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發明一個新漢字,遭到女權主義者痛罵,如今人人都離不開它

2021-01-09 歷來現實

一九二零年九月四日,一位中國人在倫敦發表了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這首詩發表後,在英國華人圈引起轟動,很多人爭相閱讀傳抄,被很多年輕人引用來表達對異性的愛慕。

可是在這首詩在中國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不亞於一場地震。

原來在中國古代的漢語中,是沒有這個"她"字的,不但沒有"她",而且連"他"字都很少使用。

準確地說,"他"這個字就存在了,但是在古代的漢語中,並不作為我們現在熟悉的男性第三人稱使用,而是根本不分人或者物,都可以使用,比如「他山之石」、「無他」、「他人」。

古代想要表示現在的「他」,主語大多是用「其」,「他說」就是「其曰」,「其雲」;賓語一般會用「之」,「惡之」、「告之」。

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思潮席捲全國,白話文運動也蓬勃興起,"他"字慢慢就被大家當做第三人稱,代替了古漢語的第三人稱"其"、「之」。

可是中國傳統中,一直有重男輕女思想,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在任何事情上都要體現出來。

因此就有一些文人希望在文章中說到女性的時候,用一個不同於"他"的字表達出來,以區分男女。顯示男人的特殊地位,希望男女在第三人稱中區分開來。

當然這只是封建衛道士的想法,但是那些尊重婦女權益的人居然也贊成這樣做,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彰顯男女平等,因為英語也有女性專用的第三人稱單詞。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不管怎麼說,造一個字,來表示專指女性的第三人稱就成為當務之急,也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共識。

"五四運動"前後,很多文人覺得"伊"這個字不錯,充滿活力,寓意一個新的開始,比如古漢語有"下車伊始",而且這個字的讀音也好聽,有節奏感。

因此不少文人開始在文學作品用"伊"字來指女性,如大家熟悉的魯迅先生一段時期的作品中就是這樣運用的。

有很多歌曲就用"伊"來代指女性,比如《伊人》、《念伊人》、《伊人如夢》,《伊人如水》、《伊人紅妝》,《伊人何處》,一聽歌名,就覺得非常地美。

請看這首詩:夜深雨又落君亦夢醒、 瀟瀟灑悽涼伊人入夢、 聞而不見也君其獨醉、 伊人何時歸何其思絮。

伊人就是「她」這個人,代指女性。由此可見,"伊"這個詞富有詩意,用來做女性第三人稱還是很不錯的。「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意境很美。

也可以證明,這個詞當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深入人心。

如果把其中的伊人換成了"她","她這個人",「有位她人」,那將是多麼乏味。

但是有人卻堅決主張用另一個字"她"來做女性第三人稱,比如文章開篇時的那首詩的作者,此人名叫劉半農。

劉半農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鋒,是那個時期的知名作家,還是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導師、中國實驗語音學奠基人,光看這些頭銜,就知道此人是何等樣的了得。

更了不起的是,此人還有一個非常閃亮的洋招牌——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那是他在1925年在法國巴黎大學留學時獲得的,劉半農先生也是獲得外國文學博士這種最高學銜的中國第一人。

劉半農是漢字改革的推動者,是漢字拼音化道路的倡導者,並且在1933年主持編纂了《標準國音中小字典》,主筆完成了語言學巨著《中國文法通論》。

正因為劉半農地位太顯赫,說話分量重,影響力太大,因此劉半農創造的"她"字,後來才能在全國推行開來。

劉半農造的這個「她」,想來也是受到了英語的啟發,在英語中的男他女她動物它區分的很清楚,字形不同,發音也不同,而漢語中如果只用一個「他」字在做人稱代詞,不僅在發音方面區分不開,甚至落實在文字上也極易混淆,帶來不佳的閱讀體驗。他甚至還想給這個「她」賦予一個復古的讀音Tuo,用於口語使用時的區別,但最終不了了之。

可是他發明的這個字卻遭到了女權主義者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為什麼呢?

因為反對者覺得"她"字用的「女字旁」造成了對廣大女性的侮辱。比如由於封建社會鄙視婦女,把所有醜惡的東西都加上"女"字偏旁,他們認為相關醜惡現象是女性造成的。

如"奸"、"娼"、"妒"、"嫉",比如嫖娼的「嫖」字,為什麼要用女字旁?為什麼不用男字旁,難道不是男人才是「嫖娼」的主體嗎?還有嫉恨也可以是男的,為什麼會偏偏用女字旁呢?還有"奸佞",明明都是形容古代的男性朝臣,哪裡有女性什麼事兒?

反對的人認為,劉半農分明就是利用「職權」和所謂「權威」,表達對女性的歧視。

即使是從美學角度,也應該用"伊"做第三人稱。

如果你真的是為了尊重女性,為什麼偏偏要用這個字,想像力枯竭了嗎?何況明明有個現成的,已經深入人心的"伊"字呢?

