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供給緩慢增加,飼料總體情況是存量博弈,認為走產品和服務專業化路線的企業將有能力持續提高市佔率,由於天花板相對較高,飼料行業的盈利情況較為穩定。
2016年飼料行業產量同比止跌向上
2017年至今飼料產量環比、同比趨勢
2015~2017年180家飼料企業不同品種飼料產量月度走勢
伴隨弱周期景氣回暖,龍頭市佔率提
從飼料企業數量來看,從2008年以來,我國飼料工業企業數量出現總體下降的趨勢,2016年飼料加工企業為7047家,相較於2009年下降5244家,複合年均增長率為-6.7%(Wind數據)。從飼料工業協會統計的產量走勢圖看,萬噸以上企業產量趨勢抬升,而0.5萬噸以下產量的小廠呈現趨勢下降。
2015~2017年10月不同規模飼料企業產量走勢圖
儘管伴隨生豬出欄量的下降周期,2014、2015年前五大飼料加工企業的市佔率有所下滑,市場對飼料龍頭是否具備持續增長能力產生了擔憂;但我們看到經歷了2016年、2017年持續性恢復,17年行業CR5時隔三年之後重回20%以上。究其原因,下遊養殖的規模化、專業性進一步提升,帶來品質穩定、種類齊全、服務全面的飼料龍頭新一輪持續量增的機遇。在此邏輯之下,認為2018年飼料銷量還將延續景氣弱周期表現,銷量增速有望進一步放大。
行業拐點已現,接力養殖高景氣
均重提升和規模化帶動自配料減少將輪番推動飼料行業景氣上行。當前生豬養殖已經步入周期右側,雖然存欄量目前仍未反轉,但是出欄均重相比於 2013 年已經提高了接近7%,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隨著大型養殖場的產能逐漸投產,預計生豬供給將緩慢增加,繼續推動飼料需求增加。
2005-2018E年我國豬飼料產量及同比變化圖
豬價下行,生豬養殖行業進入右側
生豬存欄量仍在下滑
生豬出欄均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2017年受禽流感影響行業產能出清,預計2018年養殖量將反彈回升。2017年禽類養殖量受到禽流感影響,整體處於低位,部分區域存欄甚至降至 6-7成,行業產能出清嚴重,預計黃羽雞有 20%產能徹底退出。下遊養殖數量的減少直接影響上遊飼料需求,預計2018年肉禽飼料生產量同比減少4個百分點至5770萬噸。同時判斷隨著禽流感影響逐漸出清,以及市場對2018年下半年雞價一致看漲,預計2018年肉禽存欄量將顯著回升,有望帶動肉禽飼料生產量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至6232萬噸。
2005-2018E年我國肉禽飼料產量及同比變化圖
2017 年初肉禽行業經歷過一輪深度虧損,產能出清嚴重
2001-2017E祖代雞引種量
養殖業務放量繼續,產業鏈綜合布局初具規模
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以及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許多飼料龍頭企業紛紛開始布局生豬養殖全產業鏈。生豬養殖處於飼料行業的下遊,我們認為向下遊養殖業發展不僅可以更好的抵禦市場需求以及價格風險,將飼料產量進行內部消化,同時進入平均生產力水平依舊較低的生豬養殖行業從事高效的規模化養殖,賺取超額利潤,有望提高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
從生豬養殖再向下遊延伸則是屠宰以及食品消費行業,食品消費業務在銜接生豬養殖業務之外,具備更高的利潤獲取能力。「飼料—養殖—肉產品」的發展模式使得各個產業間可以協同發展、降低行業波動帶來的風險,為公司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表:飼料行業內龍頭企業紛紛布局全產業鏈上市公司產業鏈
自2015年起,飼料企業開啟了養殖業務的探索,2016年紛紛拋出百萬頭甚至千萬頭級別的生豬出欄規劃。我們認為飼料亟需建立基於當前規模化程度下的銷售渠道,更好的綁定下遊大客戶,通過銷售合約、戰略合作、股權投資等等形式,既可以穩定飼料業務的穩定增長,又可以獲得投資收益;在養殖周期波動收斂、行業平均生產效率偏低的背景下,投身高效、專業的養殖是產業鏈整合與重塑渠道的最優解。
規模化專業養殖的投入巨大,平均一頭母豬正常一年生產20頭仔豬來計算,全部成本為2萬,流動資金600-7000元,保守預計前期需投入3萬元左右,以一個高效豬場通常1000頭母豬計算,出欄2萬頭豬,運營投入成本3000萬,專業化養豬已成為資本密集型行業。豐厚的利潤給飼料企業縱向整合產業鏈帶來可能,在周期底部向上的時點,驅動飼料龍頭紛紛踏足養殖業。
表:飼料企業紛紛涉足生豬、肉禽養殖業
經過兩年時間探索,飼料企業在2017年迎來了生豬出欄高速增長與頭均盈利較好的乘數紅利,其中新希望、大北農、唐人神相較2016年生豬出欄量均有翻倍增長的預期,擴量能力突出。
可以確定的是,飼料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整合過程中已經體現出較好的整合能力,儘管在豬價的下降周期中,短期對盈利狀況存在負面影響的風險,但中長期戰略方向與能力逐步得到證明。
表:飼料龍頭2017年飼料銷量和養殖出欄量預計
原材料價格開始緩步上行,下遊規模化進程加速
2018年是供給側改革第三年,玉米種植面積已經連續兩年大幅下滑,下遊深加工對庫存的消化速度也有所提升,玉米價格已經進入一個長期爬坡上漲的通道。飼料企業通過提高庫存周期、鎖定遠期價格、進口低價替代品,有望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贏得超額收益,同理,養殖企業可以進一步拉開與散養戶的飼料成本差距。
當前玉米、豆粕價格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規模化程度加速提升,飼料企業強者恆強。隨著養殖周期的不斷更替,我國畜禽養殖行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環保加持下,規模化進程更是加速前進。以生豬養殖為例,2014 年我國生豬規模化程度僅為 41.80%,在經歷了 2015 年以來的環保高壓之後,預計 2017 年規模化程度將達到 55.41%,3年提升了13.6 pct。而規模化程度的快速提升意味著上遊飼料企業銷售重點將由以往的以價取勝變為以產品質量和養殖服務為核心,這將顯著利好擁有核心產品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龍頭企業,行業將呈現強者恆強的發展趨勢。
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快速提升
總結
展望2018年,由於肉禽料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豬料與水產料的下遊景氣延續,我們認為飼料行業整體回升可期;此外,下遊養殖的規模化、專業性進一步提升,飼料龍頭新一輪持續量增的機遇還將繼續演繹;最後,飼料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整合過程中已經體現出較好的下遊擴張與盈利能力,中長期戰略方向與能力逐步得到證明,前期轉型卓有成效的標的值得關注。
(來源:新飼料綜合整理自觀研天下、中國產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