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中丑角是豫劇中重要角色,這一形象有何特徵?

2021-01-15 最美古劇解析

豫劇醜行作為豫劇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之一,以其漫畫式的獨特藝術魅力,成為豫劇表演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地位。豫劇丑角由花臉行分化而來,又被稱為「三花臉」,所扮演的人物類型不一,跨度較大,大致可分為官醜、公子醜、小丑、老醜、娃娃醜、武丑等,既可表現心地善良、滑稽幽默之人,又可表現奸詐狡猾、卑鄙刁惡之人。表演風格大膽誇張,甚至荒誕、變形,具有潑辣犀利、爽直歡快的藝術特點。豫劇丑角在長期發展變革中,吸收了諸多元素,並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丑角表演藝術。

表演形式大膽誇張、潑辣犀利豫劇植根於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原大地,其藝術特徵整體呈現粗樸奔放、爽直潑辣的特點。豫劇丑角在秉承豫劇審美特徵基礎之上,為巧妙刻畫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徵,使角色的內在性格外化為具體的舞臺語言,其表演形式追求大膽誇張、潑辣犀利,甚至採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手法。如在傳統戲《唐知縣審誥命》中,小芝麻官唐成將一系列誇張變形的動作貫穿其中,極具表現力的表演技巧使戲劇衝突得到極大強化,更使人物性格活靈活現,成功塑造了一個風趣幽默,外表醜陋而內心剛正不阿的清官形象。

在第七場按院大堂上,唐成面對誥命夫人屢次三番蠻橫無理、霸道刁鑽的言行,被氣得惱怒不堪又無力反抗。為充分表現人物此刻痛苦、尷尬、無奈又不堪忍受的心理特點,唐成先是被氣得僵立微顫,進而誇張抖動衣袖,大動作搓手,配以誇張的面部表情,以及欲走還休、疾走又後退的步伐,直至被氣得兩袖像輪子一樣充分滾動起來,整個人躁動不安、憤懣難平到無法抑制,然而緊接著又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兩袖放鬆癱軟下來。一系列誇張的戲劇表演,使觀眾充分感受到唐成此刻備受屈辱而又無可奈何,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心聲。

在唐成坐轎下鄉查看一場中,唐成坐轎與衙役們抬轎形成誇張的戲劇互動,唐成巧用扇子、翅帽進行表演,如將扇子舉高連環翻轉,將扇子平轉,以及摺扇在胸前轉動,配合兩個帽翅一上一下,上下翻飛等,表現出唐成有意製造熱鬧場面,不懼權勢,一心為民的特徵。在傳統戲《花打朝》中,程奶奶的動作更加出格,她在金鑾殿上大鬧,脫掉自己的繡花鞋追打皇上,嚇得唐王鑽到龍案底下,自己則大大咧咧地翹腿坐在龍案上;劫法場中,她一動手,眾人亂倒,她一喊叫,眾人驚逃。

這些誇張乃至荒誕的手法,不符合歷史真實,卻符合人物的性格真實,突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此外如《唐知縣審誥命》中的誥命夫人、《抬花轎》中的周鳳蓮、《王金豆借糧》中的劉氏嫂等,這些角色或豪爽潑辣,或熱情幹練,或風流戲謔,或灑脫奔放,都具有耀人眼目的神採。大膽誇張的表演形式作為豫劇丑角的主要特徵之一,能夠在舞臺表現中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將人物性格充分凸顯,並有效加強戲劇衝突,使劇情更加豐滿出彩。二、善於運用細節描寫勾勒人物為了刻畫出貼切、真實的人物形象,豫劇丑角十分注重以細節來描寫勾勒人物,通過將細節巧妙外化為舞臺語言,傳遞給觀眾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

