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尾浮漂的用料最高級?那只是PC材質罷了,更不一定適合你

2021-01-12 北京釣魚達人

漁具圈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噱頭,本次要說的噱頭是浮漂的水晶尾材質高級。其實,不僅這類材料也分高中低檔,反而絕對不高級、更不是所有釣魚人都適合使用。要說這類漂尾的材質,首先就要提到浮漂分類相對複雜的日本hera釣法使用的浮漂(黑拉釣法/海拉釣法/赫拉釣法),有興趣的釣友可以去了解一下hera浮漂。而且hera浮漂最大的特點就是貴,看著笨重甚至另類,材料用的也算是業內最好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但對比普通釣魚人來說,同樣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耐操」,為啥提及這類浮漂?緣由此類「高檔浮漂」早就在部分魚漂上採用「水晶尾」了(這裡要注意是部分採用,因為hera浮漂的分類更細)。由此,我們釣魚人就遇到了水晶漂尾高級、高檔、材質最佳等的「如雷貫耳」般的宣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水晶漂尾真的是漂尾最好的材質嗎?視覺效果最佳嗎?您往下看~

視覺首先來自「光」其次說材質

言歸正傳,影響釣魚人視目的漂尾效果因素有很多,從浮漂的角度,制漂的工藝水平差別,上漆的種類/步驟/次數差異,漂尾的粗細差異等等都有。下面說明的情況都是在排除以上其它影響的前提下分析討論的,同時本文也不討論浮漂的其它部件/性能問題,只說材質透明度對漂尾視目的系列影響效果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最高級。

從普通釣魚人(浮漂使用者)的角度,其實完全不需要了解漂尾是什麼材質的,只要選擇在釣魚當時的環境下,可以清楚看到漂目就足夠了。因為光線的程度不同(強光/陽光/室內燈光/夜釣燈等多種),光源照射方向與釣魚人視線方向的不同(順光/側光/逆光等),不透明漂尾/半透明漂尾/全透明漂尾的視覺效果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

釣魚視覺的環境要素和材質的關係

我們需要了解不同透光度漂尾材質適用的環境,不透明材質主要是反射正面和極少部分側面光源的光(這裡指的圓形漂尾),不能利用背面的光源,所以在晴天順光,室內亮光,夜釣燈照射下表現很亮;但室外逆光,陰天,黃昏就會出現視漂困難的情況。而半透明的漂尾對室內光線,夜釣燈光線,順光的視目效果不如不透明漂尾亮(因為可以透過部分光線,所以沒有不透明漂尾反射的光線多,但也顯得不那麼「刺眼」),這在陰天、逆光側光、早晚光線不足的時候,視漂效果要好很多。

半透明材質也會區分透光率30%/-80%不等,常規上半透明漂尾做出來的漂是全天候浮漂(一定記住,許多行業包括釣界,所謂的「通用」「通殺」「全天候」無非僅代表中庸而已,絕不是高級)。陰天尾浮漂也常採用半透明材質,而透光率更高的就要叫全透明漂尾了,全透漂尾的使用特點更明確,僅僅是在逆光的時候最醒目,但正面強光的時候表現不如不透明漂尾,弱光陰天時候表現不如半透明漂尾。(當然實際製作中還要考慮底漆與色漆地上不下,上多少層,上什麼色的問題)。

「水晶尾」的材料直接左右視覺效果

其實從材料的角度,全透明材質漂尾有很多種可以選擇,比如最常見的玻纖漂尾,很早以前就有全透明材質的,只是因為產量/價格/耐用度/在漂尾實際應用性價比不高等原因,一直沒有成為主流漂尾材質。

而所謂的「水晶尾」,其實就類似寶石和工藝品界常出現的問題,是對透明度高材質的借稱。所有全透明的材質都可以叫做水晶尾,而近年吹得比較多的所謂水晶尾材質其實就是PC材質,主要成分與塑料光纖的主要成分是一樣的東西--聚碳酸酯,不是什麼新鮮、更不是什麼高級的東西。而且價格還是較低的,至少在相對高價的浮漂價格裡佔的成本比例遠遠小於大家的想像,在工業原料價格上來說,每噸或每立方米幾萬十幾萬的價格,看似價格高嗎?實際放到漂尾上,是很低的幾毛錢價格。