劉半農也對「伊」字做了研究,他認為這個字偏向於地區口音,缺乏全民共識,而且讀音使用尤為不便,似有泛濫之嫌,「不甚調勻」。

但劉半農的支持者也一樣有鮮明的意見,這個女字旁的字可絕不僅僅只有幾個貶義字,更有一些相當美好的字,也是女字旁的,比如「好」、「妙」、「妍」、「嬌」、「嫻」、「嫵媚」等等,再如人世間最親愛的「媽」,不也是女字旁嘛。

不管怎麼罵,劉半農先生也聽不見了,他在1934年就與世長辭了,年僅43歲。

不管怎麼罵、這個"她"字已經被民間乃至官方認可,終究是一錘定音了。劉半農的好友魯迅後來也基本放棄了常用的「伊」字,開始使用「她」這個新字。文化大潮如同歷史潮流,浩浩湯湯,無可阻擋地蕩滌了守舊的思想學說,凡是具備流傳性的東西,一定自有它的道理。

男「他」女「她」都確定在劉半農生前,其實,劉半農也曾經造了一個動物「它」字,在他生前並未流行,但在他死後,仍然獲得了人們的推崇,且沿用至今。

相關焦點

  • 真香定律:他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3年,現如今卻廣受歡迎
    中華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就連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不同的含義。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在眾多漢字之中,有一個漢字並非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而是近代所創,是由一位名為劉半農的文學家所創造,在當時的社會引發了熱議,甚至被女性痛罵3年,現如今卻廣受歡迎,人人都在使用,看來就連漢字都逃不過「真香定律」。劉半農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也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半農主張漢字改革,認為漢字最終應該走在拼音化的道路上,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 他發明一個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卻被收錄進字典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別的漢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今我們所運用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來,漢字的一筆一划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古代時期的漢字書寫較為複雜,主要以象形為主,現代史的漢字已經簡單化。
  • 馮侖:從今天開始 我就變成了女權主義者
    來源:新浪財經來源:馮侖風馬牛   在新一期《共識》節目中,馮侖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馮侖:通過這個對話,我有一個小的改變。因為晃姐講的女權主義,是從法律、制度安排等角度,如果說就強調平權,那我是贊成的。洪晃:我跟你探討,我覺得其實你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是在大環境裡頭,可能作為一個老爺們,承認自己是個女權主義者的話,很多人都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其實,你是同意平權的。
  • 洪晃:中國男人掙錢不多的話 應該當女權主義者
    來源:新浪財經在新一期《共識》節目中,馮侖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為對話實錄: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洪晃:你覺得女權主義是什麼?馮侖:通常理解,我過去看到的許多說法,比較強調女性在一切方面跟男性都要無差別,都要一樣。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
  • ...期博聯體邀請6位新女權主義者,通過她們還原女權主義的真實面貌。
    博主簡介     主流媒體深度調查記者,大多數時候在各地奔走,熬夜寫稿,是為「午夜飛行」;鐵桿的女權主義者。業餘的志業是廣州新媒體女性網絡召集人。作為一名話語製造者或思想生產者,希望為一個更開放的社會而努力;這個開放的社會,不僅僅有自由和民主,也應該逐步消除歧視,有真實的平等機會。  進入博客>>> 「如果你厭惡思考女權這個詞,你就是一個偽裝的人權捍衛者。」
  • 《海馬星球》覃裡雯:我是如何進化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
    覃裡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誠地講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位「共產主義女權」特徵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從一位不自覺的女權主義者,轉變為自覺的女權主義者,又在德國徹底成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事實上我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她說,「我原來也是一個理中客,熟練地適用『客觀』,『不要以偏概全』這類父權社會的訓誡來規訓自己,也批評別人的思考。
  • 動保組織PETA新廣告引爭議:吃雞蛋就別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文/觀察者網 何律衡】 近日,知名極端動保組織PETA(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在美國加州投放的一個廣告牌火了,女權主義者看完表示大為光火。 據美國《ABC7News》11月30日報導,這塊廣告牌是PETA上周在加州南灣靠近聖何塞的101高速公路邊設立的。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罵了三年,現在「真香」
