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醜行作為豫劇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之一,以其漫畫式的獨特藝術魅力,成為豫劇表演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地位。豫劇丑角由花臉行分化而來,又被稱為「三花臉」,所扮演的人物類型不一,跨度較大,大致可分為官醜、公子醜、小丑、老醜、娃娃醜、武丑等,既可表現心地善良、滑稽幽默之人,又可表現奸詐狡猾、卑鄙刁惡之人。表演風格大膽誇張,甚至荒誕、變形,具有潑辣犀利、爽直歡快的藝術特點。豫劇丑角在長期發展變革中,吸收了諸多元素,並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丑角表演藝術。
表演形式大膽誇張、潑辣犀利豫劇植根於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原大地,其藝術特徵整體呈現粗樸奔放、爽直潑辣的特點。豫劇丑角在秉承豫劇審美特徵基礎之上,為巧妙刻畫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徵,使角色的內在性格外化為具體的舞臺語言,其表演形式追求大膽誇張、潑辣犀利,甚至採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手法。如在傳統戲《唐知縣審誥命》中,小芝麻官唐成將一系列誇張變形的動作貫穿其中,極具表現力的表演技巧使戲劇衝突得到極大強化,更使人物性格活靈活現,成功塑造了一個風趣幽默,外表醜陋而內心剛正不阿的清官形象。
在第七場按院大堂上,唐成面對誥命夫人屢次三番蠻橫無理、霸道刁鑽的言行,被氣得惱怒不堪又無力反抗。為充分表現人物此刻痛苦、尷尬、無奈又不堪忍受的心理特點,唐成先是被氣得僵立微顫,進而誇張抖動衣袖,大動作搓手,配以誇張的面部表情,以及欲走還休、疾走又後退的步伐,直至被氣得兩袖像輪子一樣充分滾動起來,整個人躁動不安、憤懣難平到無法抑制,然而緊接著又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兩袖放鬆癱軟下來。一系列誇張的戲劇表演,使觀眾充分感受到唐成此刻備受屈辱而又無可奈何,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心聲。
在唐成坐轎下鄉查看一場中,唐成坐轎與衙役們抬轎形成誇張的戲劇互動,唐成巧用扇子、翅帽進行表演,如將扇子舉高連環翻轉,將扇子平轉,以及摺扇在胸前轉動,配合兩個帽翅一上一下,上下翻飛等,表現出唐成有意製造熱鬧場面,不懼權勢,一心為民的特徵。在傳統戲《花打朝》中,程奶奶的動作更加出格,她在金鑾殿上大鬧,脫掉自己的繡花鞋追打皇上,嚇得唐王鑽到龍案底下,自己則大大咧咧地翹腿坐在龍案上;劫法場中,她一動手,眾人亂倒,她一喊叫,眾人驚逃。
這些誇張乃至荒誕的手法,不符合歷史真實,卻符合人物的性格真實,突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此外如《唐知縣審誥命》中的誥命夫人、《抬花轎》中的周鳳蓮、《王金豆借糧》中的劉氏嫂等,這些角色或豪爽潑辣,或熱情幹練,或風流戲謔,或灑脫奔放,都具有耀人眼目的神採。大膽誇張的表演形式作為豫劇丑角的主要特徵之一,能夠在舞臺表現中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將人物性格充分凸顯,並有效加強戲劇衝突,使劇情更加豐滿出彩。二、善於運用細節描寫勾勒人物為了刻畫出貼切、真實的人物形象,豫劇丑角十分注重以細節來描寫勾勒人物,通過將細節巧妙外化為舞臺語言,傳遞給觀眾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
如就指法而言,便有套指、彈指、捻指、撥指、勾指、輪指等,用以表現人物的內心狀態。在傳統戲《花子拾金》中,花子仁義單腿蹲在地上,十指相接,兩個拇指不斷地繞動,配上辛酸笑臉,富有強烈的悲喜劇風格。在傳統戲《推磨》中,李洪信的表演充分運用了面部肌肉的細節刻畫。當李洪信責打老婆時,為表現生氣的形象,竟能讓鬍子豎立起來;當他為逗妹妹開心時,能讓整個面部半邊哭半邊笑。這些細節形象地體現了兄妹之間的深情厚誼,既充滿幽默趣味,又將李洪信這一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真實可愛,給人帶來豐富的觀劇感受。
在傳統戲《劉二愣賣燒餅》中,則是發揮了眉毛與耳朵的作用。劉二愣的表演用到了轉眉、轉耳的技巧,轉眉可分「單眉上下挑」「雙眉連環轉」;轉耳可分「單耳上下動」「雙耳對著繞」。眉毛和耳朵的細節變化,展現了劉二愣幽默滑稽的特點,同時也生動形象地傳遞出他的內心狀態,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在傳統戲《瞎子點燈》中,瞎子劉先兒的表演讓眼珠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巧妙刻畫瞎子的真實狀態,演員將黑眼球翻在上眼皮內,而只露出白眼部分,給人以這是失明人士的直觀印象。此外,在吹口哨時,瞎子劉先兒跟著棍子拍手掌,同時不停地眨著眼,轉著腦袋,模樣逼真而又滑稽。在現代戲《朝陽溝》中,則是通過一連串的典型動作來表現銀環母親:銀環母親到朝陽溝見到銀環,拍雙腿就一蹦三尺高,接下來是取煙、讓煙、掏火柴、奪火柴、揮拳頭等細節動作,節奏簡潔凝練,短短的一小段表演,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眼前,令人讚嘆。
為了體現人物的機智風趣,豫劇丑角還可以將草帽圈變換三十多種形狀。如在傳統戲《小雙印過河》中,有牛角式、羊角式、海螺式、娃娃式、老人式、漁翁式、道人式、貴人式、猴帽式、孝帽式、韃子帽式、平頂冠式、束巾式、寶塔式、元寶式、小廟式、蝙蝠式等樣式。草帽圈的細節刻畫,極大地增強了喜劇效果,豐富了舞臺語言,彰顯出豫劇藝術的獨特魅力。總的來說,豫劇醜行是豫劇藝術的重要組成,尤其 在喜劇劇目中佔有重要地位。 豫劇丑角在長期的發展 沿革中形成風格鮮明的藝術特徵,其表演誇張變形、率 直歡快,善於運用細節以及特技表現人物,在表演上講 究嘴皮子功和身子骨功,如脖子功、肘關節功、膝關節 功、腰功、手腕子功、腳腕子功、指法功以及扇子功、帽 翅功、褶子功等基本功法,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以及強 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