引出「電子漂」漂尾可加深理解和認識

如果上文這樣說大家還理解得不透徹,那就換個角度,其實全透明的尾纖原料來源基本都是日趨成熟的光纖材料(家裡寬帶用的光纖就是民用級別的光纖),無論是石英光纖(所謂的玻纖,二氧化矽(SiO2)為主要原料)還是塑料光纖(原料主要是有機玻璃(PMMA)、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其實PC尾最大的應用反而恰恰是在電子漂漂尾的採用,其實市面上的所有電子漂尾都可以叫做水晶尾。

材質說明白了,就要說明一下特點了,按常規的漂尾直徑0.5-1.5mm,玻纖尾的相對硬挺而重一些(比重2.22-2.65),PC尾的相對軟而輕一些(比重1.2左右),採用PC尾,可以做的自重更輕更耐受衝擊。但PC尾對比玻纖尾還有一些相對大的問題就是做長漂流氓漂的尾硬度不夠,再加上僅僅是逆光環境的表現突出,這個才是怎麼忽悠都用的人較少的直接原因。

寫在最後:

在釣界,永遠不要刻意關注商家對於新材料/新發明/新說法的噱頭,不同的漂尾材質僅僅決定了浮漂適用的光線環境而已。這就像世間任何事都是適合了,才最好,而沒有本身就決定其最好,釣界同樣不會例外。而且,尤其用長竿的釣友,環境下漂尾粗細、透明度、漆色、材質等因素,對於視目的提升效果遠不如一個加粗尾、扁尾甚至醒目豆來的實際。所以依舊奉勸,釣魚人需要明確自己的實際需求才是真的,而不要不結合自己的實際去聽信商家和大師的忽悠。最簡單就是購買浮漂時,將漂在不同的光線環境下,放在實際的視漂距離,直接用肉眼進行對比,能視目清楚就夠了。只聽信什麼「高級」「最好」「神奇」,那才是最不需要的~