如就指法而言,便有套指、彈指、捻指、撥指、勾指、輪指等,用以表現人物的內心狀態。在傳統戲《花子拾金》中,花子仁義單腿蹲在地上,十指相接,兩個拇指不斷地繞動,配上辛酸笑臉,富有強烈的悲喜劇風格。在傳統戲《推磨》中,李洪信的表演充分運用了面部肌肉的細節刻畫。當李洪信責打老婆時,為表現生氣的形象,竟能讓鬍子豎立起來;當他為逗妹妹開心時,能讓整個面部半邊哭半邊笑。這些細節形象地體現了兄妹之間的深情厚誼,既充滿幽默趣味,又將李洪信這一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真實可愛,給人帶來豐富的觀劇感受。

在傳統戲《劉二愣賣燒餅》中,則是發揮了眉毛與耳朵的作用。劉二愣的表演用到了轉眉、轉耳的技巧,轉眉可分「單眉上下挑」「雙眉連環轉」;轉耳可分「單耳上下動」「雙耳對著繞」。眉毛和耳朵的細節變化,展現了劉二愣幽默滑稽的特點,同時也生動形象地傳遞出他的內心狀態,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在傳統戲《瞎子點燈》中,瞎子劉先兒的表演讓眼珠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巧妙刻畫瞎子的真實狀態,演員將黑眼球翻在上眼皮內,而只露出白眼部分,給人以這是失明人士的直觀印象。此外,在吹口哨時,瞎子劉先兒跟著棍子拍手掌,同時不停地眨著眼,轉著腦袋,模樣逼真而又滑稽。在現代戲《朝陽溝》中,則是通過一連串的典型動作來表現銀環母親:銀環母親到朝陽溝見到銀環,拍雙腿就一蹦三尺高,接下來是取煙、讓煙、掏火柴、奪火柴、揮拳頭等細節動作,節奏簡潔凝練,短短的一小段表演,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眼前,令人讚嘆。

為了體現人物的機智風趣,豫劇丑角還可以將草帽圈變換三十多種形狀。如在傳統戲《小雙印過河》中,有牛角式、羊角式、海螺式、娃娃式、老人式、漁翁式、道人式、貴人式、猴帽式、孝帽式、韃子帽式、平頂冠式、束巾式、寶塔式、元寶式、小廟式、蝙蝠式等樣式。草帽圈的細節刻畫,極大地增強了喜劇效果,豐富了舞臺語言,彰顯出豫劇藝術的獨特魅力。總的來說,豫劇醜行是豫劇藝術的重要組成,尤其 在喜劇劇目中佔有重要地位。 豫劇丑角在長期的發展 沿革中形成風格鮮明的藝術特徵,其表演誇張變形、率 直歡快,善於運用細節以及特技表現人物,在表演上講 究嘴皮子功和身子骨功,如脖子功、肘關節功、膝關節 功、腰功、手腕子功、腳腕子功、指法功以及扇子功、帽 翅功、褶子功等基本功法,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以及強 烈的藝術感染力。

