多小時吧,雖然天氣不太給力,不過大家都拍到了滿意的照片。
晚上回到高松吃了之前路過的一家涮涮鍋,是家老奶奶開的店。
它家涮湯不是加了一堆料熬的高湯,而是——清水!
這是對自己的食材多自信啊。
吃完之後,嗯,真的很贊,我還喝了好幾碗湯。(捂臉)
我們吃完出來,發現門口排了好多人,看著不起眼的一家店,沒想到竟然這麼火。
三. 小而美的豐島
豐島雖小,能逛的美術館和藝術品也不多,但就是能逛很久。
我們原本計劃租島上的電動自行車,結果晚了幾步,被租完了,那就徒步吧。
這天天氣好,天藍水綠的,小島上處處都是景,走著走著不自覺就哼起了歡快的歌,連路人都來跟我們互動幾句。
豐島最期待的就是豐島美術館了。
穿過寬闊的草坪、曲折的樹林道,終於到了母館的入口。
一進去,你一定會被震撼到。
感覺自己此生最文藝的時刻,就是現在了。
美術館裡什麼都沒有,整一個純白的空間,隨意垂下的絲線,隨著風恣意地飄動,防水的地面有滲出的細小水珠,凝結到一定重量就輕盈地滾動起來……
(圖片來自官網)
參觀者們或躺或坐或走著,每個人都安靜地感受著些什麼。
我們在裡面待了很久,其實還想待更久。
出了母館,經過小水滴,即咖啡館。
中間的圓型休息區很舒服,坐下就不想站起來。
午飯去了山裡唯一還在營業的「島廚房」餐廳,排了很久的隊才吃上飯。
一間別致的老屋,木質的結構,走路的時候地板會發出輕微的咯吱聲,像是是枝裕和電影裡的日式老屋。
除了吧檯的座位,就都是窗邊的日式榻榻米座位,一開窗就是設計感滿點的木棧臺庭院。
菜單也很簡單,照顧到了看不懂日文的外國人,特意畫成了漫畫,我們就指著畫得最好看的那個菜點。
吃完午飯慢慢散步去豐島另一邊的心臟音博物館。
心臟音博物館是一座小小的黑色木屋,坐落在海岸邊,獨立而安靜。
進館是510日元,再花費1540日元則能錄製下自己的心跳,永久地把此刻的自己保留在這裡。
晚上住在小豆島,就在港口邊的酒店,吃完晚飯就在「太陽的禮讚」旁看日落,再回酒店泡個溫泉,結束一天的旅行。
四. 其實很大的小豆島
小豆島其實是個被名字耽誤的大島。
可愛的團員們知道小豆島是瀨戶內海最大的島後,就興致勃勃地取笑起小豆島,「應該叫大豆島啊」「不,叫土豆島才是」……
天使散步道
要來天使散步道,最好查一下漲退潮時間,最好的欣賞時間應該是剛退潮不久,這時的沙洲狹窄細長,再晚一點沙洲兩邊的黑色礁石露出來,就不那麼好看了。
想要拍整條天使散步道,就要登上一旁的展望臺。
上面還有個幸福之鐘,據說戀人一起敲就會一直幸福下去喔。
橄欖樹公園
我們去的這天剛好碰到當地的巡迴演出,公園裡熱鬧非凡,路旁擺滿了小吃攤。
由於是真人版「魔女宅急便」的取景地,公園裡可以費用租用「魔法掃把」。
在最經典的風車旁邊,會看到很多人跨坐在掃把上,一次次地跳起來,企圖拍出好看的照片。
我們也不例外,跳得不亦樂乎。
不過沒有點技巧,真的跳不好呢,要麼腿掉了,要麼掃把拖地了……
丸金醬油紀念館
已有百年歲月的「丸金醬油」,在80周年時把創業初期使用的工廠之一改建為紀念館,現在已經是日本國家有形文化財產了。
館內展示著從江戶時期流傳至今的珍貴釀造器具,很多不起眼隨意擺放著的東西可都有著百年歷史呢。
要是來到這裡,醬油冰激淋也要試一下,聽名字有點黑暗,實際很好吃哦,還有一些醬油餅醬油蛋糕之類特產販售。
二十四の瞳印畫村
其實就是一個日本的影視村,「二十四の瞳」、「八日目之蟬」等不少影視作品都在此取景。
「岬の分教場」是印畫村裡最著名的場景,一個海邊的小學分校,可以模擬電影拍些上課學習之類的好玩照片,重回學生時代。
THE END
瀨戶內海真的是個極其小眾的地方了,即使今年國內看似鋪天蓋地的藝術祭打卡,但我們過來還是看不到多少人,這讓我們很心曠神怡,人少真的太舒服了。
最後再放一些小島上的隨拍,圖到用時方恨少,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都來不及拍,當時只是私心想要多用眼睛來看,拍攝有時挺費時間的。
現在看著那時拍的照片,仿佛又回到小島上被鹹濕海風吹拂的日子,安靜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