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一個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卻被收錄進字典

2021-01-10 騰訊網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別的漢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今我們所運用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來,漢字的一筆一划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古代時期的漢字書寫較為複雜,主要以象形為主,現代史的漢字已經簡單化。漢字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如今已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它能夠延續數千年說明它是優秀的中華文化,其實古人在接受漢字的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也曾遭遇許多阻礙。

從秦始皇一統天下說起,天下百姓皆為秦國之百姓,他們還必須要接受秦人習俗文化,文字也必須達到統一。為了讓天下人都接受秦篆,始皇帝沒少花費心思,儘管天下士人都抵制秦篆,後來還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更何況秦篆相較於其它六國文字要更加「先進」。近代時期,有一個人發明一個字後,竟然還遭到中國女性痛罵3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漢字的發展歷程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最終人們還是要選擇接受優秀的事物。

清末年間,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許多中國人都提倡向西方國家學習,甚至還要全面接受西方文化。在這一次重大的歷史抉擇中,很多人開始探尋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發展的道路,當年的新文化運動便是一次嘗試。中國古文字是否需要進行發展改進,中國人往後該如何書寫漢字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點。劉半農便是當年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他是著名的文學獎、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正因為他對漢字太過於了解,所以也明白必須要進行變革。

劉半農後來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還積極投身於文學革命,他反對傳統的文言文,提倡新時代的白話文。舊文學對中國的影響太深,直接進行改革必定會遭遇重重阻礙,所以劉半農主張在白話文沒有取得正宗地位前,文言和白話可暫處對待地位,他也並非是完全否定白話,而是想取長補短,但漢字的改革還是必須要進行的。在傳統小說領域,劉半農深知傳統漢字在其中的利弊,他提倡小說的社會作用和研究擁有群眾的通俗小說,想讓普通人都能夠讀懂小說,必須要進行漢字改革。

在傳統文言文中,第三人稱代詞「他」不僅可以用於代指男性,也可以代指女性。可劉半農認為只用一個「他」指向性不明確,有時候還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說男人還是女人,於是提倡再加上一個「她」字專門代指女性,而「他」則用來專門代指男性。如此看來很醒目,也能在外文翻譯中提供便利。可人們已經習慣用「他」來代指全部人,另外發明一個字「她」,導致很多女性認為這是在貶低女性,趁機太高男性的地位,因此還痛罵劉半農,這一罵便是3年。劉半農還因此被扣上「復闢」的帽子,這讓他是有苦說不出。

為此,劉半農特意創作現代詩歌《教我如何不想她》,他在詩歌中首次使用「她」字,原本有很多人反對他的提議,可在詩歌中卻看到使用「她」字的美感,文學界很多人都紛紛讚譽劉半農的首創「她」字,可仍然還有部分人不願接受這個字。不得不說,劉半農發明的「她」字的確很不錯,時間也證明了「她」字的可使用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都開始接受「她」字的使用,在文學創作中也用著更加方便。

