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別的漢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今我們所運用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來,漢字的一筆一划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古代時期的漢字書寫較為複雜,主要以象形為主,現代史的漢字已經簡單化。漢字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如今已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它能夠延續數千年說明它是優秀的中華文化,其實古人在接受漢字的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也曾遭遇許多阻礙。
從秦始皇一統天下說起,天下百姓皆為秦國之百姓,他們還必須要接受秦人習俗文化,文字也必須達到統一。為了讓天下人都接受秦篆,始皇帝沒少花費心思,儘管天下士人都抵制秦篆,後來還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更何況秦篆相較於其它六國文字要更加「先進」。近代時期,有一個人發明一個字後,竟然還遭到中國女性痛罵3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漢字的發展歷程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最終人們還是要選擇接受優秀的事物。
清末年間,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許多中國人都提倡向西方國家學習,甚至還要全面接受西方文化。在這一次重大的歷史抉擇中,很多人開始探尋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發展的道路,當年的新文化運動便是一次嘗試。中國古文字是否需要進行發展改進,中國人往後該如何書寫漢字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點。劉半農便是當年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他是著名的文學獎、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正因為他對漢字太過於了解,所以也明白必須要進行變革。
劉半農後來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還積極投身於文學革命,他反對傳統的文言文,提倡新時代的白話文。舊文學對中國的影響太深,直接進行改革必定會遭遇重重阻礙,所以劉半農主張在白話文沒有取得正宗地位前,文言和白話可暫處對待地位,他也並非是完全否定白話,而是想取長補短,但漢字的改革還是必須要進行的。在傳統小說領域,劉半農深知傳統漢字在其中的利弊,他提倡小說的社會作用和研究擁有群眾的通俗小說,想讓普通人都能夠讀懂小說,必須要進行漢字改革。
在傳統文言文中,第三人稱代詞「他」不僅可以用於代指男性,也可以代指女性。可劉半農認為只用一個「他」指向性不明確,有時候還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說男人還是女人,於是提倡再加上一個「她」字專門代指女性,而「他」則用來專門代指男性。如此看來很醒目,也能在外文翻譯中提供便利。可人們已經習慣用「他」來代指全部人,另外發明一個字「她」,導致很多女性認為這是在貶低女性,趁機太高男性的地位,因此還痛罵劉半農,這一罵便是3年。劉半農還因此被扣上「復闢」的帽子,這讓他是有苦說不出。
為此,劉半農特意創作現代詩歌《教我如何不想她》,他在詩歌中首次使用「她」字,原本有很多人反對他的提議,可在詩歌中卻看到使用「她」字的美感,文學界很多人都紛紛讚譽劉半農的首創「她」字,可仍然還有部分人不願接受這個字。不得不說,劉半農發明的「她」字的確很不錯,時間也證明了「她」字的可使用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都開始接受「她」字的使用,在文學創作中也用著更加方便。
現如今,「她」字已經被收錄進字典,大家也都在運用這個字,「她」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