相關焦點

  • 浮漂拿在手中看很清晰,釣魚的時候卻看不太清楚,是什麼原因?
    軟尾的浮漂因為它是空心兒的,空心那它就有一定的浮力(相對於實心尾來說),這樣對浮漂整體來說起到了增加浮漂自身浮力的作用。硬尾(實心尾)的浮漂由於它本身的這個自重比較大,而且它沒有浮力,所以說吃口信號相對比較誇張一點,那它有一個放大信號的作用,適合於調那個快魚啊,生口魚。
  • 不同的浮漂有什麼特點,如何選擇合適浮漂,老釣友也不一定知道
    根據各個部分的長度不一樣,可以分成不同浮漂,今天不講材質,只講漂腳、漂身、漂尾不同長度的不同特點,以及它們不同釣法的具體運用。先來說下漂腳、漂身、漂尾在浮漂組成中的作用。漂腳:漂腳的長度決定浮漂翻身的快慢,漂身和漂尾相同的浮漂中短腳翻身快,長腳翻身慢。漂身:漂身也能影響到漂身翻身的速度,長漂身翻身慢,短漂身翻身快,長漂身穩定,而短漂身靈敏。
  • 冬釣輕口魚,硬尾浮漂和軟尾浮漂,你怎麼選?
    釣魚前選擇一支合適的浮漂,是獲得好漁獲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浮漂選擇一定要得當。不同魚情,不同水域,不同季節,垂釣不同魚種,浮漂的選擇套路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浮漂怎麼選,還是考慮性價比,價格高的未必適合休閒釣。其實一支好的浮漂是什麼樣的?
  •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這些材質的浮漂信號及特點你懂嗎?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是釣魚人不可缺少的重要配件之一,各種類型,琳琅滿目的浮漂,繁雜,多樣蘆葦、納米、孔雀羽、巴爾沙木、桐木、豪豬刺等等,那麼這些常用的浮漂,信號和特點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介紹下各種浮漂的信號反應以及特點!
  • 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一支浮漂主要是三個部件構成,漂身、漂尾和漂腳,三個部分又差別很大,這也導致了有多種「組合」,導致了浮漂的選用不是件容易的事。選擇一支適合魚情的浮漂,對於釣魚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釣魚人把浮漂稱之為「眼睛」,雖然看不到水下的動作,但是根據浮漂的「語言」來推測水底的動作。
  • 從熟悉浮漂鉛重比不同的特點開始 更深層次的理解浮漂性能的挑選
    今天作者就根據多年使用和製作浮漂的經驗,來談一談不同材質浮漂與鉛重比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根據鉛重比來挑選適合不同魚情的浮漂,相信一定會讓各位釣友在浮漂挑選上有一些新的認識。在這種魚情下使用鉛重比在2倍以下的浮漂,會有一定的幫助。
  • 冬釣輕口鯽魚,有的說浮漂用細硬尾,有的說用細軟尾,你怎麼看?
    到了冬季鯽魚的進食變輕,氣溫越低身體越是僵硬,張不開嘴進食力度很小,所以在冬釣鯽魚時一定要注意應對輕口的首要問題是讓魚怎麼把餌料吃進去。從釣組搭配的角度來說要使用細線小鉤,從餌料的角度來說要使用餌團小而且輕的餌料,從調漂的角度來說讓餌料躺在水底更便於鯽魚就餌。
  • 複合材料浮漂和孔雀羽浮漂比,哪個更好?
    所謂複合材料浮漂就是我們所說的納米浮漂,至於說納米浮漂和孔雀羽浮漂比哪一種更好,那就要看它們的用途啦!納米浮漂納米浮漂是介於蘆葦浮漂和巴爾杉木浮漂之間的一款浮漂,具有廣譜性性和實用性,最大的特點就是納米有著「永不吃水」的優點,即使野釣操作不當魚鉤扎進漂身導致破裂,也不影響使用,這就是穩!所以納米浮漂最適合野釣。
  • 【釣魚技巧】冬釣鯽魚,浮漂應該這樣選,放大信號讓漂相更清晰
    小水域不釣深遠,是冬季臺釣鯽魚比較好的方法。所以用竿通常4.5以下就可以,那浮漂的吃鉛在一克左右就能做到拋竿精準,而且漂相會比較明顯。如果拋竿有困難,那只能增加浮漂的吃鉛。夏秋季節選擇浮漂是保持靈敏度夠用吃鉛越大越好,冬季是保證拋竿準確越小越好。
  • 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的區別
    隨著垂釣行業的興起,我們在市面上能夠看到的浮漂也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讓人眼花繚亂,許多漂我們甚至都分不清它的用途,買來以後,往往使用效果並不理想,最後只能束之高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 一、軟尾浮漂先來說軟尾浮漂,什麼是軟尾浮漂,就是指製作方法是:可更換的空心漂尾,以孔雀羽為主要材質的漂身,碳素材料製作而成的漂腳。軟尾浮漂的自重比較輕,浮力大,漂身是軟的,目數通常在七到八目。
  • 釣魚技巧:浮漂的形狀不同,有不同的用途!選對浮漂,才能釣好魚
