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青蛙蟾蜍皮膚萃取物 可治療超過70種疾病

2020-11-28 科教臺

  貝爾法斯特的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無意中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可以治療包括癌症,糖尿病及中風在內達70多種疾病的方法。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他們在研究南美一種鮮為人知的蠟白猴子樹蛙(Waxy Monkey Frog)時發現了它們皮膚分泌物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成分。此外產於中國和越南的巨型火腹蟾蜍(Giant Fire-bellied Toad),也被發現皮膚的分泌物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研究人員在研究蠟白猴子樹蛙的皮膚分泌物能否治療癌症等疾病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肖(Shaw)教授說,「我們做這項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解開大自然未知的潛在能力—在這個目標下我們發現青蛙和蟾蜍的皮膚分泌物中某些成分可以緩解人類的疾病。」「我們完全相信自然界仍然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難題。」「這就需要我們正確的提出問題並努力去找到方法。」

  這個研究小組正在檢測青蛙和蟾蜍的皮膚分泌物。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分泌物中的蛋白質,是青蛙和蟾蜍躲避捕食者的保護傘,同樣也控制了血管的生長。

  肖教授說,「我們已經發現一些蛋白質有刺激或者抑制血管生長的能力。」

巨型火腹蟾蜍的皮膚分泌物可以刺激血管的生長——可以用於傷口的癒合,器官移植,糖尿病潰瘍和中風造成的傷害

  「通過切斷蠟白猴子樹蛙的血管的生長提取的蛋白質可以有效的治療癌症腫瘤。」「腫瘤通過血管提供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體內長到一定的大小。」「切斷血管的生長就意味著腫瘤的增長速度變慢直至最後將腫瘤扼殺。」

  肖教授認為可以讓外科醫生切除腫瘤,然後利用這些分泌物中的蛋白質控制身體內癌細胞的生長。「這雖然不能完全治癒癌症,但它可以抑制它的生長,這樣人們可以過上一個正常的生活。」