現如今,「她」字已經被收錄進字典,大家也都在運用這個字,「她」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了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比方說,民國有個語言學家,說了一個詞,卻被中國女人罵了三年。劉半農,1891年出生於江蘇江陰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聰慧過人,尤其在語言文字方面,更可謂是名不見經傳,6歲時就能吟詩作對。民國三十三年(190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常州府中學堂。劉半農是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參加過辛亥革命,後在中華書局任編輯,專攻翻譯與寫作。在此期間,劉半農又投身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
  • 真香定律:他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3年,現如今卻廣受歡迎
    在眾多漢字之中,有一個漢字並非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而是近代所創,是由一位名為劉半農的文學家所創造,在當時的社會引發了熱議,甚至被女性痛罵3年,現如今卻廣受歡迎,人人都在使用,看來就連漢字都逃不過「真香定律」。劉半農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也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半農主張漢字改革,認為漢字最終應該走在拼音化的道路上,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 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每個女性都在用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發明了漢字,一筆一划一撇一捺都是中國文化,而漢字對他國的影響也十分大,在古代為附屬國的高麗國與扶桑國所用的文字也都是漢字,而這兩個國家就是現在的韓國與日本,可見中國的漢字是一項多麼偉大的發明,現在也有很多外國人喜歡中國文化,來學習中文。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新詞引發網友熱議,哪些詞能收錄?
    有網友表示贊同,認為新華字典就需要「新」。@京城老記 :新華字典也創新了,你還不創新就落伍啦!@鳳翔龍飛 :新華字典也與時俱進了,緊跟時代的步伐!@金一帆Eric :順應時代潮流也有網友認為網絡流行語更新太快,收錄進詞典實用性不高。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用詞,網友大吵
    8 月 10 日第 12 版《新華字典》出版發行跟舊版相比,在內容上增加了很多新字、新詞、新義與 2011 年的第 11 版相比,時隔 9 年新出的第 12 版《新華字典》主要進行了 8 項內容的修訂,
  • 百年前發明一個新漢字,遭到女權主義者痛罵,如今人人都離不開它
    因此就有一些文人希望在文章中說到女性的時候,用一個不同於"他"的字表達出來,以區分男女。顯示男人的特殊地位,希望男女在第三人稱中區分開來。當然這只是封建衛道士的想法,但是那些尊重婦女權益的人居然也贊成這樣做,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彰顯男女平等,因為英語也有女性專用的第三人稱單詞。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罵了三年,現在「真香」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是發明了一個漢字,反倒被罵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劉半農,他曾在英國的倫敦大學留學,因在外國他鄉,思鄉心切,寫下一首叫《叫我如何不想她》的詩篇,此詩句句情感真摯,令人動容。詩名最初是《情歌》,後《改成了《教我如何不想她》,整個詩篇裡共有五個「她」字。
  • 曾是書店倉管員的他,堅持26年編出兩套書法大字典
    此外,該書還收錄了王羲之、蘇軾、齊白石等名家書寫的風格迥異的「鼠」字。 田其湜與書法結緣,始於1980年。當年,田其湜進入麻陽新華書店工作,擔任倉庫管理員,需要在包書紙上用毛筆寫「貼頭」,記錄書籍的書名、出版時間、出版社存書量等信息。為了把工作做好,他臨摹古人的字帖。「一開始只是把書法作為工作助手,後來發展成了興趣愛好。」田其湜說。
  • 網友曝疑似偏旁怪字字典查不到 專家稱屬死亡字
    新京報訊 (記者範春旭 石明磊)近日,網友發帖稱,發現生僻字「丨」、「丶」「灬」並未收錄在日常字典中,這些字是否有收錄價值,引發網友討論。  網友  怪字未收入現代字典  前日,一微博網友發帖稱:我才發現原來「丨」是一個字啊!念「滾」啊。  網帖引發眾多網友好奇,並跟進搜索出「丶」「灬」等字並標註讀音以及釋義。  網友稱,這些看似偏旁部首的「怪字」,竟然也是漢字。
  • 《新華字典》「上新」,有人卻吵起來了……
    作為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時隔九年,《新華字典》「上新」,新在哪裡?《新華字典》(第12版)共收單字13000多個,收帶註解的詞語3300多個。
  • 老人編纂《直檢字典》 無需查拼音部首5秒找字
    說起自己發明的字典,他顯得更加精神,渾身充滿了執著的氣息和對文字的熱愛。梅雪儔是名高級工程師,畢業於西安建築工程學院,這一輩子都從事建築設計。很難想像,這名高工竟然跟文字結緣,還如此執著,竟然還花了20年時間,花費40餘萬元編寫一本字典。說起編著字典的原因,他說起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 大型書法字典——《書法字海》修訂版出版
    2003-04-15 18:03:33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奚啟新   大型書法字典
  • 《新華字典》初版記
    「伍記小字典」1948年秋天,解放戰爭接近尾聲,魏建功從臺灣返回了北平,他與北大中文系的先生們會面相聚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閒談之餘,編字典的事兒終於被提上日程。最早與魏建功聊起此事的周祖謨後來回憶:「我們認為這是一項有益於普及教育的工作,必須要當做一項事業來努力進行。談話之間,仿佛一個新的試驗工作將要開始了,心情十分振奮。」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但在很久之前「她」其實並不是表示女性的,是一個叫劉半農的人將「她」改了讀音的,當時還轟動了全國並被反對攻擊。很早以前古人是不區分人與物,他這個字是男女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的。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比如說漢字中的他、它,最初的時候他代表的泛指單個的人,而它則代表某一種事物或者動物。直到一個人又發明了另一個「她」,這個字出現後才有漢字上ta的男女之分,現在她這個詞泛指單個的女性。漢字中的「她」是民國時期一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做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彭,初字半儂,後改名為版農。光緒十七年,他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自小飽讀詩書,做對聯能力更是當第一覺。
  • 八旬翁傳承雷州文化 手寫編纂方言字典
    2009年,蔡山桂獲得「湛江市雷州話傳承人」稱號,2012年-2013年手寫編纂、出版《雷州話字典》。30多年前,雷州話傳承人蔡山桂投入到與雷州話相關的創作工作中,著有包括《雷州話同音字·雷州歌韻》《雷州古今楹聯選》等多部作品。為了進一步傳承雷州文化,他於2012年-2013年手寫編纂、出版《雷州話字典》。
  • 錦州變態殺人惡魔落網,在女屍背上刻字,警方通過老康熙字典破案
    這是《康熙字典》的索引法。這部成形於清朝康熙年間的字典,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也是上到官學研究,下到百姓學習的重要工具,以至於如今很多生僻的古漢字,我們仍舊要翻閱《康熙字典》才能找到正確的讀音和釋義。那麼你能想到《康熙字典》也能破獲重大刑事案件嗎?
  • 一輩子的姓 「查」一遍字典,改了!(組圖)
    查大爺說,「現在因為字的讀音,很混亂。」  一姓兩音兩輩人爭論不休  念chá:六旬父親只認傳統  讓查大爺苦惱的,還不是這件事情,而是「一家人兩個姓」。查大爺和兒子出去,別人稱呼他的姓是「chá」,而稱呼他兒子,則是「zh」。兒子想給孫子改姓zh,女兒也說自己姓zh。這還不算,幾個姊妹中,有兩個說自己姓zh,沒改姓的兄弟家的孩子也說自己姓zh。
  • 退休中藥師發明新檢字法 可不用拼音和部首
    鄭翰 製圖 簡便檢字法查字要則不需要查部首,也不用翻拼音,只要知道漢字的第一筆和第二筆筆劃,就能很快在茫茫字海中迅速查到這個字。73歲的退休中藥師李國楨潛心10年琢磨出這套「簡便檢字法」。昨天,李大爺向記者展示了他按照這套檢字法自制而成的「字典」。
  • 此人寫了「一個字」,被女人罵了3年,魯迅也罵他,後卻誇用得好
    此人寫了「一個字」,被女人罵了3年,魯迅也罵他,後卻誇用得好我們中國的漢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種歷史長度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子,以及說的話,都已經和古時候有了很大不同,因為隨著時間的流轉,人們行為習慣的改變,大部分的漢字都已經簡化了,說的話也更加口語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