    覬覦齟齬」 ——歌曲《生僻字》幾年前,一首叫《生僻字》的流行音樂在網絡上走紅,歌曲中的許多歌詞都是我們平常不會見到的「生僻字」,聽過這首歌的人,覺得:「還不錯,挺好聽的!」
  • 《海馬星球》覃裡雯:我是如何進化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三明治
    覃裡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誠地講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位「共產主義女權」特徵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從一位不自覺的女權主義者,轉變為自覺的女權主義者,又在德國徹底成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  「事實上我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她說,「我原來也是一個理中客,熟練地使用『客觀』,『不要以偏概全』這類父權社會的訓誡來規訓自己,也批評別人的思考。
  • 狄奧多拉:妓女、女皇、女權主義者
    查士丁尼本可以像其他男人那樣把她當作情婦,但他執意要給狄奧多拉一個名分。當時的法律禁止身居高位者與妓女通婚,他為此不惜篡改了法律。查士丁尼這麼做必然是因為他對狄奧多拉的愛是真誠的;另外,他也不在乎皇后的出身,因為他自己就生在農民家庭。早年的不幸,無疑將她磨礪成了一個智慧、強大的女性,對她當政後的作為產生了很大影響。
  • 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此人發明一種東西,成功阻止漢字字母化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特殊符號,從古至今已有5000年,更新迭代多次,也曾歷經數次重創,但每一次,都有中華兒女突破重重障礙,拯救漢字於危難之中。20世紀就湧現了兩位愛國志士,一個靠凝練優美的文筆,一個靠先進前沿的科技,一路帶領漢字勇闖至今。
  • 「微博女權」「拒絕和程式設計師交往」你怎麼看
    事實上,這個原諒寶現在根本沒有開發出來,無論是因為道德或者法律層面的原因,還是從技術層面上來講,目前實現的機率都比較渺茫。或者這只是作者突發奇想開個玩笑。然而,雖然實現幾乎沒有可能,但是「原諒寶」仍然在網絡上炸開了鍋,不少「女權主義者」紛紛開始強烈抵制「原諒寶」連帶著遭殃的人還有整日開發APP「程序猿」們,不少「女權主義者」紛紛在微博上發起了「抵製程序員」的行動。這些圍攻程式設計師的微博用戶大多都是頂著網紅頭像,性別為女的用戶。
  • 我們需要打假「女權男」嗎?
    在日常交往中,如果一位男生和我談到這樣的內容,那麼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應該會是:他有在關注女性權益議題,甚至可能是一個女權主義者。自然而然地,我會對他產生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然而現實是,這樣的話,出自「N號房」事件的主犯趙周斌。
  • 中國式「網絡女權」的瘋狂:孩子到底該跟誰姓?
    比如再生一個孩子,讓它隨母姓。如果不願意再生一個的話,不妨在生育前定好,生男孩隨誰姓,生女孩隨誰姓,以及更多類似的解決手段。可極端女權們卻是對此視而不見,只剩一昧地批判。讓人不禁疑問,難道非要所有的孩子都要隨母姓,她們才會滿意?
  • 豆瓣9.2的高分,這部新劇值得一看,一個女權主義者的反女權鬥爭
    這不是馬修·維納第一次處理這種近代史題材,她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說是電視史最偉大的作品)《廣告狂人》見證了廣告業的動蕩,前幾年完結的《電腦狂人》則是見證了矽谷科技產業的爆發時期,而帶領觀眾回到美國第二波女權運動風起雲湧時代的《美國夫人》,可想而知充滿著豐富、繁複的時代細節。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因為多年文化的沉澱,漢字裡同一個讀音裡常常會衍生出來不同的文字。
  • 恩格斯為什麼成了「田園女權」?|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激進女權主義者也對恩格斯的看法有所批判。恩格斯認為,只有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財產關係,婚姻自由和女性解放才會實現。這意味著性別壓迫是附屬於階級壓迫的,婦女被奴役就是一種階級統治。這種看法遭到了一些反對。例如,激進女性主義代表人物麥金農(Catharine Mackinnon)就看到,婦女遭到奴役並不能只歸結於階級統治,「這一形式是和階級互動的,但絕非來源於階級構成或者是其單方面作用的結果。」
  • 中國不需要女權,更不需要美國價值觀的女權
    中國不需要女權,更不需要美國價值觀的女權。搞不懂國內的女權主義者,明明不知女權為何物,卻聲嘶力竭驚天動地。就好像葡萄酒大規模進入國內的時候,一些『懂行人』都要兌著雪碧喝,還美其名曰只能這么喝。女權不外乎如此。
  • 《海的女兒》閱讀風波:文學和女權啟蒙的新起點?
    這一傳統不論在歐洲的神話體系還是在現實社會活動(如臭名昭著的「獵巫」行動)中都有著顯著體現,而這種偏見在今日的文學創作和實際生活的性別認知中亦保留著演變繼承的印跡,單從前者來說,現代寫作者仍然樂於延用神秘女性的形象,只不過他們可能是出於諷刺戲仿或者預備賦予人物新的意義:在法國女權主義三駕馬車之一埃萊娜·西蘇著名的號召婦女寫作的「宣言」——《美杜莎的笑聲》中,這位女性主義者就刻意利用了
  • 英國人疑惑:明明是我們一百年前發明的技術,如今卻被中國壟斷
    一個國家的發展,科技是重中之重,中國科技能夠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根本離不開這些優秀的科技企業。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中國已經能憑藉科技技術在世界上獨當一面,並且中國很多項科技在世界上有著很深的影響力。對於中國先進的高鐵技術和5G技術,外國人都沒有什麼話說,不過對於中國無人機技術,卻引來英國人的疑惑:明明是我們一百年前發明的技術,如今卻被中國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