  但巨型火腹蟾蜍的分泌物具有的是相反的作用——它能刺激血管的生長。

  教授說,「這種促進血管迅速恢復的蛋白質也能用於治療一些疾病,比如說傷口的癒合,器官的移植,糖尿病潰瘍和中風或者心臟病造成的傷害。」

相關焦點

  • 蛙和蟾蜍的皮膚有治療癌症的潛力
    據悉,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蛙和蟾蜍皮膚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調節血管生長來治療癌症、糖尿病、中風和移植患者。由女王藥學院的Chris Shaw教授牽頭的這項獲獎研究鑑定出兩種蛋白質或肽,它們可用於控制及靶向血管生成,從而調控人體內的血管生長。這一發現具備巨大潛力,可開發用來治療累及全球十億以上人口的70種以上重大疾病和病症新方法。
  • 如何區分青蛙和蟾蜍
    如何區分青蛙和蟾蜍 青蛙和蟾蜍長得有些像,但區別也很大。首先,它們在外觀上有很多的不同,比如不同的皮膚、顏色和體型。青蛙和蟾蜍在行為習性上也不一樣。比如,青蛙主要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而蟾蜍就可以住得離水源遠一些。青蛙跳躍的高度也往往超過蟾蜍。只要仔細觀察細節,你就能將這兩種動物區分開來。
  • 青蛙和蟾蜍的區別
    青蛙和蟾蜍我們都見過,但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你知道麼?從外觀上來分辨青蛙和蟾蜍的體色有很大的不同,並且蟾蜍有著角質化的皮膚能夠更好的在離水較遠的乾燥環境中活動,但是蟾蜍的跳躍能力遠不如青蛙,不過它身上的毒腺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它免於被肉食動物吞食。另外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區別,就比如雄蛙的口腔中有一對生囊,發聲時氣體會被壓入生囊,使它擴大成球狀,雌蛙沒有生囊。而蟾蜍無論雌雄都沒有聲囊。青蛙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 《青蛙蟾蜍鑑別高手速成手冊》
    粗糙通常,青蛙的皮膚光滑溼潤,色彩斑斕;相反,蟾蜍的皮膚粗糙,滿是疙瘩(所以才有&34;一說),顏色單調。皮膚特徵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青蛙光滑的皮膚不僅可以減少在水中遊泳時的阻力,讓它們遊得更快;而且可以促進皮膚進行氣體交換,提高皮膚呼吸的效率。
  •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原標題:臺灣花蓮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致1死5傷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民眾將蟾蜍誤認為青蛙捕捉食用,吃完1至4小時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人送醫後不治,其餘5人經治療已康復出院。朱家祥表示,衛生局派員至患者住處採集檢體,送「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物種鑑定結果確認為盤古蟾蜍,並檢出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分。
  • 兩名男子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致1死
    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兩男子深夜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一死一住院
    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 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深夜抓青蛙煮酸菜湯  前天早晨9:00,重醫附屬永川醫院ICU重症監護室外,24歲的小陳(化名)的母親唐女士面容憔悴,從19日凌晨到20上午,她一直擔心著兒子,沒合過眼。
  • 長久不死的青蛙和蟾蜍
    一七八二年四月法國巴黎近郊的一位打十工人無意間在地下四米深處的石灰巖層中發現了四隻還有生命體徵的蟾蜍他們並排存活於一塊巨大的石頭縫中經科學鑑定他們已經活了一百多萬年了1782年4月法國巴黎近郊的一位打十工人無意間在地下四米深處的石灰巖層中發現了四隻,還有生命體徵的蟾蜍,他們並排存活於一塊巨大的石頭縫中經科學鑑定
  • 青蛙和蟾蜍的不同命運 frog toad
    青蛙和蟾蜍都稱蛤蟆,本屬一類,因為外表的俊醜,它倆開始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軌跡。frog fog smog dog jog log 串聯記憶:青蛙有霧吐煙霧,小狗慢跑拖原木。frog/青蛙,fog/霧,smog/煙霧,dog/小狗,jog/慢跑,log/原木。
  • 青蛙蟾蜍傻傻分不清楚?這裡有一份鑑別手冊
    "新手篇":全靠一雙慧眼 1.皮膚:光滑 vs. 粗糙 通常,青蛙的皮膚光滑溼潤,色彩斑斕;相反,蟾蜍的皮膚粗糙,滿是疙瘩(所以才有"癩蛤蟆"一說),顏色單調。
  • 五、蟾蜍(學名Bufo bufo,英文名Toad),青蛙(學名Rana nigro...
    五、蟾蜍(學名Bufo bufo,英文名Toad),青蛙(學名Rana nigromaculata,英文名Frog)   蟾蜍和青蛙屬兩棲綱,無尾目,蟾蜍屬蟾蜍科,青蛙屬蛙科。品種很多,它們是脊椎動物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中間類型。   蟾蜍和青蛙生活在田間、池邊等潮溼環境中,以昆蟲等幼小動物為食料。
  • 男子誤食蟾蜍致死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男子誤食蟾蜍致死: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凌晨1點左右,小陳和林子發現雨已經停了,就商量著到小區外的田間抓青蛙回來煮著吃。  「他們可能也沒仔細辨別。」唐女士分析,抓青蛙時,兩人順便抓回來兩隻與青蛙極其相似的蟾蜍。小陳和林子將青蛙和蟾蜍剝皮後,用酸菜煮了一鍋「酸菜青蛙蟾蜍湯」。  當時,林子的妻子和他另一個朋友也在,4人都吃過湯裡的食物。唐女士事後得知,小陳和林子吃得較多,其餘2人基本沒吃。
  • 蝴蝶與飛蛾,青蛙與蟾蜍,原來你的「常識」竟然錯了
    蛾中之王-烏桕大蠶蛾|圖:視覺中國青蛙的王冠與天鵝肉同樣道理,青蛙和蟾蜍也讓人傻傻分不清。青蛙總是給人機靈幹練的感覺,而蟾蜍卻被冠以「癩蛤蟆」的俗稱使人敬而遠之。人們厚此薄彼,青蛙王子總是有機會再戴上王冠,而癩蛤蟆不可能吃到天鵝肉。其實,有的青蛙長得像蟾蜍,有的蟾蜍又很像青蛙。小時候我們就被告知,青蛙皮膚光滑、顏色鮮豔而有光澤,蟾蜍色澤暗淡、皮膚布滿突起。但生活在南美的小丑蟾蜍卻擁有鮮豔的色彩,這些例外打破了關於蟾蜍的固有觀念。
  • 甘蔗蟾蜍體長超過50釐米重達一千克 入侵澳大利亞引發危機
    甘蔗蟾蜍是什麼蟾蜍?甘蔗蟾蜍也叫海蟾蜍、美洲巨蟾蜍,甘蔗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世界第三大蛙,甘蔗蟾蜍的重量幾乎可以超過一千克。甘蔗蟾蜍的表皮可以分泌出劇毒的液體,很少有動物會選擇去攻擊它,主要以昆蟲為食,但有的時候也會吃一些青蛙、蜥蜴等小型動物。甘蔗蟾蜍長什麼樣子?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毒性不會因高溫而消失不僅是臺灣盤古蟾蜍,不同蟾蜍物種,以及一些蛙類都可產生致命毒素。目前對我國兩棲類物種活性成分的研究提示,身體顆粒腺分布較多的物種含有的生物活性相對較多,容易引起中毒反應。蟾蜍讓人中毒的重要原因,在於其皮膚顆粒腺、粘液腺和身體不同組織能產生毒性類固醇內酯分子。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總體而言,蟾蜍毒素和蟾毒配基的作用類似洋地黃,可興奮迷走神經,直接影響心肌,引起心律失常,還能起到刺激胃腸道、抗驚厥和局麻的作用。」李文輝解釋道,急性中毒特徵常表現為呼吸急促、肌肉痙攣、心律不齊,最終導致麻痺而引起中毒死亡。蟾蜍皮膚、肌肉、肝臟和卵等不同部位均含有毒性成分。中毒途徑包括誤食及皮膚接觸,即使煮熟後食用也會中毒。
  • 眾所周知青蛙是吃害蟲的益獸,但是你知道青蛙的看家本領嗎
    在青蛙家族,一些體型較小的成員跳躍距離可達到身長的10倍。根據最近刊登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研究發現,青蛙強大跳躍能力的秘密就隱藏在腿部肌肉內,其腿部肌肉的柔韌性遠遠超過哺乳動物。跳躍前,青蛙會讓自己處於蹲伏姿勢同時拉伸後肢肌肉,挑戰物理學定律。這種拉伸能夠讓青蛙產生難以置信的機械能和力量,最終憑藉驚人的一躍擺脫潛在威脅。
  • 抓癩蛤蟆煮湯中毒導致一人死亡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 一死一住院。圖為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抓癩蛤蟆煮湯中毒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竟能致死?(組圖)
    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 一死一住院。圖為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誤食盤古蟾蜍中毒致1死5傷 誤食蟾蜍中毒後咋辦?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17日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  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民眾將蟾蜍誤認為青蛙捕捉食用,吃完1至4小時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人送醫後不治,其餘5人經治療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