相關焦點

  • 戲迷界:本土豫劇與域外豫劇融洽發展與傳播
    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崛起並繁榮起來的,中國臺灣豫劇的發展本身就是中西文化匯合的產物,西方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非本土豫劇向西方借鑑,不再執守豫劇的框架,豫劇新編劇目借鑑了大量的兩方戲劇表現因素,融入現代戲劇創作觀念。符合現代審美習慣。具體來說。
  • 【會員新品】當豫劇遇上信陽毛尖,這一罐,才是真正的河南味兒!
    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戲,在全國各地區排名第一,豫劇裡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的膾炙人口,當我們提起豫劇,裡面每一個經典的角色都活躍於我們的眼前,裡面的內容靈感都來自於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是我們的精神寄託。當豫劇遇上信陽毛尖,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 穿越時空的生命讚歌——豫劇《大漠胡楊》背後的故事
    看眼前棵棵白楊對我睜大了眼,面對著它我有萬語千言……」這是豫劇《大漠胡楊》中的一段唱詞。近幾天,兵團豫劇團青年演員張培培排練之餘會使用手機看以前參演豫劇《大漠胡楊》時的視頻,熟悉唱詞。豫劇《大漠胡楊》劇照(資料圖片)。張平 攝張培培說:「如今,再次看這部戲,我覺得可以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
  • 中國傳統文化,豫劇文化,藝術流派
    再如王基笑在《豫劇唱腔音樂概論》一書中說:「如豫西調流派中,常香玉的唱派藝術」。又如馬紫晨在《豫劇五大名且的唱腔藝術風格》一文裡稱:「豫劇五大名且一常香玉、 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的唱派特點」。(《戲曲藝術》1986年第4期第42頁)又如陳小香在她的《常香玉演唱藝術研究》一書裡說:「常源的真假聲混合唱法,不僅在廣大觀念中和文藝界受到普遍歡迎,而且也經受了實踐和時間的考驗。」
  • 樊粹庭被稱作「現代豫劇之父」,他對祥符調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1926年,開封義成班在火神廟內建立了永安鋒臺,又有同樂鋒臺、永樂錄臺、國民戲院的建立,薈萃了祥符調的一大批精英,如名鬚生李光蒼、貫臺王、張震中、陳玉亭、張子林、張新田,名小生劉朝福、王金玉。名醜李德魁、張洪盤,名旦李劍雲、時倩雲、林黛雲、閻彩雲等。
  • 關靈鳳先生舞臺藝術生涯79周年專場晚會啟動儀式暨祥符調豫劇電影...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祥符調傳承人關靈鳳說,我的恩師、義母陳素真教我的第一齣戲就是《三上轎》,老師是手把手傳授給我的,1981年我的老伴霍林整理改編後我在開封大眾劇場連演47場,座無虛席,現在這齣戲要拍成電影了,我多年的願望要實現了,霍林在天有靈也應該感到高興了。希望我的女兒金麗麗把祥符調更好地傳承下去。
  • 淺談:戲曲丑角在動畫中的直接運用
    但卻忽略了戲曲中的一個「小人物」——丑角。儘管在談及戲曲在動畫中的體現時,總能或多或少地帶到「丑角」運用這一現象,但卻幾乎沒有對它的專門研究。這一現象在中國動畫逾80年的歷史中只是曇花一現,但也有其當時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什麼是丑角?
  • 京劇中,丑角是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怎麼能夠演好這個角色
    京劇中,丑角是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怎麼能夠演好這個角色呢。哈嘍,大家好,我們是京劇小當家,今天我們來深刻的去了解丑角這一角色吧。我們知道,在京劇中有這五種角色的扮演丑角就是其中的一種。其實很多年長的人還是喜歡看丑角的表演的,那麼丑角他到底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 退休豫劇名家收養6孤兒 為撫養孩子茶樓賣藝
    相繼收養6個孤兒,夫妻倆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根本不夠用,為了讓孩子們吃飽穿暖,王寬一咬牙、一跺腳,決定到茶樓唱戲掙錢。  起初,王淑榮堅決反對:「你是國家一級演員,在河南豫劇界怎麼也算個名人,怎能出去賣唱!再說,你有冠心病和關節炎,就算我讓你去,你這身體也不答應呀!」  後來家裡的「窟窿」越來越大,王淑榮無奈答應了丈夫,甚至有時陪同老伴一同唱戲。
  • 「精彩揭曉」「天中杯」第八屆黃河戲劇節哪些院團獲獎了