    從漂身的角度來說,對於休閒野釣來說最為指的注意的就是浮漂的翻身速度,通常來說短粗的浮漂翻身速度更快,細長的浮漂翻身速度更慢。夏秋季節釣大魚為主,小魚比較多,浮漂就需要注意翻身速度。冬季一般是用細長身浮漂,不追求翻身速度,追求的是浮漂的上下行阻力更小。所以短粗的漂身上下行比較慢,凡是翻身快,更適合用來釣浮、釣行程、釣翻身,等幾種比較特殊的釣法。
  • 水庫釣黃尾、青尾鯝怎麼選擇浮漂,很有講究
    黃尾鯝,嘴小勁大,手杆作釣手感十分好,所以讓眾多釣魚愛好者趨之若鶩,回味無窮。黃尾、青尾的嘴巴較其他魚而已更小,嘴巴是突出而且向下,吃餌的方式與一般的魚也不同。所以釣黃尾調漂很關鍵,選漂也很關鍵。一般而言,水庫釣黃尾、青尾鯝最好選擇近岸處的小斜坡為佳,水深2米左右合適。釣這種黃尾青尾之類的鯝魚,有兩種釣法,釣底和釣浮,兩種釣法不一樣,對於浮漂的選擇也有較大差別。先來談談底釣黃尾、青尾該如何選擇浮漂吧,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學到的一些小技巧,分析一下。底釣黃尾鯝,浮漂一般需要調得很,通常用的是帶雙鉤調平水釣兩三目。
  • 浮漂的軟尾和硬尾,差別到底在哪裡?釣魚老司機幫你解惑!
    一、漂尾的長短問題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在漂尾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實心一個空心,受到工藝的限制,空心軟尾浮漂不能做得太長,常見的基本都不會超過12目,也就是說軟尾浮漂的漂尾比較短。漂尾短,對於浮漂來說就是一個比較大的缺點,首先漂尾短肯定就不適合釣深水,有興趣的釣友可以研究下各種軟尾浮漂的指數,基本都是用來釣2米以內深度,幾乎只用來釣鯽魚,軟尾浮漂不適合用來釣大魚。
  • 硬尾浮漂和軟尾浮漂的區別,應該如何選擇
    浮漂是垂釣者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垂釣裝備。浮漂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比如以材質的不同分類,以浮漂的外形不同分類,以浮漂的各部位的長短分類等等等。還有一種分類是以浮漂的漂尾(我家這叫「苗子」)軟硬不同進行分類,這個分類就兩種一是硬尾浮漂,二是軟尾浮漂。
  • 手工製作10套孔雀羽毛浮漂,送給自己最好的釣魚禮物
    釣友們如果心細,可以從中理解一些浮漂靈敏度與穩定性之間的關係,對自己釣魚當中,在浮漂選擇上也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次製作的浮漂全部建立在大量的實測數據之上,並不是僅憑臆想來製作,一些漂型的改進和測試甚至超過了2年,只為更能體現浮漂特性,在靈與鈍之間尋找最佳的平衡。
  • 釣魚老手說浮漂,揭示不同浮漂的特點,以後釣魚不會用錯浮漂
    不少剛學釣魚的釣友經常一支浮漂打天下,雖然也能釣到魚,但是漁獲經常不太理想,雖然漁獲跟眾多因素有關,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源自浮漂使用不當。今天就聊聊一些浮漂選擇的常規套路,希望對新手有所幫助。一、不同材質的浮漂有啥不同目前常見的浮漂主要有四種材質,包括蘆葦、巴爾衫木、孔雀翎、納米材料(就是塑料),這幾種材質。
  • 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的對比,你更喜歡哪一種?
    大家都知道軟尾與硬尾漂是有區別的,但是我們現在很少能見到軟尾浮漂了。我們現在常見的大部分浮漂的漂尾都是由玻纖作為材料製作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硬尾漂的漂尾。那麼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些我對於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的使用心得!
  • 釣什麼魚用什麼浮漂,掌握這幾個技巧,輕鬆選出合適的浮漂
    所以今天把浮漂的各部分拆開來說,看看不同造型、長度、粗細有和不同,這樣方便各位釣友在以後垂釣中選擇適合的浮漂。一、浮漂的總體長度問題這裡說的長度說的是浮漂的整個長度,包括漂腳,漂身,漂尾,三個部分的總和就是整個浮漂的長度。
  • 浮漂有軟尾,硬尾,粗尾,細尾之分,在釣魚中有啥區別?
    浮漂的種類非常多,從材質上說有蘆葦、巴爾杉木、羽毛、這3大類,不同材質比重不同,所以浮漂大小相同在吃鉛上也不同,其中蘆葦和去殼羽毛自重更輕,通常在冬春季節魚輕口的時候使用
  • 冬季釣魚,浮漂選擇很關鍵,選擇硬尾還是軟尾,魚口完全不一樣!
    臺釣是鉛墜懸浮的,找底後浮漂、鉛墜、子線餌料達到一種平衡狀態,魚進食餌料會拉動子線,從而帶動鉛墜,這樣浮漂動作就出來了,所以鉛墜的大小不同,對於打破平衡需要的力度也不一樣,很明顯鉛墜越小,平衡越是容易被打破。記得有釣大棚的高手說,釣大棚的浮漂都是用最小號的,甚至要有自己定製的,這種浮漂吃鉛非常小,浮漂按下去都不會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