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鼻炎鬧」,孩子總是鼻塞、打噴嚏,還流清鼻涕,而且眼睛癢、耳朵眼兒癢,不由自主地揉鼻子和眼角。很多人把這種情況看做「小感冒」,認為無需在意,但往往因為忽視就讓它成為定期拜訪的頑疾。因為它根本就不是感冒,而是季節性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
與感冒易混淆
正在讀二年級的童童(化名),被同學起了個外號:「噴嚏精」。因為他總是在課上打一連串響亮的噴嚏。家長誤以為是得了感冒,帶著童童到了泉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看診後,確診為過敏性鼻炎。
正值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泉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接診了200餘名過敏性鼻炎患兒。該科康碧珠副主任醫師介紹,誘發過敏性鼻炎的要素主要有兩個:一是食入性過敏原,牛奶、雞蛋、海鮮、堅果等;二是吸入性過敏原,包括塵蟎、花粉、真菌、動物皮毛等。
對於食入性過敏原,可到醫院檢查過敏原,避免食入性過敏原。對於吸入性過敏原,居家可使用空氣淨化器,保持環境清潔。避免接觸有皮毛的動物,家裡毛絨類織物、被單等要勤洗、暴曬。
過敏性鼻炎很容易跟感冒混淆,因為他們的症狀十分相似,而過敏性鼻炎相對感冒來說更為頑固,需要通過積極的治療進行改善。
二者區別:感冒初期為鼻癢、鼻塞,後7—10天症狀基本就會消失,感冒常會伴有發燒等全身不適,初期會有清水鼻涕後轉為黏膿涕,但量不會很大;過敏性鼻炎,反覆鼻癢、打噴嚏,多見於清晨與夜間,過敏性鼻炎發作時,大量清水鼻涕就會「傾瀉」而下。
康醫生建議,如果孩子「感冒」一直不見好,常流清涕、或揉眼睛、鼻子,考慮過敏性鼻炎可能,需儘快到醫院診治。
過敏性鼻炎
怎麼治
入秋後,早晚和中午可感覺到明顯的溫差,要注意防寒,小心感冒侵襲,因為很多鼻炎都是從感冒開始的,不要讓自己的鼻炎加重。
預防過敏性鼻炎應做到以下幾點:
戴口罩。口罩不僅能阻隔細菌、病毒,同時還能夠阻隔過敏原,減少進入鼻腔的過敏原的數量,從而減輕鼻炎的症狀。
鼻衝洗。清潔鼻腔,清除病原微生物及過敏原對鼻黏膜的刺激,有利於鼻黏膜內環境的穩定,從而降低鼻炎的發病率。衝洗鼻腔可用生理鹽水衝洗鼻腔,衝洗時,取坐位,頭向前斜傾45°,張口自然呼吸,防止嗆咳,從上方鼻孔衝入鹽水,從另一側流出,便完成了一次鼻衝洗。同法衝洗另一側。注意兒童使用洗鼻器切勿用力過大,容易引發中耳炎。
康醫生建議,確診過敏性鼻炎後,建議到醫院由專業醫生診斷用藥,過敏性鼻炎雖不可根治,但可控制,如果在早期發現過敏性鼻炎並及時控制,並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學習。
□本報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黃麗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