    「天中杯」第八屆黃河戲劇節啟動儀式「天中杯」第八屆黃河戲劇節啟動儀式「天中杯」第八屆黃河戲劇節於10月26日在駐馬店市會展中心落幕,此次活動跨越四個省份、24家院團、25臺演出。「天中杯」第八屆黃河戲劇節 (省市級院團)獲獎名單金獎(10部)曲劇《丹水頌》南陽曲劇藝術中心豫劇《皇家驛站》駐馬店市演藝中心豫劇《灞陵橋》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豫劇《七星劍》漯河市豫劇團越調《諸葛亮-臨危受命》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曲劇《信仰》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 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地域流派,這些藝術流派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20世紀20年代,王培義在《豫劇通論》中曾對河南戲曲與其生成地域地理環境的關係等有所論述:「水土、環境、語音與地方生產狀況及民情習俗等方面,都會給戲曲以影響。」「近山者音剛,臨水者音柔,平原者音和。」
  • ...丑角盛宴:中國戲曲中有一個特殊的行當「醜行」,俗稱「小花臉」
    中國戲曲中有一個特殊的行當「醜行」,俗稱「小花臉」。它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在演出中又多以配角出現,嬉笑怒罵,調節節奏,活躍氣氛。作為京劇的四大行當之一,梨園界流傳著「無醜不成戲」的說法,在京劇鼎盛時期,以丑角為主的劇目有三四十齣之多,但如今,這些劇目大部分都已失傳。
  • 京劇中的「生,旦,淨,醜」用英語怎麼說?知行君是這樣翻譯的
    熟悉京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京劇的角色不是按照生活中人的本來面貌,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進行劃分,共分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其中「生」是指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可細分為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武生(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及應工猴兒戲)、小生(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紅生,娃娃生這5種。
  • 京劇丑角演員的鼻子為何是白色的?原來是這個皇帝發明的!
    我們在欣賞京劇時,經常看到舞臺上的丑角鼻頰之間,勾繪著一片像豆腐塊又像一個桃子或者一個蝙蝠的形狀,這裡有什麼講究嗎?丑角又因淨角叫「大花臉」,副淨叫「二花臉」,而丑角同屬於勾臉的範疇,所以又叫「三花臉」。丑角又分為文丑和武丑,在一出大戲中起著插科打揮的角色。
  • 醜中見大美 「小丑挑梁」京劇丑角藝術展演第三季收官
    露一手「矮子功」,說一段《佛手橘》中的貫口,邊唱「蓮花落」邊打九字鞭,來一段《老黃請醫》中的二黃原板,再唱一段《十八扯》……醜行演員們亮出「十八般武藝」,讓觀眾目不暇接。「丑角演員不好當。」「小丑挑梁」展演製作人兼主演嚴慶谷感慨。他引用戲劇理論家齊如山的一段話,「小花臉須十門角色的身段都要學會,且須學各省語言,還要插科打諢,才算好角」。
  • 為何京劇裡的丑角那麼吃香?皆因唐玄宗對楊貴妃的一個小癖好
    在京劇表演中,  有一句俗語是「無醜不成戲」,  這也正是說明了丑角在京劇表演中,  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那麼為什麼丑角有這樣的特權呢?  這就要提到唐玄宗了。     丑角化妝的漫畫美  丑角所扮演的是喜劇角色,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通常在化妝上都會有誇張的效果。
  • 關於丑角金剛鸚鵡
    品種概述通用名稱:丑角金剛鸚鵡學名:雜種Ara chloropterusx Ara ararauna成人尺寸:長35至40英寸,重2至3 1/2磅預期壽命: 50年,有些可能達到80歲起源與歷史丑角一詞 有兩個含義,非常適合這隻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指的是小丑或小丑,而鳥兒確實具有喜劇性格。
  • 冷知識:京劇中為什麼用生、旦、淨、未、醜給角色命名?
    了解京劇的朋友都是知道,京劇非常的講究,對於曲調、唱法、劇目、角色分配都有很多的說頭。比如說曲調就有工尺、板眼、過門、調門、調底、走邊等很多的說法。唱法也有很多講究,向各種腔調,真假嗓、吊嗓、荒腔、走板等很多唱法。其實當你仔細看一場京劇時,你就會發現一場完整的京劇就和看一部電影差不多,各種人物形象的為你一幕一幕的講述著故事。