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周新麗 許革武 李陽 董少波 況元媛)華北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曾一度數量銳減、瀕臨滅絕。令人驚喜的是,如今在黃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子午嶺,野生華北豹家族正在繁衍壯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最新研究認為,延安將成為野生華北豹向其他地區擴散的「根據地」。
槐樹莊保護站位於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2012年就是這裡的監控攝像頭首次拍到了野生華北豹影像。今年12月初,保護站站長吳程浩和隊員們整理檢查紅外相機時發現,多個監測點位上的相機都在不同時段拍到了野生華北豹「攜家帶口」的身影。
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槐樹莊保護站站長吳程浩:「從2017年開始就發現有豹子幼崽,而且不止一次發現幼崽,10%的相機發現有幼崽活動,最能說明數量增加種群穩定。」
吳程浩的判斷得到了權威專家科研成果的印證。從2014年開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和陝西省林業部門合作,在子午嶺林區設立80多個監測點,對這一區域的野生華北豹持續進行系統監測和採樣研究。今年9月,該團隊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動物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共同主辦的權威雜誌《整合動物學》上發表,為全球提供了首個可信的野生華北豹區域種群現狀評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子午嶺的華北豹區域種群,現在按照我們科學估計大約在110隻左右,目前這個規模在國內已知的華北豹分布區,它的密度是最高的,同時它的數量也是最大的。」
豹是森林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捕食者,必須有良好的生態和完整的食物鏈才能支撐種群生存。延安子午嶺發現大規模野生華北豹種群出乎了科研團隊的預料。
馮利民:「對於一個豹的家庭它要長期生存的話,它通常需要數千隻的中小型獵物,延安是處於黃土高原腹地,在我印象中黃土高原是黃土漫漫而且植被非常稀少,這個地方怎麼可能會出現豹呢?」
科研團隊最初的疑問,在林區工作了20多年的吳程浩給出了答案。他說,剛參加工作時他是林場的職工,隨著1999年延安在全國率先實施退耕還林,他們全面停止採伐,開始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過去的伐木工都變成了護林員。如今,子午嶺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已達94%,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20多種。近年來,林業部門還與森林公安聯合,對野生華北豹活動區域開展武裝巡查,防範有人盜獵或破壞生態環境。專家認為,野生華北豹種群在延安的持續增長,是華北和西部典型脆弱生態系統逐漸恢復的直接標誌。
馮利民:「目前子午嶺地區豹的種群率先恢復到一定的水平,而且這個種群還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未來的話它勢必向周圍甚至其他省份的歷史棲息地不斷地擴散,將成為其他歷史棲息地華北豹恢復的一個關鍵種源地。」
編輯: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